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5.11KB ,
资源ID:20034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0034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文综历史复习方略.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文综历史复习方略.docx

1、高三文综历史复习方略2012高三文综历史复习方略 上传: 周清华 更新时间:2011-9-23 阅读: 894 一、基本情况1高考情况2学生情况二、明确三轮复习思路第一轮:从2011年7月2012年3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第二轮:2012年3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2012年5月上旬6月,主要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三、寻求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法举例1.指导学生制定好复习计划2.帮助学生处理好复习备考中的几个关系3.复习备考教学中应确立的几种意识四、2012届历史高考复习的几个重点内容提示一、基本情况:1高考情况从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卷看,历史试题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从组题方式

2、上看,选择采用个体形式,形式小而灵活,材料成为主要载体,适当向课外拓展,视野宽阔;从考点分布上看,注重对历史学科主干内容的考查,适当抽查边角知识;从能力要求上看,彰显材料处理能力,综合程度稳步提高;从思想方法上看,呈现出新式史观整合试题,即以“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点”为核心内容的价值取向;联系实际,不回避热点,体现学以致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特别要说明的是,2010和2011年高考有一些新的 微妙变化,如选择题的材料以分析评述类为主,近90%的题目都是新情景题,通过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类型多样,题材丰富,来源广泛,其中分析评述类材料在近两年高

3、考中不仅全国二卷,其他几套试卷也“亮相”较多,这是其一,此外,去年有一道提供学生的课堂笔记实录的选择题,这是高考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2学生情况:学生在分科后虽进行了一年的学习,但整个高二年级是学生最辛苦的一年,学科众多,历史学科课时相对不足,历史教学基本上是易内容,浅训练,散结构,面对选拔性高考,学生普遍性地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知识既不全面又不牢固,知识网络体系凌乱;主干知识模糊,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差;概念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知识时序错乱,先后不分;审题不仔细,遗漏条件;思路不清晰,跳跃太大;表达不完整,挂一漏万;叙述欠准确,错误百出;书写不规范,杂乱无章等,无论知识、能力还是解题技巧都非常欠

4、缺的,这为高三历史复习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二、明确三轮复习思路第一轮:从2011年7月2012年3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复习时要做的事有很多,面对一大堆复习资料,学生根本不知该如何下手。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那就是基础。近几年高考考查能力的分值增大,但若没有牢固掌握主干知识,能力的提高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历史学科的基本框架、基本技能和技巧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复习时应帮助学生掌握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这也是考纲和高考的主要要求。(一)地位:这个阶段的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般被

5、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二)目标: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三)策略:紧扣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1从掌握单元知识结构入手教材的单元知识结构就是构成这一单元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归纳单元知识结构就是要把某一历史阶段分散在教材各个章节中的知识按一定的内在联系归纳到一定的系统之中,把知识要点化、问题结构化,压缩知识点,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把书变薄。中国古代史,按时间分就是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基本都是按政治沿革、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个板块展开;中国近现代史,按单元版块分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6、会的开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近代化的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民主革命的伟大转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等七个单元;世界近现代史,可划分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工场手工业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一战后的世界历史、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与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两极格局下世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八个单元。注意:在归纳单元知识结构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要注意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建议在进行单元复习之

7、前,最好是教师提出一定的问题或理出一个大概的提纲,让学生先预习或留一定的时间先看书,我想这样效果要好一些。2概括单元阶段特征地位:“历史阶段特征”是单元复习的“主题”,反映的是特定阶段历史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趋向。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是指这一时期不同于其他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带普遍性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征,也就掌握了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和历史的本质了。要求:一要“准确”,即能在全面认识历史知识体系基础上,作出准确的归纳概括;二要“延伸”,既要注意以阶段特征为切入点,加深对阶段内容的 理解,也要注意阶段特征间的联系与区别,要把某一历史阶段特征纳入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加以动态考察

8、和把握,使历史阶段性特征成为通向历史规律的“阶梯”;举例: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就可引导学生概括出如下特征:一是战国家分裂,诸侯混战,并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战?有哪些主要的战争或战役?性质和影响怎样?二是变社会变革,帮助学生理解变什么?为什么变?怎样变的?三是民族融合;四是思想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等。其中前两个是基本特征,其他就是一般的特点(如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文化异常繁荣、科技世界领先等)3解析历史概念和结论(1)地位“历史概念”上承历史事件,下联历史规律,是史实与规律间的中介和桥梁,可以说是一个单元的“灵魂”。高考中面对材料型历史试题,师生都有许多困惑,试题选用材料新颖、设问灵活、跨度较大,一般

9、都和平时的训练都有一定的差距,现在大家都有了许多应对的方法,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历史概念的掌握,因为不论试题提供的材料如何千变万化,都需要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和运用历史学科能力去分析、说明,学生只要掌握了历史概念,就能从容应对,以不变应万变。如下题:例1(全国二卷2011年18题)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2)单元复习概念教学的特点单元复习所要求的概念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具体历史概念的解释或概括,如分封

10、制、王安石变法等,关键是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因为具体历史概念的理解与阐释是新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单元复习的重点是挖掘历史概念间的联系,学会运用历史概念分析问题。譬如,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我们仅仅了解和认识井田制瓦解、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等是远远不够的 ,而更重要的时设计如下问题去理解:变革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发生变革?又是怎样变革的?这些变革说明了什么?等等。又比如春秋争霸,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春秋诸侯之间为什么争霸?有哪些主要的诸侯争霸?这些争霸战争的性质和影响怎样等。单元复习还必须注意清理历史概念间的纵横联系,形成历史概念网络体系。(3)方法重点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把握历

11、史概念的一般要素:时间、空间、本质、特征、影响等;比较异同,把握特征:比如春秋争霸与战国争战进行比较,从而沥青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统一趋势发展等阶段特征;利用图示,直观理解:对比较抽象、动态化的历史概念,可以采取图示形式进行梳理,如”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历史结论,重在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也就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得出结论的历史背景和史实依据。如,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的剧烈变革的时期?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又存在着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呢?等等。4拓展延伸适当联系与比较主要注意三个联系,一横向联系,如战国时期儒墨法三家思想的认识、在对待社会的变革问题上,老庄、孔孟、韩非

12、商鞅各自的态度等,这在近代历史中尤为突出;二是纵向联系,这类联系比较多,随时随地都有,这实际上就是归类;三是热点或与现实的联系,如诸子百家的人本精神、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等,都对现实社会有所借鉴,复习中可以以新的视角来解读这些历史现象,获取新的认识。在进行联系的同时,也要进行比较,横向比较如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有何异同;纵向比较如春秋的改革与战国的变法的异同等,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能力。5巩固提高(1)例题解析 适当选取一些高考题或典型例题呈现给学生,然后从命题意图、考查能力、解题思路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解题能力。(2)巩固练习每一节课中都要有一定的

13、练习,可以结合例题解析进行,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每一单元结束应进行单元检测,题目应由教师自己,最好是备课组从多种试题中进行精选组合,这样才有针对性。切忌拿现成的套题给学生。第二轮:2012年3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二轮主要是专题复习辅之以热点问题,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专题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专题划分不科学,大而空;二是流于重复教学,只将相关知识进行简单整合或概括,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三是过多注重教师讲解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与练脱节;四是搞“

14、题海战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五是不能正确处理专题资料与课本的关系,“抓了专题丢了课本”。(二)以新的史观统领历史知识,提高历史认识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史观问题也是历史阐释体系问题,新史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阐释体系。我们应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近年,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等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如去年全国文综一卷,就特别强调文明史观,突出全球史观,37题直接引入新课程材料徽商,作为情境材料考察;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

15、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进的脉络,总结人类文明的成果,在充分肯定人类社会取得的进步的同时,揭示了部分存在问题,如:18、19、22、23题的工业文明、经济全球化、战争与和平。因此,我们可以用新史学观思路来梳理历史:从横向来看,人类文明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应的人类文明史就可以分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 从纵向来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现代文明(知识文明)发展,从相对的隔绝发展到全球一体的基本历程,我们可以用这种眼光来重新审视历史发展的进程,阐释、说明相关的重大历史问题,构建新的学科体系,确定考点和重点。1文明史观(1)含义: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

16、,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2)阶段:文明史观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现代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3)特点:文明史观在当今的研究中呈现的特点有五个方面:一是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省略那些与现代文明关系不太密切的历史事物;二是从长时段考察历史,重点考察那些历

17、史当中比较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例如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等,这其中也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三是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史发展阶段的标准,把人类文明的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四是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进的脉络,总结人类文明的成果,在充分肯定人类社会取得的进步的同时,揭示存在的问题;五是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同时文明史观还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18、,特别是工业社会以来的相互关系,考察国际社会中和全球化过程中人类文明的演进等。(4)应用:用文明史观整合历史农耕文明时代:政治上,中国实现了由血缘政治到贵族政治的转变,建立和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西方雅典建立了公民民主政治,罗马建立了君主专制下的法制统治(可以适当参考说明);经济上,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经济结构、耕作方式、经济政策等);文化上,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传统科技和文学艺术成就;西方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和罗马的法制思想(可以适当说明);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时代(曙光):政治上,中国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欧美代议民主制逐步建立;经济上,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19、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英、法、北美等)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文化上,中国文化呈现承古萌新的特点;西方开始了思想解放运动,近代科技发展。蒸汽时代(来临):政治上,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加深(被迫启关、太平天国革命);19世纪中期,通过各种形式的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上,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自然经济瓦解、外资入侵、近代工业产生等);西方通过工业革命开始了工业化进程;文化上,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主要限于器物层次);世界上形成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主要思潮。电

20、气时代(展开):政治上,中国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成果,开始了民主革命的里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新的政治道路的设计(巴黎公社、苏俄等);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官僚资本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垄断的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等);文化上,中国形成了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世界产生了凯恩斯主义,列宁主义诞生等。信息化时代(现代文明):中国在1949年以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经济建设、理论创新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东欧、苏联社会主

21、义改革;随着各地各类型文明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强,政治上由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注意:上述解读也体现了全球化(整体世界)史观的运用。应用示例2008年全国卷第20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中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全国卷第23题考查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的研究方法,第37题考查工业革命后中国封建文明和英国工业文明的碰撞。2011年全国2卷37、39题等示例1 小波同学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牛”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牛”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

22、失和灭亡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解析 农业文明时代的动力是畜动力,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动力是蒸汽动力,工业文明的最主要标志之一是大机器生产。示例2 2008年全国高考卷第23题: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解析 此题直接从“文明史观”概念入手,考查了对

23、文明史观第一个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从对上述两道例题的简单分析可知,上述杨宁一教授关于“文明史观”五个特点的说明,以及按照文明史观重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要求,确实值得我们一线备考的老师们高度注意(5)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历史暂时的倒退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等,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拔的追求文明的步伐;要承

24、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借鉴。所以,文明史的交叉与比较在近两年各省的高考题中大量出现。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查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从文明史的角度对中外历史进行比较、分析,形成文明多样性、多元化的认识。2现代化史观(1)含义 现代化是指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进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

25、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城镇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2)途径 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原发型,主要是由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欧美主要国家都是这种途径;另一种是传导型,主要不是内部因素,而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的结果,大多数国家都是走的这一途径,如日本、中国等。(3)模式 从社会制度来看,主要有欧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和发展中国家(以亚洲为代表)的现代化模式等。(4)应用示例 (2008年第19题)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年份180018801900

26、1950人口 800105016005425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解析:此题从东京人口变化的角度切入,考查城市化的内在因素是工业化的推动。3全球史观(1)含义 也叫整体史观,即从全球文明的角度出发,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就是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全球史观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2)全球化

27、的进程 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工业革命的发展,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初步形成;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二战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复习中在帮助学生梳理这一线索时,应强调推动因素和带来的影响,以及认识等,如全球化的进程必定是文明的多元化共存。经济技术、社会组织、信息手段等领域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价值上的统一。应明确了这样一些

28、基本原则,宽容差异、包容分歧、鼓励多元、寻找合作与共识,求得共赢与多赢。(3)用全球化史观整合历史(可以参照文明史观)(4)应用示例示例1 “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 B徐继畬 C郑观应 D严复解析 此题较难。A项的干扰性较大,一是这两个人在教材上被编撰在一起,是作为同一主题讲的,这就易混淆;二是姚莹和徐继畬两人的著作都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都能“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如果没

29、有记住和理解教材小字部分中关于这两个人著作的叙述和评价,对此是很难决定选项的。但若考生反复比对这两个人著作的名字,A项是“康輶”,B项是“瀛环”,前者只讲中国的西康一带,后者讲的却是全球和世界,所以,后者更能“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因此应选B项。(5)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使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成为可能和必要的根据;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做到“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间的共同点,把分歧暂时搁置,耐心地通过对话去缩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

30、和相互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4社会史观(1)含义 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从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来看,从社会史的角度命制的经典题目,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都包含了大量社会史方面的内容,这些试题具有材料新、角度新、生动有趣、以小见大等特点,充分反映了当今人们较为关注的社会问题。(2)领域 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主要领域包括社会变迁、社会日常生活、社会习俗、家庭婚姻、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社会保障、社会政策、人与环境的关系等。(3)应用示例示例1 (

31、08天津高考16题)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是(C)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饮茶之风开始盛行喜吃胡瓜、胡桃、甘薯 妇女盛行穿男装A B C D 该题考查社会生活的变化。甘薯是明朝中期传入中国的,时间不符。考查的角度是民族大融合导致的变化,饮茶习惯不属于这一范畴。故排除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上述史观进行专题复习教学时,注意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某一种史观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适当选做一些新情境材料题,增强运用各种史观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尝试着用各种历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我们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各种史观的理解。(三)专题复习的应对措施:依托教材,整合知识,形成网络1历史专题的设计(1)专题设计方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