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0.41KB ,
资源ID:22008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008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罗胖解读必然想创业的人我都建议他们做这个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罗胖解读必然想创业的人我都建议他们做这个完整版.docx

1、罗胖解读必然想创业的人我都建议他们做这个完整版罗胖解读必然:想创业的人,我都建议他们做这个(完整版) 本期讲者: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凯文凯利新书必然带来怎样的新思想?罗胖为我们解读其中蕴含的创业风口。笔记笔记侠 小菜花 编辑笔记侠 Even 转载请联系kezhou20或回复“转载”,违者必究。今天罗胖的分享,分成两个部分:第一:必然为什么值得大家阅读和了解?第二:为大家解读必然书中的部分关键词。大家好,我是罗胖,罗振宇。今天晚上占用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为大家介绍一下必然这本书。 说实话,我是一个卖书的商人:买卖人、生意人,但是我觉得做生意人有一个境界,就是让客户买了我的东西,不仅觉得这个东西

2、好,还引以为荣。我们卖书卖了几十种,但是卖到必然这本书,我终于找到这个感觉了:我觉得我为我们的用户做了一件他们会引以为荣的事情,因为他们最先拿到了这本书。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其实我是凯文凯利的忠实读者,追随他的文字也有很多年了。但是,自从读了失控、科技为什么、科技因素,包括最近出了新规则新经济之后,我总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个家伙有一些话没写完,好像前面写的是某一个大事件的序。我一直在等待,有一天也是瞎打误撞,在一个微信群里,我突然发现这本书要在中国出版。我就问当时的版权拥有者:“给罗辑思维独家卖好不好?你就提条件,倾家荡产我也愿意。”后来我们用一个非常高的代价把这个权利拿到了。为什么这样做

3、?一会儿我也会跟大家讲原因,这也是跟必然这本书相关。 凯文凯利看世界的角度大家都是识字的人,本不需要我做这样的解读,但是解读必然这本书可能还是有一点点必要性,为什么呢?如果你没有系统追踪凯文凯利以前的著作,你可能会对这本著作出现的某一些味道觉得怪怪的,其实就一层窗户纸,我作为凯文凯利的一个老读者,我把前因后果这层“窗户纸”给大家一捅开,大家可能就会恍然大悟了。 这层“窗户纸”是什么?凯文凯利是我看到的西方科技研究者当中,第一个系统地把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到对当前科技的解释当中的一个人。这个词非常重要:生物学。生物学相对立的是机械学,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生物学和机械学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4、机械学把世界看作一个被造出来的东西,它是部分构成的整体;生物学把世界看作是由一颗种子生发出来的、在时间当中绵延的一个整体。在今年12月31日水立方跨年演讲会中,我会隆重发布一本书,这是由中国学者王东岳先生写的物演通论,我在这里提前做个剧透。 物演通论是一本很严肃的哲学书,是我这一辈子看到最高水平的中国人写的哲学书。它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把我们看到的大千世界看作是一个打通了的138亿年的宇宙演化史和一个35亿年的生物演化史。他把所有演化打通了来看,在全人类的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创举,而凯文凯利所有的思想也是这个潮流中的分支。 关于生物学和机械学思维方式的区别,因为时间有限,我今天只给大家提示两点。第一

5、点:在时间的维度上,生物学更关注前和后,也就是说部分构成的总体并不是世界的真相,你必须考虑到部分对部分之间互相的影响以及在时间中的发酵作用,这才是世界的真相;| 巴黎和会现场 |我给大家举个昨天晚上我看到的例子。大家可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代表英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他很反对巴黎和会对德国人的惩罚,所以当时就说了很多反对英国政府政策的话,说不该对德国人这么欺负等等。那结果呢?历史研究者把这段话翻出来,发现凯恩斯这段话说得多对呀。你看,果然过不了多少年,希特勒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见凯恩斯对这件事情是有先见之明的,但是现在的历史研究者越来越发现,正是因为凯恩斯

6、代表英国说了这番话,使得一战以后德国人有了充分的理由认为:巴黎和会对德国的处理是不公平的。凯恩斯这番话本身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了它很重要的动因。你看,这就是生物学把时间维度放到观察事物里来的结果和视角不同。这是生物学的一个维度,就是时间维度。第二点:空间上的维度。机械学基本上是不能容忍错误的,大家都知道钟表,我们当小男孩时,基本上都拆过一个闹钟,你会发现只要闹钟少一个零件,它就会不转,所以机械学是力求精确的,但是生物学不是这个样子。所有生物的真实场景都有一些乱七八糟,都有一些混乱、混沌、脱离控制的东西。所谓“水至清则无鱼”,真实的生态环境都是有错的。所谓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就是要有充分

7、的容错性。比如,全世界最井然有序的城市,我想既不是北京,也不是纽约,一定是平壤,那个地方是没有任何活力可言的。 只有你理解了凯文凯利一贯是以生物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再回去看他的技术元素或是科技要什么时,你会发现,实际上他已经把人所身处的科技环境本身看成了一个生物,他称之为“第七生物”,前面还有六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等,而整个人类构成的科技是第七种生物,请注意,这是最最重要的视角,如果你不理解这个视角,你就不理解什么叫“必然”。 既然构成我们身体的小生物可以构成一个人,那为什么人不能由科技各种各样的连接线作为我们的神经,构成一个更为庞大的生物呢?你可以管那个东西叫做“全球脑”、“宇

8、宙脑”、“超级生物”、“机器觉醒”,管它叫什么,总而言之,它就是那个生物。在凯文凯利的写作史上,是一直贯穿了这么一个思维方式的:我们人类只是像35亿年前地球的那一锅原汤,就好比那些单细胞生物正在构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一样,我们今天也是一锅原汤,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更大的、我们人类无法感知的庞然大物。而往那个方向进化,是我们无法理解的进程。不说玄学了,这是哲学家考虑的领域。作为我们个人,或者说这一代中国创业者,我们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往前演化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所谓的商业,所谓的创业找到的机会,无非就是顺应这个世道趋势,然后顺势而为,就像雷军在40岁生日宴会上讲的那句话:“前半辈子都是逆势而为,

9、我现在想能不能爬上高山,有一块石头,我一脚踢过去,它就顺着山坡往下滚。”对于每一个创业者、商业从事者来说,能够顺势而为是我们的基本心法。什么是“势”,这就是138亿年或者35亿年的演化趋势,这就叫“势”。 我们就是要判断未来那个生物到底是什么样的,而必然这本书干的就是这个事。因此很多人看到“必然”这个词之后,马上心中产生一个疑问:不是说所有预测未来的,基本上都是算命吗?都是不靠谱的吗?你怎么在十年前就能知道今天有一个产品叫微信呢?你怎么就知道恒大队可以夺冠呢?你怎么可以预测到呢?这是不是伪科学呢? 但是只要你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生物的演化史,你马上就知道凯文凯利到底在说什么。像我们看到婴儿的出

10、生,我们当然会知道他身上会有一些必然,他会长大,他会求知,他会娶妻生子,他会变老,他会死去,这一切都是在他身上发生的必然。但是,这种必然又和他小学时候同桌的女生是谁,他将来会和谁谈恋爱,哪一年生日的时候会收到什么样的礼物,会考取什么大学,这种具体的事件又毫无关系。 因此,你只有理解凯文凯利把整个世界看成生物体的时候,你才知道他讲的必然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他讲的是那个庞然大物的基因、必然会走到的方向以及其中的轨迹。解读必然关键词 在必然这本书一共讲了12个关键词,今天晚上也没有办法一一跟大家讲,能讲多少算多少。我们先把所有的关键词给大家列出来。 凯文凯利这十二个动词,给我们指明了科技新物种不

11、断变迁的12条道路: 形成:机器将会更新自己,随着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知化: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之中,才能带来真正的颠覆;流动:想要在全新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屏读:屏幕无处不在,持续扩展着人类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世界上所有的书终将由互联的词语和理念连接起来;使用:对事物的使用变得比占有更为重要;共享: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来30年最大的财富会出现在这一领域;过滤:内容扩张得越多,就越需要过滤,以便使得注意力聚焦。注意力流到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重混:对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以及再利用,未来30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

12、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互动:未来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互动,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实现互动,就会被当作“坏掉”了;追踪:自我追踪的范畴将涵盖人类的整个生活;提问:答案变得廉价,问题将变得更有价值,提问将比回答更有力量;开始:这个新物种已经开始了,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 1、“形成”第一个关键词叫“形成”,这个词儿真得挺逗的,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基本上只能观察到三种变化:第一种变化就是突然出现“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二个就是慢慢成长:校花变成老太太,校草变成老头;第三个就是中途突变。我们通常只能理解这三种变化。但是,凯文凯利在这本书中提出第四种变化方式,实在是太妙了,

13、他管它叫“形成”。什么意思呢?就是它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它伪装成别的东西,你完全没有办法发现。只有到它慢慢长大的时候,你突然发现,哦,原来它是另外一个东西,而这个时候你再回头识别它,已经来不及了。 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特别熟悉的例子,就是电视业,因为我是学电视出身的。电视刚刚出现的时候,它就是一个电视转播机,最早是一个木偶的头像用电子信号转播到一个别的地方。刚开始大家觉得这个有什么好呢?把它搁在戏院里,戏台上演什么,你就不用到戏院了,我就把这个连到你家里,你可以在家里看。最开始电视在所有从业者看来,就是一个戏院的家庭化,那个时代的所有电视节目本质上全部是戏剧或是转播电影。因此,电视这种东西刚出来的

14、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戏剧或者是电影。 但是,很快电视就呈现出它本来面目,按照我的记忆,应该是上个世纪70年代就出现一种叫ENG的系统,大家经常在大街上看到电视新闻记者扛着的便携摄像机,其实是便携的摄录一体机。有了ENG,电视本性突然就出来了,原来它可以把探查的视角伸到大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就出现了更为丰富的电视纪录片、电视新闻片、电视直播等等,只有电视才有的艺术形式或者说场景。 但是这个故事还是没有完,大家想想看,就在几年前,先是高晓松,然后是我罗胖,我们开始做电视节目的脱口秀,其实刚开始它不叫电视,我们管它叫网络视频,但是它本质上是网络视频吗?我们现在看很多做脱口秀的,他们仍然把大量的力气

15、放在了视频的呈现上,做很好的片头,中间搁一两个小动画,包括要挑拍摄场景等等。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罗胖我自己的罗辑思维,我们其实根本没有摄像机的,我们用的是一个照相机,而且只有一个机位,而且没有我原来在北京广播学院(现在叫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里面学的“远全中近特”、“推拉摇移跟”、“场面调度”这些乱七八糟的术语,我只有一个镜头,但是也是叫网络视频。因为我心里知道,它将来会变成什么:它将来会变成一个知识服务,它根本就不是一个视频。我们很多罗辑思维的用户知道,这个胖子有什么可看,看一两眼就够了,然后你可以在喜马拉雅下载下来听就可以了,所以从一开始罗辑思维做的时候,我们就非常自觉地知道它不是一个视频

16、,但是它刚开始假装成一个视频,这就是凯文凯利讲的“形成”。 这一点确实骗了很多人,很多后来做网络视频、想做网络脱口秀的,都想在视觉上下工夫,但是他忘了在网络环境中,这个媒体样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用凯文凯利的话来讲,是形成性的变化。这一点其实也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微软会错过门户的机会,雅虎会错过搜索的机会,而谷歌又错过SNS的机会,他们都是人中龙凤,都很聪明。为什么?因为新事物出现的时候,伪装成他们觉得人畜无害的东西。他们没有这个警觉,等真长大了之后,再赶就来不及了。这是第一个关键词叫“形成”。 2、“智化”简单给大家聊一聊第二个关键词“智化”,他那本书上叫“知化”,但我觉得用“智化”更能说明“

17、智能化”。“智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很多人提到“人工智能”这个词儿就觉得头大,觉得只是科学家在研究的东西。其实我也不太懂,但是我看了很多材料之后,我有自己理解的一个版本,今天不揣浅陋,当着许多行家里手的面,我把我的理解说一下。 理解人工智能,你得先理解什么是弓箭。弓箭没有借助任何其它的力量,它只是把人在前几秒钟的力量积蓄到一根弦上,然后在下一秒中把它发出来。你理解所有人类的技术现象,其实都有一个类似的特征,就是我不断地在空间、在时间里把其他的力量压缩,然后在一个特定的点上爆发出来,这就是人类技术演进的总方向。人工智能其实也不例外。 在理解人工智能之前,我们稍微看几个人类走过的文明史。比如,刚

18、开始第一个阶段是人和环境合作,然后很快就进入到人和人的大规模协作,接下来又很快进入到人和植物的大规模协作,就是我们驯养了植物,开始了农业。再然后开始了人和动物的大规模协作,我们驯养了动物,畜牧业又开始了。紧接着,就是我们开始搞出了蒸汽机,蒸汽机的本质是什么呢? 蒸汽机的本质是人和地下已经死去的过去时间里的植物开始合作,过去的植物死了,到了地层当中变成煤炭,然后通过蒸汽机这个路由器和人类现实生产体系连接起来,这就是蒸汽机时代开始了。紧接着,人突然又可以和死去的动物进行合作了,这就是把动物死去之后,到地层里面焕化出来的石油打出来,通过内燃机这样一个路由器和人类的生产生活连接起来。这是我们看到的汽车

19、时代。那紧接着下一个时代是什么呢?就是人要和过去的人连接起来,而且是大规模地、高效率地连接起来。 请问人和人的连接,过去是以什么样式发生的?基本上是以书本的方式,就是把前人的知识写下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我们后人可以阅读,这种连接太微小了,前人能够留下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假设什么是智能?智能就是一个人把自己的智慧放到一个机器里,把无数人的智慧放到一个机器里,然后在时间上延后,可以让我们使用,在空间上可复制,让所有人使用。不信,大家现在看一看自己的手机,手机上的那么多个APP,本质上是什么?就是那些码农把自己的智慧浓缩在一个一个的动作当中,然后把它复制到你的手机上,你可以用,我也可以用。

20、 因此,在人工智能界有那么一句话,叫“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对,人工智能并不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它只是把人类的智能压缩在机器和代码当中,变成一种可复制的软件样式,在空间和时间中大量地为他人所使用。比如,什么叫做智能灯泡?就是一个工程师或者一堆工程师,把自己的智慧变成程序,设定给这个灯泡,然后它们在其它所有后面的时间里,在所有的智能灯泡里,都可以给用户使用。 这就像卡斯帕罗夫在1992年打不赢那个著名IBM的深蓝。其实卡斯帕罗夫是跟一个机器在作战吗?不是!那个机器只是一个路由器,它是把人类所有的关于国际象棋的大师棋谱、过去的经验、大师的思考全部集成在一个大数据库当中。因此,卡斯帕罗夫并

21、不是和这个机器作战,他是和古往今来的所有国际象棋大师在作战。那个深蓝仅仅是一个路由器。站在这个角度,我们才能够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这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它不是我们在科幻片里看到的那种所谓的神乎其神的机器觉醒。说白了,我们这一代人还掌握不了那一步的科技,即使它有,也不是今天我们讲的人工智能。 凯文凯利在讲知化这一章内容时,其实我觉得他抱着一颗极大的善心,给这一代创业者指了一条路。他说,在那个庞然大物形成过程中,就是让它的所有环节变成人工智能。今天创业有一条路,就是你把还没有人工智能化的东西添上人工智能,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行业,马上就能发财,只要你装得进去。当然从个人从业经历上来讲,未来给人类留下的就

22、是两条路,第一条就是我刚才讲的,把自己的智能压缩到机器或是代码当中,说白了,就是你成为伺候人工智能成长的一个保姆;第二,就是干机器干不了的事,就是做有创意的事儿。 我在准备今天晚上这个分享的时候,我突发奇想了:我们这一代人是文理分科,未来可能就要智创分科了,原来的理科生都是变成搞人工智能的,都去伺候人工智能,把自己的智慧压缩到机器和代码中。所有的文科生必须转型为创意产业的人,必须具备独创性,干机器干不了的事。 3、“流动” 我们再跟大家聊聊第三个关键词叫“流动”,其实这一章讲得也非常简单,就是不要再追求什么固定的东西了,一切都是在流动中,一切都会变得不值钱,一切都是方生方死。这种论调,我们在科

23、技著作中见得也比较多,凯文凯利特别喜欢强调这一点,而这一点也确实会带来所有创业者性命攸关的事情:未来什么东西值钱,什么东西不值钱?你说这事儿重不重要? 下面我把书中的一个清单发给大家。 8种无法复制的无形价值,有意思的是其中一点,有一些东西可以免费获得,但我们有时宁可付费获得。凯文凯利认为,至少有8种情况,人们愿意为可以免费得到的东西付费。他提了一个问题:这时候我们购买的到底是什么?他认为是其中无法复制的无形价值。我们不妨来看看是哪8种价值: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权;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未来不再是什么东西值钱,而是这个东西的不可替代性变得值钱。我昨天晚上在准备跨年演讲的时候,

24、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就放到我的跨年演讲ppt当中了,也算剧透吧。就是有一个人想要灭别人,他说:“你不要以为你的劳动是值钱的,人的收入不是和他的劳动成正比,而是和他的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大家琢磨琢磨这句话,特别有味道。未来我们每一个人博弈的不是劳动,也不是劳动当中的知识含量,而是劳动的不可替代性。 就像我们这一次卖必然这本书,就是要设立一个时间差,我们的用户能拿到这本书,而别人没办法。科技就是这么残酷,一个新的想法你不知道,而别人知道了,那你的竞争力就差很远很远。因为人类这个物种的繁衍已经不是靠肉身的繁衍,靠得是思想的做爱、生子,然后成为不同的物种。拥有不同思想的人,和不同的思想的

25、人交流,你就是不同的物种。打出这种时间差是特别必要的,我们的用户读完这本书,或者你没有读这本书,但知道了这个意识,你就是提前进化。 关于“流动”这个关键词,还有很多例子,比如罗辑思维每天早上6点半会发一段整整60秒的语音。你说,这个信息很值钱吗?这个信息不值钱,我并不认为我说得很好,虽然我觉得我说得还是很用心的,我每天都不糊弄。但是这个信息之所以有价值,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它跟特定的场景结合。 为什么6点半发?我就是觉得我们的用户在睡觉刚醒来后在上厕所或是刷牙时,需要这样一个一分钟的、又不需要集中太多注意力的、同时又能唤醒的、让脑子激活的内容。因此,它的本质并不是信息,它的本质是场景。 在巨大

26、的流动性面前,一切原来觉得非常值钱的东西,未来都有可能不值钱。我刚才给大家发的凯文凯利讲的那8个关键词,大家可以琢磨一下,虽然我认为还不只那8个,我其实心里还有好几个,今天没有空说了。总而言之,回到我前面跟大家讲的开玩笑的话,人的收入是和你的劳动不可替代性相关,而不是和你的劳动价值,甚至是劳动的知识含量相关。 4、“屏读” 下面,我们讲第四个关键词“屏读”,这个关键词挺逗的。我觉得凯文凯利也找不到更好的词来说这个现象了,其实就是信息乱炖。现在的信息已经不分载体了,过去我们还觉得读书、看电影是两回事,但是在一个屏幕面前,不管家里的电视机或是电脑,尤其是在我们的手机以及未来在我们身边会出现的无穷无

27、尽的屏幕面前,所有的信息样式完全打和在一起,变成一种新的乱炖,叫“换手如换刀,媒介即信息”,载体一变,内容的样式就全部都变掉。而大家知道,信息的传播是这个世界发生变化最重要的动因。 在这儿,我举一个例子,其实也是我们团队刚刚做的一个产品,但是我们还没有开始推广,没有发布,但是我实在找不到更好的例子,这不是为了做广告。给大家发一个二维码,大家有兴趣看一看,这个产品目前比较粗糙,这是罗辑思维团队对未来屏读即信息混合一个趋势的理解,大家也可以帮我们测一测有什么bug。 “得到”这个产品是罗辑思维在秉承自己做知识服务这个发展方向做出来的新的探索。我们的概念和一般做内容的机构大不一样。比如,很多出版社会

28、认为一本书越厚就应该越贵,哪怕是电子书,只要是字数越多,它就应该卖得越贵。而我们恰恰认为不是这样的,我不管你是书,还是视频,核心就是一个:让我能学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学习的首要要求是:你能不能让我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地完成学习?所以我们认为,内容产业将来会分成两个大的产业:一个是娱乐,它的本质是帮你花时间,一个是学习,它的本质是帮你省时间。 因此,“得到”这个产品,甭管大家现在看到我们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初心和未来的方向只有一个:通过我们的众运营、众提炼、众资本的投入,把知识以最高效的方式给你。如果音频合适,它就呈现为音频;如果金句合适,它可能就是几句金句;一本书未见得都应该把它读下来,如果

29、是一个干货版的方式或是读书笔记的方式能够尽快地帮你获得知识,那我们就采取这种方式,把一切过去的知识、载体、样式打在一起,以时间为唯一价值标尺,给到我们的用户。 因此,凯文凯利讲将来的屏读时代,所谓内容载体有三民主义,就是最早古代大家是“言语之民”,五百年前变成“书籍之民”,就是天天看书,用书面来驯化我们的思想,而将来我们是“屏幕之民”。“屏幕之民”并不是说我们会得近视眼,视力会不好,大家痴迷于各种各样的美剧、韩剧,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过去所有的信息样式会打在一起、搅成一锅粥,变成乱炖,然后呈现给你。这个时候就再也没有什么宣传部门了,就再也没有什么权威了,大家的脑子是乱成一锅粥。如果你找不到这

30、个感觉,找一个有弹幕的视频网站,看一下什么是弹幕,你就明白了。5、“使用”再跟大家聊一个关键词是“使用”。其实凯文凯利的意思特别简单,就是未来什么东西,你也别“有”了,“有”其实特别不划算,你“租”就好了,或是用其它的方式使用别人的。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切东西都共用。在这个方面,我自己还真是一个先锋队,因为我从前年开始,就把我的房产全部卖掉,自己租房住。我今年把车卖掉,自己用滴滴或者优步。这里面确实有自己渴望自由的一部分,也有我理财的策略,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迟早大家都会是这样的这种生活方式。 当然啦,是不是要卖房卖车,这事儿我觉得挺难的,因为这要跟自己几十亿年形成一个生物本能

31、的占有欲搏斗,这个事挺困难的。有些人自己做出选择还不难,但是说服老婆、丈母娘,或者自己的老公,这个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也不提倡每个人都这样,但是这确实是凯文凯利在这本书里给大家提出来的第二个大创业机会:任何现在别人还买、还拥有的东西,将来通过商业模式或者是科技手段能够做到,大家共享、使用,只需要获得使用权,不需要获得独占权。这就是一个大生意。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例子,比如车,大家用滴滴、优步,比如饭,我们可以不在家做饭,我们叫外卖,大家理解就是这样的。但是就在我们身边正在出现的一系列创业模式,比如,家里摆放的花是租用的,甚至在北京已经出现了像窗帘、家具、软装、灯具,甚至是家庭墙壁上的挂画可以租用的

32、公司。你放心,这样的公司眼前不见得会做得很大,但是将来一定是模式,将来大家一定会这样。其实在我构想当中,要不了多少年,都市白领就会放弃“我一定要拥有房子”这个妄念了。因为大家该有房的也有了,“拥有的”瘾也过完了,没有的,估计也买不起了,所以买房的念头就断了、算了。将来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公司,不是给大家做那种短租公寓,而是品质相当好的、服务相当齐备的、对即使自己拥有房的人都会构成强烈吸引力的高品质、可租用的住房,我觉得这一定会成为下一个创业风口。我最近好几个朋友在想创业模式,当然是有经验的人也有融资能力的人,我都建议他们做这个,我觉得将来这个潜力无穷。6、“共享”接下来跟大家聊第6个关键词,我估计也只能聊到第6个了,叫“共享”。凯文凯利举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对比。他说,共享在美国人看来就是搞共产主义。要知道,这在西方算是骂人的话,所以他深怕他的读者理解不了这个词。确实,共享太像共产主义了。你的就是我的,咱们互相贡献嘛。比如,每天有几十亿人在脸书Facebook上贡献自己的内容,但是扎克伯格拿去上市,拿去买房子,我们一点儿意见也没有,这不就把我们的东西共享给扎克伯格了吗?我们自己天天用微信搞得挺热闹的,我们啥也不图,像今天罗胖在这里共享,啥也都不图,也没收钱,这不是神经病吗? 当然了,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原因有两点,第一,你罗胖一定是想卖书、做个广告,你有其它方式获得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