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2 ,大小:517.41KB ,
资源ID:20582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0582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7压力容器制造作业指导书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7压力容器制造作业指导书汇总.docx

1、7压力容器制造作业指导书汇总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作业指导书日 期 持有者 发布日期 2011年09月01日 实施日期 2011 年 10月 01 日作 业 指 导 书 目 录一、通用工艺规程1HN/ZQM-7-01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工艺规程-32HN/ZQM-7-02材料标记和标记移植工艺规程-103HN/ZQM-7-03划线下料通用工艺规程-164HN/ZQM-7-04氧乙炔切割工艺规程-185HN/ZQM-7-05空气等离子弧切割工艺规程-206HN/ZQM-7-06封头圆筒制造通用工艺规程-227HN/ZQM-7-07压力管道元件组装工艺规程-258HN/ZQM-7-08压力管道元件焊接通用工

2、艺规程-289HN/ZQM-7-09压力管道元件焊条电弧焊工艺规程-3810HN/ZQM-7-10压力管道元件自动埋弧焊工艺规程-3911HN/ZQM-7-11压力管道元件钨极氩弧焊工艺规程-4112HN/ZQM-7-12碳弧气刨工艺规程-4213HN/ZQM-7-13压力管道元件焊缝返修和修补工艺规程-4414HN/ZQM-7-14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规程-4615HN/ZQM-7-15强度胀接工艺规程-5016HN/ZQM-7-16不锈钢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工艺规程-5217HN/ZQM-7-17晶间腐蚀通用工艺规程-5518HN/ZQM-7-18不锈钢设备酸洗钝化工艺规程-5719HN/ZQ

3、M-7-19压力管道元件热处理工艺规程-5920HN/ZQM-7-20水压试验通用工艺规程-6221HN/ZQM-7-21气密性试验通用工艺规程-6422HN/ZQM-7-22气压试验通用工艺规程-6623HN/ZQM-7-23压力管道元件涂敷运输包装工艺规程-68二、通用检验规程24HN/ZQM-7-24压力管道元件通用检验规程-7325HN/ZQM-7-25压力管道元件用原材料入厂检验规程-8226HN/ZQM-7-26压力管道元件锻件入厂检验规程-9827HN/ZQM-7-27外购、外协件入厂检验规程-10128HN/ZQM-7-28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04 一通用要求-104 二射

4、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06 三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15 四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28 五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31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工艺规程文件编号:HN/ZQM-7-01编制说明1 为使压力管道元件的制造符合安全技术法规的要求,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1150.4-2011压力管道元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产品和加工设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2 本规程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容器的制造。3 由于产品制造中的焊接、无损检测、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油漆、包装等工序已有单

5、项“规程”,本规程不再重复制定。4 本规程是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的基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设计图样和产品工艺过程卡的有关规定,并满足本规程的要求。5 操作部门对本规程负责贯彻执行,检验部门负责监督检查。6 本规程由工艺设计所归口并负责解释。一矫形和净化 本工艺适用于钢材在划线、下料前的矫形和净化。1 钢板矫形钢板不平会影响划线质量、造成切割弯曲,从而影响产品制造质量,因此,钢板在加工制造前必须进行矫形。1.1手工矫形:将钢板放在平台上,用锤锤击,或用专用工具进行矫形,手工矫形的工具有大锤小锤及型锤(不得有锤痕)。1.2机械矫形:将钢板放在专用矫形机(平板机)上进行,钢板纵向大波浪,弯曲也可在卷板

6、机上进行矫形。1.3火焰矫形:通常用氧乙炔火焰加热钢材变红,然后让其快速冷却,使变形得到矫正。2 钢板的不平度一般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数值。钢板允许的弯曲度和波浪度 表1 单位:mm厚度宽 度1200120015001500180018002100210027006101620242832101212141620241220121416182220251214161820253012141414163 钢材表面净化:钢材表面的油锈及氧化皮等会影响产品制造质量。如号料线附近的油污或锈蚀等都会引起切割缺陷,因此在设备制造前应对钢材作净化处理。3.1手工净化:钢材表面锈蚀可用钢丝刷、砂皮纸或砂轮片进行

7、手工打磨,油污可用氧乙炔烧除,严重锈蚀可用锤击击落后再用砂轮片打磨。3.2机械净化:钢材表面锈蚀可用手提式电动钢丝刷,手提式电动砂轮机等净化,电动砂轮机用来除锈外,还可用来磨削焊缝坡口及修正毛刺等,使用电动除锈设备应注意安全,操作时应带上绝缘手套。二划线1 下料划线,是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中的关键工序,划线不正确将会影响下道工序的正常进行,严重时甚至会使产品报废,故筒体的放样划线必须重点控制。2 划线方法:2.1图解法:即按照零件实际形状尺寸制成展开样板进行号料。2.2计算法:即按照零件尺寸通过计算得到实际展开尺寸,直接在材料上划线。2.3测量计算法,即按实测零件外形尺寸通过计算得出展开尺寸后直接

8、在钢板上划下料尺寸线。3 常用量具和工具。3.1钢直尺1000、600、500、300mm3.2钢卷尺由1、2、3、5、10m等3.3圆规、地规、样冲、划针、手锤、粉线等。4 划线要求4.1零件展开尺寸线应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矩形零件尺寸线及两对角线应正确,其允差小于0.5mm。4.2矩形零件应划基准线,两端应打上洋冲眼。4.3划线应考虑焊缝的位置,相关零件应避开纵环焊缝所规定的最小尺寸。4.4按产品规格,节数顺序用白漆编写于所用材料上。4.589325钢管划线,应用划线样板进行,样板可用0.51mm镀锌铁皮制成。5 标记移植:5.1一、二类压力管道元件主要受压元件、三类容器受压件,必须进行标

9、记移植,移植位置及标记内容按质保手册中有关材料标记及标记移植的规定进行。5.2划线及标记移植必须经检验确认打上确认号后方可进行下料。6 加放余量6.1不需切削加工,一般加放余量24毫米(视切割方法与板厚不等确定)。6.2需切削加工,一般加放46毫米(视切割材料规格加工方法确定)。6.3焊接件焊缝收缩量,见表2,表3(一般可不考虑加放)。碳钢纵向焊缝收缩近似值(%) 表2对接焊缝连接角焊缝断续角焊缝00150030020040001碳钢横向焊缝收缩近似值(毫米) 表3坡口形式V型坡口对接焊缝X型坡口对接焊缝单面坡口十字角焊缝单面坡口角焊缝无坡口角焊缝双面断续角焊缝简图板厚横向收缩量51.31.2

10、1.60.80.90.461.70.381.41.31.8101.61.42.00.25121.81.62.10.70.2141.91.72.30.8162.11.92.50.6182.42.12.70.7202.62.43.0222.82.63.20.40.5243.12.83.50.4三下料 本工艺适用于碳钢件切割1 氧乙炔切割下料1.1气割工艺按HN/ZQM-7-04氧乙炔切割工艺规程进行。1.2手工切割:适宜小零件、短直线、形状复杂的零件,工作时尽量使用割规、拖板,压力管道元件主要受压件尽量不采用手工切割。1.3半自动切割:适宜直线切割、圆形切割、压力管道元件受压件应保证采用。1.4仿

11、形切割:适宜零件小、要求高、数量多,形状复杂的零件,定形产品应尽量采用。1.5切割要求:a 将表面净化好的材料,放置在切割台或离地面50100毫米进行切割,不准在成堆材料上切割。b 切割好的材料,应清除干净熔渣,并按规格或产品品种堆放整齐。2 剪切下料:除一般零件外,压力管道元件受压件的下料按HN/ZQM-7-03划线下料通用工艺规程规定。3 砂轮切割:一般使用于型钢圆钢之类(材料规格根据切割设备而定)。3.1切割时工件应与砂轮机切割片成直角,操作时应注意安全。3.2切割好的工件应清除毛刺并堆放整齐。四坡口加工1 氧乙炔切割坡口1.1本例适用于碳钢焊接坡口加工,使用半自动切割机,坡口加工型式V

12、型,基本尺寸见表4坡口尺寸表 表4板厚(毫米)5101020610角度(度)302.5252.5202.5P钝边尺寸(毫米)211+1111.2坡口加工后应清除熔渣并修坡口边缘20mm处至金属本色(正反两面)。2 碳弧气刨坡口2.1碳弧气刨一般用于厚度58mm的工件,碳弧气刨操作工艺及要求按HN/ZQM-7-12碳弧气刨工艺规程进行,坡口深度为1/2(板厚)。2.2气刨坡口的内外要求应符合图纸或工艺过程卡要求。2.3气刨后必须清除熔渣并修磨坡口边缘20mm处至金属本色。3 砂轮打磨坡口 采用焊条电弧焊时熔深一般仅在2-3mm左右,为保证焊缝质量,确保焊缝焊透且无夹渣,一般4-6mm厚度的工件,

13、可用电动砂轮机打磨内外坡口及钝边。(其尺寸见表4)4 机床加工坡口4.1一般指封头,无缝钢管及圆形零件,可以在机床上加工端面及坡口,其要求应按图样加工并与实物实配。4.2 DN500以上的封头可以同气割修边时同时割出,坡口尺寸及内外要求可按图纸或工艺进行,修边后坡口钝边用砂轮机打磨至金属光泽。五弯曲成型1 钢板弯曲1.1清除钢板及卷板机辊轴上的各种硬质异物。1.2预弯按筒身直径选定预弯模具、板料与预弯模具同在三辊卷板机上卷制,预弯出与筒身相同的R,且圆弧R长200mm;小于DN500的圆筒预弯时在R两端应选用踏锤踏弯二遍后进行预弯。注:钢板弯曲卷制时应把标识放在外圆侧。1.3全部弯曲:先将卷板

14、机上轴升至R处进行卷制,每卷一圈上轴下压3 5mm,重复几次,至规定要求。在卷制过程中应考虑卷板机强度,不得强行卷制。1.4要求:弯卷时,板料在上下辊之间,必须放正,使它的边缘与辊轴中心严格保持平行,否则卷成的筒节边缘出现歪斜,影响制造质量,其次也影响下道工序。2 钢管冷弯曲:用弯管机弯曲,操作者应有熟悉弯管机的性能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并能掌握管子的弯曲角度及管子弯曲回弹量,一般可取3-5度角的回弹量。3 钢管热弯曲3.1弯管前在管内装入干燥质纯的砂子,要求填充紧实(砂子粒径为12mm)。3.2将管子加热至淡红或橙黄色即10001050左右时取出。3.3将加热后的管子在胎模上弯制成所需的形状。3.

15、4清除管内砂子,清除氧化皮,保证管内畅通无阻。六组装对接本工艺是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产品制造质量及使用寿命 1 筒身纵缝对接装配点焊按HN/ZQM-7-08压力管道元件焊接通用工艺规程进行。2 焊接工艺规程进行。2.1筒身纵缝对接使用夹具,纵缝装配时由夹具纵向拉正。2.2筒身纵缝对接拼缝应符合下列要求:a) 筒身两端应齐平,允差小于等于1mm。b) 对口错边量b见图一和表5。复合板的对口错边量b不大于钢板复层厚度的50,且不大于2mm。3 焊缝接头基本型式与尺寸:焊条电弧焊应符合GB985,自动焊应符合GB986的规定要求,并保持间隔均匀。4 在对接施焊前,产品试板应先

16、由点焊在筒身纵缝的延长部位后,再在筒身及试板的两端焊上引、熄弧板,由合格焊工进行施焊。5 施焊:焊条电弧焊(手工焊)按HN/ZQM-7-09压力管道元件焊条电弧焊工艺规程,自动埋弧焊按HN/ZQM-7-10压力管道元件自动埋弧焊工艺规程,或按有关焊接工艺进行。6 筒身环缝对接装配点焊,点固焊按HN/ZQM-7-08压力管道元件焊接通用工艺规程进行。6.1环缝对接使用夹具,形式有环缝组装夹具(按直径大小选用)、单倾角楔条压紧器等,形式多种,自己选定自做。6.2 环缝对接装配时相邻筒节的纵焊缝(或封头焊缝的端点)中心线间外弧长以及封头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与相邻筒节纵焊缝距离应3倍n板厚,且不少于10

17、0mm。6.3对接不等厚钢板,当薄板厚度10mm,两板厚度差超过3mm,当薄板厚度大于10mm两板厚差大于薄板厚度的30%,或超过5mm时,应按有关要求削薄板厚边缘。或按图样要求采用堆焊方法将薄板边缘焊成斜面(见图二)。当两板厚度差小于上列数值时,则对口错边量b按表5要求,且对口错边量b以较薄板厚度为基准确定。在测量对口错边量b时,不应计入两板厚度的差值。7 环缝组装焊接,凡受容规监察的压力管道元件,应在产品试板各项试验全部合格后进行。8 纵环缝焊后应在规定部位打上焊工钢印和检验确认印记。 图一 图二A、B类焊缝接头错边量 表5对口处钢板厚度s按焊接接头类别划分对口错边量AB121220204

18、04050501/4s3331/16s,且101/4s1/4s51/8s1/8s,且20注: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接头以及嵌入式接管与圆筒或封头对接的A类接头,按B类焊接接头的对口错边量要求。七矫形本工艺适用于设备零件加工后的矫形。1 设备零件加工后,矫形一般分为机械矫形、手工矫形、火焰矫形。2 机械矫形:筒身一般在三辊卷板机上通过主轴上下运动反复卷制,从而达到筒身规定圆度。3 手工矫形:一般指人孔圈、支座等小而简单的设备零件为手工矫形,手工矫形应有一定的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用大小锤靠模具等工具通过锤击(不得有锤痕)来达到工件要求的预定目的。4 火焰矫形:一般是用于设备零件大而复杂难以用机械和

19、手工来进行矫形的零部件,火焰矫形是通过加热膨胀,冷却收缩来达到矫正目的,操作简单但要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5 筒身圆度要求:1) 同一断面最大最小直径之差应不大于该断面内径Di的1%且不大于25mm(见图),受外压和负压时应0.5Dg且不大于25mm。(具体要求按照GB150.4-2011中6.5进行)2) 当被检断面位于开孔中心线一倍开孔内径范围内时,则该断面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应不大于该断面内径Di的1与内径的2之和,且不大于25mm。3) 列管式换热器筒体,同一断面最大最小直径差应不大于该断面内径Di的0.5%,当DN1200mm时,其差值不大于5mm,当DN1200mm时

20、,其差值不大于7mm,或按GB150.4-2011中6.5的要求进行。6 对接焊缝处形成的棱角度:E0.1n+2mm且不大于5mm八开孔划线开孔划线是产品制造中一项关键性工序,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设备的合格与报废问题。故制造压力管道元件时本工序作为停止点来控制。1.划筒体十字中心线:根据筒节上基准线,按筒身周长划十字等分线,即为十字中心线,划分要求除图纸规定外,焊缝应布置在恰当位置,一般卧式容器在上中心线之间即45位置之间,立式容器在后中心线向左右各45位置之间,严格说划线首先要考虑开孔位置,应避开焊缝,孔缘应离开焊缝100mm,内件装配应离开焊缝50mm。2.划筒体孔位:孔径尺寸线及内外零(组)

21、件装配位置线按图纸进行,划线后打上洋冲眼,并经检验确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3.封头划十字中心线,用划线靠规进行,划开孔及内外零(组)件装配位置线,划线后必须经检验确认。九切割开孔1 气割开孔1.1一般是使用割规气割具进行,气割按HN/ZQM-7-04氧乙炔切割工艺规程进行。1.2去除熔渣,按图或工艺气割坡口。1.3使用磨孔砂轮修磨坡口至金属本色。粗糙度Ra50m2 机械钻孔:将工件固定在钻床工作台上,用与图纸相等的钻头或可调钻排进行扩孔,在先钻孔时钻头直径大小自定。机械钻孔质量要比气割开孔好得多,所以对于要求较高的设备,尽量采用机械钻孔。十装配组焊1 检查受压件标记及产品编号是否清晰。2 接管

22、与法兰按通用工艺要求进行焊接,对DN250接管与法兰焊接后打上焊工钢印。3 主法兰及法兰接管与筒体或封头装配组焊3.1主法兰装配,先去除法兰上油污、锈迹,按图要求,划法兰装配位置线,其装配应符合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3.2法兰接管、装配:a) 装配时尽量使用夹具,保证法兰面垂直或水平于筒体或封头的主轴中心线(有特殊要求的按图样规定)其偏差均不得超过法兰外径的1%(法兰外经小于100mm,按100mm计算)且不大于3mm。b) 内外接管伸出长度偏差为3mm,其对筒体或封头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5mm。c) 其焊接按相应焊接工艺,DN250接管应打上焊工代号。4 补强圈、支座、垫板与筒体或封头装配

23、组焊。4.1有补强圈的接管应将补强焊妥后,再进行装配接管。补强圈装配要求:a) 补强圈应基本保证与开孔中心同轴。b) 补强圈应紧贴于壳体,其局部间隙不得大于2mm(支座垫板同样要求)。4.2支座应垂直或水平于筒体主轴中心线,其偏差不得大于2mm,并保证支座面与支座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5 设备内件与筒体或封头组件装配组焊5.1设备内件装配应避开筒体纵环焊缝,且不得小于50mm。5.2设备内件装配应与筒体中心线相垂直,其偏移不得大于5mm倾斜度为2mm。5.3各零件部件装配后必须清除干净焊渣及飞溅物。5.4最终检验:按压力管道元件制造通用检验规程逐项进行,并将各项目实测数据填入相应记录表(包括水压

24、试验,气密性试验)。编制:张菊花审核:王胤芝批准:李翠光材料标记和标记移植工艺规程文件编号:HN/ZQM-7-021、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压力管道元件材料标记移植的方法。1.2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制造的压力管道元件及钢制塔设备的标记移植,非压力管道元件产品材料的标记移植亦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下例标准所包含的文件,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标准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GB150.1150.4-2011 压力管道元件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基本要求3.1材料标记移植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和规定,符合GB150.1150.4-

25、2011 、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3.2第一、二、三类压力管道元件的主要受压元件必须进行材料标记移植,主要受压元件包括:a) 筒体、封头(端盖)、人孔盖、人孔法兰、人孔接管、球壳板;b) 公称直径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c) 设备法兰、M36以上设备主螺栓;d) 开孔补强圈;e) 管板、换热器、膨胀节;3.3产品焊接试板,焊接工艺评定试板以及焊工考试试板,下料时也必须进行标记移植。3.4材料入厂验收时,验收人员应将材料钢号、炉号、批号转编为本公司入库编号,即公司编号,并在材料上作出标记。3.5在容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材料标记移植的零件自始至终应保留清晰、完整的材料标记,并有严格的措施来

26、保证标记移植的正确性。4、材料标记的方法和适用范围4.1打钢印4.1.1钢印由质量管理部门统一分发,打印深度0.1mm0.5mm,且不大于材料厚度允许偏差的一半。4.1.2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应采用打钢印方法标记:a) 奥氏体不锈钢板、耐热钢:b) 碳钢和低合金钢板厚5mm;c) 材料标准抗拉强度下限b540MPa;d) 钢管公称直径DN250 mm;e) 小于M36mm的螺栓、螺母;f) 公称直径DN25 mm的法兰;g) 其他不适宜打钢印的零件。4.2油漆标记4.2.1用油漆在材料上作出标记,字形约为30mm30mm。4.2.2适应范围为:a) 碳钢和低合金钢板5mm;b) 材料标准抗拉强度下限b540MPa;c)其他不适宜打钢印的零件。4.3电笔、记号笔标记4.3.1零件面积小,无法用打钢印、油漆标记者,或者经机械加工的精密零件,采用记号笔或电笔标记。4.3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