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7.15KB ,
资源ID:21761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1761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沂水春风读后感.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沂水春风读后感.docx

1、沂水春风读后感论语选读之沂水春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居、如、方、作、撰、伤、与在文中的含义。 2、掌握论语中状态形容词的两种类型:叠音词和带形容词词尾的。 3、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4、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 4、结合今人引用本章节的不同文章和对本章节文化内涵的多元解读,感受孔子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文化内涵】 1、从孔子对三人言志的态度,分析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2、孔子为何要“与点”?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发表不同见解,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 3、结合今人引用本章节的不同文章和对本章节文化内涵的多元解读,感受孔子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2、。 一 .整体感知文本,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1、诵读感知,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2)孔子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志向的? 【补充材料】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论语?公冶长) 2、质疑解答,归纳状态形容词。 (1)“率尔”的“尔”何意?找出文中和它用法一致的词。 (2)请同学们归纳已学过的有关形容词词尾的例句。 (3)论语中重视用形容词描摹情状,除了这种带形容词词尾结构的,还有的则是叠音词,如“文质彬彬”,“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请同学们对论语中已学过的这

3、类状态形容词作归纳。 二研究性学习与拓展 【问题】既然孔子认同前三子的志向,那为何对待前三子和曾皙的态度截然不同?文中曾晳的志向是什么?他的志向和前面三人的志向有什么不同? 【明确】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这一入世精神的,而曾晳的志向历来则有两种理解。 1、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礼治”的最高理想。 曾皙所言句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而乐的图画。孔子的太平社会就是行仁复礼恢复西周以来君臣有序的等级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教导子弟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子者言志,或言使有勇,或言

4、使足民,或言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实现理想的现实步骤,曾皙则用非常感性的图景表达了这一志向。 【补充材料】历代学者的相关言论: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杨树达论语疏证) 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 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

5、矣。(王充论衡?明雩篇) 2、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 孔子一方面主张积极从政,另一方面,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甚至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示想要放弃追求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此次谈话时孔子已经60多岁,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仕。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所言之“志”的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合于“天下无道则隐”。曾晳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补充材料】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6、。”里仁 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微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可见孔子的“求仕”是有原则性的。“求仕”是为了“行道”、“行义”。能“行道”、“行义”.则出仕做官。不能“行道”、“行义”则去之。为了实现理想,为了弘扬大道,孔子不动摇,不怨尤,终生积极乐观。他虽叹惋过“莫我知也”。但接着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可进可退、唯“义”是存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的生活追求,对照一下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逸游图,其表达的情志和精神

7、世界何其相似!曾皙“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正是孔子退隐传道的生动写照。 三感受孔子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渭然叹日:“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8、周国平孔子的洒脱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此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读。他说,曾皙的理想看起来不过是“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四书集注),好像他做的都是些日常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曾皙的内心是完满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这就比另外那三个人想从事一个具体的职业,在那个职业上做出成绩要高出一个层次。 这就是孔夫子说过的“君子不器”。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去

9、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 教学反思: 本篇文章要注意从课题沂水春风出发,体会曾皙的志向,明白孔子为何会赞同曾皙。从而理解孔子的志向。篇二:春风沂水,刻画无盐-藏头诗 春风沂水,刻画无盐 春色曾看紫陌头, 风前不肯看垂手。 沂山北走琅琊县, 水国初冬和暖天。 刻像图形七宝装, 画鼓拖环锦臂攘。 无限春愁生翠眉, 盐车犹驾瘦何惊。篇三:倾国倾城,春风沂水-藏头诗 倾国倾城,春风沂水 倾城独立世所稀,国子司业洙之子。 倾城独立世所稀,城外春风满酒旗。 春来却羡庭花落,风波不信菱枝弱。 沂山北走琅琊县,水曹芸阁枉来篇。 倾国倾城胜莫愁,国士终

10、期国士酬。 倾城比态芳菲节,城枕溪流更浅斜。 春江潮水连海平,风触衣裳四体轻。 沂山北走琅琊县,水冻草枯为一年。 倾财破产无所忧,国士终期国士酬。 倾城比态芳菲节,城上愁看落日斜。 春雨依微自甘泉,风来竞看铜乌转。 沂水年年有暮春,水光迷得武陵春。 倾银注瓦惊人眼,国东王气凝蒲关。 倾城人看长竿出,城下清波含百谷。 春日春江碧水流,风凄暝色愁杨柳。 沂水年年有暮春,水源山脉固难寻。 倾国倾城并可怜,国破君亡不记年。 倾冠倒枕灯临灭,城枕溪流更浅斜。 春水悠悠春草绿,风触有声含六律。 沂水年年有暮春,水声闲与客同寻。 倾天侧地用君力,国境未安身未立。 倾银注瓦惊人眼,城阙沈沈向晓寒。 春风摇荡窗

11、前柳,风凄暝色愁杨柳。 沂水年年有暮春,水绿沙平一带春。篇四:【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 198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沂水春风主要描述的是孔子与其弟子讨论志向的情景,是全书中集中阐述志向的文章,也是唯一一篇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的文章,不同于其他语录那般篇幅短小。 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选读中的“沂水春风”。 1字音字形 (1)曾皙( ) (2)千乘( ) (3)饥馑( ) (4)哂(

12、 ) (5)俟( ) (6)铿尔( ) (7)撰( ) (8)莫春( ) (9)冠者( ) (10)舞雩( ) 2重要词语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 居则曰 _ 千国,摄大乘之乎 _ 因之 _ _ 比及三年,可使有 _ (6)夫子(5)勇,且知方也:(4)加之以师旅,(3)国之间(2):以饥馑:_哂之 _ : (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_ _ (8)舍瑟而作 _ (9)异乎三子者之撰 _ (10)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_ (11)吾与点也 _ (1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_ 3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_ (2)莫春者,春服既成 _ (3)唯求则非邦

13、也与 _ 4虚词用法 ?如或知尔: (1)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如会同: 訚訚如也: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3)与?吾与点也: ?唯求则非邦也与 :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4)以?则何以哉: ?加之以师旅: 以俟君子: ?居则曰: (5)则?则何以哉: ? 唯求则非邦也与: 5词类活用 (1)端章甫 _ (2)鼓瑟希 _ (3)风乎舞雩 _ (4)三子者出,曾皙后 _ 6特殊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_ (2)不吾知也 _ (3)浴乎沂,风乎舞雩 _ (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_ :

14、 重点研读 1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 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2本章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写出了不同人物的风貌,又点染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合作探究 提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孔子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真实地验证了这一点。他不仅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也是所有有志于教育工作的人学习的榜样。 探究 第一步,摘录论语中孔子施教的片段,搜集史记中仲尼弟篇五:沂水春风练习 13沂水春风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

15、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四、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喟(ku)然叹曰 吾与(y)点也 风乎舞雩(y) 浴乎沂(y) b冠(gun)者 莫(m)春 三子者之撰(zhun)铿(kng)尔 c愿为小相(xing) 因之以饥谨(jn) 夫子哂(shn)之 千乘(shng)之国 d曾皙(x) 长(zhng)乎尔 以俟(s)君子 鼓瑟(s)希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鼓瑟希,铿尔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唯求则非邦也与 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 ( ) a因

16、之以饥馑 b如会同,端章甫c摄乎大国之间 d异乎三子者之撰 4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b风乎舞雩 c冠者五六人 d秦伯说,与郑人盟 5选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风乎舞雩 b异乎三子者之撰 c不吾知也 d加之以师旅 6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做)哉 因之以饥馑(接着) b子路率尔而对曰(飞快地) 比及三年(等到)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候)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 d舍瑟而作(起身)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 7选出加点“以”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17、例:毋吾以也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素以为绚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为国以礼 8选出加点“与”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失其所与,不知 a则与之斗卮酒 b客从外来,与坐谈 c吾与点也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 三、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9选出加点“知”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郑既知亡矣 d失其所与,不知 10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摄乎大国之间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夫子之曰,不亦宜乎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风乎舞雩 11选出加点字意

18、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 ( ) 例:宗庙之事,如会同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如有所立,卓尔 12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例句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 ( ) 例:为国以礼 a由也为之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愿为小相焉 d为击破沛公军 1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宗庙之事,如会同 千乘之国 b以吾一日长乎尔 子路率尔而对曰 c亦各言其志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d居则曰:“不吾知也。” 唯赤则非邦也与 14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 )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你们不要因为这样就不敢说

19、了】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而起用你们),那么你们将打算做些什么事呢】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用礼乐来教化百姓)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公西赤却认为这职位太小了,那么谁能给他个大点的职位呢?) 15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判断不当的一项 ( ) a本文以“言志”为线索,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孔子评志”三部曲,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b对于子路的“治千乘之国”之雄心壮志,孔子深表赞同,报之以赞赏的一笑,而对于冉有、公西华之志,孔子都没有反应,暗示了他不以为然的态度。 c曾皙之志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游图,正是孔

20、子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 d从文中可看出,孔子是一个平易和蔼、思想开明、胸怀开阔、教育有方的师长,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而且彼此之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民主。 e孔子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善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述志后,他能将他们的志上升到“礼治”的高度,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胸怀。 五、精段精练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20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