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0.76KB ,
资源ID:21946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1946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XX生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XX生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docx

1、XX生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X生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XXXX生态园 (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项目单位名称XX市XX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公司 3、法人代表XXX 4、注册资本400万元 5、财务状况 (三)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1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3、关于对接融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一转三化”战略的决定 4、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娄底市农产品深加工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2、 6、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8、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 (四)项目研究的主要范围 1、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2、项目建设的条件分析 3、项目产品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项目的产品方案与建设内容 5、项目的技术方案及设备选型 6、项目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经济效益分析 7、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及评价 8、项目的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9、项目的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五)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1、项目建设的背景 (1)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

3、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各级政府对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均给予了大力扶持。 (2)XX市为应对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提出了“一转三化”的发展战略,推出“222”工程,给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效益、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果蔬需求的需要; (2)是实现以城带乡、促进以休闲农业为主体的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 (3)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4)是实现XX”一转三化”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 二、项目概要 (一)建设地点 XX市XX乡新田村 (二)项目建设期二年 (三)建设规模与目标 1、项目建设规模

4、拟开发山地和荒地3100亩(含新田村周边村落山地400亩),正常年生产名贵珍稀蔬菜600吨,传统蔬菜1000吨,特色水果1000吨,各类家鱼100吨,鲟鱼及观赏鱼2万尾,名贵中药材40吨,脱水蔬菜500吨,果汁饮料20万升(100万罐)。 年接待农业观光、休闲垂钓游客3万人次。 2、主要目标把项目区建成集无公害蔬菜瓜果和名贵中药材种植、淡水鱼养殖、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无公害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园区。 在生产经营上实现设施栽培标准化、灌溉节水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四)主要建设条件 1、农业设施已有一定基础; 2、劳动力资源条件较好;

5、 3、土壤、水质未受污染,符合无公害农业要求; 4、区域优势明显,交通非常便捷; 5、符合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规划。 (五)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1、项目总投资3302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150万元; 流动资金152万元。 2、资金来源 (1)企业自筹2002万元; (2)申请农业开发银行贷款1000万元; (3)申请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300万元 3、经济效益 (1)年销售(营业)收入2300万元; (2)年净利润481万元, (3)项目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9.29年, (4)投资利润率26.13; (5)投资利税率40.01,; (6)贷款偿还期3.47年; (7)内部收益率

6、14.95。 三、结论与建议 1、项目拟建的生态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农副产品,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我省农业产业政策的。 2、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 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示范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3、项目建成后,保证了XX市近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

7、业生产经营模式,生态园的建设可带动XX及娄底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使XX市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4、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良种栽培和饲养,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养殖方法,依托科研院校不断更新,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拟生产优质农副产品为主,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供应XX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5、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6、建议 (1)该项目的实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仅靠企业自有资金难于进行规模化

8、和标准化生产建设,建议项目实施单位努力争取国家和银行的支持,落实好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和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扶持,保证项目建设按时到位; (2)项目作为无公害果蔬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建议项目建立和健全产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基地的技术指导,提供种子、种苗、农药残留控制、栽培技术等方面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服务,实现农业产业效益提升、蔬菜原料优质和环保,全程实施HACCP标准,真正意义上进行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生产销售。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XXXX生态园”主体位于湖南省XX市XX乡新田村,规划面积3100亩,其中新田村2700亩,周边村400亩。 由于地处偏僻,项目区内青壮年劳力多赴沿海

9、地区打工,造成土地抛荒现象比较严重。 本项目拟利用这些荒地及未开垦山地进行整体开发,建设一个以无公害果蔬种植和深加工为主,兼具淡水鱼养殖、中药材种植、农业观光及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区。 一、项目建设背景 1、我国农业政策及发展趋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有8亿农民生活在农村,没有农业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2004年”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一系列政策及相关的具体惠农措施的出台为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

10、农业在结构调整、农产品总量扩张、农民由温饱向小康目标迈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区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现代农业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这是党中央作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部署。 发展农业园区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和完成“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历史任务的有效途径。 以“产

11、业特色化、设施现代化、功能生态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即是在这一前提下应运而生。 从我省农业自身特点来看,传统农业“一小三低”(规模小、低投入、低产出、科技含量低),其导致在农业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关联体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与先进省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受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入世”对湖南传统农业是一个严峻挑战,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然而,“入世”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湖南选择了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作为突破口,顺应了“入世”需要。 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无效生

12、产能力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21世纪在高标准下将以生态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以有机食品为主的食品产业、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战略布署,我们用优质化去改造传统农业产业,用特色化形成新的农业支柱产业,加速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是十分必要的。 2、XX城市转型给项目带来的发展契机 项目所在地XX市素有“世界锑都”、“江南煤海”、“有色金属之乡”等美誉,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它连续5年入选全省经济十强县(市)和全国中部百强县(市)。 2008年,XX市城市化率达到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多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在依托资源开采带动经济快速增

13、长的同时,该市也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锡矿山锑矿总体开采年限已超过110年,按现有年产4万吨锑生产能力计算,服务年限只有4.6年;市内煤矿企业服务年限为5至10年。 全市采矿沉陷区面积达57.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 采空区内水资源严重枯竭,饮水困难群众多达9.8万人。 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三废”污染排放量2008年占娄底市全部排放量的70以上。 2009年3月,XX市成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XX市从本市市情出发,结合中部崛起、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省委“一化三基”战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湖南“35”城市群发展等战略机遇,

14、适时提出了“一转三化”战略,即全面深化转型工程,大力推进产业规模化、城市生态化、城乡一体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精、特、细城郊型农业彻底转型,突出发展种植业,着力提升养殖业,积极开发休闲农业,并推出“222”工程,即新建2个蔬菜基地,扶强2个生态农场,打造2处休闲农庄,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做大做强农业品牌,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这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效益、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果蔬需求的需要;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热潮。 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 果蔬产品作

15、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开发无公害蔬菜、水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湖南是全国农业大省,但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规模还比较小,蔬菜、水果精深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还没有建立起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规模,是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和提升传统农业,建设XX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是实现以城带乡、促进以休闲农业为主体的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 休闲农业是农民可以自主发展的第三产业,是有广阔经营前景和产业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产业。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

16、、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项目通过发展休闲农业适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实现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了城乡经济融合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不仅扩大了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还加快了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的流动,是实现以城带乡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 (三)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农民增收缓慢、增收渠道狭窄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村产业活力不够,农民要发展和能从事的产业不多,发展后劲不足。 而项目的建设,以“休闲农业”的模式,为项目区的农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项目以土地、人力资源和优质的自然环境、甚至是新鲜的空气、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等作为发展要素,结

17、合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实现了农村三次产业的合理调整,协调发展,为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一个长久而稳定的保证。 (四)是实现XX“一转三化”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 “一转三化”是XX应对资源枯竭的重要发展战略,即“深化转型工程,大力推进产业规模化、城市生态化、城乡一体化”,其中“城市生态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按照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服务体系,促进农业规模集约经营。 重点抓好中药材、杨梅、葡萄、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养殖小区建设。 积极发展休

18、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经济业态。 大力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紧扣XX城市发展的脉搏,是推动XX“一转三化”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概况 (一)地区位置及区域范围 XX市位于湖南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东麓,地处北纬273049275038,东经11118571113640之间。 东抵涟源市,南邻新邵县,西部和北部接新化县。 市中心城区东距娄底市87公里,南距邵阳市83公里,西距怀化市244公里,东北距省会长沙市236公里。 市境周长128.5公里,南北最大纵长39公里,东西最大横跨

19、22公里,总面积439平方公里,2008年年底XX全市总人口37.7万人。 XX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沟通湘西、湘东,联系湘北、湘南的重要支点,与临近的娄底市、邵阳市形成了湖南的“娄邵冷银三角”,与“长株潭金三角”互动、协调发展。 随着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娄(底)怀(化)高速公路以及渝怀线南延广州(冷邵铁路)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提升XX市的交通区位条件。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XX矿产资源丰富,现有矿产地185处,矿种30个,其中锑矿储量居世界之冠,被誉为”世界锑都”,是典型的依矿产资源而立、依矿产资源而兴的资源型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发展迅速,投资环境日益完善。 工业

20、从小到大,由弱转强,建立了以有色、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为骨干的工业支柱产业,同时,着力培育新材料、新医药、轻纺食品等新兴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应用和天然气下游产品开发,充实、补充“产业谱”,工业实力不断增强,涌现出XX电厂、锡矿山闪星锑业、金信化工等骨干企业。 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78.6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41.5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竞相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XX农业以“城郊型”农业为基本特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为城市生产生活服务,在国家农业政策的扶持

21、下,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水果、蔬菜、药材等农产品获得较快发展,以XX市制药厂和金汉乳业公司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小型水库除险保安、县乡公路改造等项目顺利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呈现出基地建设规模化、区域经济特色化、龙头企业集群化、产品质量标准化、产品销售市场化等显著特点。 (三)自然资源状况 1、气候资源 XX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 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多酷热,秋季晴朗温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涝,盛夏初秋少雨多旱。 全年平均气温16-17.3。 年平均日照时间1538小时, 东部多于西部。

22、无霜期268天。 2、地形地貌 市境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呈不对称马鞍形。 市境北部有龙虎山脉、玄山山脉、龙盘山脉、谢铎山山脉,南部有大乘山脉、天龙山脉。 市内海拔400米以上山峰有123座,其中800米以上山峰20座。 北部山地面积155.8平方公里,占市境面积的35.8,最高点在癞子岭,海拔994米。 南部山地面积46.79平方公里,占市境面积的10.66,最高点在祖师岭,海拔1072米。 中部是资江谷地,以平原、岗地、丘陵地貌为主,平原面积35.94平方公里、岗地面积73.77平方公里、丘陵面积92.41平方公里。 市内最低点在铎山镇花桥村,海拔162米。 境内地势相对高差910米,平均比

23、降4.79,宏观地貌呈不对称马鞍形。 3、水资源 市境分属资江和湘江两大水系。 资江水系分布在市境的西、南部,流域面积32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4.37;东、北隅为湘江水系,流域面积164.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7.47。 市内有5公里以上溪河16条,总长度181.9公里。 市内多年平均降雨量总量为6.16亿立方米,资江过境水量126.28亿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24.66亿立方米。 市内岩溶地下水丰富,地下水动储总量为0.33亿立方米。 水能理论蕴藏量4.95万千瓦,已开发利用资江干流浪石滩水电站3.6万千瓦。 全市水域占地26580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04,其中山塘、水

24、库、溪河水面25267亩,占水域面积的95.06。 4、矿产资源 XX矿产资源丰富,市内有矿产地185处,其中煤炭108处,矿种30个。 与花岗岩有关的矿藏,包括各类热液矿藏和接触变质矿藏,分布于市境西部,自锡矿山禾青石船一带,沿北东走向的断裂带呈长条状展布。 沉积矿产分布较广,其中煤炭分布于市区西部、东部、北部的几个向斜构造中。 硅石主要分布于禾青石船一带的大乘山西麓山区。 灰岩、白云岩广泛出露于市境各地。 市内能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工、建材等矿产储量大、质量好,可供工业利用,锡矿山锑矿储量和储量均居世界首位,有“世界锑都”之美誉。 5、旅游人文资源 XX不仅地下藏宝,而且地形地貌奇特

25、,自然风光旖旎,山、水、洞、泉要素诸全,具有旅游开发的广阔前景。 在全市范围内,大乘山雄伟巍峨,波月洞奇丽幽深,茶花溪瀑布云集,筱溪峡险峻葱茏,祖狮岭佛光神奇,鸿云崖气势磅礴,珊瑚岛怪石嶙峋,周头湖碧波潋滟,杨源洞蝙蝠群集,白果岭盛夏爽人,截江岩绝壁仰止,九门洞迷宫入胜,红日岭畅目舒怀,真可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印生辉,在现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波月洞大乘山景区内,波月洞被誉为“天下第一洞”、“世界溶岩博物馆”,拥有空心鹅管、网状石槽、巨型石坝“三大世界之最”, 大乘山,“不是南岳,胜似南岳”,青山绿水,云雾缭绕,令人流连忘返。 其他如周头湖度假村、茶花溪、鸿云洞、仙憩洞等景点都各有千秋,

26、引人入胜。 6、生物资源 市内有植物资源150科、871种,其中乔木63科、243种,灌木46科、202种,草本41科、426种,常绿树种23科、79种,落叶树45科、138种。 主要乡土用材林187种,引进用材林43种,经济林28种。 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引进树种有水杉,二级保护乡土树种有银杏、篦子三尖杉、金钱松。 药用植物332种,庭院树和花卉128种。 (四)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主体所在地XX乡新田村,距离XX市老城区约8公里,距离XX火车东站4公里,是XX市城区的门户。 湘黔铁路、规划建设的娄怀高速公路、省道S312线与冷邵公路交汇于此,具备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与长沙、常德、益阳、怀化、

27、娄底、邵阳等大中城市经济联系紧密,水、电、路、气、通讯设施配套齐全,基础条件好,是XX最适宜进行农业规模开发的黄金区域。 二、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一)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区域优势 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离XX火车东站仅4公里,是XX“城郊型”农业的典型代表。 新田村地处XX腹地,位于资江河畔中央,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7.8,年降水量1350-1400毫米,四季分明,水热基本同季,无霜期300天,光照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据湖南农业大学专家考察土壤肥力较高,PH6.5-7呈弱酸性,含有机质2-3,氮、磷、钾养分均衡,还含有适量的钙、镁离子及多种微量

28、元素,多数土壤中还含有适量的硒元素,适宜发展无公害天然富硒保健蔬菜生产,产品有防癌抗癌的效果,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的食品生产基地。 2、基础条件优势 (1)周边耕地利用率高,蔬菜需求量大。 XX市耕地现状概况从数量分布上来看,全市耕地面积7751.9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3.11,占土地总面积的17.77。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分布在XX市的XX乡(项目所在地)、三尖镇、潘桥乡、铎山镇、毛易镇、中连乡和矿山乡等7个乡(镇),其总面积为5229.08公顷,占XX市耕地总面积的67.45。 XX办事处与XX乡所属砂塘湾街道两地菜地分布较多,这是由于XX办事处与砂塘湾街道地处XX市城区范围内及周

29、边,对瓜果蔬菜需求量较大,需要大量的菜地来满足城市的需求。 (2)农业设施已有一定基础 生态园所在地属低丘台地,地势平坦,基地种植制度是一年二熟,采用水旱轮作耕作制,即“早稻菜”或“中稻菜”。 农业设施已有一定基础,规划区内部分农田基本做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农田要求。 (3)劳动力资源条件较好 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7.19万人,按2005年耕地面积统计数据8.05万亩计算,人均耕地仅0.46亩,随着金融危机导致的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赋闲在家,为项目提供了潜在的大量劳动力资源。 (4)土壤、水质条件 土壤条件 规划区土壤为略带砂性之黄壤,呈

30、弱酸性,土壤农化性状为有机质32.30 g/Kg 、碱解氮76mg/Kg、速效磷12.1mg/Kg、速效钾74mg/Kg。 根据典型性和优先性原则,采用随机法布点,取3个土壤采样点进行土壤重金属含量化验,基本上能代表产地土壤状况,化验结果如下页表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和化验结果 序号 项 目 含量限值() 化验结果,mg/kg 1 2 3 1 PH 6.5 6.57.5 7.5 7.50 7.56 6.86 2 镉(Cd),mg/kg 0.30 0.30 0.40 0.073 0.067 0.087 3 汞(Hg),mg/kg 0.25b 0.30 0.30 0.35 0.045 0.039 0.

31、057 4 砷(As),mg/kg 30 25 20 7.34 7.28 7.02 5 铅(Pb),mg/kg 50d 250 50d 300 50d 350 41 36 34 6 铬(Cr),mg/kg 150 200 250 64 52 72 由表中数据可知,规划区的土壤环境未受污染,适宜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 水质条件 园区灌溉水为深井、山泉供水系统及规划区内星罗棋布的大小山塘供水,其各项污染物的监测结果见下表 水质各项污染物的监测结果与含量限值(mg/L) 序号 PH值 总汞 总镉 总砷 总铅 六价铬 石油类 氰化物 化学需氧量 粪大肠菌群, 个/L 结果 6.96 0.0005 0.0

32、01 0.005 0.01 0.01 0.080 0.02 2.03 2400 限值 5.58.5 0.001 0.005 0.05 0.05 0.10 1.0 0.50 40 40000 由上表来看,水质各污染物的监测结果均未超过其相应的含量限值,说明水质污染物的单项指数均未超标。 表明规划区水资源环境未受污染,符合生态农业灌溉水质要求标准,可作为生产用水。 (5)给排水 给水工程主要为自来水管网、深井、山泉供水系统及规划区内星罗棋布的大小山塘供水,水质没有污染,可供生产生活用水。 排水工程 园区内就近与已有的水塘、水渠贯通,形成排水系统、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通过灌渠形成排水体系,雨水就近排入渠道或水塘,汇聚排涝站再排出。 生活污水经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或排入排渠。 (6)动力及通讯条件 供电条件规划区邻近湖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XX电厂,供电条件优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