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0.60KB ,
资源ID:198234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9823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docx

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九个单元)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数学来源于生活,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因此在课的开始,我为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如何记录、区分两种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记录及交流记录方式的过程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正、负数解释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了

2、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突破教与学的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数学问题,如先提出如何能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引发学生思考,寻求区分两种量的方法。并在交流记录方式的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启动问题哪种记录方式更加简练呢?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在课堂上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层层推进,突破了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因此在对0的归属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很自然地借助温度计、海平面、地上地下等具

3、体情境来说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学反思负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的学生虽然对负数有一点儿了解,但印象是模糊的。虽然生活中有很多有关负数的生活实例,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很好的观察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被忽略了。最普遍的、最直接的接触是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看到的用负数表示的零下温度。因此,课一开始,我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挂图,熟悉的情境容易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随着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我根

4、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学生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让学生体会+3和-3是两个不同的数,在“3”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4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把各个正数、负数都回归到原来的情境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认为0是正数,我采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情境观察的教学策略。“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

5、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感受“转化”的思想,进而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反思这节课,我总结了成功的经验以及不足之处,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做好了学习新知的准备。在教学前,我先让学生预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通过预习,学生知道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学习时,每位学生都准备好了学具(平行四边形卡纸、剪刀)。二、注重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新知的主人。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来求面积?”然后组织学生独立操

6、作(剪、拼),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拼好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都认认真真地动手剪拼,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每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再组织在全班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由此,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由来也就理解的相当透彻。教学效果很好。三、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的应用,让学生在各种新奇的环境下主动学习。在课前,我编辑了切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纷纷主动地在课件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行

7、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回忆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了解,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再让学生把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平均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借助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很有兴趣的开动自己的小脑袋,想出了好办法。学生初步感到三角形的面积和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定

8、的联系。为下面的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埋下伏笔。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课堂探索的欲望。在教学中我力求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探索和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后,我请各小组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汇报并说说他们的想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达到一个目的发现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教学反思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9、。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绿地面积,求红领巾面积,求安全警示牌面积,最后又回到求公园绿地面积,每个环节都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习不但互动有趣,而且富有生活气息。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多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本节课的基本数学思想应该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学生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思考,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教学形式上看,我基本已经作到了,但是,要知道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

10、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会受三角形面积推导方法的影响,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习起来还是没有难度的,本节通过预习让学生分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的,汇报讲解,再让学生汇报不同的推导方法,然后自主练习。值得继续坚持的是教学设计和练习题的设计,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1.专项训练的铺垫设计练习不全面,梯形的认识方面的知识应该涉及一些,这源于对学情了解不透彻2.错误资源没有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非常的好,也是孩子的易错点,要让孩子真正明白错误的根源,建构知识的联系。这一点处理的太仓促,没有达到此题的出题意图3.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推导方法时处理不到位,需要再强化,为孩子们

11、发散思维做导向4.练习题的运用要加强,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练习题的设计要多一些变式,注意类型的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5.激励性语言太缺乏,讲课的语言没有节奏,重音不分,这也是我最欠缺的,也是最薄弱的一项,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在这一点的缺陷,但是却一直没有提高,做为一名教师,语言的感染力是最强的,特别是激励性的语言,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励孩子们兴趣,引发孩子们的挑战欲望语言的快慢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语言真的是一门大艺术。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工夫,让多年来的欠缺能够弥补。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细节是不容忽视的,也是需要我注意和改进的,有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展示学习总结反

12、思改变,学习我会一直在路上。认识公顷教学反思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认知“公顷”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只是起着设疑、激趣、点拨、解惑的作用,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认识到1公顷”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学校、教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把们的面积与1公顷比一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大约要200个自己的教室、或者4个我们学校

13、的操场合起来才有1公顷,学校虽然看上去很大,但是占地面积还不到1公顷。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计算与比较中体会到1公顷确实是很大的,公顷是用来计量大面积的面积单位。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本课学习是在认识公顷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个土地面积单位。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尝试小研究的设计,到在小组内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课上我并没有急于求成的去完成各种巩固练习,而是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再把他们的体验和想象转化成语言,描述出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因此课上小组展示的时候

14、不乏精彩的回答,如在叙述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时,就有学生发表在自己的意见,“1000米大约就是7000个同学手拉手的距离”“我们学校的操场是300多米,相当于把操场的3圈拉直的长度。”当谈到“1平方千米=100公顷”时,又有学生发出惊叹,“如果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5公顷,那么1平方千米大约有40个学校的大小了”这样的描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衔接,也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但学生的生活经历还不够多,只回拿学校、操场比较。练习中,学生对是选择公顷还是平方千米拿不定主意。同时对于换算中,因为进率比较大,所以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问题也比较多。所以需要通过多媒体等让学生感知,

15、多操练来强化练习。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教学反思在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具的割补、拼摆,共同探索将梯形转化成会计算面积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各种办法。在展示汇报中,一方面让学生进行全班*流,使学生感受到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不同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各种的方法中,发现相同的地方,从而熟练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尝试运用与练习反馈相结合,促使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的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出示梯形面积公式后,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梯形面积计算在现实生活

16、的实用性,通过情境促使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才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在反馈练习中,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独立练习结合起来,既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开课伊始,我让学生在微卡上写出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同桌交换检查,为下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同时为进一步的学习节省时间。在探究过程中我分三个层次,首先创设为新房铺地板的情境引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而认识组合图形并了解组合图形与基本图形的关系,再单元组合作探究完成中卡,最后全班交流,掌握

17、租合同性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了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了解了用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成基本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明白了无论分割与添补,图形越简单越好,越简单越便于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分割或填补的图形与所给的条件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目的。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尝试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给足学生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如个别学生在单元组活动中不主动,单

18、元组中关注关照不够,容易导致边缘生的出现。学生在汇报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做好面向大多数同学,表达呈现尚不够熟练。组合图形面积练习课教学反思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并阐述理由。学生通过比较,选择了比较简单的分割方法计算了,我顺势引导,为什么你们选择了这些方法计算(简单分割成2个基本图形的),而不选择哪些方法呢(分割复杂的方法)?学生总结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对于分割的方法,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方法也将越简单。我再次加以强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化的越简单,越好。让学生意识到要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经过前面的探究知道了利用分割法和添补法可以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基本图形,来

19、计算面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我设计了通过割补和平移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但学会了用转化的思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有收获。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当然也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教师语言的精练度,学生操作的方式,以及汇报的形式等等,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完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上节课刚刚学习完组合图形的面积,孩子们奇思妙想,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将组合图形拆分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或加或减解决一个个难题,获取新知。而这节课的学习更有挑战不规则图形,如一片树叶。不规则图形要怎么

20、算面积呀?它无法测量出边长或是高,它根本就不是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学生提出“转化”“怎么转化?”给他们片刻思考的空间后,看着原本犹豫的手自信地举着,再点一名同学起来分享“可以将它看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比如说平行四边形。”“真会想办法”我忍不住给她加分的同时有人不服气了“她是照数学书上学的”“提前看书预习,把书上的方法学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可不可以?”“可以”学生们听出了我的肯定,有人也想翻书了。“翻开书本100页,在书上的格子图上想想办法估计出这片叶子的面积,如果有问题可以求助书下面的方法,也可以求助同桌和老师”在这样有趣而又真实的“争辩”中,学生们低头思考、想办法。越来越多的手在教室里举起,

21、但是时间有限,我只能给他们三个机会,请大家想好自己该如何简单清晰地表达虽然多数同学没有机会表达,但别人表达的同时,对别人的观点给予评价甚至是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更妙学习机会永远都是自己争取来的,时时处处都是这样我也喜于部分同学的表达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范,而听众看似越来越挑剔,但也变得会肯定别人了,更会在听的同时学会思考了。虽然还不是全部,但“一部分人好起来”,整个班级都会慢慢好起来。整理与练习教学反思这次研究课的课型是复习课,对于复习课我们应该怎样上呢,可以参考的课例很少,依照教学以来形成的方法,我认为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先归纳整理、后总结、再通过练习巩固,这样一个过程。怎么能组织学生形

22、成一个新的复习的方式,我在本次研究课中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在小组内进行总结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虽然学生还不能很完整的进行归纳,但给学生渗透一定的教学思想才是我设计的关键。在进行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效果很好。练习中我还注意关注全班学生,比较简单的题目就请学困生来回答,给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练习设计上还设计了一些提高题,让优等生也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思维。在讲完课后,和老师们的交流中,我意识到自己的备课过程中、课件设计中还存在一些考虑不够周到的地方。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应该让学生讲一讲换算方法,而不应该只填单位。在讲解比较难的题时,如果设计课件

23、进行演示学生就更容易懂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设计习题时考察的内容应该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应当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基本认识。注意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校园绿地面积教学反思校园绿化面积一课是第二单元的一节活动课,旨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通过割、补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通过将不规则图形和规则图形进行相互转化,我为了上好这一课设计了三个活动1.探究活动一我先展示一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图形,我原以为学生可能有两种解法割、补。但实际情况证明学生对第二种解法不是很了解,对第一种解法却有许多奇思妙想,在给学生总结了第一个不规则图

24、形的解法以后,我再让学生根据“割”、“补”这两种方法练习了两个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反应较灵活,解法也较多。2.探究活动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了两个规则的平面图形,根据学生自己测量的数据再计算面积,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明白了要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3.探究活动三,我让学生扮演设计师为学校设计花坛,我向学生明确了要求,要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去组合成复杂的不规则图形,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学生基本上都能自己独立完成。本堂课我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讨论有些混乱,2在总结方法的时候,没有完全讲透没注意引导。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反思小数的认识

25、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结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数字让学生来读写,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在此基础上,直接把本课时的重点也放在了从“元、角、分”中来得出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一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是肤浅的,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

26、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从上完的这节课的效果来看,我总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练习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我感觉可能问题出在“分数”上,学生对分数也只是有初步的认

27、识,有关“分数”的更多更具体的知识根本没有学习,如今要借助分数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在情理之中。究竟如何突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教学反思以旧带新式的提问,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整数35的各个数位,分析这个数的组成,以此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自然地揭示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在教学例3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先在正方形中图出0.6和0.06,明确0.1和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再通过观察比较得知计数单位间的大小关系,进率以及各个计数单位所处的位置。教学例4主要是让学生读题,写小数,再引导学生分析此数的组成。例四的教学使学生有

28、能力去填写数位顺序表。但不足的是若是在教学中能给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取名字,给枯燥的规定性知识以尽可能多的意义,这样会使学生更牢固的记忆,同时提供给学生一个想象、创新、主动探索的机会。进率(主要表现在计数单位之间)的补充式重点教学,为学生减少解题的困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形成系统化知识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我非常刻意地从整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引出本堂课的核心内容新旧知识之间的多次比较,如进率的沟通1个百里有(10)个十。一直说到一个0.001里面有(10)个0.0001,原来我们学习过的计数单位1最小了,现在我们知道把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可以得到比1更小的计数单位。新授结

29、束,也正好把黑板上的空白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一切的做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系统化的原则。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使用课本中的例题,而是运用西游记故事引出数学问题0.1米、0.10米、0.100米相等,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小数意义的知识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其中的道理。由于学生在汇报时说的都非常明白,所以我认为老师没必要再

30、去做重复的工作,所以就只做了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我引导学生从左到右观察三个小数的变化,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部分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老师并做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能把自己根据出来的规律记住,我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不看黑板试着说一遍,加强孩子的记忆。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性质,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小数的这条性质中哪个词最关键?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为一会学习例2小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同时我又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举一个例子,目的也是让学生彻底理解小数性质的含义。我在小数性

31、质的含义理解上费了很多时间,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在例2与例3的教学中,我用课件出示习题,只让学生做以简单解释“化简”的含义,便让学生独立解答,从解答过程来看学生学的效果非常好。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小数大小比较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预习的基础上,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可有以下几种方法思考:转化成分数来想大小画成图比面积大小添单位想实际大小数轴图上看大小。这几种方法学生有一定得知识基础。但书上例题创设情景,从比较冷饮的价格来得出两个

32、小数的大小的,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只会从钱币大小的角度来比较,就想不到其他方法了。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不足1.评价性语言太单一,不能及时的给与学生以鼓励,也就是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2.有的地方讲的太多,还不够放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在设计小数时,由于只注重了情境,所以小数都带着单位名称,小数的范围不够广泛。学生在语言叙述小数怎样比较大小的方法时,说的不够好,还要继续培养。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或整亿数的方法的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