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5.22KB ,
资源ID:22680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680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docx

1、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一、单选1*20=201.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p22.1747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据说他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3.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p24.系统的工作分析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p25.1950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p46.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p87.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p198.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p199.职系

2、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1910.职组是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p1911.职级是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p2012.职等是指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2013.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主体p2114.工作岗位的任职者是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p2115.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p2616.系统原则: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

3、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p3017.动态原则:工作分析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p3018.参与原则: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p3019.经济原则:工作分析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组织的各个方面。P3120.岗位原则: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即分析完成这个职位工作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与条件,而不是分析在岗的人员如何,否则会产生防御心理等不利于工作分析结果结果的问题p3121.访谈法即适用于短时间可以把握的生理特征的分

4、析,又适用于长时间能把握的心理特征的分析p4022.除访谈法外,问卷法也是国内目前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工作分析方法之一p4823.一般来说,观察法适用于短时间的外显行为特征的分析,适用于比较简单、不断重复,又容易观察的工作分析24.工作评价因子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对价值的纬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对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p8825.职能工作分析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位分类系统p9026.通用技能就是指是人能够将事、人和信息(数据)有机联系在一起,虽然受个人偏好和个人能力的影响,联系的程度存在差异p9127.特定技能就是指是工作者能过根据工作标准

5、进行特定的工作,在任务分析中特定技能表现在培训单元中的特定部分,可以依照绩效标准将其分成不同的等级。P9128.适应性技能就是指工作者在工作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下趋同或求变的能力,如在物理条件、人际环境和组织结构29.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P10730.活动,是构成业务流程的基本要素。P12031.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是决定流程的关键因素。P12032.业务流程的类型划分,根据价值及过程结构划分,从系统与全局的角度,依据价值链的观点及过程结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核心流程、支持流程、业务网络和管理流程。P12133.按照输入输出的划分,根据输入

6、、输出对象的不同将之分为有形的实物流程和无形的信息流程。P12134.按照跨越组织的范围划分,根据业务流程的各活动承担者层级的不同,可将业务流程分为个人间流程、部门间流程和组织间流程。P12135.按照组织活动性质划分,可将业务流程划分为营运流程和管理流程。P12136.按照业务流程实现的功能划分,可将其划分为战略流程、经营流程和保障流程。P12237.决策岗位,主要指公司的高级管理层,。P13438.管理岗位,是指组织中部门、科室的主管人员或经理。P13439.专业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例如工程师,会计师等。40.执行岗位,是根据工作需要、依据

7、工作要求而设置的操作性岗位,具体指专门从事行政或服务性工作的岗位。41.生产岗位,只要指直接从事制造、安装、维护及为制造商做辅助工作的岗位。P13442.有效配合原则,岗位设置应以组织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为中心。P13543.有效管理原则,在岗位设置时考虑管理幅度问题,就是考虑管理的效果问题,考虑不同层级岗位数量设计的合理性问题。P13544.能级原则,能级是借用原子物理中的概念,指原子中的电子处在各个定态时的能量等级。P13645.一般性原则,岗位设置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P13746.效率定编定员法,指组织根据其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出勤率等因素来计算定编定员人数的方法

8、。47.设备定编定员法,指根据组织任务确定必须看管的设备数量,再依据设别条件、岗位区域、劳动负荷量及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等来确定定编定员的方法,是效率定编定员的一种特殊形式。P14048.工作岗位定编定员法,是根据工作岗位的多少,各岗位的工作量大小、工作班次等因素来确定定编定员的方法。49.比例定编定员法,比例定编定员法是指组织按照组织中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关系来计算另一类人员的定编定员方法。P14050.职责分工定编定员法,指按照组织根据经营规模、管理方式、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因素,按照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来确定的定编定员方法。P14051.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是工作分析的首

9、要问题。P14852.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环节。P14953.企业的劳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经营者和员工代表的关系。P15454.我国的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分为大类8个,中类66个,小类413个,细类1828个,共四个层次。P16255.工作关系分析是对工作的制约与被制约关系、协作关系、升迁与调换关系等进行分析。P16656.必备知识分析,指对工作执行人员所具有的基本知识技能的分析。P16657.必备心理素质分析,指对工作执行人员的职业倾向、运动心里能力、气质取向等,也就是工作中应具备的耐心、细心、沉着、诚实、主动性、责任感、支配性、情绪稳定性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P16

10、7(大概了解)58.必备的身体素质分析,必备的身体素质分析是指对工作执行人员在工作中应具备的行走、跑步、攀登、站立、平稳、旋转、弯腰、推拉、耐力、灵活性、协调性等进行分析。P167(大概了解)59.工作分析的结果最终表现为工作说明书。P16860.工作名称是工作标识中最重要的项目。P17461.工作概要又称为工作目的,是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工作的总体性质、中心任务和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P17562.在编写工作关系时要遵循两个原则,即:经常性和重要性原则。P17663.工作职责指任职者所从事的工作在组织中承担的责任、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P17664.工作职责描述,是工作描述的主体。P17

11、665.工作权限指根据该职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组织赋予该职位的权限范围、层级与控制力度。P17766.心理素质要求是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对员工心里素质及其发展程度所进行的综合分析的要求。P18667.一份完整的工作说明书一般应包括工作描述与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P19268.岗位也是组织最小的构成单位。P20969.岗位名称是区分某一岗位与其他岗位的首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身份的象征。P21070.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场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P21071.排序法是使用较早同时也是操作最简单、非定量的岗位分析方法。P22072.排序法是指由评价人员按

12、照自己的判断,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例如工作复杂程度、对组织贡献的大小等)进行整体比较,从而将岗位按照相对价值进行排列的一种方法。P22073.通常可选取总岗位的10%15%作为标杆岗位。P22174.分类法多用于薪水制的岗位中,特别是政府部门和服务业。P22275.要素计点法一般适用于岗位资料清晰、完整,排列大量岗位时运用要素通用和工资决策明确无误的企业。P22476.因素分析法实际上是对排序法的一种量化改进,是指选取多种报酬因素,按照各种因素将标杆岗位进行排序,并确定相应货币值,然后排列剩余岗位的方法。P22477.海氏三要素评价法主要适用于评估管理岗位的相对价值。P22578.海氏三要素评

13、价法认为对岗位价值影响最大的付酬因素只有三种,即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负责任。79职务形态中的上山型,此类岗位的应负责任比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P22780.平路型,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类岗位中与应负责任并重。P22781.下山型,此类岗位的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应负责任重要。P22882.准备阶段是整个岗位评估活动的基础性环节,这一阶段涉及的内容只要有:清理岗位、撰写岗位说明书、选择并设计岗位评价方法、与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P23083.评价阶段是整个岗位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最终的评价结果有效与否基本取决于评估人员是否在评价阶段遵循正确的评估程序与基本的评估原

14、则。P23284.评价阶段的最后会生成岗位分值排列表,评价小组据此撰写岗位评价报告。P23485.工作专业化时期,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P24186.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P24187.工作丰富化及其特征再设计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P24288.运用社会技术系统方法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P24289.工效学原理,又称为人类工程学、工程心理学、生物工艺学等。P24790.工作设计中的社会技术理论认为在工作设计中应该把技术因素与人的行为、心理因素结合起来考虑。P25191.机械型工作设计法,该方法主要强调按照任务专门化、技能简单化以及重

15、复性的基本思路来进行工作设计,从而使得工作本身不再具有任何显著的意义。P25392.生物学型工作设计法,通过使用设施、工具、环境等与人的工作相协调,从而减少个人生理压力和紧张感,提高员工的舒适度。P25393.知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是在设计工作时,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来确保工作的要求控制在人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界限之内,从而降低工作对信息加工的要求来改善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使用者的反应性。P25394.工作专业化是最传统的一种工作设计方法。此种方法在流水线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P25495.工作扩大化是指通过增加工作内容,使工作本身变得更加多样化,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P25696.管理层次的设计

16、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和限制,通常情况下,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与管理幅度反97.效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有内容效度、概念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等。P28298.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方案的制定顺序:确定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目标,确定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体和客体,选择评估标准,确定评估方法。P28999.工作分析效果评估资料的收集方法可分为四种:历史资料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P291二、多选1*5=51、管仲、荀况、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当斯密等都论述并强调社会分工思想对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能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P12、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工作面临

17、的困难、工作条件的变化。P63、工作分析的基础性方法主要是用于收集工作信息,主访谈法、问卷调查表、资料分析法、观察法和工作日志法。4、问卷调查法的操作实施要点:问卷设计、问卷试测、样本选择、问卷发放及回收、问卷处理及运用。P505、资料分析的优缺点:优点:成本较低、工作效率较高、能为进一步工作分析提供基础资料和信息;缺点:缺乏灵活性、收集的信息不够全面。P626、工作分析的系统性方法主要包括职位分析问卷法、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职能工作分析法。P707、PAQ是通过标准化、结构化的问卷形式来收集工作信息的,它表现了一般的工作行为、工作条件或者职位特征。8、在选择工作分析方法时企业需要考虑以下五个

18、因素:成本、工作性质、工作分析的目的、待分析的工作样本数量、分析对象。P969、外部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P10410、内部环境:组织战略目标、组织文化、领导者风格、员工、正式与非正式组织。P10411、业务流程的基本要素:活动、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活动的承担着、活动的执行方式。P12012、岗位分析包括:岗位分析的前提、岗位调查、岗位设置、将岗位分析结果形成人力资源管理文件。P12813、常用的岗位调查方法有资料分析法、现场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工作参与法和访谈法。P13114、岗位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业务流程、技术水平、客户需求、员工能力、成本压力、竞争对手

19、的做法。P13415、岗位设置的新趋势:岗位扩大化、团队化工作方式、弹性岗位设置。13716、定编定员的原则:以工作为中心、以现状为基础、工作效率原则、科学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岗位和人员比例关系协调原则。P13817、确定工作分析的内容:工作标识、工作描述、工作环境、任职资格、其他相关信息。P15018、任职资格分析主要包括:必备知识分析、必备心理素质分析、必备的身体素质分析。P16719、工作描述的编写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目标分析要到位、工作职责界定要清晰、关键要素挑选要准确、核心能力描述要突出。P18020、岗位评价一般包括四项基本指标:责任指标、岗位性质指标、知识技能指标、工作环境指标

20、。P21221、工作设计的影响因素:员工的因素、组织的因素、环境因素。P24422、工作内容的设计是工作设计的重点,它确定了工作的一般性质。包括工作广度、深度、工作的完整性、工作的自主性以及工作的反馈五个方面。P24423、工作职责是指完成每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要包括工作的责任、权利、方法以及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24、工作设计的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原理、工效学原理、人际关系理论、工作特征模型理论和社会技术理论等。25、工作特征模型包含五个核心维度: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自主性、反馈性。P250三、填空1、职责是指由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

21、上行动目标加以表达;2、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3、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4、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5、职组是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6、职级是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7、职等是指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8、职业生涯指一个人在某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9、工作分析的主体

22、分为三个层次:工作分析小组(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专家组成)、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和岗位任职者;10、工作分析的客体就是工作岗位;11、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工作分析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繁琐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12、工作分析流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工作分析的分析描述阶段、工作分析的运用阶段;13、工作分析的基础性方法主要是用于收集工作信息,主要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观察法和工作日志法;14、工作分析的系统性方法主要包括职位分析问卷法、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和职能工作分析法;15、工作者完成工作职能时必须具备三种技能:通用技能

23、、特定工作技能、适应技能;16、非正式组织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17、微观工作环境主要是指工作的物理环境,具体分为自然环境和安全环境两个方面;与工作分析有关的微观工作环境主要包括微气候、噪声与振动、照明与色彩、粉尘、辐射等;18、每个业务流程都包含四个基本要素:活动、活动的逻辑关系、活动的承担者以及活动的执行方式;19、活动是构成业务流程的最基本要素;20、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是决定流程的关键因素;21、根据输入、输出对象的不同将之分为有形的实物流程和无形的信息流程;22、根据业务流程的各活动承担者层级的不同,可将业务流程分为个人间流程、部门间流程和组织间流程;23

24、、根据业务流程实现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战略流程、经营流程和保障流程;24、收集岗位分析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就其实质而言,可以归为面谈、现场观察和书面调查三种基本类型;25、工作分析的流程可以分为四步:工作分析计划、工作分析设计、工作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成果运用的反馈;26、工作环境分析包括工作的物理环境分析、工作安全分析和工作社会环境分析;27、工作分析的结果主要有三种,即工作描述、工作规范和工作说明书;28、在编写工作关系时要遵循两个原则,即:经常性和重要性原则;29、工作描述的编写依据的是工作分析的成果;30、岗位评价一般包括四项基本指标,即责任指标、岗位性质指标、知识技能指标与工

25、作环境指标;31、在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岗位评价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即排序法、分类法、要素计点法、因素分析法与海氏三要素评价法;32、海氏三要素评价法认为对岗位价值影响最大的付酬因素只有三种,即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负责任;33、岗位评价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专家组培训阶段、评价阶段以及总结阶段;34、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的设计三方面;35、工作设计的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原理、工效学原理、人际关系理论、工作特征模型理论和社会技术理论等;36、工作团队大体上有三种类型:(1)问题解决型。一般由同一部门的员工组成,围绕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每周花

26、一定的时间聚集在一起,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一般没有权利或足够的权利付诸行动,如20世纪80年代的“质量圈”;(2)多功能型。一系列的任务被分派给一个小组,小组然后决定给每个成员分派什么具体的任务,并在任务需要时负责在成员之间轮换工作;(3)自我管理型;具有更强的纵向一体化特征,拥有更大的自主权。37、管理层次的设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和限制,通常情况下,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与管理幅度成反比;38、效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有内容效度、概念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等;四、名词解释3*5=151、工作分析P18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

27、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2、工作要素是指工作活动中不能够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岗位说明书中。3、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担负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4、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5、职

28、业是指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平行的职位集合。P196、职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按照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然后按责任的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作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P197、工作分析的主体是指承担工作分析实践中具体操作实务和信息的收集等工作的人,简单的说就是来进行工作分析的人。8、工作分析小组又称专家组,在工作分析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培训师的角色,主要职责是为整个工作分析提供指导、规划,设计工作分析的程序、步骤,安排工作分析的时间,提供工作分析所需要的各种表格、范例等,而不是直接从事工作分析。P259、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广泛运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以书面的形式,通过工作任职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单方面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工作信息收集方式p4810、资料分析法是一种普遍通用的方法,它是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收集,借助资料分析的工具,直接提炼有用的工作分析信息的一种方法。P6011、观察法又称观察分析法,一般是由有经验的人,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记录某一时期内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关的工作因素,达到分析目的的一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