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780.44KB ,
资源ID:20799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0799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docx

1、2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第二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区划目的、区划原则、区划方法、区划指标等的概念,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会出现多种区划方案。由于作为自然区划理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学说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区划等级单位系统由简单趋向比较完备的,区划界线从不甚精确逐渐走向精确化,区划工作者特别重视从农业自然条件和资源中选取区划指标,选择性吸收和推广了自然大区、自然省和自然州等,摒弃了“自然国”之类易产生面影响的名称。一、区划原则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区划的任务就是提示客观存在的地域分异状况。为使区划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有必要进行划划的一般方法,即地域分异规律、区划等级系统、区

2、划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具体进行区划时,为体现地域分异规律,必须以若干区划原则作指导。目前常用的区划原则有发生统一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等。这些原则可以归成两类:一类是由区划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目的在于解决分区问题;另一类是由地域分异和区域单位的整体性所决定的,目的在于确定区域界限。伊萨钦科认为,自然区划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区划中所划分的区域单位,因其间存在着空间相互联系而保持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2)区划对象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对象和现象,但必须是能够形成有规律的地域组合的“地域现象”;3)区划是一种独特的系统方法,可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共同性和它

3、们这间的有规律的地域联系合并在一起。这种由区域的共同性合并在一起的各个对象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任何区域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区划是反映历史上形成 的对象和现象之地域联系的区域系统方法;4)区划既可以自上而下划分,也可以自下而上合并;5)任何区划对象都可以既按照区域的原则,又按照类型的原则加以系统化。自然区划上述的特点,决定了区域单位的划分和合并应根据其发生共同性、特征的相似性和空间的连续性来进行。因此,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性原则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遵循的原则。1.发生统一性原则:简称发生学原则发生统一性是区域单位都具有的特征,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在地域

4、分异因素作用下的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一个自然历史体。而历史发展道路的共同性则使其具有自己的发生统一特征。因此,必须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区域单位的划分,即在区划工作中必须遵循发生统一性原则,简称发生学原则。发生学原则早在19世纪后半期已开始用于自然区划实践,现在大多数区划工作者认为,不同等级区域单位的发展历史长短不同,区域发展的共同性应该成为所有等的区域单位划分的基础。但是,对区域的发生统一性还缺乏明确的和共同的理解(原因一致与结果一致,绝对年龄一致和相对年龄一致)。伊萨钦科认为,发生统一性的内涵包括地域空间的自然地理分异产生的过程、原因和时代、各自然地理单位的发生一致的程度和发展途径的共同性把它们

5、联结在一起的紧密程度。宋采夫把发生学原则概括成三个基本内容:1)查明每个区域单位的形成原因及以后的发展;2)查明其古地理历史的一般情况及确定这一历史中最重要的转折阶段;3)查明作为历史发展产物的现代自然条件。有些学者把发生学原则理解为区域的地貌发展史的共同性,有些则偏向于把它理解为根据某些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区划单位形成条件的分析。实际上,发生统一性应理解为区划单位古地理分化过程的统一性。所有区域单位作为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基本和最本质特点的产生和发展历史都必须具有共同性,失去这种共同性就不能成其为一个区域。如何正确理解发生统一性原则:1)所划分出来的任何区域都必须具有发展过程的相似性所划分出来的任

6、何区域都必须具有自己的统一发展过程,不能把不具统一发展过程的区域划入同一类。这个统一过程既可以是外部因素,如地域分异因素及该区域以外的自然条件的矛盾造成的,也可以是内在因素如各组成成分或部分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如环境稳定条件下的演替)。但归根到底,都是地域分异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一个发生统一的整体;2)区域的发生统一性不是其组成成分或组成部分所有的特点形成的同时性,而是形成该区域整体特征的历史共同性;不能把发生统一性原则简单地理解为发生的历史长短,绝不是仅指相同的绝对年龄,有绝对年龄相同,相对年龄相同,过程相同,结果相同之分。有时候,同一景观虽然发展历史长短不同,但某些方面的功能已经相同,在以这种功

7、能为区划指标时,其相对年龄也是一致了。伊萨钦科认为,发生统一性的内涵包括地域空间的自然地理分异产生的过程、原因和时代、自然地理单位的发生一致性的程度和发展途径的共同性把它们联结在一起的程度(发生结果的一致性?)。3)区域等级越低,年龄越小,等级越高年龄越大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年龄,但它不等于该区域的固体基础(地质地貌)的年龄。一般而言,区域的固体基础可能比较古老,而区域自然特征的形成则较晚(相对年龄与绝对年年龄);低级区域是由等级较高的区域分化出来的,因此,区域等级越低,年龄越小,等级越高年龄越大。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自青藏高原隆升到3000m以上,东亚季风建立,即开始形成现代自然特征;但东部季

8、风区内的若干低级自然区,如华北平原,其北京-石家庄-新乡一线以东出露海面不过7400余年(它们是否出露海面与这里是否有季风气候无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陆历史即自然地理特征形成史也远比杨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的历史短(不能如此比较,有些大区域是由小区域合成的,而有些则是大区域分裂为小区域)。4)不同等级或同一等级的不同区域,其发生统一性的程度或特点应有区别任何区域都是在发生上统一的,但不同等级或同一等级的不同区域,其发生统一性的程度或特点应有区别。这一区别正是从发生上进行地域划分的依据。如果一个区域具有完全的或绝对的发生统一性,其自然特征也应处处相同,因此不可能进一步划分次级区域。由此看来

9、,愈是低级的自然区,其发生统一性越明显。大多数区划工作者认为,不同等级区划单位的发展历史长短不同,区域发展的共同性应该成为所有等级的区域单位划分的基础。2. 相对一致性原则(包括发生上的相对一致性原则): 相对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区域时,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特征的一致性各有不同的标准。例如,自然带的一致性体现于热量基础大致相同。自然地区的一致性体现于热量辐射基础相同情况下,大地构造和地势起伏大致相同。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中的“地区”的一致性,体同在热量基础大致相同状况下地势起伏大致相同,山地省则体现于垂直带谱的结构相同。 区域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也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区划

10、单位自然特征一致性的相对性质,表明其本身存在着一个等级单位系统。大的区域可以划分为一系列中等区域,而后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低级区域。这样,就可以对自然区域进行自上而下顺序划分和自下而上的逐级合并。但无论划分或合并,都应以相对一致性原则为指导。3空间连续性原则 空间连续性原则又称区域共轭性原则,意指自然区划中区域单位必须保持空间连续性和不可重复性。任何一个区域永远是个体的,不能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例如,山间盆地与其周边山地在自然特征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根据空间连续性原则,两者应共同从属于某个更高级的区域。同理,若自然界中存在两个自然特征类似但彼此隔离的区域,也不能把它们划到同一个区域中。即不可能存

11、在名称相同的分离区域,即使有两个自然条件完全相同的山间盆地,它们也应给出不同的名称。空间连续性原则虽然非常明确,但在区划工作中却常被忽视。这往往是由于混淆了类型与区划的区别。例如柴达木盆地,某些学者强调应把它划归西北干旱区,并进行了深入的自然地理特征比较。但这只能证明柴达木盆地在自然特征上与西北干旱区的荒漠、半荒漠平地比较近似,或证明两者属一种景观类型,却不能证明柴达木在区划上应归属西北干旱区。按照空间连续性原则要求,要把柴达木盆地划归西北区,关键在于论证阿尔金山和西祁连山的从属性问题,而不在于论证柴达木盆地是否在地貌、气候甚至植物区系发生上与西北荒漠平地相近。4. 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12、综合性原则:任何区域都是在地域分异规律影响下形成的由各自然地理成分和区域内各部分所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任何区域的组成成分及其整体特征不仅具有自身发展所获得的特征,而且不同程度地具有地域分异“烙印”,即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进行区划时必须全面分析区域整体特征的相似和差异性,特别是地带性特征和非地带性特征的表现程度,并依据这些特征划分区域和确定界线。这样的区域既揭示了差异性,又反映了它们与地域分异规律的关系,故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地域分异状况。主导因素原则:尽管地域分异原因非常复杂,但仍可以从中找出主导因素,由此便引出主导因素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在区划时首先考虑决定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在区划边界确定时

13、应选择主导因素的主导指标。区划原则的分类:这些原则可以归成两类:一类是由区划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如何进行分区的问题,即如何找出差异性和相似性的问题,也是如何选择区划指标的问题),目的在于解决分区问题;另一类是由地域分异和区域单位的整体性所决定的(如何选择指标标准问题),目的在于确定区域界限。二、自然区划方法1区划原则的实现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是紧密相联的,每一个区划原则都必须通过相应的方法加以实现,否则,区划原则将成为一堆空话。1)发生统一性原则的实现:古地理方法。区域古地理研究是阐明区域分化历史过程的最有效办法。因此,发生统一性原则必须通过古地理方法来贯彻。要确定区域的年龄和发展历史需要占有丰富

14、的古地理资料,而目前并不是所有区域都具备足够的资料。因此,在这方面将会遇到不少困难,今后应加强区域古地理的研究。在缺乏这类资料的情况下,更多地注意以其他区划方法加以弥补是必要的。 为划分自然区而进行的古地理研究无须追溯区域的全部自然历史,而只需查明对区域现代自然特征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的事件。以青藏高原为例,这个高原的不同部分,分别经历了从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直到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每一地质历史时期都有其自然特征,但其高寒气候及与之相应的自然景观,乃是喜马拉雅运动以来高原呈阶段性整体隆升的产物。喜马拉雅运动以来高原整体隆升就是青藏高原现代自然特征形成及发生内部地域分异的关键事件。整体隆升

15、奠定了高原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区域的基础,隆升之后高原内部的地域分异则成为划分次级自然区的依据。2)相对一致性原则与空间连续性原则的实现: 区域自然特征一致性的相对性质表明其本身有一定的等级系统。因此,顺序划分和合并法以及类型制图法就成为贯彻相对一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性原则的重要方法。3)综合性原则的实现: 部门区划图叠置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是贯彻综合性原则常用的方法。部门区划图叠置法是通过重叠部门区划如气候区划、地貌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图的方法来划分区域单位的方法。部门区划划分区域的依据各不相同、区划详细程度不一、原始材料的质量不等,以及区划方法有差异等,导致各部门区划的界线常常不一致。这将给

16、叠置法的运用带来困难,这并不是叠置法本身的问题,制图协调可解决这个问题。用叠置法进行区划,并非机械搬用这些叠置网格,而是通过分析和比较各部门区划的轮廓,以确定区域的界线。在使用电脑绘图且部门区划准确可靠时,这方一方法很有意义,因此又重新获得重视。 地理相关分析法主要是运用各专门地图、文献及统计资料,对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分析后进行区划的方法,在区划工作中运用比较广泛。如与叠置法配合使用,将会得到较好的区划方案。4)主导标志法的实现:指标选择法主导标志法强调选取反映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主要依据,尤其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分区时必须按照统一的指标划分。主导标志法是以往自然区划中

17、使用最广泛的方法。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和划分某一等级区域界线的主导标志这两个概念有一定联系,但涵义不同,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无非是地带性或非地带性因素,不能用某一些标志或指标(水热指标、积温等)来代替。划分每一区域单位的主要标志是各组成成分对地域分异因素的反映。各种气候指标、地貌形态、土壤、植被等的分布界线都可能成为主要标志。通常采用那些最鲜明的和最灵敏的具有指标意义的标志土壤、植被、各种气候指标确定区界,而这正好是不能视为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那些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因此,如果单独使用主导标志法,必须慎重行事。2自然区划方法类型顺序划分和合并法,即所谓“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1)“

18、自上而下”主要是根据大、中尺度地域分异,按照区域的相对一致性,从划分高级区域单位开始逐级划分。图3l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区划的一种图式。图中l、2为高级区域,3、4为2区内的次级区,5、6为4区内的更次级区。2) “自下而上”的区划“自下而上”的区划从划分最低等级区域单位开始,然后将其依次合并为高级区域单位。随着土地类型制图工作的广泛开展,这种方法与类型制图法结合,正作为最科学的区划方法而被广泛采用。限制:这种方法只适合区域范围不十分宽广而且土地类型研究较深人的地区。土地类型制图法是根据土地类型单位的对比关系进行区划的方法。地貌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等都是以其类型图为依据的。例如,地貌区域是

19、各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结合,土壤区域是一定的土类或土种的有规律的结合。土地类型图出现后,就成为综合自然区划的依据,即根据土地类型组合分布图式的差别来进行区划。图32是根据土地类型自下而上划分自然区的方法图式。分解讲解:a中具体土地单位是区域的。教材中此图有问题:d图中无法区分粗细线条,没有f图。三、区划原则和方法的关系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这种联系可作如下表示:相互关系评述:1)各原则和方法的互补性:上列区划原则和方法都是互相补充的。应用其中的一个原则和方法,并不排斥其他原则和方法。2)边界指标问题:综合性原则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全面考虑区域各组成成分和区域整体综合特征的差异性,而后选

20、择某些相互联系的指标作为划分区界的依据。尽管地域分异因素非常复杂,但仍可区分出主导因素。在运用综合性原则选取具有确定区界意义的、并且相互联系的标志后,可再从其中选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导标志。然而,在运用主导标志,如果不参考其它指标对区界进行订正,划定的区界很可能不够精确(因为一些指标界限是在图上画出来的而不是实测的,如等温线)。例如,某一气候指标等值线确定区界时,如果不参考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指标对区界加以订正,划定的区界很可能不够精确。这是由于区域整体及不同组成成分对主导因素的反映也不可能相同。一般来说,任何主导标志与地域分异因素之间都不可能有严格的函数关系,而只能是相关关系。因此,过分

21、强调以某一主导标志确定区界,或硬性规定在进行某一级分区时必须采用统一指标,确定的区界都将不免具有任意性,并且未必能保证所划分的自然区具有该区域单位应有的相对一致性。 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标准法:在确定区界时,采用主导标志并不意味着只注意某一主导标志而忽视其他标志。否则将违背综合性原则,使综合自然区划下降为部门自然区划。事实上,每一区域单位都有主导分异因素,但反映这一主导因素的往往不是某一主导标志,而是几个相互联系的标志和指标。可以通过建立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标志法(指数方法或综合指数法)来克服这个困难,而这实际上是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标

22、志法,可以说是当前最好的区划方法。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运用主导标志法确定区界,可以用热量带的划分为例来说明。首先把已有的土壤、植被和景观等资料与各种气候指标等值线进行对比,确定某个指标(如10积温等值线)对热量的分布具有最大的相关关系。然后根据某些土壤、植被和景观分布资料初步确定划分各带界线和积温数值。例如,以10的4 500积温等值线作为亚热带北界。最后以这一数值作为主导标志,使用外延法并适当考虑其他自然地理成分的相关关系,确定各带的界线。通过这种方法确定的界线只是初步的。沿此界线进行深入研究时,必然发现某些地方需要适当的调整,甚至会发现同一带界的不同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指标数值。因此可以规定某

23、个指标幅度作为确定界线的根据。在进行区划时,可以根据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采用与其相应的地理相关分析和主导标志法确定区域的界线。这两个原则和方法是密切联系和互相补充的,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运用。建立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标志法,可以说是当前最好的区划方法。3)指标标准选择方法:确定区域的等级定义,为每一等级规定相应的分区标准,乃是各种区划研究的基础工作。可以根据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空间连续性原则及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把特征相似的区域划为一个区域单位。同时根据综合性和主导因素原则及与之相应的区划方法,在发生差异变化的地方确定区界。不应强调用一个指标来划分某一级的所有区域,也可用不同指标

24、确定同一区域界线的不同段落。但是所有指标的选取必须在保证区域相对一致性原则和反映区域分异主导因素的条件下进行。地域分异具有渐变的性质,某一区域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于其中心,边缘地区经常具有过渡性质。因此,区域的划分及界线的确定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全面分析,现代模糊数学关于区分具有过渡性质的模糊集合方法,对区划研究形式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部门自然区划之间的不协调给部门区划叠置法的运用带来一些困难,但不能因此认为它“不可靠”或“太机械”而加以否认。从区划的发展,特别是从制图自动化的要求来看,叠置法上有很大的优点。4)各区划原则在区划中的地位区划原则具有一定的专属性,不同原则应有不同的适应范围。刘培桐据

25、此认为,发生统一性原则是综合自然区划的总原则。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在高级单位根据生物气候原则,低级单位根据地质地貌原则划分。费金娜认为现代最成功的当属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本身包含了对地域分化的发生和年龄、纬度地带性、非地带性和垂直带性、地理环境的现代构造和现代过程、地域利用特点和开发程度等的全面考虑。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作为区划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考虑的。综合性原则是使综合自然区划真正实现综合的重要保证,而主导因素原则不过是在某种情况下的权宜手段,通过它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出区域单位。其他如地带性原则、非地带性原则、生物气候原则、省性原则等,显然是上述诸原则的

26、具体化。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地理学是一门公认的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学科,拥有丰富的方法论和大量的工作文献资料1。柯本的气候地带性、道库恰也夫的自然地带学说等均为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宝典与传世之作。作为一种方法论,自然地理区划在系统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成为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自然地理区划本身也是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3。更有学者认为,自然区划是自然地理学的重大理论之一,是制定和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科学基础4-6。所以,在地理学的研究中,对自然地理区划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7。然而,当审阅地理方法研究文献,研习自然地理区

27、划的本质,剖析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的核心与体系,探索信息时代的区划方法之变化等问题时,却又难以勾画出自然地理区划方法之体系。虽然各种地理区划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未能形成统一的方法体系。本文试图从自然地理区划作为一种地理科学方法论和作为地理学规律表达的一种形式等方面,对自然地理区划的性质、方法、以及区划信息系统等问题进行探索性分析与研究。1自然地理区划本质之分析1.1自然地理区划概念的内涵自然地理区划是地理研究中常见的名词与经常使用的方法,但对自然地理区划概念及其内涵的认识,却存在多方面的解释。前人研究成果涵盖了自然地理区划概念所包含的三种基本含义:一是区域划分的结果,即常见的各种区划方案与区

28、划图;二是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也即建立区划方案的过程;三是认识地理特征和发现地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即地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正如前苏联地理学家兹沃雷金在讨论农业生态区划时指出:自然区划的概念含有多种含义,既是研究某些事实的积累并对其揭示,又是探讨应用事实并使之易理解的方法,还是一份登载有必要文字说明、图表、以及其他附件的地图8。首先,自然地理区划是表达地理现象与特征的区域分布规律的一种方法。区划是为科学认识区划对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9。所以,自然地理区划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对区域的划分,建立以区划图形式表示的区划方案。我国地理学家黄秉维在论述自然地理区划的作用时指出:自然地理区划是适

29、应论述地理需要的一种方法。区划把地理特征相同的地方归在一起,相异的地方另划一区,既可免支离破碎的弊病,且可省重复论述的麻烦10。也正因为如此,地图在自然地理区划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有效地表达自然地理区划方案和揭示区域分布规律,提供了科学技术途径。反之,自然地理区划也为地图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例如,自然区划方法和制图学都要研究不同区域的主导因素和主要标志、不同区域各种地理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特征、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自然区划为解决制图综合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7。现代电子地图技术的发展,为展示多途径、多视角的区划方案提供了动态、系列化的表现手段。第二,自然地理区划是地

30、理区域划分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赫特纳非常强调区划的区域分解过程,他认为:区划就其概念而言,是整体的一种不断分解,一种自然地理区划就是地表不断分解为它的部分,这些部分在空间上相互连接11。邓静中在开展农业区划工作时指出:区划就是区域的划分,区划是一种手段,一种表现形式,生产力合理布局才是它的实质内容和目的12。在区划过程中,既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将地表依次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各种区域,形成自上而下的区域分割方法;又可根据地域组合规律,将具有相同性质的小块地理空间单元合并为更高一级的区域,形成自下而上的空间聚类方法。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区划的全部过程。这方面工作不仅是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31、是传统区划研究工作的主体。第三,自然地理区划也是地理学研究的经典方法之一。区划是从区域角度观察和研究地域综合体,探讨区域单元的形成发展、分异组合、划分合并和相互联系,是对过程和类型综合研究的概括与总结2。所以,大多数地理工作者都在其研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区划方法,例如早期的科学考察,一般都遵循分区中找典型的科考工作方式。在信息社会时代,自然地理区划单元则成为海量空间信息集成的对象与基础;同时,通过地理信息转换分析,则可以建立不同自然地理区划系统间的关系,并可实现系统间的相互转换或建立新的区划系统。因此,在现代地理学研究中,应进一步深化区划及其以区划为基础的空间分析研究,并密切和当前正在推进的

32、全国林业区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工作结合起来。1.2自然地理区划的类型自然地理区划类型丰富多样。按分类单位体系的不同,自然地理区划可分为区域区划和类型区划;按主导要素的多少,区划可分为部门区划和综合区划。(1)部门区划与综合区划部门区划和综合区划是最为常见的两类区划。部门区划以区域中某一成分或要素为区划对象,其针对性更强,应用更具体。因此,部门区划的种类繁多,如地貌区划、水文区划、植被区划、灾害区划等等;综合区划的对象是地域综合体,早期的自然地理区划大多是针对自然要素进行的,所以综合区划主要指综合自然区划,并且多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在实际的地理研究工作中,常常需要将部门区划和综合区划结合在一起,形成系列化的方案,从而达到对区域地理规律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例如,195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所领导开展的中国自然区划,包括气候、地貌、水文、潜水、土壤、植物、动物、昆虫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傅伯杰所主持完成的中国生态区划包括了生态地域区划、生态资产区划、生态胁迫过程区划、生态敏感性区划、以及生态环境综合区划等五方面13。地球系统中各个要素和过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