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0 ,大小:3.55MB ,
资源ID:207680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0768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华夏银行理财产品违约风波危机调查报告【PPT】.ppt)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华夏银行理财产品违约风波危机调查报告【PPT】.ppt

1、华夏银行理财产品违约风波,危机调查报告,目录,事件回顾,一、事件回顾,2011年11月起,投资者们陆续从华夏银行嘉定支行购买了四期“理财产品”,名为“北京中鼎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管理人均为通商国银资产管理公司(实际被魏辰阳控制)。四期产品大多为股权投资,认购金额门槛分50万元、100万元和300万元三档,相应承诺11%、12%和13%三档预期收益率。按原计划,第一期于2012年11月25日到期兑付。11月26日,投资者们被召集,而后得知:产品出事了。,1.事件起因,2.事件发展,一、事件回顾,一、事件回顾,11月29日,网友“虫子-PANDA”发微博称,“华夏银行门口一群人,喊华夏

2、银行骗钱”,其微博图片显示,一群人聚集在华夏银行门口。随后该微博被转发多次。,3.曝光与回应,11月30日,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微博回应:事件属于该行员工的个人行为,相关产品并非华夏银行的理财产品,一、事件回顾,4.华夏银行公告,12月1日,嘉定支行贴出暂停营业公告,12月2日,华夏银行发出澄清公告,一、事件回顾,5.投资者抗议行为,12月3日,数十名投资者前往华夏银行上海分行进行抗议。,6.当事人说法,一、事件回顾,华夏银行:前员工私售,华夏银行称,该入伙计划并非该行产品,银行亦从未代销过该入伙计划。全力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协助资金追偿。,员工家属:银行知情,销售之前,濮某曾向嘉定支行负责人告

3、知过该产品,这位嘉定支行负责人不但自己买了这款产品,也推荐了客户购买。,投资人:在贵宾室购买,投资人称是在华夏银行的贵宾室里购买的理财产品。据投资人提供的资料显示,华夏银行员工在聊天记录中表示是银行代销产品。,律师:银行是否担责看公章,律师称,如果是以银行名义销售且有银行公章,银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仅有第三方公司签章,银行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7.事件影响,一、事件回顾,影响事件1:银行板块全军覆没 华夏银行跌逾4%,12月3日,银行板块整体表现低迷,银行股无一上涨。而华夏银行跌幅超4.03%,领跌板块。,影响事件2:银监局加强监管 排查理财产品,华夏银行理财产品事件之后,上海银监局方面要

4、求辖内各家银行自查代理销售股权投资产品和私募股权产品情况,要求不断完善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信息科技、理财业务、影子银行等五大领域的风险监管措施。,影响事件3:理财产品风险问题被投资者重视,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在宣传时推算出来的过往收益等一般是通过历史数据或模拟得出,而最终的收益很可能与过往收益有较大偏差。,各方观点,华夏银行的回应,激起了媒体的质疑:疑点一:银行员工为何得以违规私卖产品 华夏银行说这并非华夏银行产品,是理财经理私卖别家的信托产品,可见华夏银行对理财经理的管理多混乱。按相关规定,银行员工不允许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其他金融工作,更不允许在银行办公场所从事与该银

5、行毫无关系的产品的推销。该事件中的银行员工明显未遵守规定。疑点二:在贵宾室签约为何没引起管理人员注意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客户在银行贵宾室签了与该银行没有任何关系的合同,没有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并且在该银行员工的陪同下,多人通过该银行柜台将大量款项转到同一账户,经办的柜员为什么不遵循可疑交易监控的工作原则立即向领导汇报?如果已经汇报,会计部门为什么不追查、不制止?对这些问题,当事银行均未通过任何渠道发表任何声明。疑点三:银行关门做生意是否需要外部监管监管当局为什么也没有发现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对私募基金的宣传和发售过程进行管理,在银行购买一个低收益的普通理财产品都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测试,

6、购买私募基金的人难道就不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测试吗?,二、各方观点,1.“三大疑点”,二、各方观点,2.公众看法,对于整个事件,公众通过投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数据来源:新浪调查,二、各方观点,3.专业视角,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态度:要求银行自查代销风险,不断暴露的银行理财产品私售事件,使银监会对此类业务的检查力度不断加强。12月10日,银监会紧急下发了关于整顿理财产品的通知,要求各家银行自查未按相关管理规定分行擅自代销以及员工私下推介的业务产品,风险排查范围涵盖各个分支机构存量及在售的所有代销业务。,新闻链接:http:/,华尔街日报观点:华夏银行理财风波暴露中国银行业隐患,随着华夏银

7、行理财产品事件不断发酵升级,那些在这些亏损的投资理财产品中赔钱的愤怒银行客户在数日的抗议后获得了银行方面做出的让步。分析师指出,华夏银行这一理财产品案例暴露出了中国银行业激烈的存款争夺战下所蕴藏的潜在风险隐患。,新闻链接:http:/,二、各方观点,3.专业视角,证券时报观点:银行私售非法集资产品出卖的是国家信用,证券时报认为,银行在投资者心目中,是由国家信用作背书的机构,通过银行出来的任何产品,都是值得信任的,这种信任其实是投资者对国家信用的信任。华夏银行此次发生的这一事件则打破了这一个“惯例”,它“私售”非法集资产品,其实出卖的是国家信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观点:华夏银行拒绝兜底相当于

8、刮骨疗伤,中金公司今日发表题为兜底到何时?的研究报告,评论华夏银行客户投资私募产品无法兑付事件。中金报告认为,假如华夏银行最终为该事件兜底,会对金融行业乃至银行股造成负面影响。,新闻链接:http:/,新闻链接:http:/,二、各方观点,3.专业视角,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 惠誉评级观点:华夏银行或需对理财产品承担隐含责任,惠誉评级机构表示,华夏银行出售的投资产品的争议,更加突显了银行在向投资者出售产品过程中引发的信誉风险。争议的投资产品虽由第三方投资公司发布,并不是华夏银行名下的理财产品,但该银行仍可能需承担隐含责任。,中国银行董事长 肖钢观点:理财产品是“庞氏骗局”,今年10月,肖钢在

9、中国日报撰文讨论“影子银行”问题,指出银行业的财富管理(以理财产品为主)蕴含较大风险,尤其是“资金池”运作的产品,银行采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产品的兑付,本质上是“骗局”。,新闻链接:http:/,新闻链接:http:/,二、各方观点,3.专业视角,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 谭雅玲观点:华夏银行理财事件反映银行业两大问题,其一,金融行业员工素质问题:金融业是一个信用行业,从事金融业的人应该具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十分值得思考。其二,本次事件的爆发也与银行改革的流程和管理体制,包括监管系统有关系,流程或者监管体系还不是特别到位,因此对这样的风险无法控制。,著名经济学家 叶檀观点:银行应为不

10、规范理财产品承担责任,叶檀发博文称,不规范的理财产品已经陷入高风险区域。并引用中行董事长肖钢的观点,认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本质上是“庞氏骗局”,呼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新闻链接:http:/,新闻链接:http:/,二、各方观点,3.专业视角,招商银行董事、行长 马蔚华态度:避谈华夏银行风波 称理财产品应提示风险,在被问到对近日爆发的华夏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风波的看法时,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连称“我不清楚”,不愿直接评论。不过,他也强调,银行理财产品,最重要的就是风险提示。,著名财经金融评论家 余丰慧观点:理财产品纠纷银行不能以前员工推责,余丰慧认为,客户或者投资者对理

11、财产品既认银行人又认银行网点机构,投资者之所以敢于购买投资,主要是因为有银行作为后盾,是银行信用作为担保和支撑的。从根本上来追溯,银行力图推脱全部责任,于情于理于法都难以自圆其说。,新闻链接:http:/,新闻链接:http:/,小结,此次华夏银行的危机公关,有相当的不足需要反思:事件发生之后,一方面投资人不断释放信息,而另一方面华夏银行却相对沉默,反复强调的是在法律框架内承担责任,这使得初期舆论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华夏银行方面将案件定义为“前员工私售”,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立即引起了投资人和公众的不满,投资人在华夏银行门前的维权行为,吸引了足够多的媒体眼球,而这种围堵的连续上演更加显示出了华夏银行应对危机的不当。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讲,将危机意识及危机公关贯穿于日常经营管理中,是风险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危机事件发生后,一味的把责任推卸给基层员工,不但让基层员工没有安全感,也让客户对银行失去信心,无法赢得持久而且长远的客户资源。,更多沟通,您可以联系:李睿/V LiEmail:V_,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