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9 ,大小:489.95KB ,
资源ID:22274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274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恒源煤业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恒源煤业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docx

1、恒源煤业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1 总论1.1任务的由来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恒源煤业有限公司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函 200652号)、国家环保部关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190号)、山西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开采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晋环发2009280号)等文件精神,于2010年10月做出了开展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决定,并委托我公司承担本矿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以下简称方案)。1.2编

2、制依据1.2.1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2010年6月13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1年6月29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03年6月29日。1.2.2标准

3、法规(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424号,2004年2月;(3)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2005年6月;(4)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环发2005109号,2005年10月;(5)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6)关于印发2006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647号,2006年3月;(7)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汇报,国务

4、院常务会议文件,2006年4月;(8)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2006年6月;(9)矿山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3月26日;(10)土地复垦条例(试行), 1998年11月8日;(11)山西省土地复垦实施办法,1995年08月29日;(12)关于印发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晋环发2009280号,2009年11月;(13)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079号,2007年3月31日;(14)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治理保证金提

5、取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晋政发200741号,2007年3月31日;(15)关于加强煤炭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晋政发2006445号,2006年11月27日;(16)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190号,2006年12月;(17)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7月30日;(18)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996年12月3日;(19)山西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1997年7月30日;(20)山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办法,(晋政发19971号)。(2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6、DZ/T 0239);(22)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40);(2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8),水利部,1998年2月5日;(24)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行管字200081号),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年5月26日;(25)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172001);(2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27)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2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28-1996);(2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0);(30)环境

7、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3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3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3)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34)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行业(HJ446-2008);(3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3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1.2.3参考文件(1) 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恒源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晋城市煤田地质勘探队;(2)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

8、恒源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晋城煤炭规划设计院;(3)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恒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晋城煤炭规划设计院;(4)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恒源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山西时代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1.3指导思想与遵循的原则1.3.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注重现场调查,查阅技术资料,核实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归纳分析;科学设定指标体系,按阶段明确主要恢复治理任务;按时期排定重点工程;坚持依靠技术进步,

9、走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少、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煤炭工业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良好的矿区环境。1.3.2遵循的原则(1)坚持“不欠新帐,渐还旧账”的原则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定期制定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并组织进行实施,要定期进行评估,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要以煤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形式,建立企业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补偿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煤炭生产中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并逐步解决历史存留的生态环境问题,把煤炭企业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企业。(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

10、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煤矿企业生产情况,对新建矿井应突出预防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内容;对生产历史长的矿井及改扩建、资源整合矿井,突出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分轻、重、缓、急和优先顺序,逐步对煤矿影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3)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统一”的原则针对目前已存在和今后可预测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既要;立足当前技术和资金投入、恢复治理工程实施、建设施工的装备和水平的实际,使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国家政策调整,相关标准提高,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因素,使方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4)坚持“规划协调” 的原则方案制定中标准的设定,方案中生态保护、恢复治理等重点工程

11、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及其他规划相衔接,并统筹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规划的协调性。1.4方案涵盖范围方案区域范围为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恒源煤业有限公司矿区井田范围,面积5.3566km2。1.5方案执行时限恒源煤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基准年为2010年,方案执行时间为20112015年。方案的实施时间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期限相一致。1.6方案制定的技术路线方案制定的技术路线见图1。图1-1 方案编制技术路线图2 区域概况2.1区域自然条件2.1.1企业位置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恒源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西北侧约1km处,西寺庄村李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泽州县巴公镇管辖

12、。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53725353902,东经11251391125311。 该矿区位于巴公镇西北侧约3km处,距晋城市区约19km,太焦铁路从井田东北侧通过,距太焦铁路北板桥车站约2.5km,距长晋高速公路入口约6km,晋城大阳县级公路从井田西部通过,村与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附图1 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恒源煤业有限公司地理位置交通图2.1.2井田范围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2月27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0283,有效期至2011年12月27日,批准开采3#-15#煤层,井田面积为5.3566km2,开采深度由740m至520m标高,生产规模60万t/

13、a。具体范围由以下10个拐点连线圈定。详见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2-1。井田呈不规则的多边形,东西长约3.04km,南北宽约2.92km。矿区范围图见图2-1。表2-1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拐点号北京54坐标系(6带)西安80坐标系(6带)XYXY13948453.0019668890.003948403.6719668821.6323948313.0019670137.003948263.6819670068.6533947517.0019670367.003947467.6719670298.6543946432.0019669656.003946382.6619669587.6553946

14、392.0019670755.003946342.6619670686.6663945585.0019670755.003945535.6519670686.6773945517.0019668615.003945467.6419668546.6583945976.0019668763.003945926.6519668694.6593946466.0019668697.003946416.1519668628.64103946500.0019667700.003946450.6519667631.63图2-1 矿区范围图2.1.3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内四季分明。据泽

15、州县气象部门最近40年的统计资料:无霜期202天左右,气候干燥,多年平均降水量573.8mm,最大年降水量为884.4mm(2003年),最小年降水量为265.7mm(1997年),最大日降水量为121mm(1992年5月05日),最大时降雨量为71.4mm。雨季多集中于七、八、九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827.8mm,超过降水量的三倍;旱季为12月到翌年2月,多年平均气温11.5,68月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8.6(1967年6月4日),12月至翌年2月气温最低,极端最低温度为22.8(1956年1月21日);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最大冻土深度为41cm,结冻期与降雪从11月至翌年

16、3月;冬季多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最大风力为79级,一般为34级。据历史记载地震台网监测,晋城地区共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1次,5级以下有感地震44次,最大地震是1303年9月发生在高平的5.5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周期分别为 0.05g和 0.45s。根据国家地震局 1:400万中国地震综合等震线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区。2.1.4河流水系 本区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丹河支流,井田东部为巴公河,属丹河一支流,发源于高平市东周乡境内,南流入泽州县境内的太阳、巴公、高都3镇,于高都村注入丹河,全长约22 km,河床宽约5m,

17、流域面积约为188.8 km2,流量约0.00740.675L/s,从井田内东侧由北向南流过,井田内无其它常年性河流和大的地表水体。附图2 河流水系图2.1.5土壤由于受地形、地貌、成土母质、气候、植被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本区域土壤分布具有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局域分布的特点。据调查,项目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草甸褐土。这也是本区分布最广、范围最大的一类地带性土壤。根据褐土土类不同的成土过程,项目区内褐土可分为褐土性土、石灰性褐土、潮土、红粘土和冲积土五个亚类,区内耕地主要为旱地。2.1.6植被该地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区,属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地带,气候较温暖。根据植被地带性规律,属丘陵低覆盖植被类型

18、区,为森林向草地过渡的中间地带。大部分地段覆盖着第四纪黄土,以栽培小麦,杂粮二年三熟农作物为主。由于受夏季湿热和冬季干冷的交替影响,温带的落叶和阔叶林在本区得到较好发展,特别是落叶类的果树,如柿树、桑树、苹果、梨树等的产量都很大。自然植被覆盖度24.5%,主要植物有油松、侧柏、刺槐、榆树、杨树、荆条、黄刺玫等乔灌木和羊草、长芒草、百里香、狗尾草、蒿类等草本植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谷子、棉花、玉米、大豆、花生。2.2区域环境地质条件2.2.1地形、地貌矿区地处太行山西翼、沁水盆地南部边缘,地貌划属为侵蚀山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内沟谷发育,大面积为黄土覆盖。矿区地形大致南北高,东西低。最高点位于井

19、田南部的山梁上,海拔标高为832.0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部,海拔标高为772.00m,相对高差60.00m。2.2.2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位于沁水盆地南部,地貌类型属侵蚀低山丘陵区。矿区内地形大致南北高,东西低。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区域内主要河流为丹河,境内主要河流为巴公河,位于矿区的东北部,为丹河一主要支流,距井田约3km,基本对矿坑充水无影响。井田内无地表径流和水体。(一)矿区内主要含水层(1)松散岩孔隙含水岩组(孔隙水)区内第四系分布广泛,岩性主要为黄色亚砂土及红色亚砂土,含水层的厚度、水位埋深及其富水性差别较大,地表地势较高地段一般无水,而于地形低凹处赋存地下

20、水,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大,而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及水质类型与前述相应的区域含水层组的情况基本一致。水质类型为HCO3SO4-Ca型水。(2)碎屑岩裂隙含水岩组(裂隙水)该含水岩组主要指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岩组,其中下石盒子组地层在矿区内有出露。含水层为厚层状粗砂岩及中细砂岩,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地形适宜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水质类型属HCO3-CaMg型水。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粒砂岩,是3号煤的主要充水来源。水质类型属HCO3-Ca型水。(3)碎屑岩夹碳酸盐类型裂隙岩溶含水岩组(裂隙岩溶水)该地层埋藏较深,主要含水层为砂岩、灰岩,其间夹数层泥岩、砂质泥岩等隔水层,相对

21、削弱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15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K2灰岩。资料表明该灰岩岩溶裂隙均不发育,冲洗液消耗量及水位无明显变化。(4)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岩组(岩溶水)矿区内中奥陶统地层埋藏较深,主要由石灰岩、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组成的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峰峰组及上马家沟组岩溶裂隙不发育,且多被方解石脉所充填,偶见的溶洞亦呈封闭状态,属弱含水层。下马家沟组灰岩属较强的含水层。本井田奥灰水静水位标高为579580m。(二)隔水层(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由铝质泥岩组成,一般8.60m左右,系一较好的隔水层。(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主要由具有可塑性的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各层砂岩间及灰

22、岩间均有均有泥岩分布,一般厚两米至数米不等,可起到良好的层间隔水作用。(三)井田水文地质井田总体为一单斜构造。主要可采3号煤层的充水层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含水性一般较弱,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9号煤层顶板为厚层细粒砂岩与砂质泥岩,含水性一般较弱;15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K2石灰岩,含水层一般较弱,下伏奥灰含水层水位埋深低于煤层的最低标高,所以开采15号煤层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底板突水问题。因此,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该井田地处太行山西翼,沁水盆地南部边缘,属低山丘陵区。区内地表总的地势南北高、东西低,相对高差60m。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和大的地表水体,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巴公河,位于矿区的东

23、部,距井田约3km。该矿井所采3号、9号、15号煤层,巴公河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基本不存在隐患,各煤层的单位涌水量不是很大,在地层结构未被破坏的前提下煤层与地表水体无直接联系。井田内煤层与各含水层之间的岩层较稳定,隔水性较好。区内断裂不发育,构造简单。井田内15号煤的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均较弱。据矿方提供资料,矿井涌水量不大,其涌水量与地表降水成正比关系。2.2.3工程地质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1、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岩性及其它特征(1)3号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中下部,井田内煤层厚5.706.20m,平均厚5.94m,见3号煤层等厚线图3-1。煤层结构简单,不含矸石。其直接顶板多为砂质泥岩、粉砂岩

24、、泥岩,局部为细粒砂岩,一般厚约2.20m;直接顶下常有约0.1m的灰色泥岩或炭质泥岩伪顶;老顶为中粒砂岩,厚约3.00m。底板岩性多为泥岩,一般厚1.50m。总之,井田内3号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为赋存区内稳定可采煤层。井田内3号煤层资源已基本枯竭,原宝昌煤业、原华怿联煤业已于2007年6月、2008年6月通过有关部门验收闭坑。本次兼并重组整合后3号煤层由于埋深较浅,井田的东部及北部资源大部分被剥蚀掉,亦存有以往开采3号煤层的报废井筒,对本区3号煤层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现剩余储量大部分为村庄压盖资源。(2)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一段上部K2灰岩之下,井田内煤层厚1.703.80m,平均厚

25、2.69m,见15号煤层等厚线图3-2。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含02层矸石。煤层直接顶板为K2灰岩,厚度较大,一般厚约8.63m,K2灰岩下局部有薄层炭质泥岩;底板为泥岩,一般厚约2.11m。总之,井田内15号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较简单,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亦为本整合区内两矿的现采煤层。2、环境地质(1)瓦斯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安发【2009】35号关于晋城市2008年度年产30万吨及以上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绝对瓦斯涌出量0.4m3/min,CO2绝对涌出量0.28m3/min。根据晋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晋市安监管一发【2006】1号关于晋城市2005

26、年度年产21万吨及以下乡镇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原华怿联煤业有限公司开采3号煤层,绝对瓦斯涌出量0.3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4.68m3/t,为低瓦斯矿井,没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根据矿方提供的掘进工作面瓦斯数据和掘进进尺为依据进行矿井瓦斯含量推算,该矿属低瓦斯矿井,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2)煤尘的爆炸性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10年5月12日对本矿现采的15号煤层煤尘爆炸定性分析,火焰长度为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为0,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为880,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为340,鉴定结论为煤尘无爆炸性。(3)煤的自燃倾向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

27、试中心2010年5月12日对本矿现采的15号煤层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了测试,结果为:煤的吸氧量(cm3/g)为1.26,自燃倾向性等级为,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4)地温 据调查,该区属地温正常区,地温梯度为1-2/百米,恒温带深度在85m左右。井田范围及周围没有发现地温和地压异常现象,该井田应属地温和地压正常区,不存在热害和冲击地压危险2.2.4地层井田位于沁水煤田晋城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东南部,井田内地层大部分为第四系黄土层所覆盖,基岩仅零星出露于井田南部(西寺庄村与东寺庄村之间),基岩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现根据地表出露及钻孔揭露情况,将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

28、峰组(02f)为含煤地层之基底,本次利用的钻孔均未揭露完全,据2007年11月晋城市钻探勘察中心在井田内东寺庄村北侧施工了一个供水深井资料,揭露峰峰组地层厚度为90.15m,岩性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石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角砾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下部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中见脉状、薄层状石膏,顶部常见细粒状、星散状黄铁矿,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与下伏地层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4.8716.27m,一般厚10.38m。以浅灰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夹砂质泥岩、浅灰色粘土质泥岩,局部具鲕粒结构,底部偶夹透镜状赤褐铁矿层。(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井田内主要含煤

29、地层之一,厚61.78115.67m,一般厚86.66m。以K1砂岩为底,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本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旋回结构明显,由多层石灰岩、不同粒级的砂岩、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组成。灰岩中含蜒、腕足、海百合茎动物化石。一般含煤8层,下部含煤性较好,含灰岩35层,含丰富的动物化石及其碎屑。中部砂岩发育。泥岩及粉砂岩中富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及碎片。根据岩性组合以及与区域对比将本组分为三段。一段(C3t1)Kl底K2底,厚2.9114.38m,一般厚7.40m。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煤层等组成。K1砂岩厚0.301.48m,一般厚0.90m,灰色中细粒砂岩,成份以石

30、英为主,硅质胶结,脉状、波状层理,夹泥岩条带,局部底部含砾,为砂坪沉积。Kl顶15号煤顶: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含铝泥岩,中夹细粒砂岩,含星散状黄铁矿,见不完整植物化石。顶部具有15号煤层,井田内厚1.703.80m,平均厚2.69m,全区可采,为黑色中条带状结构,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中下部局部见一层深灰色石灰岩、泥灰岩。为泻湖、潮坪及砂坝沉积。15号煤顶局部含黑灰色炭质泥岩,厚00.50m,一般厚0.20m。二段(C3t2)K2底K4顶,厚20.7633.56m,一般厚28.43m。为石灰岩、泥岩、粉砂岩、中细砂岩和薄煤层组成。本段以海侵石灰岩发育为特征,由K2、K4等深灰色石灰岩构成主体

31、格架,与黑灰色泥岩、灰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及13号、12号、11号薄煤层等组成向上变浅的海退层序。石灰岩中含完整及不完整动物化石,化石主要为蜓、孔虫、腕足碎片;泥岩中含黄铁矿结核,含少量植物化石;砂岩为中、细粒结构,具波状、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夹泥岩条带。本段为三角洲前缘砂坝沉积,标志层横向稳定,沉积结构清楚,中部K3灰岩普遍受后期冲刷缺失。三段(C3t3)K4顶K7底,厚38.1167.73m,一般厚50.83m。本段岩性以碎屑岩发育为特征,夹K5、K6等石灰岩及5号、7号、8号、9号等煤层。石灰岩为深灰色,含丰富的动物化石,为开阔及局限台地沉积;碎屑岩中砂岩为中、粗粒及细粒结构,脉状、波状层理,大型交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