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06MB ,
资源ID:21552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1552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牛图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牛图论文.docx

1、五牛图论文五牛图论文公共艺术课程论文 题目:鉴赏 课程名称: 中国绘画鉴赏 茵衽,十年一易,居处陋薄,才蔽风雨”(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九)。韩滉在政事之余,雅爱丹青,词高格逸,时称“在僧繇、子云之上”。韩滉自幼天资聪明,工隶书、章草,擅画人物、田家风光,牛羊曲尽其妙;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他:“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其画功在唐代与画马名家韩干齐名,后人称为“牛马二韩”;据说韩滉曾画的图有尧民击壤图、越王宫殿图、七才子图、醉客图、集社斗牛图、盘车图、渔猎图、田家风俗图、古岸鸣牛图、乳牛图、归牧图等。二、五牛图创作来源据民间传说:有一次,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友人问道:“近 来论画者谈

2、及驴、牛和马,皆认为是常见之畜,最难状貌图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见?”韩滉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见,画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误笔,人们就能发现,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友人听了非常佩服他的独到见解。在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里,韩滉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田间小道上,迎着和暖的春风,心旷神怡。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二三牧童在嬉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

3、的俯首寻草。在开阔的田野里,有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韩滉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食草;一头牛翘首向前奔驰,仿佛是撒野的猛兽;一头牛在回顾舐舌,露出一幅旁若无人的样子;另一头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离去的伙伴;还有一头牛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令人回味无穷。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韩滉对这幅画的创作非常满意,取名为五牛图。关于五牛图的创作意图,历来说法不一。最早的解释者是元代的赵孟俯,他在图后的题跋中认为韩滉此图意在效梁朝陶弘景画牛寓

4、意的故事。陶弘景是齐梁间著名道士。他虽修道于山中,但并未忘情世间,多次替萧衍出谋划策。萧衍立国为梁后,多次召他出山。陶弘景都坚辞不就,并且画了两头牛,“一牛散放水草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南史卷七十六)。萧衍看后,明白了陶弘景的意思,就是说他不愿在官场中受约束,而愿意逍遥自在地生活在山野间。因此,就不再勉强他。虽然五牛图中的最后一牛(从右至左)是以红绳络头为饰,略似用陶弘景故事,但综观韩氏一生为官从无退隐之意的生活轨迹来看,似乎又与此无关。三、五牛图形象塑造五牛图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

5、面出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乘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比起曹霸、韩干、周昉、张萱,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深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

6、表现力。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此图画面上除了第一、二头牛间有一从竹棘外,别无衬景。画面看似呆板,但作者通过五头牛各自不同的姿态以及丰富的色彩变化,使画面上的五头牛既是单一的个体,相互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极具特色。 在此画中五头牛不

7、仅毛色不同,而且五头牛的牛角亦无重复。五头牛虽是平行排列于画面上,但它们昂首、低头、回眸左右顾盼之间,使画面于呆板中见变化,遥相呼应;在构图上,中间作正向的青牛自然形成中心,呈左右对称式布局,使五头牛相互紧密联系,呈缺一不可之势。在色彩上,作者以青色牛居于中央,其它四牛则以黄色调为主,但颜色的深浅却富于变化,且不只是限于平涂,而是越往腹部越浅,使牛体颇具立体感。牛的身体部分用笔粗放,线条富于变化且极具表现力,生动地刻画出老公牛粗糙的皮质;而牛的头尾眉眼等部位,则用极细的笔法加以描绘,生动传神。从图中所绘牛来看无不合矩,可见作者对牛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观察得何等细致,并且形之于笔墨,使之跃然纸

8、上,成为千古名作。此图也是目前所知存世纸绢画中最早的专门表现牛题材的作品。四、五牛图艺术特色从五牛图可以看出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第一,内容突出,它主要是一副反映在田野之上的牛的各种姿态,没有进行过多景物的涉及和提及,没有过多的修饰与他景的衬托。画中的五只牛形态各异,极富表现力与观赏力。第二,结构严谨,生动逼真。画面看似呆板,但作者通过五头牛各自不同的姿态以及丰富的色彩变化,使画面上的五头牛既是单一的个体,相互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极具特色。五头牛不仅毛色不同,而且五头牛的牛角亦无重复。形象的展现了五头牛各种形态中散发的艺术特色,凸显出了艺术的魅力。第三,在技法上,匠心

9、独运,视角独特。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 五牛图的画面清新自然,从同一种景物中展现出了不同的美,形象的展示了同一事物的不同形态和特色,真实自然的反映了一种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手法写实、著色自然、用笔沉厚滞重而富于变化、整体风格朴拙而浑厚。他是作者的唯一存世的作品,也是农家风俗画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所以五牛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五、

10、鉴赏心得通过对五牛图的鉴赏使我了解了中国另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我们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此外,绘画作品的鉴赏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对生活学习的乐趣,促进我们身心的健康合理发展,同时也使我们的心境变得富有艺术色彩,有诗情画意般的灵性。 总之,中国绘画艺术鉴赏使对我们身心的解放和拓展,也是对我们知识的扩展和补充,不仅仅使我们得到一点点视觉上的感受与震撼,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心灵里的启发,从一副画的创作到它的成功和取得艺术价值的过程中,作者是需要付出艰辛和心血的,这些过程中创作者的品格与精神也正是需要我们进行学习和诠释的。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使得作品富有了一种传神与逼真,并具有了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此历程中的经历,正是需要我们当今大学生去进行探究和学习,并且使其发扬和传承。他们为艺术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以及坚持不懈,细微的洞察力,都是我们进行学习的科目。参考文献:【1】 孟萌. 美术鉴赏.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2】邵彦.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邵洛羊.中国名画鉴赏辞典(新编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