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8.81KB ,
资源ID:22098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09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震科普征文3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震科普征文3文档格式.docx

1、”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而一些大的地震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汶川地震就是最好的例子。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天塌地陷,山河破碎,同胞罹难,举国同悲。5月本是美丽的季节,然而因为汶川地震死亡、伤痛取代了绿肥红瘦,泪水侵湿的日历记录着我们的国殇。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满脸是血的北川3岁的朗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

2、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当我看到这条消息时震惊了,郎铮才3岁就懂得感恩太感人了。汶川地震感人的事数不甚数。灾难可以毁灭一切物质,却无法摧毁人的意志。既然生命如此短暂且充满变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享受幸存的生命,有什么理由长久颓废下去呢?一位3岁的孩子,一名不谙世事的娇小子,他本该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然而无情的天灾让他的童年变得深沉而成熟,他从一个小男人的阳刚之气,解读了人生的坚忍不拔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毁坏我们的家园,但永远摧不垮我们的意志。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中华民族钢铁般血性在此得到了最完美最真切的展现和诠释。人们刚走出地震的阴影,更大的灾难又来临了,只因沉睡的山脉伸出了个懒

3、腰,世间的秩序顿时乱了套。大地蚕噬,泥水洪流,悲伤已成了定局青海玉树。原本鲜美的花儿垂下了张扬的头,原本翻腾的湖里搅动着浑浊的泪水。大地泣诉着,用它那嘶哑的喉音,没有鸟鸣,不见生灵,只有浑浊、潮湿、滴答的雨泪。然而这一切却见证和记载了中国人勇敢、坚韧、博爱、团结的奋斗历程。眼前的荒凉是历史的遗痕,更是唤醒我们生命自觉的力量。既然命运驱赶着我们来到了人生的断裂层,并将我们放置于命运的跌落点,面对触目惊心的荒惊,惊吓与沉沦只会使我们瘫软在地。何不抛开我们对命运的不满之情,启动生命储藏的全部力量奋力一跃?珍惜我们唯一所拥有的现在,平静地调节自已每一天的行为和念头,好好地生存,正是逝者所希望看到的,也

4、是这场大悲痛所带给我们的淡定。(巍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叶秋香指导老师:苟家起)地震能预测吗河北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数不清的地震,死者已矣,却让生者恐惧。于是想起我小时爷爷讲的一件事:大约是70年代初期,在大理至保山的320国道上,有数不胜数的大小蛇只横绝公路,向着点苍山的方向爬去,绵延三日方绝迹。不久,邻近地区传来有地震发生的消息。近日,随手翻阅了一本关于地震方面的宣传册子,里面提到唐山大地震时,有一列载人列车驶入唐山前,驾驶员偶然看见城市上空出现奇异光团,就紧急刹了车,这一刹车就将一车人从死亡的边缘挡了回来。俗话说无风不起浪,由此可见地震之前或多或少往往是有一些征

5、兆的。那么地震能预测吗?如能像天气预报一样该多好啊!据大理州地震局宣传材料称:我国目前地震预报还处在多学科经验性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地震中期预报准确率约50%,短期预报准确率约15%。我国地震研究人员对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以及1995年云南孟连地震进行了成功预报,且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此外,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也作出了成功预报。因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作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我国还被载入史册。由此可见,诸多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预防的。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也阐述过类似的观点,他反对“地震不可预测论”。

6、虽然如此,但由于受经验、科学技术的限制,我们对地震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因此,还得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地震知识素养的提高。从人民群众方面讲,我们知道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有一些异常变化的,因此要特别注意一些异常现象。如井水出现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冒气泡;动物方面出现:老鼠搬家往外跑,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麻蛇早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植物无故大片枯死等;此外发现奇异的声光

7、现象也要特别引起注意。如发现以上现象时,能尽快上报政府职能部门,对地震的预测是有很大帮助的。从地震科技工作者方面讲。因为地震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测震、地形变、地电、电磁、重力、水位、水化学、流量、水温等的观测外,还有地应力、电磁波、地声、地光、气象因素等。所以不仅要认真监测,还要不断促进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同时能加强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地震预测的水平,以适应观测的需要。当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目前,像全球卫星定位仪、卫星遥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等也逐步应用到了对地球的科学观测研究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防震知识的普及提高。像清朝冯可参在1668年山东郯城

8、发生8.5级地震后的灾民歌中所写的:“少妇黄昏悲独宿,老妪白首抚孤孙。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吓哭祈新魂。”这种由地震带来的悲惨局面是会一去不复返的。白银芬李家伟)地震的警示在自然灾害中,有个令人闻风丧胆的魔鬼地震。它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个个鲜血淋漓的标记,也给予人们一次次警示。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特大地震,24万余人在灾难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一座工业城市毁于一旦2008年5月12日,8级强震猝然袭击了四川的汶川县,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造成上万人死伤。曾经美丽的家园顷刻间化为废墟,曾经完整幸福的

9、家庭刹那间支离破碎,多少人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多少心灵将受到无法弥补的创伤。在地震面前,人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无法阻止亦不能控制,其可怕之处在于此,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掌握地震的规律,做好地震避险工作,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防震和避震预案,为震时自救和互救创造条件。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在来临之前都有一些预兆。通常,在地震发生之前,地下水往往会发生异常,如:水位上升或下降,地下水发浑,变味、冒泡。另外就是动物异常,如:牛马不进圈,嘶鸣不止,老鼠搬家,蛇出洞等。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发现异常,则一段时间内不可疏忽大

10、意。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一般的有感地震或者远震不用外逃,因为这种情况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在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如果在室内,应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或者墙角处,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避开墙体薄弱部位,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离至户外开阔地,千万不要跳楼或者站在窗子外,撤离时候要保护好头部、鼻、耳等重要器官。应就进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果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值得庆幸的事,切不可冒着大地颤动的危险往室内取物或救人。要等地震危险期过后,再设法去抢救。如果不是在空旷地,则需避开周围的建筑,双手抱住头部蹲下。地震中不幸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可能会有吸入烟尘导致窒息的危险最后,因此应用手、衣服或衣袖捂住口鼻。另外,应该想办法把手脚挣脱开来,用砖块木头等支撑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保持足够新鲜的空气呼吸。无力自救时,应减少体能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救的希望越大。地震是可怕的,它破坏力大,所到之处,哀鸿遍野;但同时它给予我们一次次警示:地震虽无法阻止,但可以防范。让我们重视地震避险工作,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孙云仙郑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