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90.03KB ,
资源ID:21982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1982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程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程教案.docx

1、课程教案课程 教 案( 2006.32006.7 学年第 二 学期)课 程 名 称: 光纤通信授 课 学 时: 32学时授 课 班 级: 03通信工程任 课 教 师: 林金才中国传媒大学教案(首页)课程编号授课班级03通信工程学生人数36课程名称光纤通信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 );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公选课()授课方式理论( )实验()实习()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课程总学时32学 分2学时分配课堂讲授 32 学时; 实践课程 学时教材名称光纤通信教学参考书 、刘增基等编著光纤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杨祥林等编著光纤通信系统,

2、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Gerd Keiser著,李玉权等译 光纤通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5、顾畹仪等编著光纤通信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授课教师林金才职称副教授学科工科授课时间周四第 1、2节课(8:009:50)授课地点1#-308章节名称: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00分钟)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光纤通信的定义及系统组成; 2、明确光纤通信的优缺点; 3、了解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光纤通信的定义及系统组成。难点:理解光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三、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演示相结合。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演示、提问。五、作业:1-

3、1,1-2,1-3,1-4,1-8,1-9。六、参考资料:光纤通信杨祥林 第一章,光纤通信刘增基 第一章。七、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备注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第二节 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应用第三节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开场白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5分钟第一节 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1.1.1 探索时期的光通信 原始形式的光通信:中国古代用“烽火台”报警,欧洲人用旗语传送信息。 1880年,美国人贝尔(Bell)发明了用光波作载波传送话音的“光电话”。贝尔光电话是现代光通信的雏型。1960年,美国人梅曼(Maiman)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给光通

4、信带来了新的希望。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 使沉睡了80年的光通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个时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用He - Ne激光器和CO2激光器进行了大气激光通信试验。由于没有找到稳定可靠和低损耗的传输介质, 对光通信的研究曾一度走入了低潮。1.1.2 现代光纤通信 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发表了关于传输介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光纤(Optical Fiber)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奠定了现代光通信光纤通信的基础。指明通过“原材料的提纯制造出适合于长距离通信使用的低损耗光纤”这一发展方向1970年,光纤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

5、1970年,美国康宁(Corning)公司研制成功损耗20dB/km的石英光纤。把光纤通信的研究开发推向一个新阶段。1972年,康宁公司高纯石英多模光纤损耗降低到4 dB/km。1973 年,美国贝尔(Bell)实验室的光纤损耗降低到2.5dB/km。1974 年降低到1.1dB/km。1976 年,日本电报电话(NTT)公司将光纤损耗降低到0.47 dB/km(波长1.2m)。在以后的 10 年中,波长为1.55 m的光纤损耗:1979 年是0.20 dB/km,1984年是0.157 dB/km,1986 年是0.154 dB/km, 接近了光纤最低损耗的理论极限。 1970 年,光纤通信

6、用光源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日本电气公司(NEC)和前苏联先后,研制成功室温下连续振荡的镓铝砷(GaAlAs)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短波长)。虽然寿命只有几个小时,但它为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3 年,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7000小时。 1976年,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射波长为1.3 m的铟镓砷磷(InGaAsP)激光器。1977 年,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10万小时。1979年美国电报电话(AT&T)公司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射波长为1.55 m的连续振荡半导体激光器。 由于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技术进步,使1970 年成为光纤通信

7、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1976 年,美国在亚特兰大(Atlanta)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试验。1980 年,美国标准化FT - 3光纤通信系统投入商业应用。1976 年和 1978 年,日本先后进行了速率为34 Mb/s的突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 以及速率为100 Mb/s的渐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的试验。1983年敷设了纵贯日本南北的光缆长途干线。随后,由美、日、 英、法发起的第一条横跨大西洋 TAT-8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8年建成。第一条横跨太平洋 TPC-3/HAW-4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9年建成。从此,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建设得到了全面展

8、开,促进了全球通信网的发展。光纤通信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61976年),这是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应用的开发时期。第二阶段(19761986年),这是以提高传输速率和增加传输距离为研究目标和大力推广应用的大发展时期。第三阶段(19861996年),这是以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为目标、全面深入开展新技术研究的时期。1.1.3 国内外光纤通信发展的现状1976年美国在亚特兰大进行的现场试验,标志着光纤通信从基础研究发展到了商业应用的新阶段。此后,光纤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光纤从多模发展到单模,工作波长从0.85 m发展到1.31 m和1.55 m(短波长向长波长),传输速率从几十Mb/

9、s发展到几十Gb/s。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产业的形成,光纤价格不断下降,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光纤已成为信息宽带传输的主要媒质,光纤通信系统将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柱。 在许多发达国家,生产光纤通信产品的行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1.2 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应用1.2.1 光通信与电通信 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取决于对载波调制的频带宽度,载波频率越高,频带宽度越宽。光通信的主要特点载波频率高;频带宽度宽(图 1.1 ) 光通信利用的传输媒质-光纤,可以在宽波长范围内获得很小的损耗。 (图 1.2 )图 1.1 部分电磁波频谱图 1.2 各种传输线路的损耗特性 1.2.2 光纤通信的优点

10、 1)容许频带很宽,传输容量很大; 2)损耗很小,中继距离很长且误码率很小;3)重量轻、体积小;4)抗电磁干扰性能好;5)泄漏小,保密性能好;6)节约金属材料, 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1.2.3 光纤通信的应用 光纤可以传输数字信号,也可以传输模拟信号。光纤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与计算机网,以及在其它数据传输系统中, 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光纤宽带干线传送网和接入网发展迅速, 是当前研究开发应用的主要目标。光纤通信的各种应用可概括如下: 通信网 构成因特网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 有线电视网的干线和分配网 综合业务光纤接入网讲解板书动画演示讲解板书课件演示动画演示讲解板书课件演示动画演示讲解板书课件演示

11、动画演示讲解板书课件演示动画演示讲解板书课件演示动画演示45分钟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光纤通信系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也可以传输模拟信号。 用户要传输的信息多种多样,一般有话音、图像、数据或多媒体信息。 为叙述方便,这里仅以数字电话和模拟电视为例。下图示出单向传输的光纤通信系统,包括发射、接收和作为广义信道的基本光纤传输系统。1.3.1发射和接收不管是数字系统,还是模拟系统,输入到光发射机带有信息的电信号,都通过调制转换为光信号。光载波经过光纤线路传输到接收端,再由光接收机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电接收机的功能和电发射机的功能相反,它把接收的电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最后由信息宿恢复用户信息

12、。在整个通信系统中,在光发射机之前和光接收机之后的电信号段,光纤通信所用的技术和设备与电缆通信相同,不同的只是由光发射机、光纤线路和光接收机所组成的基本光纤传输系统代替了电缆传输。 1.3.2基本光纤传输系统下面简要介绍基本光纤传输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 1. 光发射机 光发射机的功能是把输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用耦合技术把光信号最大限度地注入光纤线路。光发射机由光源、 驱动器和调制器组成,光源是光发射机的核心。光发射机的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光源的特性,对光源的要求是输出光功率足够大, 调制频率足够高,谱线宽度和光束发散角尽可能小,输出功率和波长稳定, 器件寿命长。目前广泛使用的光源有半导体发光二

13、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或称激光器)(LD), 以及谱线宽度很小的动态单纵模分布反馈(DFB)激光器。2. 光纤线路 光纤线路的功能是把来自光发射机的光信号,以尽可能小的畸变(失真)和衰减传输到光接收机。光纤线路由光纤、光纤接头和光纤连接器组成。光纤是光纤线路的主体,接头和连接器是不可缺少的器件。实际工程中使用的是容纳许多根光纤的光缆。 光纤线路的性能主要由缆内光纤的传输特性决定。对光纤的基本要求是损耗和色散这两个传输特性参数都尽可能地小, 而且有足够好的机械特性和环境特性,例如,在不可避免的应力作用下和环境温度改变时,保持传输特性稳定。 目前使用的石英光纤有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单模

14、光纤的传输特性比多模光纤好,价格比多模光纤便宜,因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单模光纤配合半导体激光器,适合大容量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而小容量短距离系统用多模光纤配合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更加合适。为适应不同通信系统的需要,已经设计了多种结构不同、特性优良的单模光纤, 并成功地投入实际应用。 3. 光接收机光接收机的功能是把从光纤线路输出、产生畸变和衰减的微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经放大和处理后恢复成发射前的电信号。光接收机由光检测器、 放大器和相关电路组成光检测器是光接收机的核心。对光检测器的要求是响应度高、 噪声低和响应速度快。目前广泛使用的光检测器有两种类型: 在半导体PN结中加入本征层的PIN光电

15、二极管(PIN - PD)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光接收机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常简称为光/电或O/E转换),是通过光检测器的检测实现的。检测方式有直接检测和外差检测两种。直接检测是用检测器直接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这种检测方式设备简单、 经济实用, 是当前光纤通信系统普遍采用的方式。 外差检测要设置一个本地振荡器和一个光混频器,使本地振荡光和光纤输出的信号光在混频器中产生差拍而输出中频光信号,再由光检测器把中频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外差检测方式的难点是需要频率非常稳定,相位和偏振方向可控制,谱线宽度很窄的单模激光源;优点是有很高的接收灵敏度。 目前,实用光纤通信系统普遍采用直接调制

16、直接检测方式。外调制外差检测方式虽然技术复杂,但是传输速率和接收灵敏度很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通信方式。 光接收机最重要的特性参数是灵敏度。灵敏度是衡量光接收机质量的综合指标,它反映接收机调整到最佳状态时, 接收微弱光信号的能力。灵敏度主要取决于组成光接收机的光电二极管和放大器的噪声,并受传输速率、光发射机的参数和光纤线路的色散的影响,还与系统要求的误码率或信噪比有密切关系。所以灵敏度也是反映光纤通信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 1.3.3 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比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具有更多的优点, 也更能适应社会对通信能力和通信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数字通信系统用参数取值离散的信号(如

17、脉冲的有和无、电平的高和低等)代表信息,强调的是信号和信息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模拟通信系统则用参数取值连续的信号代表信息,强调的是变换过程中信号和信息之间的线性关系。这种基本特征决定着两种通信方式的优缺点和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20 世纪70年代光纤通信的应用和80年代计算机的普及,为数字通信的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目前虽有数字通信几乎完全代替模拟通信的趋势,但是模拟通信仍然有着重要的应用。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如下: 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好。 可以用再生中继,传输距离长。 适用各种业务的传输,灵活性大。 容易实现高强度的保密通信。 数字通信系统大量采用数字电路,易于集成,从而实现小型化、微型化,增强设备可靠性,有利于降低成本。模拟通信系统的优点占用带宽较窄外,电路简单易于实现、价格便宜等。讲解板书课件演示动画演示讲解板书课件演示动画演示讲解板书课件演示动画演示讲解板书课件演示动画演示50分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