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8.93KB ,
资源ID:19962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9962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487杭州市高三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487杭州市高三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docx

1、高考487杭州市高三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2015年高考(487)杭州市高三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钟,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区域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对称(chn) 癖好(p) 狠角色(ju) 窗明几净(j) B档案(dng) 菜畦(q) 白桦树(hu) 扪心自问(mn) C湖泊(p) 藤蔓(wn) 节骨眼(ji

2、) 以儆效尤(jng) D校样(jio) 肖像(xio) 腈纶丝(qng) 歃血为盟(sh)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两千余名深孚众望的各界人士,佩戴着红色的代表证件,走进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履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B本是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除夕夜,这一家人却为着平常掉在眼前都懒得弯腰捡拾的几毛钱不停地摇手机、戳屏幕,心无旁骛,忙得不亦乐乎。 C成群结对的轮滑少年,在马路上有说有笑地联袂而行,有的甚至在车流中穿梭,逞能炫技,使本已十分复杂的城市路况平添了交通隐患。 D作为忠实于原作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没有穿越剧的光怪陆离,没有宫庭剧的跌宕起伏,有的是

3、衣衫槛楼,是泥土、砖瓦和煤矿,是土得掉渣的农村生活。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由智慧冰箱、酒柜和烤箱构建的美食生态圈,从食材处理、保鲜到美食制作的全流程尽显智能化,用户虽然不会做饭,也照样可以做出各种美食。 B. 既要依法坚决行击网络谣言,又要警惕少数领导干部曲解法律,拒绝网络舆论监督,利用打击网络谣言的机会狐假虎威、上纲上线打压网络批评。 C现今的古建筑异地保护,除了极个别是因为公共设施建设位移外,绝大部分是借助保护文物这个道貌岸然的理由,去追求经济效益之实惠。 D瑕疵点点的白玉材料,经过艺术大师富有想象力的雕琢和创造,化腐朽为神奇,成了一件有板有眼、生动形象的艺术作

4、品,让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休闲旅游业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B. 本次征文要求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美德好少年”为主题进行写作,题目为“写给成长中的自己”,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C. 尽管羊年春晚如同往年一样也没有让所有人满意,但它所体现的创新意识,还是让观众感受到了编导人员的勇气,叫人不得不点赞。 D. 记者从江西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获悉,随着万载至宜春、萍乡至洪口界、九江绕城等5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江西省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

5、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_这仍然是移情作用。从一草一木之中见出生气和人情以至于极玄奥的泛神主义,深浅程度虽有不同,道理却是一样。 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 所谓神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 但是如果把它勾销,艺术无由产生,宗教也无由出现。 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 A. B. C. D. 6. 依据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个描写对象仿写,至少运用

6、两种修辞手法。(4分) 示例:春雨,浙浙沥沥,浙浙沥沥 像种子撒播在山川大地 一个个嫩黄的芽探出头来 开始了生命蓬勃成长的经历 7. 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1)(2)两题。(5分) (1)根据表一表二,概括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3分) (2)根据表二,就务工人员定居城市提出一条合理而具体的建议。(2分) 制约因素 子女教育问题 农村老人无人照料 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收入太少 社会保障不完善 地位不平等 住房问题 所占比例 16% 20.1% 13.5% 67.2% 24% 7.8% 63.2% 二现代文阅读(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一10题。(9分) 飞鸽传

7、书,老马识途。人类很早就已经意识到,很多动物具有出类拔萃的导向能力,纵使万水千山,无论阴晴雨雪,这些神奇的动物总能知道路在何方。人类当中也不乏这样的认路高手,它们的脑海中似乎嵌入了 GPS”,怎样都不会迷失方向。 它们是怎样做到不迷路的呢?早在20世纪SO年代,科学家们就通过对一些脑外伤患者的研究了解到,建立记忆的过程和大脑中一块被称为“海马”的脑区密切相关。实验也佐证了这样的观点:我们知道,像老鼠之类整天在错综复杂的洞穴中穿行的动物,天生就拥有极为强大的导向能力,然而如果科学家人为地去切除大鼠或小鼠大脑中的海马,它们也会一下子变成“迷途的老鼠”。 1971年,伦敦大学学院的约翰奥基夫,在前人

8、工作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在大鼠的海马中植入了一个记录电极,然后将大鼠放置在一个空旷的房间中让其自由活动,发现了构成记忆体系的第一组成部分。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们在纷乱错杂的神经信号中分离出了一组独特的信号,而这组独特的信号则来自一类以发放电信号方式实现功能的独特的神经元。奥基夫将这类神经元命名为“位置细胞”。位置细胞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活跃程度只和大鼠所处的位置有关系:当大鼠待在某个特定区域时,某几个特定的位置细胞就会变得特别活跃;而当大鼠跑到另一个区域时,就会有另外一批位置细胞活跃起来。虽然位置细胞的总数量并不算很多,但是他们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包含海量的信息。每种特

9、定的位置细胞的组合对应一个特定的区域,当大鼠进入这个区域时,该组合的位置细胞就会活跃。 在奥基夫对位置细胞超过30年的研究中,他们了解到位置细胞能够和海马中其他的细胞合作,将那些来自大鼠感觉器官当时所处环境的特征信息,与过往记录到的不同位置的特征信息加以比对,通过这种方法,大脑将特定的特征信息与特定的空间位置联系起来,形成了空间位置记忆。位置细胞在空间位置记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如果用某些实验方法杀死大鼠脑中的位置细胞而保留别的细胞,那么这只大鼠的空间位置记忆就会受损但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记忆。 和别的记忆一样,这种空间位置记忆既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遗忘,也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来加强,乃至终身保留、但是这

10、种记忆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拥有一定的可塑性:当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时,这些记忆也可以根据环境改变作出一定的修正,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能在周遭环境不断变化时,依然可以准确地记住那些地点。 “我们知道自己的位置,但我们想去另一个地方,还需要相对的空间位置关系”。2005年,一对科学家夫妇另辟蹊径,把主要研究对象从海马体移到与海马体联系最紧密的“内嗅皮层”,发现了“内嗅皮层”中存在着一种“网格细胞”,这些细胞在空间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坐标轴”作用,从而使大脑可以回答“从哪里出发”的问题,并知道“要到哪儿去”这些发现使他们与奥基夫共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下列对文中“位置细胞”的理解,不恰当

11、的一项是 A.是一些动物形成空间位置记忆的独特的神经元。 B.它活跃的程度只和一些动物所处的空间位置相关 C.是一些动物大脑中专门用以导航的神经细胞。 D.它总数有限但用不同组合方式能包含海量信息。 9.下列说法符会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将大脑“海马”中的位置细胞切除,老马识途、飞鸽传书就不一定会出现,人将可能会变成路盲。 B.凭借感官收集的环境信息,位置细胞就可以将它们与过往信息比对、联系,进而形成空间位置记忆。 C.空间位置记忆可以随时间推移而遗忘,也可以通过训练而加强,这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D.“网格细胞”的发现,弥补了对“位置细胞”研究的缺陷,从而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12、。 10.简要概括科学家破解“飞鸽传书,老马识途”秘密的两大成果。(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一巧题。(20分) 我看多了 张晓风 在苏格兰旅行,走来走去,磕头碰脑的,好像碰到的总是古堡。古堡有的临海,有的有护城河,有的花木扶疏,有的有美丽的陈列品反正,一天里面,你总会走进五六栋古堡。 我对古堡不是太有兴趣,虽然黑羽的乌鸦昂首走在如茵的绿草地上也算赏心悦目,而古老厚重的石材建筑,其设计之高雅、施工之精巧绝伦,都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古堡在我记忆中,好像只是专供故事中的幽灵出没的。 但其中有栋古堡却因为有其娓娓情节,令我难忘。 那天,隔着远远的草原,我们又看到一栋古堡,导游慢条斯理

13、地说起一段因缘: “这古堡200多年前就倾圮了,然后就一直荒在那里,这样过了100多年,有个子孙发愿,要把古堡于原地原样重建起来。麻烦的是,找来的那位建筑师太年轻,(其实所有的建筑师都太年轻,有谁老过100岁呢?)没有人见过那栋100多年前就倒了的优美古堡长什么样子。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只听老祖父说过,他们曾听他们的老祖父说过,那是一栋富丽堂皇的古堡。当时主事的这位建筑师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很幸运的,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居然有一栋古堡巍然矗立在那里,建筑师觉得这栋古堡是天造地设就该配这片岩岬和草原的。他乍然惊醒,立刻把草图画下来,并且着手照图施工。每天,他把老石材一块一块地重新

14、堆砌上去,咦,这时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堡主的子孙不知怎么又找到了原来的古堡设计图。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建筑师梦见的古堡跟原来的古堡一模一样。” 导游的话,我平常未必全信,但此刻,我宁愿选择相信。我认为建筑师梦见古堡,未必是古堡有灵,自己跑到大师的梦里来显灵显圣;而是因为大师既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古堡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而且就算跌倒了也还可以重新爬起来他也见多了,就算没有1000栋,也会有500栋吧!积年累月,古堡跟周边的环境大概会怎样互生互动、筋勾肉连、气韵相融、眼神交电,必有一定脉络可循。建筑师只不过是“日有所归纳”,故“夜有所梦

15、”,他不过是跟200多年前的另一位建筑师英雄所见略同罢了! 有人以为人在年少时应多积累实际的生命体验,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人生还有同样重要的事,例如看地图,不妨视作实际徒步旅行的前置作业。背九九表,比实际去排列土豆要有效率。更何况,有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例如男人永远不能亲自体会怀孕和生产之苦楚,毒品则一次也别去亲身体验才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死亡,虽人人有机会体验,但体验完了也就没了。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聪明人是能从别人的吉凶里学会趋避之道的。不单是自己个人的人生起落,整个民族的前路其实都要靠“看多了”或“听多了”的老练来应对。“我看多了!”以前是中老年人

16、才有资格说的话,但如今资讯发达,要阅读,比以前方便千倍,这让这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看多了!” 或者,传说中古老的华夏文明,一度也像苏格兰那栋荒圮的古堡,身在春去秋来的荒烟蔓草中,想要重建光荣,恐怕只有靠多读书、多阅世了。相信,总有一天,那美好强大的中华魂魄会因而翩然入我梦来,我们会在古旧的地基和蓝图上,重新垒起拔地而起、足以承继传统的优美云厦。 11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2. 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引述导游的话?(4分) 13.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古堡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 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

17、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 14. 对画线句中“有人”的观点,认为“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其理由是什么?(4分) 15. 结合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以“我看多了”为题的妙处。(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子思论 苏轼 昔者夫子之文章,非有意于为文,是以未尝立论也.所可得而言者,唯其归于至当,斯以为圣人而已矣。 夫子之道,可由而不可知,可言而不可议.此其不争为区区之论,以开是非之端,是以独得不废,以与天下后世为仁义礼乐之主。夫子既没,诸子之欲为书以传于后世者,其意皆存乎为文,汲汲乎惟恐其汩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

18、论。论立而争起。自孟子之后,至于荀卿、扬雄,皆务为相攻之说,其余不足数者纷纭于天下。 嗟夫,夫子之道,不幸而有老聃、庄周、杨朱、墨翟、田骈、慎到、申不害、韩非之徒,各持其私说以攻乎其外,天下方将惑之,而未知其所适从。奈何其弟子门人,又内自相攻而不决。千载之后,学者愈众,而夫子之道益晦而不明者,由此之故欤? 昔三子之争,起于孟子。孟子曰:“人之性善。”是以荀子曰:“人之性恶。”而扬子又曰:“人之性,善恶混。”孟子既已据其善,是故荀子不得不出于恶。人之性有善恶而已,二子既已据之,是以扬子亦不得不出于善恶混也。为论不求其精,而务以为异于人,则纷纷之说,未可以知其所止。 且夫夫子未尝言性也,盖亦尝言之

19、矣,而未有必然之论也。孟子之所谓性善者,皆出于其师子思之书。子思之书,皆圣人之微言笃论。孟子得之而不善用之,能言其道而不知其所以为言之名,举天下之大,而必之以性善之论,昭昭乎自以为的于天下,使天下之过者,莫不欲援弓而射之。故夫二子之为异论者,皆孟子之过也。 若夫子思之论则不然,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天下无不可学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此不亦孟子之所以为

20、性善之论欤!子思论圣人之道出于天下之所能行,而孟子论天下之人皆可以行圣人之道,此无以异者。而子思取必于圣人之道,孟子取必于天下之人。故夫后世之异议皆出于孟子。而子思之论,天下同是而莫或非焉。然后知子思之善为论也。 【注】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受教于孔子的学生岑参。 夫子:即孔子。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务为相攻之说 务:致力。 B.各持其私说以攻乎其外 私:个人的。 C.皆圣人之微言笃论 微:轻微。 D.天下同是而莫或非焉 同:认同。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之道,可由而不可知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诸子之

21、欲为书以传于后世者 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 C.昭昭乎自以为的于天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故夫二子之为异论者,皆孟子之过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8.下列对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思的思想起源于孔子,所以文章从孔子写起,评述孔子不刻意树立刻薄的观点,所说的都恰到好处,不会引起争论。 B. 孔子去世后,诸子百家都想著书立说而流传后世,于是争论就产生了,将这种局面的产生归因于“三子之争”。 C子思认为圣人的学说即使愚钝的男女都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践行的,而深奥的地方,圣人也未能完全领会,也不能完全做到。 D. 将子思、孟子两人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子思比孟子更善

22、于立论的结论,思路清晰,论述严密。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天下无不可学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汲汲乎惟恐其泪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论。(3分) (2) 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4分)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21一22题。(7分) 游赏心亭 王硅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 赏

23、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21. 首联写出了建康城_和_的特点。(2分) 22. 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主要的表现手法。(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一24题。(5分) (1)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孟子离娄上) (2) 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韩非子心度) 23对于治国,孟子主张_,韩非子主

24、张_。(2分) 24. 针对孟子和韩非子的观点,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l)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_。_,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渔父)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杜牧阿房宫赋) (3)商,伤也,_;夷,戮也,_。(欧阳修秋声赋) (4)连峰去天不盈尺,_。飞湍瀑流争喧豗,_。(李白蜀道难) (5)罗幕轻寒,_。_,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富兰克林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陶行 知说:“

25、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也有人说,人生的很多乐趣 往往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上,比如插花,比如自助旅游,或者在轻柔的音乐里闭目 遐思,在洒满阳光的草地上读一本闲书一有位诗人认为最美好的时光是用来“虚度”的, 就像无忧无虑的童年。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2015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 2.B 3.B 4.C 5.D 6.示例

26、:雪花,纷纷扬扬,纷纷扬扬 / 给庄稼披上了厚厚的衣裳 / 小麦做了一个甜美的梦 / 梦见自己和太阳一样遍体金黄 (评分标准:4分。运用修辞手法2分,第一句采用叠词形式1分,符合情理、语句通顺1分。有欠缺酌扣) 7. (1)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越欠发达国家,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并有向发达国家靠近的趋势;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仍然面临着多种挑战。(3分,每个要点1分) (2)略(2分。建议合理、具体,有分析阐述即可;笼统地说解决表二制约因素,缺少分析,不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9分) 8.C 9.A 10.破解空间位置记忆机制,发现起“空间坐标”作用的“网格细胞”

27、。(3分。写出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二)(20分) 11写苏格兰古堡之多,引起下文;因为古堡多,为建筑师“看多了”做铺垫。(3分,写出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2. 导游讲了一个生动曲折的故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引发对“看多了”的思考,引出文章的主题。(4分,两个要点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3. 将古堡比作“生物”,生动地表现了古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相得益彰。 “窃取”在这里是贬词褒用,突出了通过阅读获得他人经验、丰富人生内涵的重要性。 (4分,每句2分,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各1分) 14. 多积累实际的生活经验是重要的,有意

28、义的,但并非唯有如此,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没必要事事体验,以提高效率;同时,还有一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有些事情以不去体验为好。 (4分,两个理由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5. 以“我看多了”为题,使文章内容集中,行文自然:建筑师因梦中灵感而重建坍圮古堡的神奇故事,引发读者对体验与阅读的思考,并由此引发联想,将古老的华夏文明比作古堡,相信依靠多读书、多阅世能重筑继承传统的优美云厦。题目切口小、立意深,隐含着多年轻人多读书、多阅世的呼吁,和对复兴中华文明的热切期望,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5分。结合内容和手法分析,写出一点3分,两点5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三古

29、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16.C 17.D 18. B 19. 圣人之道 / 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 / 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 / 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 /是以天下无不可学 / 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 / 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 20. 心情迫切,唯恐自己被湮没而不被后人了解,因此都喜欢树立观点。 这就像恻隐之心是仁爱的表现,但仁爱不仅仅是恻隐之心;懂得廉耻是道义的表现,但道义并不停留在懂得廉耻上。(7分。第一句3分,第二句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二)(7分) 21.历史悠久 形势严峻(2分,每点1分) 22.抒发了对建康城风物犹在、物是人非的感慨,对当时的统治者

30、不重视前车之鉴,仍然沉醉于亡国之音的深深忧虑。首联、颔联写景,注重炼字,“空”“压”“来”“入”富有表现力;景中融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怀。颈联用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嘲讽现实,委婉巧妙。 (5分。感情2分,手法3分,结合诗句分析,一点2分,两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有欠缺酌扣) (三)(5分) 23.仁政 法治 24.略(3分。要求结合现实,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有欠缺酌扣)(四)(6分) 25.略(6分,每空格1分,有插错不得分) 四作文(60分) 26.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5等评分。 一等:5160分 二等:4550分 三等:3944分 四等:3338分 五等:32分以下 【文言文译文】 从前夫子的文章,不是刻意要著书立说,因此不曾想树立观点。他所说的,都恰到好处,这样,他才成为圣人。 夫子的学说,可以照着去做,却不能完全懂得;可以述说,却无法与之论辩。这是因为他不想树立那种浅薄的观点,引起是是非非的争论,他的学说也因此才不被废弃,给天下后世制定了仁义礼乐的规范。夫子去世后,诸子百家都想著书立说而流传于后世,他们的心思全用在了文章形式上,唯恐自身被湮没而不为后人了解,因此都喜欢树立观点。观点确立了,争论就产生了。从孟子之后,到荀卿、杨雄,都致力于相互攻讦,其他不值一提的人还有很多,这些人相互驳难,争论不休。 唉,夫子的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