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8.36KB ,
资源ID:22241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241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明代瓷器造型中的伊斯兰元素.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明代瓷器造型中的伊斯兰元素.docx

1、明代瓷器造型中的伊斯兰元素明代瓷器造型中的伊斯兰元素 7世纪,亚洲东西方形成了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长安、洛阳,巴格达、萨马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双方的文化交流代表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体。这种交流在双方的陶瓷器上体现尤为明显,从唐代一直持续到明清,并以明代最为突出。 明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元明时期统治者对信仰伊斯兰教采取宽松政策,郑和下西洋和陈诚等人出使西域从海陆加强了对伊斯兰世界的联系,双方的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盛况。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瓷生产既为满足外交礼品的需求,也为了拓展国内外市场,因此,在器型上吸收一些伊斯兰因素也是不足为奇的。据目前笔者可以掌握的资料统

2、计,明瓷仿伊斯兰金属器、陶器、玻璃器等至少有18种特别的典型器。笔者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这些典型器的归纳总结,希望对甄别和鉴赏明瓷特别是外销瓷器有所裨益。 青花长颈方口执壶 明宣德时期产品,小口,有盖,宽肩,深腹,圈足,近口处有短方流,另一侧颈肩部有如意形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种青花执壶在伊朗阿达比尔陵寺曾保存3件,印度莫卧儿宫曾保存1件,流上刻有莫卧儿皇帝查罕基的名字和年代(1625年,即查罕基20年)。另外还有一些保存在国内外的博物馆中。长颈方口执壶与不列颠博物馆藏阿富汗西北境赫拉特(Herat)所产12世纪晚期黄铜执壶相似。该器有精美压印纹并镶嵌铜、银,纹饰细腻,还有复杂的星占图

3、,如有关行星和黄道十二宫图像,并有阿拉伯文祈福铭文。日本冈山东方博物馆还藏有伊朗卡山(Kashan)12世纪生产的青釉刻纹陶质圆口执壶,器型与此极为相似。 青花细颈圆扁壶(又称天球扁瓶) 明永乐时期产品,小口,细颈呈束腰状,扁圆腹,浅圈足呈椭圆形。现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伦敦达维得艺术基金会保存2件,北京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也有保存。据推测,这种扁壶与科威特伊斯兰古物陈列室藏13世纪叙利亚产釉彩玻璃香水扁壶相似,可能是仿于伊斯兰玻璃器。该器的肩及两侧绘有漩涡形花饰,前后腹面各绘一位贵妇坐于垫上,手持角杯。 青花细颈双耳扁壶(又称宝月瓶) 明永乐时期产品,小口,细颈,扁圆腹。颈肩

4、部有双耳,浅圈足呈椭圆形。现藏于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普赛拉伊博物馆。这种扁壶在明永宣时期生产较多,在国内外的一些博物馆中也多有保存。这种扁壶与美国俄亥俄州托利德美术馆藏1300年左右产于大马士革的釉彩玻璃扁壶相似,可能是仿伊斯兰玻璃器。此壶腹上有四大四小圆形开光,大者内有阿拉伯文,小者有卷枝纹;腹下部为一圈阿拉伯文,中间嵌有两个开光,内填卷枝纹。 青花洗口双耳扁壶 明永乐时期产品,洗形小口,束颈,扁圆腹,小圈足外撇,颈肩部有双耳,腹两侧各有一圆饼凸起,现藏于山东烟台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1件。明成化时期这种扁壶还在生产,只是洗口变成杯形口。洗口或杯形口双耳扁壶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13

5、世纪产于伊朗卡山的扁壶相似,推测是仿自伊斯兰陶器。 青花小口双耳扁腹大背壶(又称大卧壶) 明永乐时期产品,小口有盖,短细颈,扁圆腹正面隆起,中心有圆饼状凸起,肩部有小双耳,腹背平坦无釉,中心下凹成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也有收藏。这种青花大杯壶与弗利尔美术馆藏13世纪中期叙利亚所产黄铜刻纹嵌银大杯壶相似,据推测是仿伊斯兰金属器,两者仅口部、双耳及腰部略有区别。 青花双耳葫芦扁壶 小口,扁葫芦形,颈肩部有双耳,椭圆形浅圈足。明永乐时期产品,现藏于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明御厂永乐早期底层中还出有白釉葫芦扁壶。另外,这种青花葫芦扁壶早在明洪武朝已有生产。英国维克多利

6、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有一件13-14世纪产于叙利亚的陶扁壶,与这种扁壶相似,仅口部略有所区别。 青花天球瓶 明宣德产品,小口,短直颈,球形腹,平底。伊朗阿达比尔陵寺保存有3件这种器型的瓶,其中两件嵌有铭文。据考证,天球瓶在明以前少见,但自明初以后多有生产。天球瓶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藏13世纪中期产于叙利亚大马士革或阿勒颇的嵌银压印纹铜瓶相似,可能是仿伊斯兰金属器。 青花兽耳多面体瓶 小口,圆唇外凸,筒形长颈两侧有兽形耳,腹为多面体,有四个尖状凸起,撇圈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由于多面体瓶制作工艺复杂,故推测产量不会很大,但明正德、清雍正等朝仍有生产。这种瓶与英国维克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12

7、世纪伊朗所产青铜刻纹嵌银多面体瓶相似,仅颈部略有区别,推测是仿伊斯兰金属器型。 青花敛口矮腹罐(又称鱼篓尊) 明永乐时期产品,敛口,溜肩,矮鼓腹,圜底。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英国达维得中国艺术基金会藏有一件带盖的矮腹罐,与大英博物馆藏14世纪中期产于伊朗设拉子的黄铜嵌银矮腹罐相似,推测系模仿伊斯兰金属器。其上刻有阿拉伯铭文。 青花单柄水罐(又称花浇) 明永乐时期产品,直口,款颈,圆鼓腹,卧足,颈肩部有兽头曲柄,缺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景德镇明御厂故址永乐早期地层出土有白瓷单柄水罐。里斯本卡洛斯特古尔本基安基金会藏有一件白软玉兽头曲柄水罐与这种水罐极为相似,其差异在于有无圈底。此单柄玉罐刻有

8、乌鲁贝尔之名,他是帖木儿苏丹之孙、沙哈鲁之子,为撒马尔罕之行政长官,后继承沙哈鲁为苏丹。此水罐还刻有莫卧儿帝国皇帝“查罕基”和“沙杰罕”之名。此外,大英博物馆还藏有一件15世纪产于阿富汗赫拉特的黄铜嵌金银水罐,与上述水罐形制类似。 青花药罐(又称状罐) 明宣德时期产品,直口,短颈,溜肩,筒腹,圈足上有钮形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初龙泉窑还生产过印花青瓷药罐,与不列颠博物馆藏14世纪产于伊朗的陶药罐相似,系模仿伊斯兰陶器,伊朗陶药罐腹部有两排开光,内均有中国莲花纹作为主题纹饰,这种莲花纹常见于伊尔汗国的陶器上。这种陶药罐传到中国后,又制成瓷质品返销伊斯兰世界等地,并持续到清代。清康熙时生产的

9、外销瓷药罐还在器壁上描有拉丁文药名。 青花深腹折沿盆 明永乐时期产品,敞口,折沿外撇,腹较深,上部微束,平底。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盆与不列颠博物馆藏14世纪开罗或大马士革所产的嵌金银黄铜盆相似,系仿伊斯兰金属器或玻璃器。盆腹部刻有阿拉伯铭文,包括苏丹穆罕默德?伊本?盖伦的名字、称号及他的铭文纹章。腹部铭文中间有两个圆形开光,内饰有6朵完全仿中国样式的莲花。此外,美国大都会美术博物馆藏有一件14世纪产于叙利亚的该形制的玻璃盆。据考证,这种铜盆在内蒙古辽陈国公主墓曾有出土,说明早在辽代已输入到我国。 青花笔盒 明永乐时期产品,长椭圆形,直腹较浅有母口,内分大小三格为椭圆形、圆形和长条形,器盖较

10、浅有子口,平顶。与不列颠博物馆藏14世纪产于开罗或大马士革的嵌金银黄铜笔盒相似,据推测是仿伊斯兰金属器。此盒为长方形,内分四格,为以长椭圆形和三个小圆形,盖与盒体有合页相连,并有吊扣固定。盖内面左、右刻有两个开光,其内长方形和长椭圆形两种,我国瓷仿制品为长椭圆形。景德镇明御厂故址也曾出土有永乐长椭圆形青花笔盒。 青花饭盒 明正德时期产品,椭圆形,浅腹有母口,平顶有盖有子口,系陶瓷学者卡斯威尔购于叙利亚大马士革。该盒与英国维克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15世纪,产于叙利亚的镀锡青铜椭圆形饭盒相似,区别仅在于有无把手、合页与吊扣,系仿自伊斯兰金属器。青铜饭盒(包括套装饭盒)在西方已著录20余件,均属

11、马木路克朝金属器,制造年代主要在1460-1500年之间。我国仿制的外销长椭圆形瓷盒,可用作饭盒或储存食物,较小者还可用作容器,如皂盒等。 青花八角形烛台 明宣德时期产品,台座呈现八角形,腹壁内凹,台面平,近颈柱处有一宽凹槽,颈柱圆形,上细下略宽,插烛口处与台座形状相同,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明御厂永乐早期地层中还出有白釉八角形烛台,与不列颠博物馆藏13世纪晚期产于伊朗西部的黄铜刻纹嵌银烛台相似,仿自伊斯兰金属器。此铜烛台颈部刻出的飞凤纹及上、中、下三带反S形回纹显然是受到了中国本土审美因素的影响。 青花撇足圆形烛台 年代不详,台座为高撇圈足,上托圆形盘,盘心承起圆形颈柱,上有小圆盘形烛台。这种烛

12、台与不列颠博物馆藏约1400年产于叙利亚大马士革的黄铜嵌金银烛台相似,据推测是仿自伊斯兰金属器。 白釉烛台 明永乐时期产品,上部为盘状,敞口,浅腹,平底,中部为宽带束腰,器座为宽肩,壁悬垂三足折而外卷,现藏于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据观测,此器并非中国陶瓷传统造型,可能是仿伊斯兰铜三足灯台而略有变化,但目前尚未找到恰当的对比资料。 白釉三壶连通器 年代不详,杯形口,杯底有筛眼,颈有双层,外层有透雕纹饰,内层及其下的三个偏管与下面的三个球状体相连通。瓷器结构复杂,由多种部件分段粘接而成,现藏于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此三壶连通器仅见于我国,从器上锥刻有阿拉伯錾金纹样来看,应系与伊斯兰器物有关,可能为容香器,但目前尚未找到恰到的对比资料。 据考,明永乐、宣德时期新出现的器型较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制瓷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新器型的增多是一种必然;二是有明代海陆两途交通的发展,繁盛与外贸易和交流,为进一步吸收异域的器形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当然,明代瓷器中所见伊斯兰典型器不仅仅包括以上几种,还有高足镂孔香薰、插屏、汤瓶等,如高足杯、高圈足敛口碗等器物早在元代就仿制了。 责任编辑:陈茴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