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3.98KB ,
资源ID:21989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1989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最全面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最全面版.docx

1、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最全面版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了使作善也。”3、学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4、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交往性”;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社会性”。5、(1)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

2、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3)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既有人类实践活动对象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4)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势与内容的统一。分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5)以上三种要素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规定的,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

3、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就会导致系统状况的改变。:6、教育起源分为四种: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勒图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变和发展。沛西能在人民的教育中提到,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他又说,“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4、也就是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3)心理起源说:美国学者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的行为。两者都否人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与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4)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学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

5、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20世纪40 -5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这种教育起源论,曾经被当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教育起源问题的正确结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7、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8、奴隶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9、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统治阶级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

6、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10、资本主义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2)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3)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4)师生关系民主化;(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1、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7、:(1)教育的目的在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3)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12、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科学性 - 科学教育是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教育内容必须以科学知识为主。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在教育方法上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2)教育的未来性 - 现在的教育对未来的社会和个人有重大影响,要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作为现在教育改革的主要参照系;(3)教育的国际性 - 教现代育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精神的同时,也要使他们具备从事国际事务的态度、知识、

8、情感、技能,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面向世界;(4)教育的终身性 - 是指教育不再局限于学龄阶段,要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那么,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的,更能灵活地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学习需要的新教育体制。(5)现代教育的革命性-现代教育的革命性是指:现代教育是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的,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都需要不断变革;(6)教育的生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地普遍规律。工业生产要求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要求教育为它培养掌握科学技术地人才,信息社会尤其如此。因此,现代

9、社会教育只有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教育本身也才能得到发展;(7)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现代教育的公共性也就是现代教育的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13、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

10、子。国家的建立,意味着阶级对立更为激烈,统治者迫切需要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强化对被统治者的思想统治。14、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简答)(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2)、教育民主化的进程加快(3)、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4)、教育内容的综合化(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6)、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15、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萌芽:西方的毕达哥拉斯金言,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与尼各马可伦理学(1)我国古代:孔子三大贡献首创私学; 创立儒家学派; 删订六经。学记:

11、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1229个字。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最早把“教”和“育”二字合为一体,连起来使用的人是孟子。(2)古代西方A、苏格拉底(提出问答法:即产婆术) 柏拉图 理想国B、亚里斯多德: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C、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最早提出双语教学。D、英国培根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和发展一文,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了出来,从此标志着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E、终身教育理念:法国 保罗朗格郎 终身教育引论)F、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版,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12、主要贡献: 提出泛智教育; 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 确立完整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首创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论证三大教学原则;肯定教师职业。G、英国哲学家洛克于1693年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绅士教育 教育万能论 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主要贡献: 提出“心灵白板说”; 提出绅士应具备的四种品质; 论证德、智、体教育内容体系; 提出教育方法。H、卢梭的爱弥儿:(1757-1767)自然教育论 教育目的,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思想。齐、赫尔巴特等人兴起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产生了直接影响和自由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有两层意思:儿童的教育要远离城市,到偏远宁静的乡村进行;是教育不要从过去的惯例

13、或习俗出发,因为那些都是压抑人性的,而要从儿童的自然本性出发。主要贡献: 提出划时代的课题反对宗教教育和封建教育; 提出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提出“遵循自然”的教育方法原理;要研究儿童年龄分期自我活动发现学习I、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科学教育学诞生。被西方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科学的教育学著作,他为后来各国教育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范型。“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除了讲授哲学和教育学课程外,还创办了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世界上最早的科学研究所。主要贡献: 教育目的论; 教学方法论; 教育性教学原理的提出; 传统教育体系的形成。J

14、、斯宾塞的教育论:“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科学,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了教育学。该大学规定每位教授轮流讲授教育学,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康德主持了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讲座。K、裴斯特洛齐最著名的著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他明确地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L、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马卡连柯教育诗赞可夫教育与发展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M、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N、德国:梅伊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O、中国:蔡元培“全面发展教

15、育”思想、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第二章 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功能的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负向功能(3)从作用的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隐性功能3、教育社会功能:人口、文化、经济、政治、生态、负向功能。4、教育的社会性的表现形式:社会制约性;生产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5、教育人口功能作用:辨析1、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2、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素质,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3、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合理化。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6、我国人口质量

16、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国民总体文化程度低,低素质人口数量依然巨大二是公众科学素养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劳动人口文化素质过低,科技创新人才严重短缺 7、教育与社会生产力(论述)(一)、教育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二)、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8、教育与经济基础制约的四个因素:(1)

17、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2)经济基础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权利;(3)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着教育目的;(4)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教育内容。9、经济功能:(论述题:教育对经济发展作用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一)、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1)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2)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二)、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10、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1)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力、物力、财力);(2)经济的发展也为教育的发展提出

18、了要求(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三)、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结构和培养规格(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五)、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教育形式和手段的更新11、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1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13、社会:教育的社会性;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科技14、教育功能的类型多维度的复合分类 (1)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2)把对

19、象和性质结合起来划分;15、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16、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6)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体制17、教育的文化功能(简答题)(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

20、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18、文化的制约作用:(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19、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具有必然性教育的存在;(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4)教育具有继承:内容、模式、经验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过程。人的发展的内容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主方面。 青少年心里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2、“最近发展区”(

21、维果茨基):又叫“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3、“心理发生论”的基本内容:个性发生学派;认知发生学派-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前运算时期;具体运算时期;形式运算时期。活动心理学派,即心理动力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4、1904年,斯皮尔曼提出智能双因素理论,他把人类的智能分成两块:是对一切智力工作都有效的“一般能力”;是只适用于特定工作的“特殊能力”。“一般发展”(赞可夫)指的是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性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的一般发

22、展。5、遗传素质: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个体从双亲的基因结构中继承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表现为子女继承了双亲生理上的许多相似性,如身高、体形、肤色、血型、气质等。这些由于遗传而得来的生理特点,称为遗传素质。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家庭、社会、学校7、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遗传素质是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自然条件;1869年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发表遗传的天才,形成了所谓的遗传决定论)%(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应该协调配合。为什么学校教育

23、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a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实施影响和指导的活动b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的c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d现代学校教育有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作为依托,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更科学的方式和更丰富、深刻的教育内容e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纠偏机制)(4)、个体的主管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5)、在遗传、环境、教育问题上不同观点8、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规律(青少年):(1)、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

24、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2)、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3)、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做到因材施教。(4)、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了解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5)、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第四章 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2、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的教育

25、机构与组织的体系。3、教育制度的特征:客观性;强制性;价值性;教育性;历史性。4、教育制度类型:隐形教育制度,显性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涵盖范围:宏观中观微观。|5、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为学制,它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学校教育的分段以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6、教育体制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简称。它是教育行政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其中最主要的是权限划分和隶属关系。7、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因素。8、学制改革趋势(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1)、重视

26、幼小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早入学年龄;(3)、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不断融合;(4)、注重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高等教育;(5)、逐步构建立体开发的终身教育体系9、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一、西方古代学校教育制度(一)古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1)、雅典的民主教育制度(2)、斯巴达的军事教育制度(二)中世纪的西方教育制度(1)、宗教教育-宗教教育主要由教会学校进行传授,学习神学知识,其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并向群众宣传教义。(2)、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公元十一世纪,一些大的主教学校和修道院发展成为大学,是古代西方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比较著名的有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在学校组织上,中世纪大学分为两段

27、(预备阶段和正式阶段)、四科。预备阶段学习“七艺”,包括文学、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然后才能报考神学、医学和法学等科目,在入学年龄和学习年限上没有严格的规定,每科学习时间一般为5-7年。中世纪大学是中世纪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成果,对于保存和整理古代文化遗产、进行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以及发展学术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3)、行会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出现-行会学校是非正规学校,跟随师傅学习生产知识和技能,为工商业培养人才。城市学校是为城市发展,为贫困子弟开办的学校,属于初等教育性质。(4)、骑士教育-为世俗的封建主培养随从的教育。学习“七技”、诗歌等。#二战后至今,西

28、方现代学制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条基本特征:第一,在学制改革的出发点上改变过多地考虑政治与意识形态要求的做法,转而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二,更多地贯彻民主化的原则,保证每一个受教育者公平地分享学校教育资源;第三,努力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妥善处理好普及与提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关系;第四,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多层次、多类型、有弹性、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和终身化学习要求的学校教育系统。10、影响西方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条是由下而上,由最初面向广大劳动人民的国民小学发展到中学;另一条由上而下,由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的新大学向下发展为升

29、入大学的中学。11、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学校教育系统由官学教育系统、私学教育系统和后来的书院教育系统构成;隋唐:科举制度;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教育政策(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1902年 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 亦称“壬寅学制” 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未及实施到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它以当时的日本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尊孔读经等封建教育的残余

30、。12、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到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13、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 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总体规格,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教育目标(educational goal)就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这个目标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14、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1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三

31、种。(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上,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存在与发展领带并从属于社会。(3)重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认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都重要,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既满足个人需要又满足社会需要。16、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观依据 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