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64KB ,
资源ID:194479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9447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汉语词性分类.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汉语词性分类.doc

1、汉语词性分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3、表示方位的,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4、表示时间的,如“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元旦”“上午

2、”等。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行为。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等。2、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如增加、减少、扩大、缩小、提高、降低、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3、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爱、恨、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得(

3、di)、应该、应当、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5、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进来、出来、回来、起来、去、上去、进去、回去,开去、过去”,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6、表示使令。如“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7、“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是判断动词。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

4、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 想想想试试试 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 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

5、不能当副词用。3能愿动词能愿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 一本书”、“拿一本书”、“拿一本书”。(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1、表示颜色形状。如: 红、黑、圆、粗、细、高、低、长、短、大、小、平坦、整齐、

6、雪白、笔直、绿油油、平缓、崎岖、笔直、魁梧。2、表示性质。如:好、坏、冷、热、酸、甜、软、聪明、朴素、老实、勇敢、正确、伟大、勇敢、优秀、老实、鲁莽、大方。3、表示状态。如:快、慢、忙、急、流利、迅速、轻松、严肃、高兴、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4、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2一部

7、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单音节: AA式高高高(的) 大大大(的)红红红(的) 慢慢慢(的)双音节:AABB式老实老老实实 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大方方或A里AB式马虎马里马虎 胡涂胡里胡涂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里小气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

8、也应看作动词。(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小数、确数。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数词的语法特点:1

9、.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

10、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五)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

11、、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 “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六)代词代词能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彼此大伙 自己(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 哪儿那里(问处所) 几多(问数量) 多多么(问程度) 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 什么怎样什么

12、样(问方式行动)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 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 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 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

13、、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1、表示程度。如: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顶、极其、分外、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2、表示范围。如:都、只、也、光、单、凡、净、一共、仅仅、大半、统统、一概、单单、总共、总、共、一齐、一律。3、表示时间,如: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忽然、终于、已、已经、曾、曾经、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时、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4、表示重复、连续。如: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

14、、屡次、重新。5、表示情貌。如:居然、默默、欣然、猛然。6、表示肯定。如: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须、当然。7、表示否定。如:不、没、没有、别、甭、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8、表示估量。如: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9、表示语气。如: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究竟、到底、索性、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0、表示方式。如:悄悄、暗暗、亲自、一齐、相互。1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

15、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这办法好得 。这办法好 了。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1)单用的:说了又说 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 只有才 既然就 虽然却 如果就 不论都 即使也 除非才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4.有少数形容

16、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雨后青山格外秀丽。这件衣服特别好看。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甲 乙白布 白跑一趟老朋友 老说不完怪

17、事 怪好看净水 身上净是泥(二)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的等。1、表示时间。如:从、自从、到、在、当、于、打、到、当、当着、趁、乘、随着、赶、临。2、表示处所、方向的。如: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打、到、于。3、表示方式、方法的。如: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依照、本着、经、据、将、 就、靠。4、表示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把、给、和、跟、同、被、由、叫、让替、与、将、 管、论、顺、连。5、表示原因、目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6、表示比较:比、跟、

18、同、与、和。7、表示排除:除了、除开、除去、除非。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表时间),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他在家里(动词)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他

19、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它们的区别: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三)连词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如“和、跟、同、与、及、或者、或、又、既、并、并且、而、而且、还是”。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

20、、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我和他都去过。(连词)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

21、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他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四)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与短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常用的有:“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边表示动态,有三个:“着、

22、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表示语气,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有的也可以出现在句中。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五)叹词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常常独立成句,不与其他句子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哈哈、唉呀、啊、呸、哎哟、咳、

23、哦、嗯”等。哈哈!我猜着了。唉呀!这么大的西瓜!哦,我想起来了。喂!现在开会了。嗯!我马上就去。例表喜悦,例表惊讶,例表醒悟,例表呼唤,例表应答。1.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例如: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3.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示。又如叹词“啊”,也写作“呵”等。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4.另外,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如

24、“他哼了一声”(作谓语)。“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作定语)。这属活用。(六)拟声词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可以单独成句。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沙沙沙、呼啦啦等。辨析:1)名与动、形的区别: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

25、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

26、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练

27、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

28、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如:我和弟弟都去过。我和弟弟谈话。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如:把住质量关。(动词)把书拿来。(介词)拿把菜刀来。(量词)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动词)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如:

29、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词性的变化汉语中的许多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会发生变化,也即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因此,要学好词性,必须掌握语境中的词性

30、。请看下面的例子:1、 发明,可作动词或名词。这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这里的“发明”指某种成果或产品,是名词。)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这里的“发明”指研究开发,是动词。)2、得,可作动词、助词或名词。 这件事你得去。(这里的“得”读di,表示一种意愿,是能愿动词。)工资是我的劳动所得。(这里的“得”读d,相当于“得到的报酬”,因此是名词。)这件事你做得对。(这里的“得”读de,用在动词“做”之后,表示补充说明,是结构助词。)3、上,可作名词或动词。桌上有一本书。(这里的“上”,表示处所,是名词。)昨天我上南京去了。(这里的“上”表示动作行为,是动词。)4、在,“在”的用法最为灵活,可作动词、副词或介词。星期天,我在家。(这里的“在”后面再没有动词,因此只好自己充当动词。)星期天,我在家看书。(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