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9 ,大小:154.18KB ,
资源ID:19505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9505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音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音版.docx

1、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音版课 时 教 案 A第 1 单元第 1 课第 1 节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清晨课 型歌曲教学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知识技能学习歌曲清晨聆听乐曲晨景过程方法听唱法 感受法教学重点难点歌曲教学欣赏教学教学设计思路学唱歌曲清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欣赏乐曲晨景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教学准备教 师电子琴、录音机学 生口琴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1 课第 1 节清晨教 学 资 料 剪 贴 摘 抄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

2、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格里格(18431907) 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1862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后,回国创办挪威音乐学校,并从事音乐创作。他立志发扬挪威的民族音乐,曾收集和整理过大量的挪威民歌,并在创作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的传统和风格。由于他对挪威音乐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成就,因此生前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和病魔作斗争中渡过的,但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工作。人民热爱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主要作品除培尔金特组曲外,还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抒情小品10册以及歌曲60余首等。课 后 反 思课时教案B教学过程

3、一、聆听晨景 教学基本要求 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2.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复听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

4、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竖笛高音的吹奏 1.高音“”的吹奏练习。 (1)指法位置。 (2)吹奏要领:轻吹。 (3)长音练习。 (4)三度二声部长音联系。 2.八度练习: 3.吹奏红蜻蜓。 三、学唱、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 (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课时教案B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5、:“”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口风琴伴奏的双音分解*有一定难度,并且调是1G,伴奏谱上“7”出现次数较多,“7”音的音名位置是#F,要对学生讲清楚。 8.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不要包办代替,但要合理合情。 9.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四、总结本课。课 时

6、教 案 A第 1 单元第 2 课第 2 节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晚风课 型歌曲教学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了解东还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以及大海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知识技能1、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过程方法听唱法、表现法 感受法教学重点难点歌曲教学教学设计思路学唱歌曲晚风了解东还渔民的劳动生活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好。教学准备教 师电子琴、录音机学 生口琴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2 课第 2 节晨风教 学 资 料 剪 贴 摘 抄二部合唱教学要点1. 二部合唱的教学顺序一般是

7、先教唱一声部,再教唱二声部.要求全体的学生都要学唱两个声部. 2. 两个声部合成之前,一定要分声部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所担任的声部;其二检查每个声部的演唱质量.如果分声部检查发现在音准、节奏方面存有问题,要解决好了之后才能进行声部合成. 3.要向学生讲授二声部合唱的有关基础知识,如声部之间要保持平衡,不要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声音;在歌唱中注意倾向对方声部的声音,不要捂着耳朵唱,等等. 4.声部合成的开始阶段,要求轻声唱,教师可用琴带第二声部. 5.为了使学生熟悉,掌握两个声部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感觉,在声部合成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

8、行第二次声部合成.课 后 反 思课时教案B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舟唱晚 教学基本要求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

9、.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编创活动:早晨 1.内容主题早晨是规定的,其表现形式是放开的,这样给学生留出充分的余地去思考,去创造。 2.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如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作为一个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四、表演晚风 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这

10、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课时教案B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

11、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口风琴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口风琴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五、总结本课。课 时 教 案 A第 2 单元第 1 课第 3 节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苹果丰收课 型歌曲教学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知识技能1、能随着伴奏有表情地演唱苹果丰收, 乐段组成的。2、欣赏快乐的

12、农夫。过程方法听唱法 感受法、合作法教学重点难点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2/4拍在实践中的掌握。教学设计思路学习歌曲掌握4/4拍的指挥欣赏快乐的农夫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教学准备教 师电子琴、录音机学 生口琴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1 课第 3 节苹果丰收教 学 资 料 剪 贴 摘 抄在团体歌唱或乐器合奏时,由指挥者用指挥棒或者徒手来打拍,叫做“拍节法”。指挥者要以适当的速度在空间中画出图形,暗示出强弱缓急;通常双手是以强拍的周期性往复循环而相应的作出对称动作,强拍是由上向下,弱拍是由下向上。(1)指挥的姿态要求: 躯干稳直、泰然。不能弯腰曲背,前弓后仰,不要耸肩,防止不必要的移动和转向,

13、可以适度地含胸拔背。 头部做到自然仰面,便于看见全体演唱演奏者,也便于演唱演奏者看清指挥。随时用目光提挈大家注意,辅助手的动作预示某个重要转折或某个关键瞬间的到来,并能启示声部的进入。 脚是站立的根基,身体重心交替置于双脚或转移于左右脚之间,双脚基本平或稍有前后,如稍息的位置。重心的转移随着音乐的需要自然地进行,但不宜太多,更不能随意走动、下蹲。当然不是绝对的,一切都要符合指挥任务的需要。 双肩坦然而松弛,大臂微张,千万不要夹紧,肩关节随时都是放松的,双手完全得到解放,可以随意往任何方向自如挥动。 腕,掌,指是最灵巧而富于表现力的部位,也是音乐指挥最得力的工具和武器,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体的

14、活动往往也是为了这个终端而配合活动的。 一般的基本姿势是手掌向下,不握拳,腕关节不下垂,不松劲,稍稍向前而不高仰,手指不强制地呈弧形微弯,如握小皮球状,能够随意地做任何动作。 双手抬举的高度,伸出的远近,根据所指挥的作品风格及演出的规模、场合等各方面因素而调整。初学时取略低于胸肋的位置,便于松弛地学习基本动作。(2)指挥法图解:2拍(2/2、2/4、2/8),强拍,弱拍: 基本走向是第一拍从上向下,略由里向外进行,第二拍返回。在指挥实践的时候,除了动作要明确,精神要集中和饱满以外,通常因为要照顾到演唱时的流畅,划拍过程往往也是比较圆顺和线条化的。课 后 反 思课时教案B教学过程:一、学唱、表演

15、苹果丰收 1.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2.在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必需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先慢是为了后快。 3.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

16、极性。 5.第二乐段的学习可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6.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7.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8.配上伴奏。 9.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10.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二、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有条件的教师,当场在钢琴上独奏,或请班上能演奏的同学独奏,这样更直观,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7、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课时教案B(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三、总结本课。课 时 教 案 A第 2 单元第 2 课第 4 节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赶圩归来啊哩哩课 型歌曲教学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从音乐

18、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知识技能1、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地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2、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过程方法听唱法、表现法 感受法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创作练习教学设计思路学唱歌曲有表情地表演歌曲进行音组 填空欣赏音乐中了解民族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教学准备教 师电子琴、录音机学 生口琴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2 课第 4 节赶圩归来啊哩哩教 学 资 料 剪 贴 摘 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

19、,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第一乐段只有二个乐句,曲调中六度、五度、四度的大跳使音乐富有动感和舞蹈性,形象地表现了一群农家姑娘边跳、边唱的情景,唱出了她们对甜美生活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两个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音调均在高音区进行,在情绪表现上更加欢快、热烈。句中出现“4”音使得曲调在调式上富有色彩的变化,句末的一小节在八度上移大跳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把人们尽情欢唱美满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推向

20、高潮。课 后 反 思课时教案B教学过程:一、学唱、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

21、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

22、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三、总结本课课 时 教 案 A第 2 单元第 3 课第 5 节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丰收锣鼓课 型欣赏教学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知识技能欣赏丰收的锣鼓进行创作活动过程方法表现法、感受法、合作学习法。教学重点难点欣赏教学命题创作活动教学设计思路复习歌曲欣赏乐曲谈感受结束教学准备教 师电子琴、录音机学 生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3 课第 5 节丰收的锣鼓教 学 资 料 剪 贴 摘 抄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

23、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全曲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热烈欢快,节奏紧促,旋律的重复和模进描写了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其它乐器奏衬托性短句,给人以一呼百应的印象。接着,乐曲转入D宫调,弦乐器和管乐器、弹拨乐器先后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 接着,笛子与弹拨乐器交替演奏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表达了人们舒畅、欣喜的感情。随后通过再现第一

24、部分第一主题,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清澈明朗的竹笛声以散板的节奏描绘出明媚秀丽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美晶莹的景色使人联想起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传场面。一开始,潮州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在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变化再现后,打击乐又运用京剧锣鼓中擅长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的“急急风”、“马腿”和苏南吹打中的“螺蛳结顶”的点子加以发展,同时,音乐的速度增快,力度加强,使情绪不断地激越高昂起来。 最后,第一部分中的第二主题变化再现: 乐曲在热烈沸腾的高潮中结束。 课 后 反 思课时教案B教学过程: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

25、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

2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三、总结本课课 时 教 案 A第 3 单元第 1 课第 6 节授课时间: 月 日课 题雨花石课 型歌曲教学教学目标情感态度让我们在革命歌曲

27、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进行德育教育。知识技能1、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2、欣赏红星歌感受革命歌曲。过程方法听唱法 感受法、合作法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教学设计思路学习歌曲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欣赏红星歌感受革命歌曲教学准备教 师电子琴、录音机学 生口琴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1 课第 3 节雨花石教 学 资 料 剪 贴 摘 抄 雨花石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石,主要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及仪征市月塘一带。中国自南北朝以来,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至唐宋时期达到颠峰,雅史趣事中有关赏石的佳话不胜枚举,神奇的雨

28、花石更是成为石中珍品,有“石中皇后”之称,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课 后 反 思课时教案B教学过程: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