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34.55KB ,
资源ID:19476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9476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语文上册 十 社戏教案 苏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语文上册 十 社戏教案 苏教版.docx

1、七年级语文上册 十 社戏教案 苏教版河南省安阳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十 社戏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2. 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3.体会朴实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探课文,用朗读法理清故事情节;2. 引导学生在分析故事情节中分析“我”和农家少年,体会人物的感情、性格。3.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语句,体会其艺术魅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2

2、.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我”与农家小朋友的深厚感情。教学方法: 自主诵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解决生字词; 3.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了解“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经历的一些乐事,初步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探课文,用朗读法理清故事情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经历的一些乐事,初步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

3、“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教学重点: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情境导入童年的时光总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留恋、回味,它充满了对未来世界和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就是通过回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艺术地再现了农村少年美好的心灵。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著名文学家鲁迅所写的一篇文章社戏。(板书课文标题)2质疑自探(1)出示学习目标:解决生字词的音和义,熟练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概括主要事件,理清文章层次,学习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了解“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经历的一些乐事

4、。(2)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探问题: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作者简况及时代背景;在文中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便于下一步的小组交流。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明确任务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精选主问题,提供给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先自探后交流):本篇主要叙写什么事件?依据故事的发展,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2分组学习教师参与小组交流,组长负责给每位组员分配好展示任务。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展示点拨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探及合作交流中的收获,教师根

5、据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2释疑巩固(1)学生提出合作、展示后自己仍不懂的问题,先在全班进行探讨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导。(2)精讲学生没有解决的文章重难点。(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小结检测(1)师生共同系统小结: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了“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经历的一些乐事;学到了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2)出示检测题: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省 ( ) 相( )壳( ) 泊( ) ( ) ( ) ( ) ( )给形似字注音组词。较( ) 篙( ) 絮( )楫( )皎( ) 蒿( ) 恕( )

6、揖( ) 狡( ) 嵩( ) 怒( )辑( ) 请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后,并作详、略归类。a.六一公公送豆给“我”。b.看社戏后归航偷豆。c.夜航赴赵庄看戏。d.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e.看戏前的波折。f.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g.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顺序:详写:略写:2拓展运用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板书设计:社戏 (鲁迅)线索:看社戏 情节:看戏前、看戏过程、怀念看戏 “乐土”:a.“我”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b.可以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 c.可以钓虾、放牛等。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去看戏前的波折;2.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7、(二)过程与方法:以读、说、议等方式,重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看戏前的急切心情、理解看戏中的心理和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教学方法:自读品味、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情境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事”的角度领略了平桥村的生活乐趣,今天我们再来共同了解一下看戏前的波折,品味景物描写的妙处,体会“我”的心情变化。2质疑自探(1)出示学习目标:“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一个“等”字,表现出“我”在平桥村一心盼望着赵庄演戏的日子。在这日子到来的时

8、候,发生了什么波折?在这严重的去看戏的波折之中,怎样出现了转机?解决了波折?这样写出去看戏前的波折,在情节发展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我”去看戏时的心情怎样?接着怎样描写去看戏途的景物?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描写“我们”观看演出有什么作用?(2)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探问题:学生自主思考以上问题;教师巡回点拨、指导;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便于下一步的小组交流。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明确任务教师让学生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合作交流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分组学习教师参与小组交流,组长负责给每位组员分配好展

9、示任务。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展示点拨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探及合作交流中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2释疑巩固(1)学生提出合作、展示后自己仍不懂的问题,先在全班进行探讨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导。(2)精讲学生没有解决的文章重难点。(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中描写景物的段落。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小结检测(1)师生共同系统小结: 大家体会了平桥村的生活乐趣,看戏中的乐趣,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都令我们十分感兴趣,希望同学们课下再细细品味!(2)出示检测题:课内语段阅读: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

10、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给划线字注音。蹿老渔父解释词语。依稀:夜渔:.怎样理解甲段中“朦胧”和“踊跃”这两个词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11、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2拓展运用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请分别找出来,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板书设计:社戏 (鲁迅) 线索:看社戏 情节:看戏前、看戏过程、怀念看戏 看戏过程:驾船本领高 (情景交融:多种感觉,比喻) 看戏(希望失望)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理解叙事安排的详略恰当。(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按要求作简要分析,进而再与同学交流讨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们在看戏归途中的心情。教学重点: 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 理解叙事安排的详略恰当。教学方法:自主

12、分析、合作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情境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看戏前的波折,体会了“我”的心情变化,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学习看戏归来的情形和看戏次日的情形。2质疑自探(1)出示学习目标:我们”在看戏归途中的心情怎样?小说写出“我们”偷豆、吃豆的怎样的经过?具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吃完豆做了些什么?想到了什么?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小说是怎样结束夜晚去赵庄看戏的?这样结束产生着什么样的效果? 小说怎样写看戏次日的情形?这样照应前文、呼应开头、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2)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探问题:学生自主思考以上问题;教师巡回点拨、指导;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个

13、标记,便于下一步的小组交流。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明确任务教师让学生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合作交流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分组学习教师参与小组交流,组长负责给每位组员分配好展示任务。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展示点拨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探及合作交流中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2释疑巩固(1)学生提出合作、展示后自己仍不懂的问题,先在全班进行探讨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导。(2)精讲学生没有解决的文章重难点。(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小结检测(1)师生共同系统小结: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

14、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2)出示检测题: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从小说社戏中,你能看出作者对故乡有怎样的情感吗?2拓展运用回忆自己的童年,写一篇童年记事。板书设计:社戏 (鲁迅) 线索:看社戏 情节:看戏前、看戏过程、怀念看戏 “乐土”:a.“我”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b.可以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 c.可以钓虾、放牛等。 归航:(偷吃罗汉豆)课后反思:第(1)课时课题:书

15、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难点:运笔的技法。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三、基本笔画

16、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

17、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

18、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

19、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第(3)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2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2、完成书写练习。重点

20、: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第一笔横稍短。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3、练写“车”字旁。三、指导临写“轻”字。1、观察范字。2、明确写法。“轻”字的写法:“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四、

21、课后延伸书写:斩、转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2、轻、斩、转我的思考: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课后及时巩固,拓展。课后反思: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第(4)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六)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重点: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难点:把握好字的结构。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教学新课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22、(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2.指导书写例字(1)出示例字:“宝”: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穷”: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其余字略)(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我的思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课题:怎样写好字

23、 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教学过程:一、正确的学书之路1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2专一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好帖;喜欢。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3博采众长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4字外功夫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

24、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二、科学的学书方法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1临帖和摹帖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

25、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2每天定量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3循序渐进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先正楷,后行草。苏轼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就是说楷、行、草书

26、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

27、可能去把握结构。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第(6)课时 课题:结构特点(七)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重点: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教学过程: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二、教师示范小结三、指导要点盘: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皇:“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至: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竖: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

28、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七)、盘 至 竖我的思考: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反思: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需要指导。 第(7)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八)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上下相同、左右相同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重点: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教学过程:一、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读课文中

29、的一段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三、教师示范并小结。四、范字指导提要哥:下面的部分要先写“口”再写竖钩,注意笔顺。竹:左竖回锋,有撇略高于和长于左撇。羽:左小右大,其中的4点要摆好位置,使其显得丰满些。吕、昌:口和曰要写成扁方形,上下重复,上小下大。兢:语文课文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个字可只让学生知道其书写方法,左边的竖弯钩改成竖提。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八)、哥 羽我的思考: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反思:基本上能把握学生的字形,但在细节上还

30、要加强指导。 第(8)课时 课题:结构特点(九)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左右偏旁比例不等的特点,学习这些字的写法。2、通过书写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重点: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教学过程:一、先看看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读读课文,说说这些例字的书写有什么规律。三、教师示范并小结。四、范字指导提要峰:“山”字旁略高,右半的长撇长捺要舒展。和、知:右“口”一般比左“口”大,并比左“口”略低。催:左让右,单人旁撇短些,不要太斜;右半部分上下平稳,高大些。说:言字旁横向左取势,不宜过宽,转折时要对准上面的点,提和下一笔呼应,并注意提的角度。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九)、峰 催 说我的思考: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