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5KB ,
资源ID:20215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0215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1、第二单元教学设计6、梦圆飞天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

2、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

3、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 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

4、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

5、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

6、,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 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 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

7、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8、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 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O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

9、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9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 hx$(M 生:10、9、8、7、6、5、4、3、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

10、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板书设计:6梦圆飞天送行-发射-问候-梦圆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

11、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

12、生兄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带着心上问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词同桌相互质疑。(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读理解。(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5为什么会

13、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段(1):“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三、小结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3这孪生兄弟

14、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二段。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3齐读第3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想。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二)学习第二段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

15、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2带着问题讲课文,找出原因。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5可是,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

16、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一丝马虎。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四、作业选用作业设计板书设计: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相似处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差异处水没能留住 努力探究科学奥秘生命存在(谜)8神奇的克隆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教学重难点

17、: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二、初读课文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3、边读边思考课

18、前提的问题。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四、分段指名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五、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方法。2激发学生共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二、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9、: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学习第五自然段: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

20、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2、教师引读学习第九自然段: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1、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板书设计:8、奇妙的克隆克隆是什么神话动物植物低等生物“多利”诞生了不起爱科学造福人类食物畜牧生态医学学科学诱人前景习作2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拔河这篇作文主,再根据自己的拔河体验,了解其习作中存在的问题。2、认真阅读老师的批语,了解“眉批”和“总批”的内容及位置,读懂教师的修改意见,明确写好作文的具体要求。3、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积极讨论交流后,认真修改作文,并从中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22、: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1、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2、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3、教师导入: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4、教师板书课题,提示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1、投影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2、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汇报。3、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同的不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4、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

23、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作文如何修改,可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的批注。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揉已见,小组内交流。3、教师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4、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5、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的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四、学生修改,最后誊写1、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2、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24、,尽量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3、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4、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练习2教学要求: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生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5、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时间安排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1、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境。(2)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比较用“看”和“紧盯”哪个更好。(3)让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什么情况下用“看”,什么情况下用“紧盯”,并得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

25、用“紧盯”的结论。(4)学生读出题中所列的“看”的同义词、近义词。2、教学第二部分。(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和“看”意义相近的词,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2)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各个词的适用场合。(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使用所列词语的完整句子,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3、教学第三部分。(1)让学生读题中的五个词,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让学生仔细阅读五个句子,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3)教师评议,看词语填得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4、教学第四部分。(1)学生读八个成语。(2)教师指出这些词中都含有“看”的字眼,让学生在词中找找看,拿不准的可以查查字

26、典。(3)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二、教学第二题1、诵读词语。(1) 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谁准字音。(3) 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 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成语词典。2、积累反馈。三、教学第三题。1、指导。(1) 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梦圆飞天。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信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浩瀚、脚印”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3、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分别就是未来的衣食住用行展开畅想。 (2)分组推选同学上台将自己对未来的畅想说出来,要求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4、反馈。 五、教学第五题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感受。 3、审题。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工、母”的书写方法。 (2) 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绳其祖武,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