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刑法1.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90 ,大小:90.33KB ,
资源ID:20873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0873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刑法1.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刑法1.docx

1、刑法1刑法1填空2适用(刑法分则中最相类似的条文)类推时,必须比照定罪判刑。3根据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犯罪客体可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4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主刑相等,同时执行。5量刑情节包括(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两种。6假释不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以外的犯罪分子。8、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9、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10、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

2、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6周岁)。11、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12、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13、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14、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17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19我国刑法法中的犯罪,是指(

3、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0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21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22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23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用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26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27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28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为(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9

4、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文途径解决。30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3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32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33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36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37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38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

5、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40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41.(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2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44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46追诉期限通常从(犯罪)之日起计算。47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49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50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51

6、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52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53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54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55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56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情况大致有三种,即:(1)是对前段的(补充);(2)是前段的(例外);(3)是对前段的(限制)。57按

7、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59刑法理论上,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被称为(犯罪客体)。60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并且(对社会有害)的行为。62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5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原则是(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67根据屈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68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71在共同犯罪中

8、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72有期徒刑的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64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一年)。34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35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45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16、法定最高刑为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15年)后,不再追诉。73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74追诉期限通常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缓刑考验期限从(判

9、决确定)之日起计算。76,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屈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的合理因素。77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80.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1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二是(强制性最为严厉)。3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4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10、(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6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7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强制其(参加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9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4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5。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6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的原则。7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

11、(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8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尤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7对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三、 选择判断1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C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首要分子是指(C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4有期徒刑的

12、期限为(B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5犯罪分子具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限度以内,选择适用(D相对较轻)的刑罚。6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C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属于(B立法解释)2、下列情况 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D刑法当时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比刑法重)3、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作为与不作为)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

13、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间接故意 )的犯罪、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没有故意犯罪)、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10、某甲被判无期徒刑,实际执行(十年)以后,可以假释1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A危害行为)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1下列机关中,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C最高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法院)。 5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

14、称为(A防卫挑拨)。7某甲为迫使某乙还债,将某乙非法关押达10天。某甲的行为属于(C继续犯)。8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A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9某甲因犯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并应同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其剥夺政治权利期限是(B一年以上五年以下)。10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B十五年)。1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C对前段的限制)。2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 犯罪的行为利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C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3

15、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A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5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D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7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A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8死刑不适用于(A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9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一年)。10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 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D犯罪行为)作斗争。3按照(B犯罪行为直接侵

16、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4犯罪目的只存在于(B直接故意)犯罪中。5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D间接故意犯罪)。6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A减轻或者免除)处罚。7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8对于被判处(A无期徒刑;B死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9. 某甲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依法减为有期徒刑后,刑期从(D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10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B十年)。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B强制性

17、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D是前段的例外)。3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的施行时间是(C1997年10月1日 )。4我国刑法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同类客体)。5。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C间接故意)。6金某与李某因争抢座位发生争执,李某打了金某两拳。几分钟后,汽车到站打开车门时,金某从后面用脚将李某端下了汽车,致使李某受了重伤。金某的行为属于(D防卫

18、不适时)。7某甲意图杀死某乙,于是携带匕首尾随某乙到了一偏僻处,正准备下手时,下起了大雨,某乙急忙跑向附近一户人家。某甲见状,只得罢手。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A想象竞合犯)。9管制刑的执行机关是(C公安机关)。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1根据解释的方法分类,刑法的解释分为(A论理解释 ;B文理解释)。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A从旧兼从轻原)。3犯罪的基本特征是(B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

19、害性;C具有刑事违法性;D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4我国刑法规定的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C已满14周岁)。5防卫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6犯罪的预备、未遂或者中止形态存在于(B直接故意)犯罪中。7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D犯罪构成的个数)。8对犯罪分子适用酌定减轻处罚必须经(A最高人民法院核准)9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B拘投;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10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减刑的实质条件是(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2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都是犯罪,但是情节

20、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A对前段的补充)。 3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D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6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A减轻或者免除)处罚。8某甲以暴力抗拒税务人员依法征税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抗税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A想象竞合犯)。9对于被判处(A无期徒刑;B死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3按照(B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5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对某甲应当(A. 免除处罚)。6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21、按照(A. 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7某甲为迫使某乙还债,将某乙非法拘禁了lo天。某甲的行为属于(C. 继续犯)。8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B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10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B十五年)。14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D故意伤害他人致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1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18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入轻或者减轻)处罚。20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 A. 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1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

22、多事实特征中,只有(A危害行为)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14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D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18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入轻或者减轻)处罚。1、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但是”表示的是(A、对前段的限制)。6、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对某甲应当(D、免除处罚)。9、某甲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其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C、一年以上五年以下)。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

23、原则有(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 同类客体)。3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来源于(B. 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 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B. 十年)。1. 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A. 对前段的补充;C. 对前段的限制;D对前段的例外)。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从轻或者减轻)处罚。8死刑缓期执行

24、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A. 没有故意犯罪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D. 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C. 放火罪D. 抢劫罪)时,应当负刑事责任。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 犯罪行为终了)之门起计算。21、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B、任意共犯D、复杂共犯)。 22、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甲构成盗窃罪 C、乙构成抢劫罪) 23、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犯罪故意

25、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B、犯罪过失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C、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受到谴责) 24、按照刑法的规定,不得假释的犯罪分子包括(A、 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的某甲D、因构成累犯而被从重处罚判处有期徒刑7年的某丁) 25、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之后,随即用该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6千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与别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值6千元的大衣穿走 C张某在商店购买手饰的时候,趁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从售货员那里拿来的价值8千元的真首饰调换 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他人

26、价值2万元的海洛因拿走 )名词解释 1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3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4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5犯罪的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6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7犯罪客观方面:

27、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8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9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的犯罪完成形态。10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11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犯罪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表现。12犯罪动机 :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13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

28、身方面特定的资格、地位或状态。14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15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16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17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同犯罪,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18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19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20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

29、罪的罪犯。21边疆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22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23刑法,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和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的法律。即宪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24刑事责任:是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犯罪人应当承受而国家司法机关也强制犯罪人接受的否定评价和制裁标准。25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26刑事责任年龄(简称

30、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27邢罚: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28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29刑罚消灭,是指由于一定的法定原因致使国家针对特定犯罪人的刑罚权归于消灭。30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和执行刑罚所预期达到的效果。31刑罚裁量情节:又称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况。32刑罚裁量:又称量刑,是指人民法院依据

31、刑事法律,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的基础上,确定对犯罪人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的刑罚、并决定所判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刑事司法活动。33刑法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它所要解决的是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34刑法学:就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刑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35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36时效:就是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再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再执行的一项法律制度。37时效中断: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