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3.53KB ,
资源ID:22557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557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双带先锋致富典型材料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双带先锋致富典型材料汇总.docx

1、双带先锋致富典型材料汇总“双培双带”发展能手典型高玉章同志先进事迹材料高玉章,男,现年44岁,初中文化,灵璧县朱集乡葛店村葛西二组。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原葛店村委会主任,后任原葛店村支部书记,自任书记职务以来,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先后建立了葛店村小集市建设和葛店街西瓜交易市场、生猪购销市场。虽然没形成规模,但为地方经济也带来了勃勃生机。高玉章自辞去书记以来,在葛店街东头,开了个农药、种子服装门市部,靠诚实招客户,以拼搏创事业。刚开店时,本小不能多进货,卖完了再进,常常一天要去进几次。批发商看他诚实可靠,就主动赊给他,从几十元到几百元、几千元。高玉章生意做活了,他又开始了粮食收购,事业发

2、展了,他深深感到诚实和守信的重要,就给自己确立了“以信为本,以德经商、以诚待人,以和为贵”的经营理念。他又开始服装知名度极高的各种肥料。他做肥料和粮食收购生意,开始为了拉来顾客,自己本钱小不能雇佣工人,只能自己帮助顾客抬粮食、抬肥料,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粮食蛋鸡一大车,就雇车往外运,全是他一个人押车。奔波劳累一年获利几万元,成为他的致富本。接着,就把生意做大了,每年收购粮食外运太3000吨,解决了群众卖粮难,他自己每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自己有钱了,富了。但是他没有骄傲,从没忘记父老乡亲们,每年坚持向村民赊销化肥、农药、种子,对一些手头上缺钱、生产上缺劳力、技术上缺人点拨的“三缺”农户,实行

3、一帮到底:赊销农资、代耕、送技术一步到位,把好事做到了农户心里。本村村民葛业周家生活特别困难,高玉章同志主动找到他,问葛业周你想从哪一方面发展,需要资金我给你、需要技术我帮你。葛业周说:“我现在什么也不会,有什么可以发展的你给我参谋参谋,我来干。”高玉章说:“粮食种植收入不高,种点经济作物,你不懂技术,我现在卖了几年种子农药,对于这样的技术我懂,我可以帮你。在农活干好的情况下,你在家再养几头猪,现在生猪走俏,低格上涨,你第一年少养,饲料货源我给你提供,技术资料我也给你找,你现在没有资金从我那用,首先,把猪圈建好,我再找人为你选品种猪仔。在第一年里少养,掌握养猪技术后,你在算一下账,看看收入怎样

4、,好了在多养些,你就能自己掌握市场行情,到那里才能是你迈出的第一步。”经过高玉章的一番劝解,葛业周按照高玉章的说法去做,在三年的时间里,养猪的技术已经学到手了,行情好了多养了几头,行情差了少养几头,连西瓜嫁接技术也学会了,三年一合帐,每年纯收入达万元以上,为了发家致富,葛业周买了辆三轮摩托车,专为拉猪饲料而买了。一家富,不忘一村富。人生一世,就要拼搏和奉献,这样活着才充实,才有意义,向葛业周这样受过高玉章帮助脱贫致富的还有不少户,我们村能多有几位这样的帮带者,我们村何愁不发展,能有几位这样帮带者,让贫困群众能够感到人们党的温暖,让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中得到实惠。“

5、双培双带”党员干部典型葛业厂同志先进事迹材料葛业厂,男,1975年生,初中毕业,安徽省灵璧县朱集乡葛店村葛西一组。199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退伍在家务农,现任葛店村民兵营长。葛业厂同志自结婚后就分家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家庭土地少,头二年种小麦、种豆,到年底只能解决温饱,没有结余,小孩发热感冒就得借钱治病。然而,他的创业却也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波折。自从家庭联产承包以来,我们葛店村就有几户开始大面积种植蔬菜了,那里,由于没有技术、没有好的品种和市场,自然就没有好的收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改革开放,富民下放的不断出台,使农民心中吃了定心丸,他在部队学习的蔬菜种植

6、技术和他在分家后在外面学来的用地膜种植番茄的技术,每亩收入在千元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规种植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跟着他就用大棚种植番茄,番茄还没移栽前种植苞菜,在番茄结束后,又种上白菜、萝卜等作物。这样,同样是一亩田增加了复种面积,一年能收好几季,比原先的单一种植多收入好几千元,现在每亩收入达万元左右,市场给了希望、信心给了他胆量,他把他从家庭中分给他的几亩地,全部种植了大棚蔬菜,在自己村级各项工作完成的同时,又起早贪黑地把他几亩大棚管理好。在这几年时间里,葛业厂同志的家庭收入在葛西掘指可数。葛业厂种植蔬菜大棚一年能收入几季走上了富裕路,他并没有忘记帮助他的乡亲们。他年

7、终都要为乡亲们免费举办大棚蔬菜种植培训班,有不少群众在他的帮助下、技术指导下,纷纷走上了致富路。葛西组葛元明同志经常性的常规种植收入低下,葛业厂多次培训,他都不去参加,葛业厂就亲自找到葛元明说你是一名党员,开党员会你也参加,对国家的政策你也听说了,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的费税也已免掉,每年政府还给你粮食补贴金,你还是使用常规种植,不改变一点思路,你何时才能富,你看看你自己,你在看看别人,原来和你收入差不多的现在家里都有了存款,吃也敢吃好的,穿也敢穿好的,你得转变你的思想,吃螃蟹也得大家(蛱),你也该甩掉你的穷帽子了。听了葛业厂的一番劝说后,他只说自己笨,不会干那些巨匠作物种植,还是不

8、愿意种植蔬菜。过了几天,葛业厂放不下心,又找到葛元明对他又是一番劝说,葛业明才答应先小面积种植试一试。于是,葛业厂在葛元明预留的土地上亲自手把手教葛元明如何育苗、如何管理、什么时候育什么秧子,在葛元明弄懂后,葛业厂才离开,到年底,各个环节已基本掌握,一算帐他这点小布种植的蔬菜是他常规种植收入的好几倍,看到眼里,喜在心里。自己买些礼品送给葛业厂时说:“要不是你苦口婆心地去感化我,我哪有今年的这个收入,今天我带来两瓶酒,一包糖果来感谢你对我的帮助。”葛业厂说:“你把礼物拿回家,我根本不可能收你送来的礼品,你要是来问你对蔬菜种植不懂的地方,我对你说,其他的一律免谈。”经过一番推让,葛元明把礼物提回家

9、,临走时眼含热泪对葛业厂说:“我明年扩大种植面积,你还得给我看一下。”经过三年的努力,葛元明同志扔掉了贫穷的帽子,把原来少人家的帐还清了,买了一台新四轮机,还盖了三间瓦房,现在的日子比起以前,那真是天地之分。经过葛业厂致富带头人的领路,现在葛元明的蔬菜种植已上规模,在常年以往缺菜的季节里,我们葛店现在照常卖菜。能有这样几户示范带头人,当好帮带者,可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创规模,打品牌,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加收入,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得到实惠。“双培双带”群众致富典型杨荣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杨荣军,年仅45岁,几年前家里很穷,后来靠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经过几年的创业,现在以成为我村远近闻名的养殖

10、大户。同时,饮水思源,致富不忘乡邻,在他的引导下,靠养殖已经脱贫的农户不下40户。作为“双培双带”致富能手的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前几年,由于家里很穷,杨荣军初中毕业后,也出去打过工,干过泥水匠,但都没有多少结余。后跟邻庄的兽医顾敏学习兽医技术,在其影响下,也萌发了规模养猪的想法,通过多方奔跑,筹集部分资金,在2005年8月份从江苏一大型养猪场引进“村洛克”、“无锡大白猪”等种猪6头,开始了养猪的道路。现已 发展到拥有种猪9头,每年出栏肉猪140头的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本人也很快走上了小康的道路。家里今年又盖了新房,今年秋天准备再扩大养猪规模。 富了之后的杨荣军,只在其他群众有求于他或遇

11、到困难,他力所能及的的去帮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不止一次的说过:“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出售小猪时,他总是先做好防疫后,再出售,而且价格比较适中,对于家中有困难的群众,他也伸出帮助之手,采取领回家喂养,到猪出栏时候再还账。双培双带”党员干部典型杨飞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杨飞,男,48岁,1985年入党,家住朱集乡双杨村,蒋邓村邓组,2005年6月至今,担任我村计生专干。杨飞为人忠厚、朴实,做事胆大心细,在村民眼里,他是个人致富想大家,乐于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杨飞同志早年是一名退伍军人,工作勤恳、踏实负责,由于村里需要,杨飞同志回到村里,开始了一位党员致富

12、带头的神圣之路。为了能致富,他整日思索着致富好路子,多次到各地学习技术,听说搞蔬菜大棚能致富,杨飞同志下定决心试一试,他先用一亩地作为试验田,购买了相关材料,开始种植,刚开始,由于技术原因,他没能取得可观的收入,仅仅是保了本,这可急坏了,成熟的想法难道就这样泡汤了吗?但这事在倔强的杨飞同志身上发生,让这个遭受挫折的强汉子更加深信如能办好则效益肯定不错,否则,如人人都能干好,那将是意味着没有多大的发展前景,于是他想起了再学技术,再搞大棚种植。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这次成功没能使他满足,反而更让他一发而不可收拾。继而,他扩大了种植规模,由原来的一亩试验田发展到了现在的数十亩蔬菜种植基地

13、。事业成功了,钱有了,可是乡里乡亲的眼看着全村那么多未能脱贫致富的农户,杨飞同志心里着了急。于是,他想着要把种植大棚蔬菜的经验推广出去,他说干就干,先后找了前汪庄的几家未脱贫的农户,悉心劝说种大棚蔬菜的好处,并允诺给他们想办法争取资金,提供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几家农户也终于表示愿意试试看,在他的鼓励支持下,几户人家的日子渐渐地好过起来。这不几家儿子商量着购买1500型四轮机帮助村民打农作物秸杆,并收入可观。“吃水不忘挖井人”哪。几家人多次要求杨飞同志到他们家里吃饭,这些都被杨飞同志谢绝了,用他习惯性的话说就是“谁跟谁呀!那么客气干嘛?”杨飞同志是个急性子热心肠的人,看着自己带动了村里人经

14、济的发展,他整天乐呵可的,别看他表面上好像很轻松,实际他心里又开始打响了小算盘。看着猪市很好的状况,他决心联合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赵伟同志一起养猪,又种植大棚蔬菜又养猪,这对于年龄渐大的邓书记来说精力哪够用呢?可他就是不服,学技术,购种猪,发展规模,这一步一步都在他心里做好了详细的计划,经过实践,他终于尝到了养猪的甜头。现在,家里存栏50多头,仅种猪就有10多头。同样,他又想到了小张庄的几户未脱贫人家,帮助他们养猪致富,现在的小张庄村民在杨飞的帮助下都养起了大肥猪,人均年收入已达到4000余元。杨飞同志是个你干他也干,你不干他也干的倔人,看着乡镇街道里到处是卖种子、农药、化肥的商户。他突发奇想地

15、准备在家里搞,自己的房子,没月租这能省些开支,至于市场嘛,虽说涉及范围水广,但只此一家,利润应该还可以。再说,还能服务于乡里乡亲,这是多好的事呀!说干就干,他先到宿州种子经销处洽谈合作事宜,又到市场上认真考察一些优良种子的销售情况,考察完后随即打电话给种子经销商购买了一万多斤优良豆种,并严格把关,确保种子质优价廉,让老百姓买到放心的种子。事实证明杨飞同志的眼光是极为准确的,丰厚了利润,优质的服务,乡亲的关注成了杨飞坚定的把种子销售做大做强的信心的内在动力。去年一年仅种子销售一项利润就达3万余元。现在杨飞想着再联合几家扩大经营范围,经营规模以帮助更多的人致富。近些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增高

16、,杨飞又把小算盘打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借此带动一批青壮年走出家乡,服务于社会,为自己也为他人谋求幸福。时光如梭,岁月无情,这一无法变更的自然现象使得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创业的动力,但在我们的杨飞身上,却依然焕发着一种勃勃生机,他不服老,不服输,永远坚信着只要肯干、肯研究,老百姓的日子就一定能走上富裕之路。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下,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双阳村在杨飞为带头的一批致富能手的带领下,老百姓的日子会过得更加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付朱集乡“双培双带”之“双十”典型材料记双井村养鸡专业户徐元祥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在朱集乡双井村,提起徐元祥无人不发出赞叹之词,他今年53岁。却有着比同龄人更多的

17、勤奋和执着,自93年初中毕业以来,他先后养过鸡、养过鸭、也在厦门打过工,最后他毅然辞去了在厦门的一份收入较为丰厚的工作,回乡养鸡。两年来,他依靠科技将养鸡场从当初的2000只鸡发展壮大成目前出栏30000只,存栏5000只的较大规模,2005年实现年服装收入10万多元。实现纯利润3元多元,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致富有路勤为径。徐元祥在养殖事业中,“勤”字当头,勤动手、勤动脑、勤学习,养鸡的辛苦自不必说,喂养、清理、防疫、服装等每一个环节,他都周密安排。为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他订阅了几种专业技术报刊,边实践边学习。同时还经常与各地的养殖户进行经验交流,互通信息,共同提高。他还制定了短期、长

18、期发展计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实,他投入2万余元改扩建鸡舍,准备继续扩大规模,争取创造更大的效益。科技引路求发展。为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徐元祥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走自养、自繁、自育、自销的路子。在饲养管理上,坚持科技养殖。一方面向书本学习,他为掌握科学养鸡的方法,用于购买各类书籍和报刊杂志的资金开支高达两千多元。另一方面,带着不知道的疑难问题,虚心向同行请教,做到不耻下问,虚心好学。他先后到乡、县畜牧部门向专家请教,在行家的指导下,他的养鸡技术不断提高,两年多来,艰辛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近两年共出栏商品鸡十几万只,实现纯利润6万多元。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经过几年的资

19、金积累,徐元祥同志下正朝着更大规模和更高的目标迈进。他计划在明年形成存栏一万只,年出栏八万只的规模,实现服装收入25500元,实现纯利润7万多元。今年一月,他郑重的向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肯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总支部以及党员联名推荐确实为入党积极分子。更好的发挥“双培双带”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朱集乡“双培双带”之“双十”典型材料记刘寨村运输专业户刘孝群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刘孝群果真是个大忙人,笔者多次上门采访,都不见其踪迹,不是去跑运输就是去收帐。当笔者见过这位“不速之客”时,他还是放不下手中的活计,手机的响声也常常打断我们之间的谈话正是刘孝群无休止的忙,使他成为刘寨村委分粮食收购、运输大户,赢

20、得了致富能手的荣誉称号。今年40有余的刘孝群,1984年初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务农。成婚时,小俩口一贫如洗,就连照明用电的费用也拿不出,每到逢年过节,别人家欢天喜地,他们夫妇为无钱买菜而发愁。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世,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紧,越来越难“穷则思变”,刘孝群是个吃苦耐劳的汉子,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他做过水泥、给烟站打烟包、当过泥瓦匠只要能挣钱,他几乎什么都干过。一次,在干泥瓦工的刘孝群听说乡供销社有大量棉花需要外运,他觉得这是有钱可赚的机遇。于是他借钱买了一辆拖拉机机头,向亲戚家借来机身,开始试着跑运输,等棉花送完,机头的钱也赚回来了。尝甜头后,他通过熟人给建筑工地运石头,之后又和一位山东

21、老板合作,给人家送建筑材料。至此刘孝群慢慢有了点积蓄,他买回了拖拉机机身,正式干起了运输。刘孝群的木匠手艺是家传的,1989年他和别人合伙做起零碎的木工活。当时灵璧县部分机关单位需要大量的老板桌、圆形会议桌,时任乡委书记的刘銮友同志问刘孝群能否接下此活。刘孝群虽有木工手艺,但从来没给人家做过高档家具,但他不愿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并一口答应能做。海口夸下了,就得实现诺言。刘孝群背起行囊,远出家门,到宿州、阜阳等地去参观、学习,人家工厂不愿传授技艺,他凭着一股闯劲、蛮劲就偷偷地剽学。同时又高新薪聘请师傅来家指教。通过不断探索,他不仅完成了高档家具的制作,而且深受用户的好评。刘孝群自己也形如逐渐富裕

22、起来了,当年他在朱集乡开创了一家家具铺。刘孝群做木匠活口碑好、信誉高,远近机关单位、学校及村民都愿意找他做活。1999年,精明的刘孝群瞄准市场行情,把投资的重点放在粮食收购、运输上,他收粮按质论量,买卖公平,所收的粮食远销江苏、山东等地。2001年,刘孝群买回一辆解放142半挂车,去年又换成欧曼加长半挂车。自1999年以来,每年收购粮食达500吨,年收入10万余元。刘孝群,有勇有谋,有胆有识。他决心以自己忙忙碌碌的劲头将粮食收购、运输业做大做强,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双培双带”发展能手典型孙兵同志先进事迹材料诚信是致富的本钱不论逢集还是闭集,在朱集村委会佳定米酒百货批发商店,总能看到川流

23、不息的购物人群,人们也微笑去也微笑走,店堂里的老板和老板娘更是满面春风,细心招呼着每一个“上帝”。这里店的老板就是我们朱集村委会年轻的优秀共产党员,经商岗位上的致富能手孙兵。孙兵今年34岁,高中毕业后便开始帮助家里经营烟酒百货,他们家做生意已有三代了,孙兵1995年成家后,他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开始独立门户,并从此逐渐走上自己的创业之路。也许是有世代相传的生意血统,孙兵并不缺少做生意的理念和经验,但资金缺乏的现实是他无法回避的。孙兵夫妻从小做起,在村里办起了利民商店后,一辆平板车成为他们进货和送货的交通工具,在经营小店的同时,他们还收购旧酒瓶。一年后,女儿的降生给他们夫妻带来欢喜的同时,又增添了

24、不少麻烦,小两口不分昼夜地忙碌着,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人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年轻人冒着晨雾拉着一板车货物进店,晚上顶着月色拉着妻女缓缓地回到家中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孙兵的生意越来越旺。1999年夫妻愈见“鸟枪换炮”,开办了一家颇具规模的佳宝糖酒百货综合批发部,他们选中农村市场对路商品,并且价廉物美、品种齐全。要问孙兵做生意的诀窍是什么?他憨厚一笑:最大的诀窍就是诚信。一是绝不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二是严格实行“三包”服务。多年来,不论是供应商还是顾客,他始终以诚相待。村民办丧、喜事选购的商品,用不完的可以退换。有时资金周转不开,供应商愿意将货物赊给他,不讲任何条件。自1999

25、年起,孙兵夫妻每年的收入近四万元。衣食无忧的孙兵负有极高的政治热情和宽厚的仁爱之心,1994年他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组织靠拢,直到2003年才成为中共预备党员。期间他始终相信党,保持自己的信念。2003年,他从恋爱婚姻家庭杂志上看到两名家庭特困的学生需要帮助,他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当年就给两名学生汇款400元。诚信致富,这就是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带给我们的启迪。“双培双带”发展能手典型王秀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巧手绣出好山河今年39岁的王秀玲,性格开朗,快人快语,1988年嫁到朱集村委会以来,凭着自身的勤奋和闯劲,开创了朱集第一家服装裁剪门市部,建立朱集第一家个体服装裁剪学校,培养了

26、朱集第一批外出务工技术人才。王秀玲本人也走出家庭生活的小圈子,成为一个桃李满天下的服装技工老师,并逐渐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成为致富路上的女强人。王秀玲自幼家境贫寒,15岁便辍学跟人家学习缝纫裁剪。1990年她在孩子刚满月的时候,便想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让生活尽快富裕起来,她在自己开裁缝店的同时,也想试着办个服装培训班。“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筹划时,爱人不在家,手头无钱,她既要带孩子又要种地,但她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无钱买缝纫机,她就到县城商店去赊,商店老板见这位女同志有事业心、有魄力,对人真诚值得信赖,一台1300的电动缝纫机收她600元之后,就让她搬回家使用。王秀玲是个责任心强的人,认谁的

27、事,说过的话都不会有半含糊,赊来这如电动缝纫机后她自己买来几张纸,书写十来份招生广告,在逢集的时候贴出去。工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有几个青年看了广告找上门来,王秀玲开始收徒了。当年她不仅还清了所欠商店的余款,还略有节余。第二年,她又用同样的办法从宿州市赊来两台电动缝纫机,又多带了几名学徒。到1998年,王秀玲正式创办了朱集秀玲服装培训学校,招生规模扩大至100多人。秀玲服装培训学校象滚雪球式的发展着,自1999年以来,王秀玲先后投资2万元购进十二台电动缝纫机、2台烤边机、十五台缝纫机,培训班周期为3个月,共培养学生1000多人,每年收入达2万元,办学至今,王秀玲已获利近10万元。秀玲服装培训学校名

28、声越来越响,2001年6月,王秀玲培养的学生开始成批外出务工,北京、上海、南通、苏州、常熟等许多服装企业看中王秀玲的技术和为人,纷纷招其学生进厂。2003年,来自宣圩村的学员宣祖文被一家中日合资服装有限公司录用,月工资达到2000元。宣祖文很快成为公司的车间主任,在企业站稳脚跟后,他陆续从家乡带出几十人到该企事业打工。潼山村学员王艳2001年参加培训后,被南通一家中外合资服装企事业聘用,2003年回乡后,她利用自己的缝纫经验和积累的资金在朱集乡办起了服装缝纫店,年收入近2万元。王秀玲富裕后经常去帮助别人,他办的学校收费低,对一些困难家庭的孩子学费予以减免。潼山村学员邓克香家庭经济特困,王秀玲不

29、仅未收一分钱学费,主动帮她推荐了工作。王秀玲总是这样想,用自己的能力去多教几个孩子,让他们出去务工,挣点钱来解决家庭困难,自己累点少赚点都无所谓。现在的王秀玲服装培训学校已被灵璧县劳动局指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并也朱集职高及灵璧县新开地电脑学校联合办学。王秀玲并不满足已有的成果,下一步她想再扩大办学规模,将那些不愿出去打工的学员组织起来,开办一个服装加工厂,用自己的巧手绣出一片绵绣的山河“双培双带”党员干部典型田伟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田伟,男,汉族,高中毕业,退伍军人,中共党员,1970年6月出生,家住王赵村小田组,现任王赵村学总支副书记、文书,分管党建工作。是王赵村“双培双带”致富典型。田

30、伟同志于1977年至1978年分别在朱集小学和朱集中这读书,高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光荣地参加人民解放军,在总参谋通讯工程团服役三年,由于在部队表现良好,于1991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退伍返乡务农。田伟同志是1994年开始发展养殖,由于当时本地粮食十分丰富,但存在卖粮难的问题,经过市场分析,他觉得应该把粮食就地转化成商品:养殖就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好门路。但养殖在当时来说,技术以及信息十分缺乏,但看谁的路子一定要走下去,第一年购进了300只蛋鸡苗,由于不懂技术,加之受市场行情的影响,第一年亏损近2千元,田伟同志不气馁,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顶着家庭的重重压力,第二年又购进

31、了300只商品蛋鸡苗,并虚心地向灵璧县种鸡厂的师傅们学习养殖技术,查询有关科技书籍,总结以前养殖经验,吃苦耐劳,不断地摸索学习。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第二批商品蛋鸡净挣了5000余元。田伟由此尝了甜头,也看到了希望,第三年就购进了商品蛋鸡苗1000只,经过科学的喂养,纯 利了一万余元。这一年下来,不仅给养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技术及经验,更坚定了养鸡的信心。近几年来,田伟同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年平均向社会出售商品鸡蛋六十万枚,年均纯收入三万余左右,家庭购置了彩电、冰箱、手机、摩托车、三轮运输车,不仅自己富了,也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田伟同志的养殖成功了,但他

32、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他看到了部分群众还在为脱贫致富而苦于无路时,热情地伸出了援助之手,领庄的村民王凤玉,由于家庭十分贫寒,田伟同志就鼓励他养鸡,从资金到技术上大力支持,帮助其脱贫致富。近几年来,先后带动了卓亮斌、张桃平等十多户群众发展养殖,走共同致富之路。 朱集乡“双培双带”之“双十”典型材料记潼山村服装专业户马服连同志先进事迹材料马服连,男、现年45岁,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朱集乡潼山村支部书记。马服连同志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但他头脑灵活,目光长远,他一边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并不断搜集致富信息,还不断外出考察学习,经过几年的积累,他坚定了信心,认定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是他大展拳脚的地方。于是90年代中期,他开始搞起了服装销售。事业的起步阶段总是困难重重,他遇到了资金不足、技术不过硬,服装渠道不畅通等诸多困难,但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信心。搞服装销售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仅起步资金就需要很大的一笔,而当时马服连的家庭并不富裕,资金上存在很大的缺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到处向人借钱,跑断腿、磨破嘴,还是处处碰壁,他先是向亲戚、朋友借,然后向政府申请扶持资金,最后向银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