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361.30KB ,
资源ID:21369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1369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生成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3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

2、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4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5“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6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表示的是阴离子 B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C属于金属元素 D所表

3、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7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A取液时挤入空气 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8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属于同种元素C是一种阴离子 D容易得到电子9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00.34.82.8反应后质量/g3.2待测86.4A待测值为0.6B此反应可表示

4、为:丙+丁甲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D甲一定是化合物11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 BCl2 CO2 DN21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25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 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13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一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盐

5、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A B C D14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呈球形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A B C D15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16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

6、),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17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a=56% Bb=6% Cc=17% Dd=8%1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

7、纯净物19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C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D实验室药品都是有害的,不能碰20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B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表示四种不同元素D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实验室有一些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为检验其中是否混入了CO,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查阅资料:氢气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请回答下列

8、问题(1)小松同学说C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则证明有CO,他认为C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2)但小云给予否定,因为氢气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她提出应观察到D中变浑浊,才证明有CO,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3)而小伟也提出D中变浑浊还不足以证明,混合气体中的CO2也会产生此现象,他提出A中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B中装入适量石灰水,则装置A的作用是_,装置B的作用是_。(4)最终同学们一致赞同小伟的设计,则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_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5)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方法是_。22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b是_。(2)若用B装置制

9、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稀盐酸一加入锥形瓶内立即用排水法收集满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然后做蜡烛熄灭实验,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是_。(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NH4C1)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得到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填装置编号)。(4)收集氨气时只能选用E装置,把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到集气瓶内有大量液体进入,并变成红色。根据上述信息总结出氨气的性质有_、_(回答两条即可)。23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氧气,并进行有关碳及氧化物的实验。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

10、中充满二氧化碳。(1)将表格空白处该填写的内容,在答题卷上,按标号顺序对应填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I:点燃A处酒精灯,缓缓通入混合气体。A中铜粉变_,B、C、D无明显现象,E中石灰水变浑浊。A玻璃管中铜粉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氧气。II: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_,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有液体流入。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III:点燃C处酒精灯。C处的现象是_,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有液流入。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IV:停止通入混合气体,用弹簧夹夹紧进气口,熄灭A、B、C三处火焰。D中的现象_D的作用是防止玻璃管_(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11、,你认为_(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_。24现有以下常见化学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2)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或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其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用CO气体还原CuO的实验应选_装置(填序号),原因是_。(4)装置可以用于气体的收集,请用图中“a”或“b”填空:当收集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CO2气体时,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_通入。当收集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CH4)时,采用排水法收集,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通入;若要将瓶中气体导出,应将水从_充入。(5)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固体

12、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硫化氢气体,仪器B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底部放有带孔塑料隔板,其他夹持装置已略去。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往A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关闭止水夹,将A容器适当上移或下移,若_,则气密性良好。制备硫化氢气体时,块状硫化亚铁固体先放在_(填“A”或“B”)容器中,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然后_。2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部分固定装置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a _ ;b_。(2)B装置可用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实验完毕后,通过某操作、再经干燥即可回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则该操作的名

13、称是_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 、_、烧杯。(3)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F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收集时气体应该由_(填“长”或“短”)管进入瓶中。(4)D装置与E装置在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 _。用此类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填序号)。A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氯酸钾制取氧气C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6实验室制下列三种气体AO2:2KClO32KCl+3O2 BCO2:_C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说明: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1)写出制CO2的化学方程式_(2)下列有、三

14、种制气装置和、两个收集装置制取CO2应选取的装置是_,制取氯气应选用的制气装置是_;用装置收集Cl2时,Cl2应从_口(填导气管接口处的字母)进入瓶中。(3)A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后,从剩余固体中分离出MnO2的实验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和洗涤。其中过滤时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4)用100g 36.5%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混合加热,理论上能制得Cl2的质量为_g,而至到反应停止时,实际收集到的Cl2质量远远小于这个数值,若操作正确,装置不漏气,则可能的原因是(只需答一条合理的原因)_。27化学小组围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产物”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活动。活动1:“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含

15、碳量的关系活动2: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资料:铁粉是黑色或灰黑色粉末。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具有磁性。铁、四氧化三铁均能溶于稀盐酸(即: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四氧化三铁+盐酸氯化铁+氯化亚铁+水)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小明质疑小刚用磁铁来检验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铁的方案,其理由是 ;同学们都认可了下列实验方案:28实验室制取氢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一:制取一瓶氢气(1)上图标号表示的仪器名称a_,b_。(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_(填装置的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收集装置C或D中导管都应尽量接近瓶底,目的是_。实验二:探究氢气的爆炸极限(发生爆炸的

16、氢气的体积分数的范围)(3)一定量的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为了研究,需要收集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一定的混合气体,此时适合的收集装置是_ (填装置的序号)。(5)按表中要求收集四瓶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并点火实验,结果列于表中(V表示体积)。V(H2): V(空气)2: 84:66:48:2点火处理炸炸炸不炸V(H2):V(空气) =2:8时,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是_。由点火实验的结果可知,氢气在空气混合气中爆炸范围的上限在_%(体积分数,下同)到_%之间。【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C解析:C【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判断该反应为:2C

17、O+2NO=2CO2+N2,通过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生成单质为N2,故A正确;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故B正确;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故C错误。两者的质量比为:1422(12+162)=722 。故本题选C。点睛:注意把握反应特征及物质的性质。2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原子序数是ZYX,说法错误;B、X和Z位于同一族,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说法错误;C、Y和Z处于同一周期,说法正确;D、Z的电子层数比X的电子层数多1,说法错误。故选C。3D解析

18、:D【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B、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C、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正确;D、分子在不断运动着,不需要外力作用,错误。故选D。4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的方程式是:2Mg+CO2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和都属于氧化物,故

19、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2(24+16)=3:20,故正确。故选D。5B解析:B【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x+(+3)2+(-2)4=0,x=+2,故B选项符合题意6D解析:D【解析】A、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误;B、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8、11、16、11,属于同种元素,表示的是三种不同元素,错误;C、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6,属于硫元素,元素的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

20、误;D、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正确。故选D。点睛: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胶头滴管的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应先把胶头内空气挤出,再伸入溶液中吸取,错误;B、胶头滴管不可代替玻璃棒搅拌,易造成损坏,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正确;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引起试液污染或腐蚀胶头,错误。故选C。8C解析:C【解析】【详解】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选项A

21、正确;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选项B正确;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选项C错误;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D正确。故选C。9C解析:C【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详解】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22、,属于化学变化;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10D解析:D【解析】【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详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值为0.3,错误;B、根据以

23、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表示为:甲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3.4g=2: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11A解析: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氯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没有碳元素,故分解后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

24、素,故选A。12D解析: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原子序数为25,故A正确;B、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C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错误。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13A解析:A【解析】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14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

25、核内,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原子是可分的,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呈球形;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A。1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

26、符合题意。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6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正确;C、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错误;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乌头碱分子由34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93个原子,正确。故选C17A解析:A【解析】对比图1、图2和图3得,反应后甲和乙质量减少

27、了,丙质量增加了,丁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则甲乙丙。A、甲由7042,减少了28,图2应减少14,a70-1456%;B、乙由1411,减少了3,图3应减少6,b1468;C、丙由640,增加了34,图2应增加17,c61723;D、对比图1和图3得,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没有改变,d10。故选A。18A解析:A【解析】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防止水污染,正确;B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不能软化硬水,错误;C蒸馏海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电解水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错误;D蒸馏水是纯净物,自来水是混合物,错误。故选A。19C解析:C【解析】【详解】A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错误;B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错误;C可以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故正确;D在实验室中,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有毒、有害,不能接触,故错误。故选:C。20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及类别。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是2),属于稳定结构进行;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详解】A、是11号是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B、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