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34KB ,
资源ID:21746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1746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柳宗元的《渔翁》阅读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柳宗元的《渔翁》阅读答案.docx

1、柳宗元的渔翁阅读答案柳宗元的渔翁阅读答案 解读柳宗元的渔翁形象 摘 要本文通过柳宗元的寒江渔翁、西岩渔翁与传说的渭滨渔父、屈原的江潭渔父分析比拟,结合柳宗元的经历,解读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形象,蠡测柳宗元的思想变化。 关键词柳宗元 经历 渔翁 追慕老庄 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先后写了两首描写渔翁的作品,其一是江雪,其二是渔翁。 一、少年得志,超取显美 柳宗元,少有才学,虽有坎坷,但也少年得志。贞元九年(793年)春,柳宗元年二十一岁,“得进士第”;贞元十二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三十三岁的柳宗元,“自御

2、史裹行得礼部员外郎”。 “太子即位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颇冯藉其势,多中伤士。假设武元衡不为柳宗元所喜,自御史中丞下除太子右庶子” “荣辱进退,生于造次,惟其所欲,不拘程式。士大夫畏之,道路以目。素与往还者,相次拨擢,至一日除数人。”年轻的柳宗元“超取显美”。 二、被贬永州,旅途劳苦 柳宗元“超取显美”之时,无疑是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由于顺宗未即位就已中风,“不能听政,深居施幄坐”,再有宦官与藩镇节度史这些既得利益者内外勾结,更由于改革集团内部王叔文与韦执谊的关系破裂,于是好景不长,“永贞革新”历时仅仅半年便被迫落下帷幕。革新集团的领袖或遭杀戮或遭贬斥。 贞元二十一年九月,风

3、华正茂之年的柳宗元,贬韶州刺史。半路上再被贬为 解读柳宗元的渔翁形象 河北衡水二中王俊玉 摘 要:渔父是我国传统文学中隐士形象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柳宗元的寒江渔翁、西岩渔翁与传说的渭滨渔父、屈原的江潭渔父分析比拟,结合柳宗元的经历,解读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形象,蠡测柳宗元的思想变化。 关键词:柳宗元;经历;渔翁;追慕老庄 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先后写了两首描写渔翁的作品。其一是江雪,其二是渔翁。 一、少年得志 超取显美 柳宗元,少有才学,虽有坎坷,但也少年得志。贞元九年(793年)春,柳宗元年二十一岁,“得进士第”;贞元十二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

4、院正字;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三十三岁的柳宗元,“自御史裹行得礼部员外郎”。 “太子即位?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颇冯藉其 1势,多中伤士。假设武元衡不为柳宗元所喜,自御史中丞下除太子右庶子?” “荣辱进退,生于造次,惟其所欲,不拘程式。士大夫畏之,道路以目。素与往 2年轻的柳宗元 “超取显美”。 还者,相次拨擢,至一日除数人。” 二、被贬永州 旅途劳苦 柳宗元“超取显美”之时,无疑是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由于顺宗未即位就已中风,“不能听政,深居施幄坐”,再有宦官与藩镇节度史这些既得利益者内外勾结,更由于改革集团内部王叔文与韦执谊的关系破裂,于是好景不长,“永贞

5、革新”历时仅仅半年便被迫落下帷幕。革新集团的领袖或遭杀戮或遭贬斥。 贞元二十一年九月,风华正茂之年的柳宗元,贬韶州刺史。半路上再被贬为永州司马,诏“虽后更赦令不得原”。 早在天宝五年朝廷即有敕令:“应流贬之人,皆负谴罪,?自今以后,左 3几十年已成惯例。元和四年,张籍降官量情状稍重者,日驰十驿以上赴任。” 在伤歌行中描写杨凭贬临贺尉时的情形:“?出门无复部曲随,亲戚相逢不容语。辞成谪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须臾留。身着青衫骑恶马,中门之外无送者。邮夫防吏急喧驱,往往惊堕马蹄下。”这是何等的令人心惊肉跳!由此可以推想柳宗元被贬南下之情状! 三、千万孤独 寒江独钓 饱受了舟车颠簸之苦,行程三千多里,历时

6、三个多月,年底,柳宗元携老母幼女一行到达永州。 柳宗元此时的官衔为“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一个闲职,其实是编制内被管制的罪人。朝廷在元和二年十月敕:“自今以后,流人不得因事差使离本处。” 4柳宗元柳宗元的活动要受当地刺史的监视,“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粟”。 的心情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到了元和三年,柳宗元的姨夫崔敏被贬永州做刺史,才有好转。 元和元年五月,与柳宗元相依为命的老母亲去世。过去京城里的一些朋友故交,也再和他联系了。柳宗元初识世态炎凉,他的生活充满了愤怒、悲哀和孤独 。 期盼早日回京,实现“利安元元”的理想,是柳宗元不能释怀的愿望。但满腹才华的柳宗元面对打击、迫害不会低头。 5柳宗

7、元写下了江雪“(元和)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以示志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看环境:辽远空阔、天寒地冻、凄清寂静,没有鸟的影子,人的踪迹也全无,只有一舟一钩一蓑翁。环境如此恶劣,老渔翁竟然不怕寒冷,不怕雪大,专心垂钓!渔翁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用意何在? “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殷商姜子牙年高八十的垂钓不为鱼而为机遇:“钓鱼是假待机进取是真。然而要钓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柳宗元“辅时及物”的人生理想依旧。江雪中的寒冷环境难道不是寓指当时冷酷的政治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渔翁”难道不是作者不畏艰险、不

8、怕困难的自身写照?一首江雪难道不是以求免除罪籍、重返 6之作?能否遭遇周文王一样的识才之人?有无“相知有气朝中的“鼓刀扬声” 7柳宗元笔下的力得位者推挽”?“渔翁”钓的恐怕不是鱼吧?渔翁之意不在鱼, 在乎回朝之时也!在人心中,他钓的是东山再起,钓的是官场中能够提掖他的“有气力得位者”。 江雪中“千万孤独”的“渔翁”,正是柳宗元“钓人不钓雪”隐讳曲折的反映。 四、投书求引 期盼量移 这一年,即元和四年,“二王八司马”中的程异被破例召回到朝廷,擢为侍御史。朝中大臣京兆尹许孟容慰问的来信等等都给柳宗元回朝带来极大的鼓舞与希望。 于是,抱着一线希望来投书亲友,请求援引,以期早日回朝。 元和四年夏至元和

9、七年初,是回朝愿望最强烈的时期。 在写于元和四年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也曲折流露出“西山不可以久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9,但纵然是“金口玉言”虽然柳宗元等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列”, 也可能因“大赦”而改变。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顺宗即位,大赦。八月宪宗即位,又大赦。韩愈在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中记述了当时的情景:“赦书一日行万里, 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再如前文的程异,就已经回朝了。再有,按唐制,贬官三年,就有时机获赦量移。但是,朝廷的大赦,三年为期的量移,柳宗元均被被排除在外。永州之谪何时为期?真的终老“崎岖

10、蛮瘴间”而无所事事?“利安元元”的抱负就此搁浅?强烈的济世的愿望不得不使柳宗元暂时低一下头,给自己的故交写信以求援引。 读宗元书简,不觉心颤。 “姑遂少北,益轻瘴疠,就婚娶,求胤嗣,有可付托,即冥然长乎,如得 10 甘寝,无复恨矣!?假令万一除刑部囚籍,复为士列,亦不堪当世用矣。” 11 “使天下之人,不谓仆为明时异物,死不慨矣。” “斯宗元所以废锢摈死,而犹欲致其志焉。阁下倘以一言而扬举之,那么毕命 12 荒裔,固不恨矣。?宁为有闻而死,不为无闻而生?” “屋漏偏逢连夜雨”,元和四年四月,女儿和娘因病离世,这又给柳宗元平添宏大的忧虑十岁的、宗元唯一的孩子走了!给柳宗元的打击太大了。 13,想

11、要重返说自己“不堪当世用”,因为他知道自己“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 朝廷极为困难,还不如把调子放低一些,让人容易同情,乃至让政敌谅解,并一 14在信中,陈述自身处境,说明希望再表示,“皆自所求取得之,又何怪也”? 15即使往移进一些也可以,获召,“唯欲为量移官,差轻罪累。”“何以报恩?唯 16! 当结草” 唉,我的柳宗元! 五、回朝无望 壮心瓦解 但是,柳宗元的书信,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柳宗元被贬六年,应该有量移的时机了,但是当年寒江“钓人不钓雪”的“渔翁”,钓的却是一场空! 元和五年冬,柳宗元决然由寺院搬出,决定“筑屋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 17,在染溪筑室造屋,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

12、为永州民”“家是溪”,结婚 生子。作下“甘终为永州民”的思想准备。 “凡为愚者莫我假设也”,在愚溪诗序里,柳宗元一口气写了八处“愚景”,共记27个“愚”字,索性一“愚”到底。一个气愤的、倔强的柳宗元展现在我们面前。柳宗元淤积在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情,无法发泄,“自幼好佛”的柳宗元开始寄情于山水,追慕老庄,以超脱于尘世我麻醉。“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如庄生梦蝶,物我两忘。 元和七年十月,宪宗第三子李恒被立为太子。册太子礼毕赦文:“?左降官流人,并与量移?”但“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列”的柳宗元等不在其内!而小石潭记中的与柳宗元一起游玩的吴武陵又被量移回到长安。这对于柳宗元来说,心理上无疑会

13、严重失衡,情绪波动很大:人生有几个三年啊! 万般无奈的柳宗元,道回京无望。 18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机心久己忘,何事惊糜鹿?” 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慌呢?诗人作如此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蛮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冉溪)诗人“壮心”已经“瓦解”,要学后汉寿张敬侯樊重“治家产业,起庐舍, 19柳宗元栽竹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杂果,檀漆桑麻?” , 植木,移花种草,完全没有了积极进取之心,“甘终为永

14、州民”了。 六、飘然渔翁追慕老庄 元和八年正月,得到宪宗信任的武元衡执政。唐代,皇帝给予宰相的权利很大,这对于柳宗元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昔日武元衡因柳宗元而被贬,现任“相公”, 急迫渴望回京的柳宗元,在给武的一封信中云:“陷在大罪,伏匿岭下,于今七年?俾折胁膑脚之伦,得自拂饰,以期效命于鞭策之下,此诚大君子并容广览、弃瑕录用之道也。自顾孱钝,无以克堪,祗受大赐,岂任负戴?精诚之至,炯然如日。”非常情况之下,柳宗元忍受着宏大的耻辱,向政敌请求,尽最后的努力,读来凄恻! 但是,武元衡是不可能帮助的!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入黄溪闻猿)元和八年五月,柳宗元一下子跌落到情绪的最底层。 柳宗元

15、笔下的追慕老庄、超然物外的“渔翁”形象出现了: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中描写了一个在青山绿水之间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应该说“渔翁”就是作者的化身,用以寄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和寄情山水的思想。在西山,时间由夜而晓,画面由幽暗为明丽,作者饮的是清莹秀澈的潇湘水,连烧水做饭的竹子都是浸过娥皇女英之泪的斑竹。这是何等高洁的生活情趣!这个“渔翁”不就是一位世外的无欲无求的高人逸士吗? 渔父中,“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与渔父对话时说自己“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柳宗元岂不是如此

16、?莞尔而笑、鼓怈而去的渔父处事原那么“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完全是随遇而安、顺应自然、无欲无求的老庄思想。屈原没有随渔父而去,而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投身汨罗,葬身鱼腹。柳宗元不同,他承受了渔父抑或说成是道教的思想,不必“苦心劳形”了? 如果说柳宗元的江雪是钓“愿者上钩”的知己之人,那么渔翁就是作者在遭受万种打击、回京无望后的要做隐士、远离这纷繁复杂无可奈何的世俗的直接抒怀。他好似居住天际,超然尘世之上。你看,柳宗元的笔下不是又重现了古今隐逸之宗陶渊明所向往的“云无心以出岫”的悠然境界? 柳宗元笔下的这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是高洁的,悠然自

17、得的,同时又是虚无缥缈的,道家所追求的“逍遥”、自由自在,在柳宗元的身上不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吗?渔翁描写的实在是一种飘逸超然、清寥而又有几分神秘味道的审美境界,其中浮动着屈原之渔父和陶潜之“田园”的影像。无可奈何啊! 后记: 柳宗元由寒江独钓、傲然于世的“渔翁”,到独来独往、无欲无求的“渔翁”,不是偶然的,开展中有他的必然。 我们对历史上的那些避世隐士,应当采取历史的、辩证的、详细情况详细分析的态度。虽然渔翁中的柳宗元有些,但瑕不掩瑜,柳公仍不失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 注: 1 欧阳修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三 2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六 3唐会要卷四一 4 柳宗元 元和四年全唐文始得西山

18、宴游记 5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6 屈原天问 7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8 柳宗元下殇女子墓砖记 9柳宗元本纪第十四 顺宗 宪宗上 10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11 柳宗元与裴埙书 12 柳宗元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 13 同10 14 同10 15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 16 柳宗元谢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启 17 柳宗元送弟谋归江陵序 18 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19史部?东观汉记 卷十一 河北省衡水市问津北街98号衡水市第二中学王俊玉收 联系 :03186612161 联系电子信箱taishanq126. 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 山水绿”古诗注释翻译赏析 渔翁柳宗元古诗诗意及注

19、释翻译赏析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 、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欸乃:摇橹的声音。 、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翻译: 黄昏,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创作背景: 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

20、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赏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 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突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气氛。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

21、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那么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奇趣”二字,确实抓住了此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首句就题从“夜”写起,“渔翁夜傍西岩宿”,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

22、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 “燃楚竹”那么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 一、二句写夜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渔翁在。三、四句方写到“烟销日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

23、只在山水之中。这又“合道”。这里的造语亦甚奇:“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那么无干;而“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诗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尤为“反常”。但“熟味”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适能传达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闻橹桨欸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为之绿得更其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无心

24、”的白云“相逐”,那么其孤独无伴可知。 关于这末两句,东坡却以为“虽不必亦可”。这不经意道出的批评,引起持续数百年的争执。南宋严羽、明胡应麟、清王士禛、沈德潜同意东坡,认为此二句删好。而南宋刘辰翁、明李东阳、王世贞认为不删好。刘辰翁以为此诗“不类晚唐”正赖有此末二句(诗薮内编卷六引),李东阳也说“假设止用前四句,那么与晚唐何异?”(怀麓堂 诗话)两派分歧的根源主要就在于对“奇趣”的看法不同。苏东坡欣赏此诗“以奇趣为宗”,而删去末二句,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的奇句结,不仅“余情不尽”(唐诗别裁),而且“奇趣”更显。而刘辰翁、李东阳等所菲薄的“晚唐”诗,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奇趣。删去此诗较平淡闲远的尾巴,致使前四句奇趣尤显,“那么与晚唐何异?”两相权衡,不难看出,后者立论理由颇欠充足。“晚唐”诗固有猎奇太过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胜而发初盛所未发者,岂能一概抹煞?如此诗之奇趣,有助于表现诗情,正是优点,虽“落晚唐”何伤?“诗必盛唐”,不正是明诗衰落的病根之一么?苏东坡不著成见,就诗立论,其说较通达。自然,选录作品应该维持原貌,不当妄加更改;然就谈艺而论,可有可无之句,究以割爱为佳。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