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8.82KB ,
资源ID:20730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0730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家乡的社会发展变化看云南的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家乡的社会发展变化看云南的发展.docx

1、从家乡的社会发展变化看云南的发展形势与政策题目: 家乡与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学院: 城建学院年级: 2010级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2班组长: 郑志强 学号:0236组员: 淳 勇 学号:0205 范金柱 学号:0207 李兴才 学号:0217 鲁茸江才 学号:0218 墨正宏 学号:0221 吴贤军 学号:0230 张盛翔 学号:0235 周 洋 学号:0239家乡与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第一部分曲靖至今年为止,曲靖市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特点是:经济平稳增长宏观经济开局良好。纵观过去,改革开放以来,曲靖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励

2、精图治,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主要发展目标的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为曲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曲靖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一、基本情况 曲靖市地处珠江源头,位于云南省东部,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1117毫米。国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人口595.5万,其中城镇人口163万,城镇化率27.3%。全境属乌蒙山系,南盘江、牛栏江等主要河流分别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1.曲靖市农业发展现曲靖是云南的农业大市,在全省农业中的地位举

3、足轻重,长期以来主要产品位居全省第一.曲靖素有“滇东粮仓”的美称。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油菜、蚕桑、水果、生姜、魔芋、花卉、中药材等。曾先后获得“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中国魔芋之乡”的称号。近年来,我市按照突出重点、抓出特色、产业带动的农业发展思路,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农业呈现出了良性、健康发展的态势。2.重要性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全面发展,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加大对乌

4、蒙山区扶贫开发投入力度的机遇,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努力把曲靖建成云南省重要的产业型、生态型、效益型现代农业基地。3.取得的成绩(一)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1997年2006年06年比97年增(%)年均递增(%)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125.5256103.988.2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350229670.076.08农业总产值(亿元)86.11163.0589.357.35农业增加值(亿元)47.497.7

5、5106.228.37粮食总产量(亿公斤)17.9420.6515.111.58肉类总产量(万吨)29.873.5146.6410.55肉猪出栏(万头)304.96630.8106.858.41肉牛出栏(万头)9.6425.82167.8411.57肉羊出栏(万只)25.0974.70197.7312.89烤烟产量(万吨)27.317.9-35.43-4.58从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除烤烟产量(因1998年以来国家实行“双控”政策)有所下降外,其余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农村经济综合指标均实现快速增长。预计至2007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肉类总产量基本可以实现翻番

6、目标。 (二)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初见成效1997年以前,全市农业主导产业主要是粮食(以玉米、水稻为主)、烤烟、畜牧三大产业。特别是1997年,全市烟叶生产达到顶峰,全市烤烟种植面积达205万亩,烟叶收购量达605万担,收购值达27亿多元。1998年后,受国家烤烟“双控”政策的限制,烤烟生产的面积、收购量、收购值几乎减少一半,以后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25万亩左右。烤烟支柱产业受挫,迫使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不得不思考农村经济后续产业的培育问题。2000年初步提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试图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衔接问题,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推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思路逐

7、渐清晰,并于2003年提出在全市培育粮油种子、畜牧、马铃薯与魔芋、蔬菜水产花卉、茧丝绸、经济林果六大主导产业,至2007年基本建成“双六工程”基地(6个种养规模上100万亩、头、只,6个种养规模上50万亩、头、只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12个科技示范圆场。至2006年,六大主导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粮油种子产业产值达26.6亿元,马铃薯、魔芋产业产值达14亿元,蔬菜、水产、花卉、药材产业产值达16.7亿元,蚕茧产值达2.28亿元,林果业产值达8.3亿元,畜牧业现价总产值达68亿元。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产值达136亿元(不含烤烟产值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4%,加烤烟产值后占农业总产值的95.7%。

8、粮食、烤烟、肉类、油菜、蚕茧产量均居全省前列。(三)大宗农产品基地建设初见雏形 围绕主导产业的培育,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评活动,扎实推进“双六工程”基地建设。至目前为止,全市基本形成农业八大生产区以麒麟、沾益、陆良为主的优质稻米生产区;以宣威、会泽、沾益、富源为重点的专用玉米生产区;以罗平、师宗、陆良为主的优质油菜生产区;以陆良、师宗、麒麟、沾益为主的蚕桑生产区;以宣威、会泽为主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区;以麒麟、陆良、师宗为重点的商品蔬菜生产区;以会泽、宣威、富源为主的腌肉型肉猪生产区;以师宗、罗平、富源、宣威、会泽、马龙为重点的优质黑山羊生产区。“双六工程”基地

9、建设稳步推进。至2006年,已建成专用饲料玉米基地182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145万亩,“双低”油菜基地5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58万亩,万寿菊种植基地10万亩,生姜种植基地16万亩,魔芋种植基地11万亩,蔬菜种植基地88万亩,水果种植基地32万亩,桑园19万亩,啤酒大麦基地35万亩,辣椒基地6万亩,花椒基地2万亩。建成畜牧养殖小区157个。(四)特色新兴产业的培育态势良好富源的魔芋、马龙的食用菌、会泽的辣椒、沾益的万寿菊与中药材,罗平、师宗的生姜、杉木林等新兴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部分地方群众致富的好产业。以泡核桃和杉木林为主的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

10、开局良好,推进较快。农村劳务产业的培育成效显著,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06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22.9万人次,转移输出113万人,实现转移就业收入 77.2亿元,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达700元。(五)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自2005年启动,每年重点建设150个村,市级财政每村补助30万元。实际2005年启动194个村,2006年启动164个村,2007年启动150个村。2007年,除启动建设150个新农村重点建设村以外,还在全市162个贫困村委会实施“866”(农户八有、行政村六有、自然村六有)扶贫工程,进一步加速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05年至

11、2006年,全市整合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33.22 亿元。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呈现出“ 八新”特点:建设村规划有新特色、农民增收有新突破、农村环境有新变化、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基层组织有新加强、农村和谐有新成效、农村建设有新合力、规范运作有新机制。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全市“三农”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低一不足一滞后”。“三低”:一是农民收入相对较低,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三是农民总体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一不足”:农村投入严重不足。“一滞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4.、对策及建议(一)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保证

12、各级财政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只增不减,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的项目支持,认真探索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途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切实解决农村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制定优惠政策,为农业利用外资创造宽松环境。 (二)强化科技服务支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加强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科研、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服务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程,通过样板示范等方式,不断提高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

13、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根据主导产业的培育和产业布局、基地建设状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使绝大多数农民都能掌握一门以上的先进适用技术,培养造就一大批懂技术、能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三)拓展农民就业渠道,突出农民增收重点 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农民增收目标。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主要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让农民分享到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的利益,以及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来实现增收。要通过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务工劳动技能的培训,拓展农民非农就业渠道,提高转移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来实现增收。从2006年的情况看,全市农民非农就业年工资性收入已

14、达700元,几乎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收入已成为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一个重点。三.工业生产增速加快1.曲靖市工业发展现状(一)政策学习宣传和落实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对相关政策了解还不够全面、具体,一些部门对云发20099号和国发201013号两个文件精神的了解和理解还不够全面具体,对文件所涉及的相关政策有的还未能落实到位。在安排财政扶持资金、落实税收优惠、降低用地成本、强化金融服务等仍存在一定差距。(二)非公经济发展不足,结构有待优化。全市非公经济虽然实现了较快发展,位居全省第二,但与省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非公经济发展仍显不足。非公经济结构上也不尽合理,煤炭重化

15、工企业占比过大,水泥等产业产能过剩,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农产品加工项目较少,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压力较大。(三)是环境建设仍需进一步改善。一是园区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二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资源型的冶金、煤化工企业资源配置有待优化,产业布局行业规划有待完善;四是对困难大、微小型和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临淘汰落后产能等企业的指导、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2.取得的成绩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从工业行业结构来看,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汽车制造业这六大行业属于工业中的支柱产业“

16、十一五”以来,曲靖工业经济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一)领导高度重视市、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公经济的发展,充分认识非公经济是富民强市的主要途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解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户数发展到13万户,比上年增长14.5%;从业人员42.2万人,同比增长9.1%;实现增加值413.6亿元,同比增长20%,占区域GDP比重达41%,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上缴税金45亿元,同比增长31.6%;注册资金达268.9亿元,同比增长25.6%。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市、县(市、

17、区)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出台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二)落实政策有力市、县(市、区)各部门立足自身职能,想非公企业所想,帮非公企业所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工商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和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发展。(三)着力改善环境一是着力打造一流软环境;二是重视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完善;三是建立和健全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四)是努力服务企业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产业配套、生活配套、公共服务配套,为. 企业提供保障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诚心招商,用心招商,通过各种招商

18、形式,引进了一大批项目落地发展。三是解放思想提高报务水平;四是加强非公(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各类专业人才培训工作。3、对策及建议(一)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宣传,狠抓落实一是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学习宣传“两个”( 云发20099号和国发201013号)文件,进一步提高对发展非公经济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加快发展非公经济的领导。加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建设,吸收工商联参加非公经济领导小组的领导机构和协调机构。二是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加大对“两个”文件的宣传力度,送政策到企业,让更多非公企业了解政策,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三是市非公经济领导小组要督促协调市、县(市、区)有关

19、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好“两个”文件中有关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降低用地成本、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扩大融资渠道等政策。四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五是加强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完善问责制。(二)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非公经济发展一是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支持和鼓励非公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二是依托本地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加大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合理布局产业,优化配置资源。四是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对非公经济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措施,强化各级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认真总结、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

20、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环境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是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和用地难问题,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三是完善工业园区生活配套、技术中心配套、生产要素保障配套,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分类指导,提高服务。既要服务好招商引资项目,同时也要关注和扶持好本土非公企业。对资源、市场 “两头在外”的企业,要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帮助企业“走出去”,包括到周边国家寻找资源、开拓市场,使其持续快速发展;对微小型、困难多但前景好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提供生存空间,使其生存发展;对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发展壮大;对大型企业,坚持扶优扶强,使其成为发展的龙头;对改制企业,妥善处理历史遗

21、留问题,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促其健康发展;对面临因淘汰落后产能关停的企业,加强指导,超前规划,适时转型。四 .城镇化步伐加快1.、曲靖市城镇化发展现状(一)曲靖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起点低虽然曲靖近十年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全国和全省其他地州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城镇化率为35.5%,比2000年“五普”上升了16.6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3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05个百分点。2011年我市的城镇化率达37.6%,远远低于全国(六普)城镇化率49.68%的平均水平。比201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比2005年上升了1

22、0.6个百分点,比2000年上升18.76个百分点,近一番;平均每年提高1.7个百分点。(二)曲靖市城镇化发展地域间差异较大随着曲靖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县(市)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曲靖市为中心的城市发展速度更快,且城镇化发展水平总是与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匹配.从下列表中明显看出,全市各县(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011年城镇化率最高的麒麟区为67.2%,而最低的会泽县为,两县区相差二倍之多,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仍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快麒麟区、沾益县、宣威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也折射出曲靖市仍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之一。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各县(市)区2000-2011年城镇化

23、率情况:曲靖市分 县(市)区 城 镇 化 率地区别城镇化率(%)2000年2005年2011年曲靖市18.842737.6麒麟区47.9454.7167.2马龙县17.522.7329陆良县25.626.6737师宗县14.121.4528.2罗平县13.1729.2834富源县10.3920.4930会泽县8.6319.5428沾益县15.6324.7339宣威市16.8623.2738.92.重要性加快城镇化步伐、发展城乡建设事业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较变的历史过程,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之一,是实现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城镇化与城乡建设战略既是调整经济

24、结构,实现农 业化、工业化由初始阶段进入中期阶段的根本要求,又是繁荣现代服务业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直观反映,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口城镇化通常是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加以描述的,城镇人口的实质内涵是居住在城市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的所有人口,它既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又包括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人口,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但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由于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镇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变化、城镇人口迅速增长,使曲靖城镇化发展水平迅速提高。3.影响全市城镇化发展的因素(1)城

25、镇的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发展没有相应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第三产业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有限,城镇就业岗位较少,无法形成大的规模经营。(2)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城镇经济集聚能力和集聚效应偏弱,无法使农村人口相对固定而长期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产业。(3)城镇体系比较单一,基本上是按“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建制镇”等几级不同的行政建制层次分布,而绝大多数城镇都是各级政府的所在地,尤其是州(市)、县(市、区)两级。近几年来城市数量不断增多,使其市镇规模逐步扩大,但整个发展过程仍属于行政区划的变更和区域范围外延的扩张,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内涵不深、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非农业产业欠发

26、达,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乡村人口比重较高,除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所占比例较小。(4)按照城乡划分标准要求,行政区划的设置也是影响全市城镇化率提高的原因之一。如全市大部分县(市)区没有街道办事处建制,再就是很多镇下面没有居民委员会建制,使部分市镇人口无法纳入统计。4、对策及建议(1)以市政府所在的麒麟区为中心的区域性进行布局,同时促进新的开发与建设,形成完善的市域城镇网络大系统,以麒麟区为核心,积极培育滇东北城市圈为城市群,形成一个立足全市、面向全市及临近的其他州市和四川、贵州等省区的梯级城市群落。(2)充分发挥成昆、贵昆铁路与公路、南昆铁路的有利交通优势,在铁路与公路运输作用的基础上,形成陆上交

27、通主轴线,并在沿线展开城镇布局与规划;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城镇市域带。(3)配合城市的发展,沿边再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热点城市和成功能配置合理、经济结构互补的城镇网络体系,形成曲靖市独具特色的开放城市群。(4)加快曲靖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全面推进本市城镇化发展速度。五 .结束语总体上看,全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势头强劲,实现了开门红的目标要求。但是也要看到,制约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如市场物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国家金融政策趋紧、投资项目后续资金筹措困难、经济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都可能对二季度乃至全年经济运行造成新的困难。因此,要保持和巩固当前经济快速运行态势,尚

28、需全市上下继续努力。第二部分云南省看完曲靖,我们不妨把眼光放置全云南。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99年伊始,截止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云南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云南省GDP达到2959.48亿元人民币,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4.33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14.19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40.96亿元,增长10.7%。人均GDP达到6733元,提前一年实现人均800美元的阶段性目标。到了200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仅2007年年底云南省GDP达到4260.48亿元人民币,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

29、加值836.33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19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8.96亿元,增长10.7%。人均GDP达到7582元。而到了201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对种种矛盾和困难,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着力保增长、稳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全年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略高于计划目标外,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其中,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7%;全社会

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9%;城镇登记失业率4.05%;人口自然增长率6.3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9.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9%,涨幅居全国末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11个方面:(一)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实现8750.95亿元,是30年来最好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0.8亿元,增长2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29.6亿元,增长28.2%。经济效益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全省规模以上

31、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1-11月实现利润478.38亿元;在38个工业大类中,22个行业利润增长。(二)扩大内需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7亿元,增长27.4%。阿海、糯扎渡等一批重大项目得到国家核准加快建设。全省共争取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中央投资163.3亿元,超额完成年初130亿元的目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0.1亿元,增长20%。旅游业总收入1300.29亿元,增长29.7%。(三)“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十项科技增粮措施的落实,全年粮食总产量1755.6万吨,粮食实现连续9年增产。省级财政新增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整合10亿元涉农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57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22元,增长13.9%,创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烟草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双双突破千亿,铝、锡等有色金属深加工率提高,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