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54.85KB ,
资源ID:20778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0778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docx

1、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2015届高考历史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与课标考纲:(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与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知识梳理: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5)社会:大动荡。各国纷争的局面提供了相对宽

2、松的社会环境。2概况: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非子。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1孔子图示图解孔子的思想体系2孟子和荀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2)主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强调用礼乐来规人的行为“人之性恶”(3)影

3、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孔子、孟子、荀子思想比较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要注意的是,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三、道家、法家和墨家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容影响道家学派老子“道”是世界

4、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出“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老庄崇尚自然,主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法家思想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事异则备变”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墨家墨子“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主“尚贤”。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传思维导图1.百家争鸣2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3百家各派的社会地位 易误指正1. 老子倡导政治上“无为而

5、治”,这里的“无为”不能理解为消极的无所作为。“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主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2诸子百家中很多学派都提出了德治,但各家“德治”涵却各不相同。孔子的德治思想“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墨家思想是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的。3孟子提倡的“仁政”不等同于孔子提倡的“仁”。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治国上,儒家

6、主“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法制,强调严刑峻法。在人性上,孟子主“性本善”;荀子主“性本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顺自然”。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逍遥”的人生态度,主避世,强调“超脱”。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兼爱”“非攻”;儒家主尊卑有序。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考点二汉代儒学1朝的“焚书坑儒”2.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2)影响:儒家思

7、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解(1)从产生背景看:汉武帝时期,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激烈,阶级矛盾日益激化。(2)从主要容看:提出“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3)从特点与实质看:外儒法,兼采各家思想,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它的生命力。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统治。(4)从影响看: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思维发散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对王国的控制;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必修1)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必修2)思想

8、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必修3)思维导图轻巧识记董仲舒的思想主一春一罢一君神,三纲五常二天人。注释:一春:春秋大一统。一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君神:君权神授。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二天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归纳提升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思想的新思想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西汉董仲舒大力改造儒学,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是以儒学为基础

9、,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与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是“外儒法”。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从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考点三宋明理学1. 程朱理学:思想主主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朱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2. 陆王心学:背景:明中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实质:主观唯心主义,维护专制统治。思

10、想主主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南宋)陆九渊“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将人心与心外无物联系起来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心就可得到天理(明朝)王阳明宣扬“反省心”“心外无理”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地位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与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思维导图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 宋明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归纳其特点,应该从其含义与在理学发展过程中正统思想家的主入手考虑。第一,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

11、,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第二,宋明理学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就其容而言,与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第三,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其一是吸收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其二是借鉴佛、道两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2宋明理学的影响(1)宋明理学一改前代学术思想研究的墨守成规,从个人的身心修养来体现儒家学说的义理,丰富了儒学的学术容和文化底蕴,使儒家思想重新

12、占据正统地位。(2)朱熹的学说在元朝以后成为儒学正宗,所编四书章句集注,更成为明清科举考试的容与标准,影响深远。(3)理学提倡个人修养,讲求纲常伦理,提倡忠孝节义,扭转了唐末五代以来混乱的社会风气,推进了重视道德的社会新风尚,对国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4)理学过分强调心修养,导致很多士人空谈心性,回避实务。而提倡的纲常伦理对社会发展也有着严重的束缚,尤其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教,更抑制了人们追求自由的向往,成为禁锢思想的枷锁。 概念阐释1“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13、“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2理学理学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成熟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则一直延续到近代。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易误指正“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 辨析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1)程朱理学强调“理”是

14、世界的本原,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2)陆王心学主“心即理”。认为人天生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考点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历史背景:(明清之际对儒家的批判思想产生的因素)(1)经济因素:一方面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是“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了人的个性,摧残

15、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二)主要思想家:1、贽的离经叛道(2)主2.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船山遗书政治思想(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3)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1)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2)提出“众治”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3)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现实问题(4)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

16、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论)(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生活背景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学说经世致用之学的推动者政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经济思想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评价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思维发散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而且具有向近代转变的意味。 易误指正1. 道学家不同于道家。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

17、,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2. 辩证看待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思想。 轻巧识记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概念阐释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务实的思想特点以与“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思维升华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不完善的原因(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较为

18、脆弱,使早期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政治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强化。(3)思想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束缚。史论术语贽的“离经叛道”是商品经济发展与程朱理学丧失活力的结果。明清之际的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轻巧识记儒家思想发展过程儒家一条线,千万别忘记。春秋末创立,战国成大器(蔚然大宗)。朝受打击,汉武帝正统立。宋明很讲“理”(理学),明清现生机。康氏(康有为)曾改造,氏(独秀)大力批。一、中国传

19、统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1中国古代儒学是怎样发展演变的?(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荀子也主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2)完善: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

20、发展: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代出现了新儒学体系理学。“程朱理学”是宋代理学的主体,二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理气论”和“心性论”。明朝中叶王阳明确立了“心学”思想,主“心即理也”“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4)新发展:明朝后期,贽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儒学再度活跃。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儒家思想社会政治地位的变迁时期地位原因先冷落孔子、孟子等人提出的“仁”与“仁政”主在战乱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称霸和统一

21、朝压制儒生对郡县制不满,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封建统治服务西汉独尊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形成宋明创新回应佛、道的挑战,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更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明清批判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维新变法利用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的阻力新文化运动冲击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儒家思想成为与科学思想的反对矛头1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

22、家主“法治”,主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2、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二

23、、全面认识儒学思想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既要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要继承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人道主义精神,尊老、敬贤、尊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民”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24、,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糟粕)(1)倡导“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和科学精神的形成。(2)宣扬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非常明显。(3)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更应该抛弃,对这些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通史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容点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废丞相,设阁、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生产方式产生,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以与封建统治者政治上的专制,经济上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25、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此时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反专制倡、反抑末重工商、反教条重实用的早期启蒙思想、文学领域里小说盛行,带有强烈的反专制色彩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者队伍壮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文化理学僵化,进步思想出现,明清小说盛行横向:1、孔子与格拉底思想的比较人物异同孔子格拉底相同点强调知识的作用,都主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格的修养不同点目的为奴隶主服务,恢复周礼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制主(1)思想核心“仁” (2)主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3)主“克己复礼” (4)首创私人讲学,主“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

26、识” (3)“善是人的在灵魂”影响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欧洲启蒙运动政治条件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思想条件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性质本

27、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地位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3、1718世纪中、法启蒙思想的比较认识(1)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折射;都对君主专制制

28、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2)不同点中国法国阶段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处于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时代主体要求发展工商业的市民阶层代言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言人容没有提出代替君主专制制度的方案提出了一整套资产阶级国家、法治、人权学说等任务改良现存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目标通过改良实现国家、天下的久安通过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用对后世政治斗争、学术风气、思维方式有一定影响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推动了欧美亚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3)出现差异的原因(1)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自然经济占主导;法国当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

29、力量日益壮大,独立性空前增强。(2)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法国王权虽然强大,但受到教权牵制,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3)文化上:推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严重束缚了、禁锢了思想;法国启蒙思想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且自然科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思想体系。1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观(1)古代中国的和谐思想:主要涉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思想主要有儒家“民本思想”,如孔子主“仁”“礼”,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荀子的礼法并施和“君舟民水”思想,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等;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

30、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主要有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 庄子的“天人不相胜”思想,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朱熹认为先有理后有气。(2)古代诸子百家勾画的和谐社会模式:儒家追求“社会”,道家倡导“无为而治”,墨家主“尚同”,法家力推法治、国家大一统。2中国近现代的和谐社会观(1)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力求缩小贫富差距。(3)现代中国制度、政策的和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各党派、各阶层、各民族的和谐。“一国两制”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