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1.10KB ,
资源ID:20657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0657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课件.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课件.docx

1、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课件五年级美术(下)第1课 形的魅力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教学重点: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生答:略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二发展阶段: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状。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答:略师小结:

2、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有规则-无规则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五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七教学延伸与拓展:思考: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第2课 形体的组合

3、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教学重点: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是立体的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二发展阶段: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4、)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生答:略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五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七教学延伸与拓展: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

5、造什么作品第3课 抽象雕塑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教学重点: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抽象雕塑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略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二发展阶段: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欣赏雕塑作品等。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

6、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生答:略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抽象雕塑基本结构。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五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七教学延伸与拓展:思考: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厦门市有那些抽

7、象的城市雕塑作品。第4课 多样与统一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教学难点:对不同静物的观察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8、为什么?生答:2导入课题:多样与统一二发展阶段:1学习知识窗内容:三个苹果的例子2、学生活动: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比较好看3、欣赏范画实例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3绘画步骤(教师示范)(1)、摆好静物(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4)、用水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四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完成一组静物写生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五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9、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七教学延伸与拓展:思考: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第5课 静物写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体会写生的乐趣。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写生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写生的构图知识教学难点:用线描的表现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生答:略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二发展阶段:1什

10、么是静物画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生答:略3、学生实践:派学生代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4、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三拓展阶段: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师示范)3制作步骤:(1)、用取景框构图(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

11、绘(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四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五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七教学延伸与拓展:思考: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第二课时:继续进行静物写生,并巩固静物写生知识第6课 喜怒哀乐教学理念: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对于本课的设计,我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来想的:“两个改变”既:一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成为课程教材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二改变传统表情教学,只是“就表情”“画表情

12、”为由心情体验到表情感受,更强调心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三个唤醒”既:一唤醒学生的色彩情感性元体验。儿童用色彩对喜怒哀乐的独特的理解和运用表现是最本真、最天才、最富有个性的,教师要诊视和保护并唤醒。二唤醒学生对表情的认识由无意的感受到有意的观察再到富有创意的表现创作。三唤醒学生只是对造型的技术关注到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在本课的学习中除了学习表情的刻画还要延伸到对万千世界喜怒哀乐的关注懂得和谐共存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美术表现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13、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教学重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准备:师:教具、影象资料、电脑多媒体设备。生:颜色、油画棒、橡皮泥。教学过程:【激情导入,体验色彩】创设情景。(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体验色彩情感性。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出示课题。(喜怒哀乐)

14、【观察表情,感受特征】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黑板前根据对应的表情色卡用不同的形状在上面摆放出不同的表情,并对特征加以说明。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第7课 夸张的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2、让学生收集各种身边的物品,运用于人物表现之中。3、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教学难点: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毕加索大师的作品,和相关的京剧脸谱的资料

15、,制作课件供学生欣赏。学生准备:收集身边各种现成品用于人物的表现之中,并带好相关的绘画工具。教学目标一、导入游戏;(形状的改变)1、大家已经看到朱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她呀还会变了!(电脑多媒体课件)如果你在这些(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小按纽上面点击一下,她就会变成另外一幅模样,你想玩一玩吗?看她是怎么变的?2、学生玩游戏,分别点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感受造型的变化。(两个同学玩)3、她什么变了?(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她是怎么变的?(五官的造型变了)揭题:变二、新授(一)造型变1、看朱老师又给同学们变了(欣赏)(1)你喜欢这张作品中的什么地方?(鼻子有趣,用人物来替

16、代的)(2)这张作品你喜欢它的哪儿啊?(眼睛是用人来表示的,鼻子是用温度计来表示的,头上还有云彩呢)(3)这张人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仔细观察它的嘴是什么?他的头发?他的眼睛?这是什么地方?(用房间的摆设巧妙地构成了一张人脸,作者的想法可真大胆,有创意。)(4)这张作者用什么来拼摆人物的。(用蔬菜来拼摆表示的)可真是一些有趣的变了形的人物脸部形象。2、朱老师这儿也有两张变了形的脸型,(贴在黑板上)并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有谁愿意上来也给大家来拼摆不一样的人物头像吗?学生拼摆。(你可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材料来拼贴,如果没有你想要的物品或形状,你也可以画一画。)(1)看,他们创作的人物多有新意,

17、真棒!(奖励)(2)如果是你,你会跟他的想法一样吗?你会把它贴在哪儿呢?(同学说自己的想法)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原来人物形象可以变幻无穷。3、引申:(实物投影仪)衣夹子在这儿是除了,a.它还可以联想到什么,像什么?b.变化角度呢?c.通过添加还可以是什么?d.与其它物品组合?变化他们的位置,方向?它还可以是什么?不同的组合,不一样的添加,不一样的想象,除了人物头像,他们还可以变出变幻无穷的形象。1、这是什么呀?京剧脸谱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的面部造型夸张,仔细观察一下,这与我们拼贴的人物除了在五官上不一样之外,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脸部线条很多,曲线,弧线,各式各样的线条组成一些块面来装

18、饰脸部。板书:线条-块面2、看,老师也来模仿脸谱来给我们任务的脸部添加线条,形成块面,使它更有变化又想给它变一变了!(水彩笔示范)在眼睛、鼻子、嘴的四周添加线条组成块面。3、我再给它加个发型就更有趣了。(二)色彩变:1、(脸谱)这两张脸谱有什么不同吧?与刚才那一张有什么不同?(多了色彩)京剧脸谱的色彩大都鲜艳、明快。有了色彩,脸部更加漂亮,可见色彩的作用不可忽略。2、看我们同学加上了颜色,作品多么漂亮呀!(欣赏学生作品)(三)正面侧面结合变1、同学们还想不想看一些形象更加奇特的人,赶快做好思想准备,屏住呼吸(欣赏照片)a)奇特在哪儿?学生说b)真有点儿像个连体婴儿,一只脑袋下长出两张脸,一个正

19、面,一个侧面。2、我们有一位大画家,他笔下的人物也很神奇(课件展示、作品欣赏)3、学生讨论,交流,想象,评价夸张的脸。(上面有,脸有侧面的,眼睛是正面的。脸正面侧面相结合。4、他的作品不仅头像变了,连身体也变形了(怎么变的呢?)(四)表现形式变1、老师这儿也有一张变了形的人物。(展示,乒乓球做头,铅丝扭的身体的人物)它的头(生说)是用乒乓球做的;身体很瘦很夸张,用铅丝扭的。2、看这位同学用什么表现的?3、你们能不能也用身边的物品来表现一幅有新意的人物形象。三、作业:1、布置作业:(1)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小组合作),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课件展示作业要求)(2)学生作

20、业。四、作业展评:第8课 十二生肖一、教学目标:1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能抓住十二生肖的外形特征,运用剪纸的方法完成作品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悟生肖动物外形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剪纸作品生动美观三、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邮票、故事等、彩色、纸剪、刀胶棒范作、生肖乐园的背景图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听十二生肖的歌曲,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学生交流收集的各种有关物品)这十二种动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说说理由吧!(学生讨论)(二)、自悟生肖动物外形特征的重

21、要性1试着画一画:选几位学生在黑板上绘画,其他学生在作业上试画2讲评:你认识他们画的生肖动物吗,他们画的怎样?3教师修改:擦去内轮廓线,如五官,身上的花纹,再观察还像吗?为什么有的动物仍然能看出而有的却面目全非了呢?(学生讨论)4总结:剪纸生肖动物的绘画要领:画动物关键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们的外形特征,类似剪纸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张,大的更大,长的更长,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不需要老师再归纳和提醒,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本节课的绘画要领。)5修改作品,威风的虎,勤勉的牛,温和的羊,灵敏的猴你的生肖图案能与总不同吗?运用写实、夸张、拟人等方法将生肖动物画在彩纸的背面,特别注意动物的外形。(三)

22、、剪纸造型1喜欢剪纸的法国画家马蒂斯说:剪刀比铅笔更敏捷,一剪刀在手就可轻松随意地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2用剪刀剪下外形,内轮廓可稍做变化,如团花的剪法3学生实践、体会(四)、评价展示布置生肖乐园将学生的剪纸作品张贴展示(五)、拓展延伸欣赏和十二生肖的资料。如山西绣品、生肖鞋、民间剪纸、生肖邮票、生肖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剪纸作品与广泛的文化背景与十二生肖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第9课 学画山水画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2课时教学目标:一: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23、的热爱。二: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教学重点:一: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教学难点:二: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课前准备:中国画(以山水画为题材为主),山水画技法课件。师生共同准备中国画的工具与资料。教学流程:一:欣赏导入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

24、深远。平远。二:揭题:学画山水画三:授新1、法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思考:A造型特点B技巧运用C表现手法D感受。D如何表现。绘画步骤等。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3、师生共创;请生简述自己做画步骤,方法,师师范步骤,技法。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点苔。讲解师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4、欣赏中国画其他技法点津。5、小结作画步骤。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师巡视指导。四:引导创作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

25、之处,集思广益。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五:学生创作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2师巡视。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六:作业展评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师点评优秀作业,小结本科重。难点。七:课后拓展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2 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第10课 风的魅力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

26、风能。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教学重点:1了解风能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风能玩具(或简易的风筝)。三、教学难点:玩具的构思(风筝的做法)四、教学准备:风筝欣赏图片数张,风筝的简史介绍,风筝的简单玩法。五、学具准备:查找风能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风筝的图片,制作风筝的各种纸张和材料。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用品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二)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风?什么是风能?举例说明。(三)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风能发电,风车的利用-)

27、(四)师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简史:风筝简史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