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52.14KB ,
资源ID:212384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1238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考点归类海水中的化学.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考点归类海水中的化学.docx

1、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考点归类海水中的化学2014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考点归类-海水中的化学第l节 海洋化学资源 1.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化学资源是指海水中所蕴含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各种化学元素。海水的成分非常复杂,全球海洋的含盐量就达5亿亿吨,还含有大量非常稀有的元素,所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矿产资源库。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全世界每年从海洋中提取淡水20多亿吨、食盐5000万吨、镁及氧化镁260多万吨、溴20万吨,总产值达6亿多美元。(1)金属镁的提取 通常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制得金属镁。可用下述

2、过程表示: 石灰乳 盐酸 通电 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MgCl2 +Ca(OH)2=Mg(0H)2+CaCl2 Mg(OH)2+2HCl=2MgCl2+2H20 MgCl2 通电 Mg+Cl2(2)海底矿物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发现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天然气水合物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或石油产生的能量多得多,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锰结核 它含有锰、铁、镍、铜、钻、钛等20多种金属元素,如果能加以合理利用,将是我们人类的一笔宝贵的财富。2、海水淡化

3、水是生命之源,淡水危机甚至比粮食危机、石油危机还要来势汹汹,解决淡水资源问题已提到了人类的议事日程。在这种背景下,把海水、苦咸水等含高盐量的水转化为生产、生活用水的海水淡化技术得到空前迅猛的发展。目前,淡化海水的方法已有十种之多,下面介绍的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几种。(1)蒸馏法:蒸馏法,虽然是一种古老的方法,但由于技术不断地改进与发展,该法至今仍占统治地位。蒸馏淡化过程的实质就是水蒸气的形成过程,其原理如同海水受热蒸发形成云,云在一定条件下遇冷形成雨,而雨是不带咸味的。根据设备可分为蒸馏法、蒸汽压缩蒸馏法、多级闪急蒸馏法等。此外,以上方法的组合也日益受到重视。“多级闪急蒸馏法”就是设计了一套压强一

4、个比一个低的蒸发室,将它们连同在一起,防高温海水从压强较高的蒸发室流入压强较低的蒸发室,就会发生瞬间蒸发,变为水蒸气,水蒸气经冷凝成为淡水。这种蒸发室越多,海水瞬间蒸发的次数就越多,总的蒸发效率也就很高。(2)电渗析法亦称换膜电渗析法 该法的技术关键是新型离子交换膜的研制。离子交换膜是0.51.0mn厚度的功能性膜片。按其选择透过性区分为正离子交换膜(阳膜)与负离子交换膜(阴膜)。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膜与阴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邻隔室海水浓缩,淡水浓缩水得以分离。电渗析法不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水质处理的手段。为污水再利用作出贡献。此外,这种方法也越来

5、越多地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浓缩、分离与提纯。 (3)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膜分离淡化法。该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的。在通常情况下,淡水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海水一侧,从而使海水一侧的液面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这个过程为渗透。此时,海水一侧高出的水柱静压称为渗透压。如果对海水一侧施加一大于海水渗透压的外压,那么海水中的纯水将反渗透到淡水中。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它的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l40。因此,从1974年起,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把发展重点转向反渗透法。3、海洋蓝色的宝库 按照自然属性,可将

6、海洋资源分为海底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再生能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六大类。 海域中蕴藏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甲烷水合物、磷钙土等;在深海大洋底蕴藏着多金属结核、结壳、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等。仅海洋石油总储量达145亿吨,天然气约45万亿吨,海底的天然水合物资源量约7.6106立方米,可供人类使用几十万年。此外,大洋还有多金属结核3万亿吨。 海洋生物多达20万种,生物总量达342亿吨。仅鱼类年生长总量达6亿吨。 海水中溶解有80多种化学元素,人们把它比喻为“液体矿山”。海水中含食盐377亿吨,镁1800亿吨、钾550亿吨、溴95亿吨、碘820亿吨、铀45亿

7、吨、金1500万吨。 潮汐、海流、波浪、海风蕴藏着大量的能源,海水蕴藏着大量的能源,海水温差、盐差则蕴藏着差热能和化学能,它们均可用来发电。全世界波浪能多达45亿千瓦、温差能37亿千瓦,这些都是可再生能源,取之不竭。4、保护海洋资源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各种工业垃圾和生活废物的数量正在成倍地增长,近50年来,人类向海洋倾入的垃圾废物己为初期的20倍,这个增长幅度还在加大。尤其是来往于大洋间的数以10万吨计的超级油轮越来越多,一次触礁或撞船等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几万至几十万吨以上石油的污染,严重地威胁着海洋鱼类等生物的生存,一些有害有毒物质长期在这些生物聚积,一旦被

8、人体吸入,将会导致大规模病害,影响人体健康;这些油轮即使不出事故,按惯例在卸完油后,在公海用海水清洗油舱后泄入海里的油垢,约为油轮装载量的1,也就是说一艘油轮装运100次所清洗油舱溢出的石油,等于发生了一次沉船事故泄漏的全船石油,可见这种不易觉察的污染远远超过发生事故造成的污染,这仅仅是污染海洋的一种因素而已。 为保护人类共有的海洋资源,世界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等。第2节 海水“晒盐”1、海水“晒盐”过程 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如果我们把1000g海水加热蒸发,直到把水全部蒸发掉,就能得到约35g的盐。全世界海水中含有盐

9、类总质量约为5亿亿吨,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其厚度可达150m。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 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也称“苦卤”),可从中提取多种化工原料。我国海盐年产量达20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较大的盐场有河北的长芦盐场、山东

10、的莱州湾盐场等。 粗盐 母液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2)要点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提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必须说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如果温度或溶剂量改变了,溶液就可能从饱和变成不饱和或者从不饱和变成饱和。 例如室温下,lOO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量,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不能溶解该物质的溶液,而不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质。例如,某温度下,某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

11、,对于氯化钠来说它是饱和的,但它却能继续溶解蔗糖,对于蔗糖来说它是不饱和的。 利用这种方法,人们用将含氯化镁和氯化钙杂质的粗盐反复浸泡到氯化纳的饱和溶液中,利用该溶液不能溶解氯化纳,但可以溶解氯化镁和氯化钙,从而达到精制食盐的目的。因此在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和“对某种溶质而言”,饱和溶液才有确定意义。注意:如果向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溶质,加入的物质的质量不会减少,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也不发生改变。(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或溶剂的质量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下表:溶液由左向右的转化措

12、施溶液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饱和溶液增加溶质常温下减少溶剂3、结晶 (1)晶体:具有一定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叫做晶体。 (2)结晶: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3)结晶的方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由于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能力也降低,因此将高温下的饱和溶液降温,其中不能溶解的溶质便会从溶液中析出。 蒸发溶剂法 蒸发溶剂时,溶液会先从不饱和状态变成饱和状态,当饱和溶液中的水分继续减少时,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便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13、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溶解度。(2)溶解度四个关键要素必须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因为随着温度的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也在改变。必须指明“在100g溶剂里”,因为随着溶剂量的增多,物质溶解的量也增多。必须指出“溶解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必须指明“溶解的克数”,溶解度是有单位的,单位是“g”。(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温度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很小。例如氯化钠。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如熟石灰(氢氧化钙)。(4)溶

14、解度的曲线 溶解度曲线表明了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形象地体现出了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一般将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g10g之间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lglg之间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5、粗盐提纯(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2)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实验仪器 溶解烧怀、玻璃棒 过滤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蒸发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捧(3)玻璃棒在实验中的作用实验中,每一步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实验步骤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防止液体冲破滤纸 蒸发使液

15、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4)利用重结晶法能够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和部分可溶性杂质除去,但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离子除净,应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碳酸钠、氧氧化钠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氧氧化钠,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结晶即得精盐。6、氯化钠(NaCl) (1)俗称:氯化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调味用的食盐的主要成分,俗称为食盐。 (2)性质:氯化钠的熔、沸点高,是一种无色晶体,常见的为白色粉术,味成,易溶于水。 (3)粗盐易潮解:纯净的氯化钠

16、不易潮解,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杂质而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发生潮解的现象。 (4)盐与食盐的区别: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不是仅指食盐。只要某化合物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该化合物就属于盐类物质。例如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3)误作食盐用作烹调,会使人中毒。 (5)用途: 调味品,腌渍食品,制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取钠、氯气、盐酸、氢氧化钠、纯碱等。 7、如何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般的,在一定温度下,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看溶液中有没有还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这种溶液是饱和溶液。8、影响物质溶解能力强弱的因素(1)溶质

17、和溶剂的性质 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2)温度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以采用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的方法提高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例如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性,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要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9、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1)是否搅拌 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因为从微观上来说,这样做加快了溶液中微粒的运动速度。(2)是否将固体研细将块状物质研成粉末,可以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3)改变溶液的温度通常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改变溶液的温度,可以

18、加快物质的微粒在溶液中的运动速度,从而加速溶解。 注意:a、以上方法中,改变温度不仅能加快溶解的速度,还有可能改变物质的溶解能力;二搅拌和研细固体只能加快溶解的速度,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能力。b、增加溶剂的量只能增加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但不能改变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要改变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只能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要改变气体的溶解度,只能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强的方法。10、溶液的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1)判断的标准不同 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标准是看该溶液中是否能继续溶解溶质。能继续溶解的为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的为饱和溶液。判断某溶液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是粗略地看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

19、少,溶质含量较多的溶液为浓溶液,溶质含量较少的溶液为稀溶液。 (2)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含义不同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是否达到最大限度溶液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温度影响受温度影响,必须指明温度与温度无关关系不同溶质由于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通常不同,因此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关系。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同种溶质同种溶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能力相同,因此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11、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是过某温度作纵坐标的平行线与溶解度曲线相

20、交。根据交点的位置的高低,就可判断出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位置越高,相应物质的溶解度越大;位置越低,物质的溶解度越小。利用这一点,溶解度曲线有如下几点用途: (1)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3)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 (4)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和改变溶质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5)确定结晶的方法。 结晶有两种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的方法。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迅速增大的物质,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物质的溶解能力降低,从溶液中析出。 对于溶解度

21、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的物质,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水分蒸发,从而析出晶体。12、过饱和溶液 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大,在较高的温度下配制成它的饱和溶液,并细心地过滤去过剩的未溶解固体,然后使溶液的温度慢慢地下降到室温,这时的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质量已超过室温时的溶解度,但还尚未析出晶体,此时的溶液就叫做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能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溶质不容易在溶液中形成结晶中心(即晶核)。因为每一种晶体都有一定的排列规则,要有结晶中心,才能使原来作无秩序运动着的溶质质点集合起来,并且按照这种晶体所特有的次序排列起来。不同的物质,实现这种规则排列的难易程度不同,有些晶体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22、才能自行产生结晶中心,因此,有些物质的过饱和溶液看起来还是比较稳定的。但从总体上来说,过饱和溶液是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是不稳定的,若受到振动或者加入溶质的晶体,则溶液里过量的溶质就会析出而成为饱和溶液,即转化为稳定状态,这说明过饱和溶液没有饱和溶液稳定,但还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这种状态又叫介稳状态。第3节 海水“制碱”1、纯碱碳酸钠(Na2CO3)(1)俗称:纯碱、苏打。 (2)性质: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粉术状固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因此将这种盐类物质俗称为纯碱。当它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晶体里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化学式为Na2CO31OH2O。 (3)风化:碳酸钠晶体Na2CO

23、3lOH20俗称天然碱、口碱。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易失去其中的结晶水而变成碳酸钠粉末,发生风化现象。 发生风化现象后,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同时物质的质量减小。 (4)碱与纯碱的区别: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而纯碱是指碳酸钠,当碳酸钠溶于水后,其水溶液呈碱性,因此俗称为纯碱。 由于纯碱是由金属离子(Na+)和酸根离子(CO32-)构成的,属于盐类物质,因此“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5)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2、氨碱法制纯碱 制法: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碳酸氢钠(NaHCO3)结晶析出,过滤

24、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得纯碱(Na2CO3)。 精制 吸氨 碳酸化 过滤、热解反应原理:NaCl+NH3+C02+H2O=NaHCO3+NH4Cl 2NaHC03 Na2C03+H20+C023、碳酸氢钠 (1)俗称:小苏打 (2)用途:用于食品工业。 例如在制馒头时,发酵过程中经常产生一些酸类物质,因此经常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可以将生成的酸反应掉,同时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使制得的馒头更加松软。4、纯碱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作用碳酸钠极易溶于水,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2)与酸反应实验证明,碳酸钠可以与盐酸、硫酸分别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

25、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H2SO4=Na2SO4+H2O+CO2 (3)与氢氧化钙反应 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可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0H):=2NaOH+CaC03(4)与氯化钡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2+BaCl2=2NaCl + BaCO35、酸、碱、盐的溶解性(1)酸:全可溶于水;(2)碱:只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和氨水可以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3)盐:见上节内容。小结:酸、碱、盐溶解性记忆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是能溶水中盐;钾钠铵钡溶

26、于碱,去钡溶水碳酸盐;盐酸盐中银和汞,硫酸盐中钡和铅,都是不溶水中盐。 6、复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2)要点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的形式是相互交换成分,即“化合价不变,首尾两交换”。 b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c表达式:AB+CD=AD+CB(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通常来讲,复分解反应是在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但是并不是任何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由于通常碱、盐为固体,所以对于碱和盐以及盐和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反应物还必须同时

27、满足都溶于水的条件,反应才能进行。几种常见的能形成沉淀、气体、水的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形成的物质氢离子H+氢氧根离子OH-水H2O氢离子H+碳酸根离子CO32-水和气体H2O+CO2钡离子Ba2+硫酸根离子SO42-沉淀BaSO4银离子Ag+氯离子Cl-沉淀AgCl铵根离子NH4+氢氧根离子OH-气体NH3铜离子Cu2+、铁离子Fe3+氢氧根离子OH-沉淀Cu(OH)2 Fe(OH)3钙离子Ca2+、钡离子Ba2+碳酸根离子CO32-沉淀CaCO3 BaCO37、侯氏制碱法 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虽然人们曾先后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碳酸钠,但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Er

28、nest Solvay 18381922)发明了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的“索尔维制碱法”(又称氨碱法)。此后,英、法、德、美等国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并组织了索尔维公会,对会员以外的国家实行技术封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亚交通梗塞。由于我国所需纯碱都是从英国进口的,一时间,纯碱非常缺乏,一些以纯碱为原料的民族工业难以生存。1917年,爱国实业家范东旭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业公司,决心打破洋人的垄断,生产出中国的纯碱。他聘请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出任总工程师。 1920年,侯德榜先生毅然回国任职。他全身心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

29、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针对索尔维法生产纯碱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侯德榜先生经过上千次试验,在1943年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这种方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联合制碱法很快为世界所采用。8、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应用(1)判断反应的方向 通常,通过化学反应可由一种物质制得另一种物质,但是原料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变成生成物的物质,往往需要由复分解反应发生的

30、条件进行推断。 如果是置换反应,看是否是活泼置换不活泼;有铁参加的反应,反应后是含生成二价铁等等。如果是复分解反应,则要看在变化过程中,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气体和水生成。(2)应用于物质的除杂 将一种物质中的杂质除掉,经常要利用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必须将杂质离子转化成沉淀、气体或者水除掉,并且将杂质离子的部分转化成原有物质中的离子。(3)判断共存问题 判断几种物质或几种离子能否共存,可以首先分析离子之间能否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如果能,则说明离子之间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不能共存;如果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则可以共存。9、如何解答化学推断题 化学推断题是综合考察物质的性

31、质和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题目,解答这类题目,必须对物质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对之间的反应比较熟悉。(1)解答方法 解化学推断题时,首先认真审题,从题目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是指一些十分明确的提示,可以通过这些提示,得到明确的答案。例如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通常是二氧化碳;能被电解的物质是水等等。 然后根据物质之间反应的相互联系,向各个方向发散,从而得出答案。对于酸、碱、盐的推断题,主要利用沉淀的特性、沉淀的颜色、离子的鉴定等方面来寻突破口。解题中,根据离子在反应前后“来有影,去有踪”进行推断。 (2)一些经常用到的知识点 不溶于酸的沉淀:氯化银、硫酸钡有颜色的沉淀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