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0 ,大小:63.75KB ,
资源ID:200752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0075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五语文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五语文教案.docx

1、小五语文教案一、看 海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教学准备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二、初读课

2、文,理清课文脉络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间、澎湃()、潮汐()的读音。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

3、、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5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1品读课文第二段。(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4、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2品读第三段。(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

5、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4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让学生简述。)(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四、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1读

6、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五、完成以下作业(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2)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附:板书设计看海从山上望轻柔在沙滩上看汹涌看潮水在石块间有趣二、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2能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知道同题可以写出不同内容的诗的常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教学准备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王安石生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

7、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开启学生想象思维的大门1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2请同学们自己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3抽23名学生背古诗句。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二、学习本课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3 重点解决“倚”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

8、4读诵这首诗。5理解本诗意思。(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2)学生交流杜甫生平资料。(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己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黄师塔”、“江水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

9、感觉困倦。(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理解“无主”的意思。师生共同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6)引导学生美读全诗。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生看图听教师朗诵。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全诗大意。抽学生单个朗读,教师对学生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7)体会诗的感情。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引导

10、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三、学习本课第二首诗书湖阴先生壁1以学生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汇报,引入课文的教学。学生汇报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大致了解王安石生平。解题: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有诗元日泊船瓜洲等。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教师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出“书壁”这种句式。2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大意,提出疑难问题。教师相机解惑。质疑预设: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花木成畦:花木一畦一畦,整齐美观。一水护田:

11、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把绿色送进庭院。3引导学生说这首诗的大意。这首诗前两行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赞扬庭院环境清洁幽雅;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联系起来,静动互补。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幽雅的感受。4指导学生美读全诗。(1)通过第一、二行中的“静无苔”“花木成畦”,感受庭院的洁静幽雅,注意读得轻松愉悦。三、四行注意“绕”“送”等动词,读得高昂跳跃一点。(2)让学生想象画面,反复美读。(3)体会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之情。读出赞美愉悦的语

12、气。5拓展延伸。(1)了解古诗常有“书壁”“题壁”等句式作题目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诗词,背一背,说一说大意。(2)背诵其他写景古诗,强化诗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四、作业设计1把每个生字写三遍。2默写课文。3选课文中一首诗,改写成一个写景的片断,写好以后,还可以根据描述的内容,画一幅风景画。 三、三峡之秋教学内容:三峡之秋教学要求:1、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3、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生介绍三峡你们对三

13、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 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发三峡VCD三、新授看了刚才的影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3、

14、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组长注意做好记录。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四、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五、作业: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四、游漓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能通

15、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教学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教学准备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漓江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这样

16、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2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达到识字和理解新词的目的。3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同学交流,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5全班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总写了漓江山峰的独特神奇,然后按乘船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景象。三、品读课文,同游漓江1作者游漓江,介绍了哪些有关情况?(生平第一回游漓江,天气情况,利用游船望两岸风景。)2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

17、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2)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3)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读课文第一、二段,学后说一说。(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山峰特点。)3与作者同行,游漓江美景。(1)指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35段。(2)这三段,作者游历了哪几个具体的景点?(象鼻山、斗鸡山、画山。)(3)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你就进入课文的相关段落,跟作者一同去欣赏漓江山峰的独特美景。(4)学生汇报自己欣赏的段落。象鼻山景点。A汇报象鼻山景点的样子: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

18、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B能把这奇特的画面画下来吗?(学生画简笔画,引导形象思维,帮助理解文字内容。)斗鸡山景点。读第四段,抓住词语“对峙”、“拍打着翅膀”、“窥视着对方”、“啄过去”想象斗鸡山的样子,感受其神奇与独特。学习第五段。引导学生读这一段,理解画山得名的原因。抓好以下语句的朗读与感悟:“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似画而非画。)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扬蹄疾走,还有的昂首嘶鸣。(画山的不同姿态,让人感受到天然山峦峭壁的神奇。)你可以幻想那里有多种形态的马,也可以幻想其他形象,能

19、让喜欢思索的游人,自己去领会和创造迷人的图画。(体会想象的作用,领会画山的神奇是人们的想象而产生的。)(5)再读第35段,整体感受不同景点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景点的不同形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独特神奇。)4读课文最末两段。(1)学生朗读这两段,思考,作者在这两段中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交流各自的观点:阳朔的风景会比本文写的景区还要美,祖国的江山到处有美景。)(2)作者写这篇课文,把漓江美景展示给读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赞扬祖国山河的无比秀美。)四、回归整体,体会表达方法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描写漓江山峰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边

20、读课文,在头脑中边产生形象,体会形象描写给人形象感受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五、作业设计1摘写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词句。2想象自己头脑中熟悉的一处景点的形象,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附:板书设计积累运用一教学目标1知道通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形象地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能用这种方法描写自己熟悉、喜爱的景物。2引导学生读记“语海拾贝”中的诗句,积累写景佳句。3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4自主阅读拉萨的天空,感悟文章抓住拉萨天空湛蓝的特点写得优美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时数34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21、1抽学生读课本上的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所展示的景物画面。2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分别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用“”画出拟人手法的语句,用“”画出比喻手法的语句。3说说这两个句子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4让学生从本单元或其他读物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句子读一读,还可以抄写两三个这样的句子在摘抄本上。二、语海拾贝1读课本中的古诗名句,达到正确断句,有节奏地朗读的效果。2想一想这些名句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都是写景佳句。)3开展“你对诗人知多少”的资料交流活动。(学生自主介绍有关诗人刘嗣绾、雷庵正、苏轼、宋新的相关资料,介绍课本上写景佳句的出处,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4背诵课本

22、上的古诗句,头脑中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三、互动平台1学生自由浏览课本中师生的对话,熟悉相关内容。2分角色读师生对话。3讨论,本单元课文写景,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在写?举例:三峡之秋总写三峡秋天,从色彩、景物、香气中体现出什么特点?(成熟的秋天特点。)三峡之秋写早晨,抓住了怎样的特点?(明丽。)游漓江写斗鸡山的段落,作者抓住了怎样的特点?(把对峙的两座山的山势形态,比作两只斗鸡,形象地展示了山势神奇的特点。)小结:写景的文章,必须在全面观察景物的基础上,抓住其主要特点,将主要特点形象地描绘出来,才能让读者对所写景物的特色有所感触,才能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4本单元所学课文,在写景时还运用了哪些修

23、辞方法?引导学生举例介绍出来。并说说这些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5引导学生感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恰当修辞手法来展现景物特点。四、综合性学习(课前布置收集,世界各地风景名胜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1学生自主分组,每组确定组长一人,负责组内活动的组织安排。2各组成员组内交流自己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相互启发,达到对自己图片的内容、特点有较为正确、全面的了解的效果。3学习本单元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的方法,把自己图片上的风光用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出来,作为自己图片的解说词。4组内组织“世界风光展”。学生展示组内成员带来的图片,各自作自己图片的解说员,介绍自己的风光

24、图片。同学给解说员的解说作客观评价。(注意从抓景物特点和表达方法两个方面加以评价。)5班上举办“世界风光展”。相互观摩图片,图片主人主动向观摩者解说。6评出最佳解说员若干。五、习作百花园1细读课本要求,进入生活情景。(1)学生读课本对这次习作的提示与要求,思考:这次习作主要写什么内容?(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2)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要学习本单元描写景物的方法,这些方法具体有:抓住景物的特点作形象生动的描写;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注意运用一些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3)走出课文,走进生活中的自然美景。课文描写的美景,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清晰的形象,那山,那水,那树是那么生动,那么独特。其

25、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美景也一样的富有特色,一样的让人流连忘返。请同学们回忆,你的家乡的山、小河、村落,你家乡的广场、公园、草坪、树林你旅游时见到的名山、古刹、湖泊把这些自己游览过的或者自己家乡的美景,选一处你最喜欢的,向同学口头介绍介绍。讲述时注意抓住景物在形状、颜色方面的主要特点及自己的感受,有条理地讲。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或经历过的美景。教师同学倾听,并评价。相互引导学生讲清特点,形象地描述。2引导学生自主习作,学会修改。(1)通过自己的讲述和听同学的讲述评议,确定自己写作的内容。(2)自拟题目,想好自己所写景物及其主要特点,想好写作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作时突出景物的美。

26、(3)学生写作。(4)仔细读自己的习作,看是否通过具体的语言描写,展示了景物的美好形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是否用得恰当?是否有利于展示景物的特点?边读边想边修改。也可以请同学听自己的习作,相互评改。六、自主阅读园地1激情导入,阅读短文。教师:同学们知道拉萨吗?拉萨地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站在那样的高原之上看天空,一定有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感受吧。想知道高原上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别吗?请仔细读拉萨的天空。学生:初读短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什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把自己读后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相互启发。)2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

27、再读短文,看看围绕拉萨的天空,作者是怎样写出其特点的。作者用了哪些好词佳句,或者修辞方法,在书上勾画圈点出来。(2)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抓住短文内容、景物主要特点、优美词句、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汇报交流。)(3)再读短文,整体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短文。4摘抄短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捅马蜂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