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9 ,大小:66.02KB ,
资源ID:22286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286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原理绪论习题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原理绪论习题资料.docx

1、马克思主义原理绪论习题资料绪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C)A、列宁B、爱因斯坦C、马克思D、毛泽东2.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C)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3.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在于它的(B)A、实践观点 B、立场、观点和方法 C、矛盾学说 D、阶级斗争理论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D)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D)A、辩

2、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6.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基石的是(A)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实践观点C、矛盾学说 D、阶级斗争理论7.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D)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D、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8.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是(C)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3、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9.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0. 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他思想理论体系的最鲜明特征是(A)A、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C、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D、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 机统一1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消灭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B、一切从实际出发,

4、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始终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B)A、始终坚持以消灭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根本 目的B、始终坚持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始终坚持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D、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C、坚持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D

5、)A、实现自由民主 B、实现民族复兴 C、实现世界大同 D、实现共产主义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C) A、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B、重在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 C、理论联系实际 D、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统一起来二、多项选择题1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A、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发展的观点和 学说体系B、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D、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ABC) A、马克思主义哲

6、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条件的有(ABCD)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 B、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实践 C、马克思、恩格斯亲身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科学研究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继承与创新4.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工人运动主要包括(BCD)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B、英国宪章运动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法国里昂工人起义5.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BD)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启蒙

7、思想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6.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CD)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BD) A、黑格尔 B、大卫李嘉图 C、费尔巴哈 D、亚当斯密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CD)A、昂利圣西门 B、威廉配第 C、沙尔傅立叶 D、罗伯特欧文9.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理论著作是(AD)A、哲学的贫困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共产党宣言10.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是(BC)A、唯物辩证法 B、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论 D、劳动价值论1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它的(A

8、BCD) A、哲学基础 B、理论品质 C、政治立场 D、社会理想1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这一论说的含义是(AC)A、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B、哲学以无产阶级为物质手段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理论指导D、无产阶级以哲学为精神手段1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BCD)A、高度的创造性 B、严格的科学性 C、坚定的革命性 D、自觉的实践性三、名词解释题1、 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简答题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实践中又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9、3. 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 五、论述题1、试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1、 答: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因是:(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它指导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是对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创新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4分)(2)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重要的理论品质,体现了崇高的社会理想。(4分)(3) 结合实际展开论述(2分)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 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

10、科学的。你怎么评价 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阶级性是相容的,因为它代表的是工人阶级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这种阶级性同时也体现了它的科学性。(1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他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2分)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

11、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2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科学性并不意味着价值中立和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4分)马克思主义科

12、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本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1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C)A世界

13、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D) A唯心论 B二元论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5把金木水火土看成万物本原的观点是(D)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 B运动性C物质性 D客观性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8.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

14、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9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0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1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物质生产实践 B科学文化实践C社会政治实践 D阶级斗

15、争12“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A) A反映论 B.不可知论 C先验论 D唯心论 13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C) 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 C社会实践 D必要的物质手段和条件1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16、(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6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 D) A事物的不断运动 B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7.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8.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19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指:(B) A

17、人们在逻辑思维中所产生的矛盾 B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C事物之间的斗争性 D事物之间的同一性 20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2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22下列现象中属于辩证否定的是(D )A昆虫被踩死 B禾苗被太阳晒死C麦粒被磨碎后给人吃掉 D稻谷种在田里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C )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一点论和均衡论的

18、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2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B )A本原和派生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26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D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2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 )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

19、道路 D.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2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 C )A根本属性 B运动方式 C存在形式 D时空坐标2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B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共性和个性30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C )A 直线性与循环性的统一 B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C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3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3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

20、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 A.事物变化范围的大小 B.事物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D.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3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3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D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

21、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2下列关于时间空间的正确说法是:(ABC) A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B时空都具有客观性 C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 D时空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有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22、( AB)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4下列关于物质和运动的正确说法是:( ABCD) A物质都是运动的 B运动都是物质所作的运动 C 脱离开物质的纯精神运动和不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BC)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

23、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6实践活动的特点有:(ABC)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主观性7.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BC)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8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是:(ABD)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意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D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9.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A. 实践是社

24、会历史的客体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10.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指(ABC)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11.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 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C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12矛

25、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3.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B)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 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14. 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D)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5.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 )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 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

26、的体积C.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D. 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16.辩证的否定是(ABCD)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17.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BD)A .激变论 B. 直线论C. 庸俗进化论D. 循环论三、名词解释题1、物质 2、实践 3、联系 4、发展 5、规律 6、矛盾四、简答题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如何? 2、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4、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是什么? 5、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6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

27、论述题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 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 (二)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 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三)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

28、,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保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不断得到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不断得到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不断趋于完善,三者高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过程中。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 1、通过前一段时间对马克

29、思基本原理这门课的学习,使我懂得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必须要以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原则为依据,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才能实现中国梦。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才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3、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年人的聪明才智,社会的大熔炉为每一位有志有才的青年提供了实现各自中国梦的机会。一份耕耘自当有一份收获,为了梦想,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奋斗就能获取属于自己的“中国梦”。4、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发挥青年自身优势,发扬勇于创新、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用辨证唯物主义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指导工作学习。5、青年的优势体现在接受新鲜事物快,上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等几个方面,它的体现还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主动,以小改革、小创新带动大改革、大创新。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强的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