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69.46KB ,
资源ID:22360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360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上海市普陀区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普陀区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2015.4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和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1.下列属于右图所示古代文明区域创造的文明成果是A

2、金字塔与集权 B佛教和基督教C城市与楔形文字 D象形文字和纸草2.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注重保护私有财产重视维护平民利益被迫改善奴隶处境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 B. C. D.3.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分封制 B.个体农耕 C. 自然经济 D. 集体劳作 4.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说: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5.与中国古代城市相比较,11世纪后欧

3、洲出现的新兴城市一般都具有的特征是 经济中心 政治中心 相对自治 相对民主 A. B. C. D. 6.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表明其治国思想是 A.恢复周礼 B.严刑峻法 C.儒法并用 D.君臣有别7.右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8.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北京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名称的变化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A. B. C. D.9. 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

4、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传)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10.有学者认为:从政治体制演变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取士的发展完善 B.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 C.义理之学思想的浸染 D.官僚体制的日益完备11.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A.枢密院与

5、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枢密院有统兵权防止将领反叛 D.枢密院与中书分立发挥官员主动性12.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权力,正确的描述是 明朝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形同前朝宰相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清朝军机大臣负责承旨拟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清朝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制定军国大计等机要政务A. B. C. D. 13.15世纪,意火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A. 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C. 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D.批评了拜

6、金主义思想14.鲁滨逊漂流记是l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要求现世享受的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等级制度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15.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D.18世纪16.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

7、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17.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一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这表明吉卜林 A.反对种族歧视的政策 B.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C.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 D.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1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工厂制 蒸汽机

8、工业资产阶级 B.工场制 蒸汽机 产业工人阶级C.圈地运动 珍妮机 金融资产阶级 D. 工厂制 飞梭 中小资产阶级19.有同学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主题绘制了一张表格,列出了交通运输、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三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下表中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一主题的一组是A 火车 轮船 汽车 相对论 B 蒸汽机 电报 电灯 电车 C 电动机 电影 电视 电脑 D 火车 飞机电报 互联网 20.以下是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数字所代表的主要工业国依次是年份1870233213101900302017719133614167 A.英、美、德、法 B.美、法、德、英 C.英、法、美、德 D

9、.美、英、德、法21.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 法制化 C.普选制 D. 民主性 22.“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应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23.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 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

10、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清政府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C.主动撤销对越南等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24.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A. B. C. D. 25.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

11、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近代中国最早倡导这一观点的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26.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说“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材料表明陈独秀A.否定儒学教条主义但不反对儒学本身 B.对东西方文化持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C.主张弘扬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治世之道 D.倡导文明进化必须全盘否定儒家文化27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12、A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 B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 C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D罗斯福任总统实施影响后世的“新政”28.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A.北伐战争 B.淞沪会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29.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

13、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30.美国学者扎卡里亚曾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关于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转移缩小了东西方文明的差距 B. 第二次转移发生于17-18世纪后期C.第三次转移导致恐怖主义等严重问题 D.第三次转移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必须做在答题卡上。31.材料一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

14、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材料二 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下列分析最为合理的是A.评价的是同一政治制度,但角度和用意不同 B.观点中前者公正客观,后者比较偏激,C.评价的是同时期的制度,但处于时代不同 D.观点中前者违背史实美化秦代不客观32.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对华输出中国市场的商品50年代逐渐下降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33.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

15、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企业类型资本总额备注1862-1894年军用工业5000万余两白银出现企业19家民用企业2964万银元出现企业27家1899-1911年私人资本9350万银元新增厂矿企业410家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与诱导C.私人资本的投入在逐步加大 D.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4.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的客观并存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

16、要武器 D.“相互的启蒙”推动了中西文明的转型35. 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 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 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君主专制 以下

17、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演变的简要进程阶段演变萌芽于战国(1)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2)实践: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建立于秦朝(1)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2)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于西汉(1)实行刺史制度(2)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于隋唐(1)实行三省六部制(2)创立和完善科举制加强于北宋(1)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立更戍法;建立禁军(2)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新发展于元朝(1)设中书省、枢密院

18、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行省制度空前强化于明清(1)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三司分权; (2)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3)八股取士衰败于晚清(1)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沦丧(2)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问题:(14分)(1)根据材料,归纳历代统治者在哪些领域维护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6分)(2)简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晚清走向衰败的原因。(8分)37.有形疆界与无形疆界美国“边疆学派”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阅读图示,回答问题。

19、 18l9世纪清朝宗、藩(斜线部分)关系疆界图 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问题:(12分)请从现代化的角度对中英疆界观进行评析。38.新旧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象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10分) 根据材

20、料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10分)39.中西文明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即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世界,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材料二 以公元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标志,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直到19世纪,西方开始统治世界。西方的优势在于它在长期的赶超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和

21、治理能力。自19世纪开始,西方的治理体系不仅被视为有效的,而且还被视为普适的;不仅被视为富强之理,而且被称为正义之道。 以上材料均选自韩毓海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问题:(14分)(1)先秦所谓治理的“低端策略”包涵哪些重要的制度?(2分)从秦到隋唐所谓治理的“高端策略”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4分)(2)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试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简述所谓“普适的”“ 正义之道”的西方治理体系?(6分)40. 从排夷到师夷材料一 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

22、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也就是说,皇帝下旨,只要外国公使答应不常驻北京,中国关税也不收了,鸦片贸易也可以放开。 袁南生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材料二 1860年与英法媾和的惨痛教训,促使恭亲王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此以前,他也是激烈反洋的,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并处死巴夏礼(Harry 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

23、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与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行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据清德宗实录等整理问题:(25分

24、)(1)材料一“”处的条款内容可能有哪些?清政府处于什么心态(5分)(2)材料二中(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指什么?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5分)(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近代“夷务”观?(15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30题,共60分)(应涂写在答题卡上)12345678910CBDAD CB CDA 11121314151617181920BDACCBCADD21222324252627282930BCADBA CABD 最佳选择题(313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32333435 A -3B、

25、C-1D -0C -3A、D -1B -0D -3B、C -1A -0A - 3B、C -1D -0B -3C、D -1A -0二、非选择题(3640题,共75分)36.(14分)(1)领域:中央行政机构调整、改革,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地方行政机构调整、改革,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6分)(2)衰败的原因:西方列强入侵,统治危机加剧;资产阶级改革和人民革命的打击;封建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诞生及其力量的壮大。(8分,答出4点即可)37(12分)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2分)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

26、了清王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4分)。 与之相反,18、19世纪英国的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3分)。在工业化时代,这种疆界观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由此可见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现代化进程。(3分)。38.(10分)区别:前者是直接殖民掠夺和贡物贸易,不改变原有的社会体制和结构;后者是殖民侵略和扩张,改变其社会体制和结构,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4分) 体现:政治上,中国近代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在中国的传播和建立;经济上,中国

27、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文化生活上,西方思想和科技传入,近代中国人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等。(6分)39(14分)(1)“低端策略”:分封制、礼乐制度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高端策略”: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分,任答4点即可)(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2分)政治上,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等制度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经济上,西方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3分,任答三个即可)40(25分)(1)公使驻京、长江通航、内地游历、自由传教(2分

28、)(语意相同即可,2点即可)排夷怕夷的心态,依然信守天朝上国思想,甚至以不惜牺牲“主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安宁。(3分)(2)新观念:由抵制外夷到重视、效法外夷,对外采取合作政策。(2分)史实:1861年清廷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掌握外交及与外国有关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一切事务。(1分)与此同时在中央奕訢等人及地方实力派的推动下,开始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拯救清朝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2分)(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4分)水平1:(4分) 能从内因、外因两个视角分析“夷务”产生的原因,“夷务”态度的转变,

29、将该问题置于世界、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背景即近代中西方文明碰撞的历史进程进行剖析。 能理解为整个近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若能从这一视角再作分析,则思维品质更高一些。水平2:(2分) 仅能说明清政府“夷务”变化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其正面和负面的作用等。 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0分)评分项二:史实(4分)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清政府“从排夷到师夷”过程中的变化史实,进行概括、归纳(4分)水平2:能从材料中提取较完整的信息(2分)水平3: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1分)水平4:没没有使用材料信息(0分)评分项三:论述(5分) 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5分)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3分)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1分)水平4:回避问题(0分)评分项四:组织(2分) 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1分)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0分)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