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9.47KB ,
资源ID:199478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9947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言句式复习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言句式复习教案.docx

1、文言句式复习教案“文言句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句式。【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文言句式及其特点。【教学难点】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对策略】在考试说明中列出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五类。这部分知识我们仍需花些功夫,因为在具体阅读文言语段的时候肯定会遇上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要想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必然会有难度;内容不能准确理解,后面的题目也就无从下手。另外,在做文言句子翻译题时,也会经常直接遭遇含有特殊句

2、式和用法的句子。如2002年高考翻译题“其李将军之谓也”,句中的“其之谓”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另一个句子“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也涉及到省略句的知识,翻译时需补充必要的成分。2003年高考翻译题中的“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一句则涉及到词类活用知识,“廷”和“面”都是名词用作状语,翻译时应体现出来。2005年浙江卷翻译题中的“宁有顾惜心耶”,涉及反问句式“宁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一)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例如:魏公

3、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臣之所好者,道也。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例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梁,吾仇也。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例如:晋鄙嚄唶宿将 刘备天下枭雄4、用“乃”“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例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5、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步较晚。例如:巨是凡人 问今是何世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二)被动句 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于”表示被动。例如:

4、而君幸于赵王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2、用“见”或“见于”或“受于”表示被动。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今日见辱问于长者。柳毅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例如: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用“被”表示被动。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 孟子二章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例如:及左公下厂狱,

5、史朝夕(候于)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3、省略宾语,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赤壁之战4、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例如: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缻。 廉颇蔺相如列传竖子不足与(之)谋。 鸿门宴5、省略介词“于”,例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石钟山记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四)倒装句所谓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古人一贯那样说,就无所谓倒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愚公移山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

6、问句。2、宾语前置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例如: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 张衡传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莫振救之 论积贮疏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 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例如: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卿欲言何? 赤壁之战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鸿门宴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例如:王问:“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

7、谁归! 岳阳楼记(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例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有何功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 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孜孜焉唯急进修 问说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惟依兄嫂 祭十二郎文3、定语后置文言文里有时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就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加上“者”、“之”、“所”等字,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这类定语后置有个特殊标志,总是用助词“者”来煞尾。例如: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况且将

8、军可以凭借来抵抗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大势”是中心词起补述作用,使定语更为突出。用“者”煞尾是定语后置的一个标志,“大势可以拒操者”即“可以拒操之大势”)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定语。“雁荡具体而微者”即“具体而微之雁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之人”)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四方之士来者”即“四方之来之士”,意思是各地前来归附(越王)的人,必定要在庙堂之上以礼相待。(2)借助于结构助词“之”把定语放在中

9、心词之后,以强调定语。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即“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译为:处在高高的庙堂,就为那老百姓操心;住在远远的江湖,就为那君主担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劲的筋骨。”(3)用“之者”或“而者”结构,表示定语后置。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因敲击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像这个一样。(中心词“石”后加“之”,作一短暂停顿,便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定语“铿然有声”,“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这四种人,

10、是天下没处申诉的穷苦百姓。(中心词“穷民”与定语“无告”之间插上“而,以突出“无告”。“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即“天下无告之穷民”)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脯也。(勾践灭吴)越国出游在外的年轻人,没有不给他吃的。(中心词“国之孺子”与定语“游”之间插上“之”,以突出“游”。“国之孺子之游者”即“国之游之孺子”)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能不易其志”修饰“缙绅”;“大”修饰“四海”,均为定语后置。“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即“能不易其志之缙绅”,“四海之大”即“大之四海”。上面所说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是可以后置的。一般来说

11、,一部分修饰性的定语才有这种后置情况,至于领属性的定语是不能移到中心词之后的。例如“秦之咸阳”不能说成“咸阳之秦者”;“蛇鳝之穴”,就不能说成“穴之蛇鳝者”。(3)数量词定语后置。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例如: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用四张熟牛皮作先行礼物,再用十二头牛犒劳军队。(乘:四,数词,并未后置,“十二”则置于牛后)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句中“车”、“骑”、“卒”均是中心词,数量词“六七百乘”、“千余”、“数万人”均后置,以此突出定语。(4)“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例如: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

12、序)(对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洪水冲出山沟一样。(“怨愤”是中心词,“所积”为“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4、状语和补语后置。例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赤壁之战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才于世高 张衡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 阿房宫赋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以帷幕裹(之) 赤壁之战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之) 张衡传(五)疑问句文言疑问句,一般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欤、邪、耶等)。在句子中,有时二者全用,有时不全用

13、。情况虽较复杂,但不难辨认。例如: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有些句子不用疑问词,而用否定词表疑问。例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云表示疑问的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何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以为: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六)否定句文言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否定词包括“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如:圣人无常师。 距关,毋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七)固定文言句式:1、其之谓:可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如: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传曰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2、孰与:可译为“谁与谁比,哪一个更怎么样”。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3、无乃欤(乎):表示委婉语气,相当于“岂不是吗”、“恐怕吧”。如:求!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举兵伐之,无乃妨于义乎 魏文侯书无乃毁灭先圣,自是非他欤?榴窗随判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4、得无乎(耶):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可译为“恐怕吧”或“该不会吧”。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日食饮得无衰乎? 触龙说赵太后“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测度的语气

15、副词。但在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以反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5、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或“还要干什么呢”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史记项羽本纪6、奚以为?: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7、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表手段和目的,可译为“用来的人(物或手段等)”。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表示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表示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表手段)信陵君

16、窃符救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手段)师说)8、无以有以一般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有用来的办法”。例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非学无以致,非问无以广识 问说9、比及:等到的时候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论语侍坐篇10、如何、何如、奈何、何若“如”“奈”“若”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它们组成固定格式,相当于现代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例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怎么样 廉颇蔺相如列传奈何取之尽滋铢,用之如泥沙?为什么 阿房宫赋此为何若人? 什么样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 怎么办 廉

17、颇蔺相如列传还可以将上述固定形式扩展,变成“如(奈、若)何”,相当于现代汉语“对(把)怎么样(怎么办)”。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愚公移山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11、其乎表示测度、反诘、婉商等语气,视情况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等。例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表测度) 庄暴见孟子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 师说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 游褒禅山记12、其其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例如: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

18、真邪? 祭十二郎文13、谁者 = 者谁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大王为此计者谁?替大王出这条计策的是谁?14、宁耶(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能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呢?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可是洞庭水深啊,我只能在人世间来往,怎能到龙宫里去送信呢?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臧于岩穴邪!我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深探地隐居在山林岩穴呢?15、岂哉(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能呢”“哪里呢”或“难道吗”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呢!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9、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赵国哪敢留着宝玉不给而得罪大王呢?赵

20、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赵王难道会因一块宝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吗?文言文句式复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2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3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一、考点阐释: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内容中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翻译题中,因此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文言句式的基本类型有五种: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倒装(变式)句 四、省略句 五、固定文言句式二、判断句教师提问:什么是判断句?明确: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典型例题

21、(1)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4)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5)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皆”表判断)(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表判断)(8)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9)宾主尽东南之美(1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11)梁父即楚将项燕。(1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直接表示判断)(1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非”表否定判断)

22、(15)此亡秦之续耳(耳,结尾表判断语气)(16)臣乃市井鼓刀屠者(17)、刘备天下枭雄。规律总结(1)用“者也”表判断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3)用“者”表判断(4)用“也”表判断(5)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6)动词“为”“是”表判断(7)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8)。主谓直接表判断的。教师提示: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三、被动句教师提问:什么是被动句?明确: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

23、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典型例题1、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为”表被动)2、徒见欺(见,表被动)3、而君幸于赵王(于,表被动)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表被动)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被”表被动) 6、公之逮所由使也(意念被动句,“逮”其实是“被逮”)7、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于”表被动)8、几以不纳死(被接受,准许出入)9、戍卒叫,函谷举(“举”有被攻占之意,意念被动句)10、为

24、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为所,表被动)11、若属皆且为所虏规律总结1、用“为”“为所” “为所”表被动2、用“于”表被动3、用“被”表被动4、用“见”“见于”表被动5、有的被动句是没有标志的,必须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来判断。即,意念被动句(无标志)教师提示:“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为此种用法。四、倒装句教师提问:倒装句有哪些?明确: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25、、主谓倒装等。倒装情况也可以概括起来两种:前置型句式: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后置型句式: 、定语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教师提问:翻译倒装句式要注意什么?明确:翻译文言倒装句应注意运用翻译五法 (留、换、补、调、删)中的“调”法。宾语前置教师提问:什么是宾语前置句?明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典型例题(1)、胡为而来哉(为胡,宾语前置) (2)、大王来何操(操何,宾语前置)(3)沛公安在(在安,宾语前置)(4)客何为者(为何,宾语前置)(5)、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

26、前置)(7)、古之人不余欺也。(8)、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9)、唯利是图,唯才是举。(10)、不然,籍何以至此?(11)、君何以知燕王(以何,宾语前置)规律总结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D、有时介词的宾语前置,以示强调。2、状语(介词结构)后置教师提问:什么是状语(介词结构)后置句?明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前面作状语,因此,这种倒装句式是介词结构作状语的后置。典型例题(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5)、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于当道请,介词结构后置)(6)、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7)、虽董之以严刑(以严刑董之,介宾结构后置)(8)、覆之以掌。用手掌覆盖(蟋蟀)”。(促织)规律总结(1)由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的都要移到谓语前作状语。(2)由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在翻译时一般都作状语。3、.定语后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