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1.52KB ,
资源ID:21556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1556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材料力学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材料力学知识点.docx

1、材料力学知识点第六章弯曲变形知识要点一、 弯曲变形的概念 1)、挠曲线 弯曲变形后梁的轴线变成挠曲线。平面弯曲时,挠曲线为外力作用平面内的平面曲线。 2)、平面弯曲时的变形 在小变形情形下,梁的任意二横截面绕各自的中性轴作相对转动,杆件的轴线变成平面曲线,其变形程度以挠曲线的曲率来气宇。 1 纯弯曲时,弯矩曲率的关系 (由上式看出,假设弯曲刚度EI为常数那么曲率为常数,即挠曲线为圆弧线)2 横力弯曲时,弯矩曲率的关系 3)、平面弯曲时的位移 1挠度横截面形心在垂直于梁轴线方向上的线位移,以表示。2转角横截面绕其中性轴旋转的角位移,以表示。 挠度和转角的正负号由所选坐标系的正方向来确信。沿y轴正

2、方向的挠度为正。转角的正负号判定规那么为,将x轴绕原点旋转90而与y轴重合,假设转角与它的转向相同,那么为正,反之为负。 4)、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5)、受弯曲构件的刚度条件 ,二、 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由 积分常数C、D由边界条件和持续性条件确信。关于梁上有突变载荷(集中力、集中力偶、中断性散布力)的情形,梁的弯矩M(x)不是滑腻持续函数,应用上式时,应分段积分,每分一段就多显现两个积分常数。因此除用边界条件外,还要用持续性条件确信所有的积分常数。 边界条件:支座对梁的位移(挠度和转角)的约束条件。 持续条件:挠曲线的滑腻持续条件。 悬臂梁 边界条件:固定端挠度为0,转角为0持续条件:在

3、载荷分界处(操纵截面处)左右两边挠度相等,转角相等 简支梁 边界条件:固定绞支座或滑动绞支座处挠度为0 持续条件:在载荷分界处(操纵截面处)左右两边挠度相等,转角相等 连接铰链处,左右两头挠度相等,转角不等3、 叠加原理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1)、叠加原理 各载荷同时作用下梁任一截面的挠度和转角等于各个载荷单独作历时同一截面挠度和转角的代数和。 2)、叠加原理的限制 叠加原理要求梁某个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与该截面的弯矩成线性关系,因此要求:1 弯矩M和曲率成线性关系,这就要求材料是线弹性材料2 曲率与挠度成线性关系,这就要求梁变形为小变形4、 弯曲时的超静定问题超静定梁 1)、超静定梁 约束反力数量多

4、于可应用的独立的静力平稳方程数的梁称为超静定梁,它的未知力不能用静力平稳方程完全确信,必需由变形相容条件和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成立补充方程,然后联立静力平稳方程与补充方程,求解所有的未知数。 2)、求解简单超静定梁的变形比较法 1多与约束超静定梁中多于维持其静力平稳所必需的约束2大体系统超静定梁解除多余约束后的静定系统3 解题步骤:a、 选择多余约束,确信大体系统,并以相应于多余约束的反力作为大体系统的未知外力b、 比较大体系统与超静定梁在多余约束处的变形,应用叠加原理列出变形相容方程c、 应用弯曲变形表写出力变形间的物理关系,代入变形相容方程取得补充方程,由补充方程求解相应于多余约束的未知反

5、力。d、 由静力平稳方程求解其余的约束反力。第五章弯曲应力一、 梁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 1)、中性层与中性轴 1中性层弯曲变形时,梁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此他们不受拉应力或压应力,该纤维层称为梁的中性层。 2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即横截面上正应力为0的各点的连线) 3中性轴的位置在弹性范围内、平面弯曲的梁上,其中性轴通过截面的形心,且与载荷作用面垂直。 2)、梁轴线的曲率与弯矩间的关系 由此可得,在纯弯曲等直梁上,各点处的曲率相等,故轴线应该是一条圆弧线,且长度不变(轴线即各横截面形心的连线,均处于中性轴上) 3)、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散布规律任一点正应力的大小与该

6、点至中性轴的垂直距离成正比,中性轴的一侧为拉应力,另一侧为压应力。 2计算公式: , 关于纯弯曲梁,上式为精准解,关于横力弯曲,上式为近似解(细长梁也即轴向长度L与纵向长度h的比值大于等于5时,误差约为2%) 4)、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强度计算三类问题: 1强度校核 注意:找准危险截面 。最大弯矩处或最小的抗弯截面系数处也即最小截面处,另外注意台阶轴的截面突变处需要校核2截面设计 , 已知最大弯矩值和许用正应力值,求得最小的抗弯截面系数,再由WZ计算出最小截面尺寸3许用载荷计算 ,已知截面形状和许用正应力计算出最大弯矩,再由最大弯矩计算出许用载荷二、 梁的切应力、切应力强度条件(一样机械设计中

7、不考虑切应力强度计算) 1)、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1散布规律切应力方向与剪切力方向平行,其大小沿截面宽度均匀今年分不,沿高度成抛物线转变。 2计算公式 2)、工字型截面梁的切应力 1散布规律铅垂方向的切应力的散布规律与矩形截面相同。 2计算公式: 腹板部份: 注意:a、翼缘部份,铅垂方向的切应力很小,要紧为水平方向切应力 b、铅垂方向的切应力要紧由腹板经受(为95%97%),且腹板上最大切应力和最小切应力相差不大。故工字型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近似为: 3)、圆形截面梁的最大切应力 1、切应力散布假设截面上同高度各点的切应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其铅垂分量沿截面宽度均匀散布,沿高度按抛物线规律转变。

8、2、最大切应力公式: 4)、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3、 受弯杆件强度问题的说明1)、关于细长杆而言,由弯矩产生的正应力是要紧的,剪力产生的切应力是次要的。故只需要考虑正应力强度即可。但当构件较粗短,剪力较大而弯矩较小时,或在薄壁截面梁中,应核算切应力强度。2)、最大正应力发生在弯矩最大的截面的上下边缘处,该处切应力为0(单向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发生在剪力最大的截面的中性轴上,该处正应力为0(平面应力状态)。关于其他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的点,计算强度时应该计算出该点的主应力并应用强度理论进行核算。(与第七章结合)弯曲应力知识要点一、 梁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 1)、中性层与中性轴 1中性层弯曲

9、变形时,梁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此他们不受拉应力或压应力,该纤维层称为梁的中性层。 2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即横截面上正应力为0的各点的连线) 3中性轴的位置在弹性范围内、平面弯曲的梁上,其中性轴通过截面的形心,且与载荷作用面垂直。 2)、梁轴线的曲率与弯矩间的关系 由此可得,在纯弯曲等直梁上,各点处的曲率相等,故轴线应该是一条圆弧线,且长度不变(轴线即各横截面形心的连线,均处于中性轴上) 3)、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散布规律任一点正应力的大小与该点至中性轴的垂直距离成正比,中性轴的一侧为拉应力,另一侧为压应力。 2计算公式:关于纯弯曲梁,上式为精准解,关于横力弯曲,上式

10、为近似解(细长梁也即轴向长度L与纵向长度h的比值大于等于5时,误差约为2%) 4)、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强度计算三类问题: 1强度校核 注意:找准危险截面 。最大弯矩处或最小的抗弯截面系数处也即最小截面处,另外注意台阶轴的截面突变处需要校核2截面设计 , 已知最大弯矩值和许用正应力值,求得最小的抗弯截面系数,再由WZ计算出最小截面尺寸3许用载荷计算 ,已知截面形状和许用正应力计算出最大弯矩,再由最大弯矩计算出许用载荷二、 梁的切应力、切应力强度条件(一样机械设计中不考虑切应力强度计算) 1)、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1散布规律切应力方向与剪切力方向平行,其大小沿截面宽度均匀今年分不,沿高度成抛物线

11、转变。 2计算公式 2)、工字型截面梁的切应力 1散布规律铅垂方向的切应力的散布规律与矩形截面相同。 2计算公式: 腹板部份: 注意:a、翼缘部份,铅垂方向的切应力很小,要紧为水平方向切应力 b、铅垂方向的切应力要紧由腹板经受(为95%97%),且腹板上最大切应力和最小切应力相差不大。故工字型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近似为 3)、圆形截面梁的最大切应力 1、切应力散布假设截面上同高度各点的切应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其铅垂分量沿截面宽度均匀散布,沿高度按抛物线规律转变。 2、最大切应力公式: 4)、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3、 受弯杆件强度问题的说明1)、关于细长杆而言,由弯矩产生的正应力是要紧的,剪力产生

12、的切应力是次要的。故只需要考虑正应力强度即可。但当构件较粗短,剪力较大而弯矩较小时,或在薄壁截面梁中,应核算切应力强度。2)、最大正应力发生在弯矩最大的截面的上下边缘处,该处切应力为0(单向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发生在剪力最大的截面的中性轴上,该处正应力为0(平面应力状态)。关于其他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的点,计算强度时应该计算出该点的主应力并应用强度理论进行核算。(与第七章结合)第二章知识要点1、轴向拉伸与紧缩的概念和实例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作用在杆件上的外力合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杆件变形是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2、轴向拉伸或紧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1)、求内力方式:截面法2)轴力:

13、截面上的内力。(由于外力(或外力合力的)作用线与杆件的轴线重合,故由平稳方程,内力的作用线也与杆件轴线重合。因此称为轴力)3)、轴力的符号:拉为正,压为负4)、轴力图:轴力沿杆件轴线的转变杆件的强度不仅与轴力有关,还与横截面积有关,必需用应力来比较和判定杆件的强度3、轴向拉伸(紧缩)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1)、应力概念:由外力作用所引发的内力密度 2)、应力的特点:应力概念在物体的假想平面或边界上的一点处;量纲位单位面积的力,应力的单位为或记作Pa(因为数值一样比较大,因此多用MPa作单位) 3)、轴向拉伸(紧缩)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散布规律:对等截面直杆,正应力在整个截面上均匀散布。 推导方式:基

14、于两个假设。(持续性假设、平面假设) 计算公式:4、轴向拉伸(紧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可与第七章结合学习 1)、斜截面上的应力 正应力,切应力 2)、最大、最小应力 最大正应力出此刻横截面上 最小正应力出此刻与横截面垂直的面上,最大切应力出此刻与横截面成45角的斜截面上 最小切应力出此刻横截面上,切应力为0轴向拉伸(紧缩)时,应力状态为单向应力状态,主应力单元为包括横截面的单元体。5、轴向拉伸(紧缩)时的强度 1)低碳钢的静拉伸实验 1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a、 弹性变形:解除外力后能完全消失的变形b、 塑性变形:解除外力后不能消失的永久变形2变形的四个时期 弹性变形时期;屈服时期;强化时期;(颈

15、缩时期)局部变形时期。3力学性能指标a、 强度指标比例极限应力和应变成正比的最高应力值弹性极限只产生弹性变形的最高应力值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是弹性变形时期的两个重要强度指标 屈服极限应力转变不大,应变显著增加时的最低应力值 强度极限材料在断裂前所能经受的最高应力值b、 弹性指标:弹性模量 , 单位为Mpac、 塑性指标:断后伸长率(延伸率) 断面收缩率 d、 冷作硬化:材料通过预拉伸至强化时期,卸载后,再受力时,呈现比例极限提高,塑性降低到现象。 2)、轴向拉伸(紧缩)时的强度条件 构件最大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 许用应力是材料允许经受的最大工作应力 , n为大于等于1的系数 3)、强度计算

16、的三类问题 1 强度校核 已知内力、杆件的形状(横截面积)、许用应力 2 截面设计 已知内力、许用应力,求横截面积的最小值 3 许用载荷计算 已知许用应力、横截面积,求许用的最大载荷6、轴向拉伸(紧缩)时的变形与位移 1)、变形的概念 受力物体形状改变时,两点之间线距离(线变形)或二正交线段之间夹角的改变(角变形)。变形是绝对的。 线变形对应正应力,角变形对应切应力。 2)、轴向拉压时的变形 1纵向变形 2纵向应变 3胡克定律 或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a、 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即材料处于弹性范围;b、 在计算纵向变形的长度L范围内,轴力、弹性模量E、横截面积A均为常数。 4横向应变 5横

17、向应变 6泊松比 ,横向应变除以纵向应变,量纲为1,即为无量纲量 因纵向伸长后横向必然缩短,因此横向应变和纵向应变的关系可写成如下公式 (泊松比前有负号) 和弹性模量E一样,泊松比也是材料固有的弹性常数。 3)、位移的概念 受力物体形状改变时,相关于某参考坐标系,物体上一点的未知改变的直线距离(线位移),或一线段方向改变的角度(角位移)。不管线位移仍是角位移,都是相关于某参考坐标系的,假设参考坐标系转变,位移的数值也会转变。故位移是相对的。7、轴向拉伸(紧缩)时的超静定问题(本小结内容考研的同窗可能要用到) 1)、超静定问题 未知数多于可被应用的独立平稳方程数,不能用静力学平稳方程完全确信全数

18、未知数的问题。 2)、超静定问题的解题步骤 1静力平稳条件由静力平稳条件列出平稳方程 2变形相容条件依照结构或杆件变形后应维持持续性的变形相容条件,做出位移图(或变形图),由位移图的几何关系列出变形间的关系方程 3物理关系由胡克定律列出力变形间的关系方程 4将物理关系代入变形相容条件,得补充方程。补充方程和静力平稳方程,二者方程数之和正好等于未知数的个数,联立平稳方程和补充方程,求解全数未知数。8、剪切及其有效计算 1)、剪切的力学模型 1受力特点:构件受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互紧靠但不重合的平行力作用。 2变形特点:构件沿二平行力的交壤面发生相对错动。 2)、剪切面:构件将发生彼此

19、错动的面。 3)、剪力:剪切面上的内力,其作用线与剪切面平行。 4)、有效计算方式 依照构件破坏的可能性,以直接实验为基础,用剪切面上的平均应力(名义应力)来进行构件的强度计算。平均切应力并非破坏截面上的实际应力。 5)、平均切应力(或名义切应力) 假设切应力在整个剪切面上是均匀散布的,那么平均切应力等于剪切面上的剪力除以剪切面面积,即 6)、剪切强度条件 式中,为依照直接实验并按名义切应力公式(平均切应力计算公式)求得的材料的许用切应力。9、挤压及其有效计算 1)、挤压:构件局部面积的承压作用 2)、平均(名义)挤压应力 假设挤压应力在有效挤压面上均匀散布,那么,并非挤压面内真实的挤压应力。

20、 平面接触时,有效挤压面积等于实际承压面面积,柱面接触时,有效挤压面积为实际承压面面积在其直径平面上的投影。 1 第四章 大体知识点1.1 大体概念平面弯曲、简支梁、外伸梁、悬臂梁、剪力、弯矩、剪力图、弯矩图。1.2 梁的简化和大体形式梁的支承情形和载荷情形各类各样,通经常使用一个计算简图代替梁。1在分析梁的内力和变形时,以梁的轴线来代替梁。2梁的载荷可简化为集中力、集中力偶和散布载荷。3梁的支座可简化为固定端、固定铰支座及可动铰支座。 4静定梁有三种大体形式,即简支梁、外伸梁、悬臂梁。1.3 剪力和弯矩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可用截面法求得,某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外力的代数和,截面

21、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截面上剪力绕该段梁顺时针转动时为正,逆时针转动时为负;使梁上凹下凸变形时弯矩为正,反之为负。1.4 剪力图和弯矩图为了说明梁上各截面的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线的转变情形,通常以横截面上的剪力或弯矩为纵坐标,以截面沿梁轴线的位置x为横坐标绘出表示剪力和弯矩的图线,称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1.5 散布载荷、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设散布载荷q(x)向上为正,散布载荷、剪力和弯矩之间有如下微分关系: 。由上述微分关系可知,剪力图上一点的斜率等于梁上相应点的散布载荷集度;弯矩图上一点的斜率等于梁在相应截面的剪力。2重点与难点2.1剪力和弯矩的符

22、号在用静力平稳方程求梁上任意截面的内力时,建议利用“设正法”,即假设该截面的剪力和弯矩都为正值,计算结果的正负号即为内力的真实符号,应熟练把握。2.2剪力图和弯矩图内力图分界点处有如下特点:1集中力作用途,剪力图有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的数值;弯矩图有尖点。2集中力偶作用途,剪力图无转变;弯矩图有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的数值。3均布载荷作用途,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抛物线,剪力为零处抛物线显现极值。4梁的端点处:无集中力作历时,剪力为零;有集中力作历时,剪力等于集中力的数值;无集中力偶作历时,弯矩为零;有集中力偶作历时,弯矩等于集中力偶的数值;2.3散布载荷、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利用微

23、分关系,能够方便地画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也可校核所画出的内力图。建议在熟练的基础上多利用这种方式。3解题方式要点3.1列梁的内力方程第一应依照梁上的载荷的具体情形,把梁分为假设干段,别离列各段的内力方程。列梁的内力方程的大体方式是截面法,用截面任意一侧梁上外力直接计算该截面的内力,应专门注意外力的方向及其相应的内力符号。对列出的内力方程能够用微分关系校核。3.2画梁的内力图画内力图应分段来画,关于每一段能够直接依照内力方程画出内力图,也能够依照微分关系来画内力图,熟练的基础上建议利用后一种方式。 第三章扭转知识要点一、 扭转的力学模型1)、构件特点 构件为等圆截面直杆2)、受力特点 外力偶矩

24、的作用面与杆件轴线相垂直3)、变形特点 杆件各横截面绕杆轴作相对转动二、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扭矩 1)、传动轴的转速、传递的功率与外力偶矩之间的关系为 2)、扭矩构件受扭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以T表示。 3)、扭矩正负号的规定用右手螺旋定那么,扭矩矢量方向指向截面外为正,指向截面内为负。 4)、扭矩图表示圆杆各截面上的扭矩沿杆轴线方向转变规律的图线。3、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强度条件 1)、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a)、散布规律切应力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其方向与该点的半径相垂直。b)、计算公式:2)、极惯性矩与抗扭截面系数a)、实心圆截面 b)、空心圆截面 3)、圆

25、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4)、强度计算的三类问题 a)、强度校核 b)、截面设计 c)、许可载荷计算 4、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1)、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小变形时,圆轴二任意横截面之间仅产生相对角位移变形,称为相对扭转转角。 a)、相对扭转角 b)、单位长度相对扭转角 计算相对扭转角的公式,应在长度L范围内,T、G、Ip均为常数,假设其中任一参数T或G或Ip不为常数,那么应分段计算扭转角,然后叠加。 2)、圆轴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本章重点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散布规律和强度 圆轴扭转变形时的刚度和变形(相对扭转角)计算 圆轴扭转应力与强度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需注意应力和变形公式的应用条件 只适用圆轴在弹性范围内的扭转 2.正确确信扭矩T和极惯性矩Ip的数值 Ip是整个截面对其中心的极惯性矩,而与所求应力的点的位置无关。T是截面上的扭矩,它是内力而不是外力。 3.正确判定扭转剪应力的方向 依照平稳条件能够由外力矩的方向确信扭矩的方向(转向相反),再依照力系与其合力的关系,即可由扭矩方向判定剪应力的方向(方向相同) 刚度计算时需要注意刚度条件中不等号双侧的计算 单位维持一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