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2.05KB ,
资源ID:209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09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一.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一.docx

1、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一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一)2020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6.甲诗作者为 代诗人 ;乙文作者为 文学家 。7.用现代汉

2、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4分)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诗起首两句以夸张手法叙写欢乐豪放的宴饮,体现作者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心情。B.乙文作者细致描绘山间一日及四时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寄情山水乐无穷的怡然自得。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泰山时艰难困顿的遭遇,形象体现了诗歌“行路难”的主题。D.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意在表现作者对醉翁亭秀丽环境的欣赏。9.教材将甲诗和乙文编入同一单元,意在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种种 对此,我们要 、 地面对。(3分)【答案】6.唐 李白 北宋 欧阳修 (4分) 7.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

3、拢,岩谷山洞便昏暗。(3分)8.B(2分)9.挫折(困难或不如意等) 豁达(乐观) 积极【解析】这两题是在考学生对诗歌的主旨把握,要求学生比较两首诗歌内容,平常要求学生对诗歌主旨和内容把握明确,对相近或者相反的进行联系、比较。2020年上海宝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8题(12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谜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6.上述两首诗,诗题中的“湖”都是指 ,两首诗都是作者在 (地名)做官时的创作

4、,都表达了作者 之情。(4分)7.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侧重写出了水波荡漾、闪闪发光的样子。B.“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侧重写了春水已经涨起与堤相平的状态。C.“总相宜”表达出景物无论从哪个季节看都很美丽。D.“行不足”表明了景物非常美丽以致令人流连忘返。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表格。(4分)比较点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诗题提供的信息分析天气情况或者季节初晴后雨(1) 作者的行为(2) 踏春诗的写作特点(3) 从远近或高低角度变化,写出景物特点【答案】6.(4分)(1分)西湖(1分)杭州(1分)(2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赞美7.(4分)C8.(4分)

5、(1)(1分)春季(2)(1分)饮酒(3)(2分)运用比喻写出景物特点【解析】6.“湖”都指的是西湖,西湖在杭州。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7.选项C.“总相宜”表达出景物无论从哪个季节看都很美丽,是错误。8.这部分是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考察,能对相近或者相反的内容进行联系、比较。2020年上海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12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诗中“云帆”的意

6、思是 (2分)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修爭的一项是( )(2分)A.诗人“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悲愤。B.诗歌中的“冰”、“雪”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C.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D.诗歌表达情感激荡起伏,有苦闷迷惘,有积极乐观。【答案】6.高高的帆(2分)7.C(2分)【解析】6.本题考查的是古诗的词语解释,属于基础题,平时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关注课下的注释,需要背诵。7.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并没有表达对未来的信心

7、和勇气,所以C选项错误。2020年上海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对文人雅士而言,饮酒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人生,或借酒浇愁,或抒怀自遣、或娱乐宴饮文字一旦与酒结合,似乎更有了酵厚悠长的韵味。请阅读词人“大醉”后所作的水调歌头以及作者“饮少辄醉”写下的醉翁亭记节选,体会其文字的深意。选文一: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8、千里共婵娟。选文二: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水调歌头的作者是_ (人名),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 (人名), 都是_(朝代)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的还有_ (人名, 一位即可) (4分)7.读选文一水调歌头,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9、词前的小序言简意赅地交代了写作的时间以及写作的缘由,并且领起了全篇。B.词人“把酒问青天”,既写出对人生的疑惑,也表达出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C.词人在“我欲”“又恐”的情感波动起伏中,含蓄地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厌弃。D.“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埋怨明月,实则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8.读选文二醉翁亭记(节选),用现代汉语翻单文中画线句。(3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根据选文二可以知道作者自号为“醉翁”的原因是:“_”,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已成为成语,现在通常是_的意思。(3分)【答案】6.(4分,每空1分)苏轼 欧阳修 北宋 柳宗元(韩愈、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7.

10、(2分)C8.(3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而寄托在酒上。(关键字“得”“寓”)9.(3分)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2分) 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1分)【解析】6.是文学常识的考查,作者的名字、朝代,以及唐宋八大家的常识积累。7.要注意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诗人苏轼是豪迈豁达的思想感谢,所以C项中“表达对人间生活的厌弃”是不正确的。8.注意关键词“得”“寓”的翻译,“得”是“领会”,“寓”是“寄托”,翻译后使得语序流畅即可,难度不大。9.醉翁亭也是因为诗人号“醉翁”得名,在文中可以找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号“醉翁”。对于“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延伸义拓展可知“本意”和“另有之意”,即可

11、作答。2020年上海嘉定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2)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6-10题(12分)【甲】天时不如地利(节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

12、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 两段文字的作者是 (朝代)的孟子,他是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2分)7. 根据选段,作战胜利除了依靠“人和”,还需要依靠( )(2分)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D.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 9.孟子文章的雄辩色彩体现在论证的层层推进。如天时不如地利分三步推断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请加以简述。(3分)_ 10.孟子文章的雄辩色彩也体现在善用

13、排比,论证充分有力。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第二段,请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_ 【答案】 6. (2分) 战国(1分) 儒(1分)7. (2分) C8. (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注意“故”、“是” “苦”的落实)9. (3分)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1分),再提出“地利不如人和”(1分),最后进一步阐述“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1分)10. (2分)增强语势(1分),强调(有力论证)了一个人担当大任或成就大事,必须经历各种的磨练与锻造。(1分) 【解析】 6.此题属于简单的背记题目,难度不大,平常注意积累即可。7.结合题干信息,生于忧患 死于

14、安乐强调的是人才要在磨难中造就,所以各个选项只有C是合适的。8.此题翻译注意 关键词“故”、“是” “苦”的翻译难度不大。9.此题分析天时不如地利的论证思路,前几年通常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无疑增加了难度。但是结合之前复习的阅读点击,即可得知文章分论点十分清晰。逐层概括即可。10.分析排比的修辞难度不大,注意格式:突出强调,增强语势。 2020年上海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

15、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清郑燮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6. 甲词中“水调歌头”是 ,“明月几时有”是题目。(1分)7. 下

16、列对甲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一“欲”一“恐”显露了诗人千丝万缕的思想矛盾。B.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C. “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失望。D. “何事长向别时圆”含蓄表达了作者对于子由的思念。8.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4分)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9. 甲词中展现一个浪漫、旷达的苏轼,乙文中展现出一个 、 的苏轼。(4分)【答案】6.词牌名7. C8.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草草结束学习呢!9.天资聪颖、读书用功【解析】6.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7.作者在词作中表现出是豁达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本句亦是对于悲欢离合的开阔理解。8

17、.重点字词“岂”、“以”、“一过”、“了其事”的具体代指内容。9.东坡读书不用两遍天资聪颖 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读书用功/孜孜不倦2020年上海浦东新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69题(12分)【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

18、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上述语段的作者同属于 (朝代),语段甲的体裁是 ,语段乙节选自课文 。(3分)7.上述语段都写到了“月”,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语段甲两次“问月”,写出了作者厌恶人间向往仙境的情感。B.语段乙写明月千里,表达了作者赏美景而忘宠辱的酒脱之情。C.语段具体写“婵娟”“沉璧”,以抒发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D.语段中的“咏月”“绘月”,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世事的思考。8.语段乙中“迁客骚人”在“登斯楼”时的心境是 。(2分)9.说说你对语段甲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 【答案】6.(3分)宋(北宋) 词 岳阳楼记7.(3分)D C(1分)8.(2分)轻

19、松酒脱(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喜气洋洋)9.(4分)说明:下列内容,答任意两点即可,如将意思拆成两点,当一点来算。(1)亲人间的欢聚不必强求,离散也不必伤感。(2)人世间不可避免“悲欢离合”。(3)反映了作者向世人发出美好的愿望。(4)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旷达)的思想感情。(5)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和慨叹。【解析】1. 本题考查掌握重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首先明确甲乙两文分别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岳阳楼记,作者分别是苏轼和范仲淹,他们都是宋朝人;语段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体裁是词。2. 本题考查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选项中“语段甲两问月”,第一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充

20、分显露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悲伤,第二次“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含蓄地表达了对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并非是写出了作者厌恶人间向往仙境的情感,A错误。B选项“语段乙写明月千里”是写“迁客骚人”登楼的“览物之情”,并不是“作者赏美景而忘宠辱的酒脱之情”,B错误。C选项甲语段具体写“婵娟”,可以说是抒发作者对“出世”“入世”的复杂情感,乙语段写月亮照映在平静的湖面像“沉璧”,以此写出了“迁客骚人”喜气洋洋的心情,C选项“抒发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不恰当。D选项“语段中的咏月绘月,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世事的思考。”正确。3.“迁客骚人”“登斯楼”时的心境原文中“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21、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表达了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得失全部忘却,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总结概括轻松酒脱(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喜气洋洋)皆可。4.首先对句子内容进行翻译,在结合情感进行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前一句写出了人世间不可避免“悲欢离合”,亲人间的欢聚不必强求,离散也不必伤感。流露出了诗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豁达,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后一句写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是一种祝福,反映了

22、作者向世人发出美好的愿望。2020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见封侯,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6.上述诗文的作者虽然都是 (朝代)人,但从两人所处的时期来看 (人名)早于 (人名)。(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

23、.诉衷情中,诗人“ , ”的思想与处境,用岳阳楼记中的话来表达,就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分)9.上述诗文都有作者的慨叹,前者抒发了 之情:后者以“微斯人,吾谁与归”作结,在感喟中抒发了作者 的远大政治抱负。(4分)【答案】6.(3分)宋朝 范仲淹 陆游7.(3分)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个人得失而或喜或悲。(以、互文)8.(2分)心在天山,身老沧洲9.(2+2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为乐)【解析】6.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第一个空关于两个作者所处的朝代基本没有什么问题,范仲淹是北宋的作家,陆游是南宋的词人,需要学生掌握相对牢固的历史知识做好判断

24、。7.考查的是翻译,要求学生能够把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注意句中的“以”翻译成“因为”,另外注意前后句的互文。8.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诉衷情中“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把爱国的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融合在一起,符合岳阳楼记中“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表达。9.考查对诗歌和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诉衷情中表现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而岳阳楼记中的情感要抓住题干中“远大政治抱负”的提示,不难得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以天下为己任”的答案。2020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10题(12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

25、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词中“婵娟”是指 。(2分)7.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小序交待了写词时间和缘由。 B.全词围绕一个“月”字展开。C.表达了渴望留在天宫的心愿。 D.词中的情感由惆怅转向豁达。鱼我所欲也(节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

26、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8.本文作者是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万钟于我何加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段批评了“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B.选段认为人不应该为了利益而放弃道义C.选段认为见利忘义是迷失本心的表现。D.选段运用对比和排比,态度鲜明,语势强烈。【答案】6. (2分)月亮7. (2分)C8. (2分)孟子(孟轲)9. (3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万钟、于、何加)10.(3分)A【解析】6. 关于月亮的别称,学生可以多

27、进行积累。本题中“千里共婵娟”,由诗句的含义不难知道“婵娟”指月亮。本题需要学生理解这首词的的内容,准确把握词的情感思想。小序里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和缘由,全词围绕“月”字展开,上阙写出了政治的失意惆怅,下阙写出了对弟弟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所以C项错误。7. 本题需要孩子熟练掌握课内的文学文化常识,并且只问到作者,题目比较简单。8. 翻译课内的文言文语句,要注意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做到字字落实,留心特殊句式。本句除了反问句式,“万钟”、“于”、“何加”关键词语的含义也需要注意。9. 这一段孟子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文章中心论点。用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困低贱的乞丐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

28、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在孟子看来,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该舍生取义。但是,有的人在穷因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会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文章接着分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所以B、C 不选,文段运用排比和对比,态度十分明确,所以D不选,因此选择A项。2020年上海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二)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

29、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郑燮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6.这两篇文章都与手足之情相关。水调歌头是宋代的_(姓名)在_(节日)思念弟弟子由时所作。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则是_(朝代)的郑燮和弟弟谈论读书的书信。(3分)7.以下对水调歌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上片中“欲”“恐”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B.上片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人间的眷恋之情。C.下片描绘了作者深夜无眠、思念亲人的画面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