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16KB ,
资源ID:22716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716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叶兆言作家以及写作之家.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叶兆言作家以及写作之家.docx

1、叶兆言作家以及写作之家叶兆言-作家,以及写作之家叶兆言:作家,以及写作之家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叶兆言,大约是在2003年的冬天,那一次是萌芽杂志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5周年活动,作为评委之一,叶兆言被从南京邀来参加,而作为前几届的获奖者,我也参加了这个活动。因为活动举办在临近除夕的日子,所以主办方帮嘉宾们都提前定好了返程的火车票。虽然当时我正在华东师大读书,但正值寒假又是新年,萌芽的编辑们也就把我同列在了需要“返程”的人员当中。各种机缘之后,当活动结束我坐上开往南京的列车时,赫然发现邻座就是叶兆言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叶家的一派文脉之名可是如雷贯耳啊。 之所以记得这样清楚,还因为那次的近距离,让

2、我第一次发现他的一只眼睛有些异常之前只在图书的作者介绍里看过他小小的照片,所以从未发觉。那时候我年纪小,一心浪漫主义地认为这肯定是天生的缺憾,还在心里暗自感慨了一下:人生果然是不能完满的,一个爱文学又善写作的人生在了文学世家,老天大约总要给他点遗憾罢如今时隔8年,没想到能听到他自己说起关于眼睛的往事,比起听著名作家谈写作或者听叶圣陶的孙子谈名人逸事来,我承认这个开篇故事更打动我。 父与子 说到叶兆言的家学渊源,大多数人都会直接提到他的祖父叶圣陶,作为著名的教育学和文学家,叶圣陶的名字曾经出现在一代人的教科书里。但今天我想要先说说他的父亲叶至诚,因为,我被叶兆言说起的那个童年故事触动了。 故事正

3、是关于叶兆言的眼睛。这件事情发生在1970年,也就是叶兆言13岁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刚上初中,那一天也并不是上学的日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学校的老师让他们都去了学校,在操场上自由活动。就在男孩子们的嬉戏中,有一块石头打在了叶兆言的眼睛上,事情发生得那么突然,他当时一下子就跌倒在地上了。当时正值文革,叶兆言的父母都不在他身边,所以当孩子们觉得问题严重喊来了老师之后,叶兆言只记得有人把他抱到三轮车上,送到医院,之后就没有人在身边陪护了。那个特殊的时期医院管理混乱,眼睛受创的少年叶兆言只有在那儿等待,而等到他被送往手术室,做了手术,再到手术后两天,来了个有经验的查房医生检查伤口时,才对他说,这个伤本应

4、该再缝两针的总之,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让他的眼睛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今天看来这应该是很严重的医疗事故了,但叶兆言现在再谈起这个,却并不想追究这件事情的本身,而是强调这件事情对他和他的文学之路都影响至深。 “事情出了以后,我父母他们当时是在干校,我眼睛受伤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干校,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误差传到干校的消息是我把别人的眼睛打伤了。当时的干校就找我父亲谈话,让他立刻到南京处理这个事情。”叶兆言说,父亲叶至诚在以后的年月里无数次回忆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对他影响太深了,其实对于叶兆言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到了医院以后,父亲才知道是我的眼睛被别人打伤了,然后他给我说他

5、顿时觉得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没有对对方家长表示任何愤怒和责难,甚至没有对对方说任何话,叶至诚就把这件事情完全咽下去了。在事情发生的当年,叶兆言还是孩子,可能有点委屈,可能有点抱怨,但他并没有对父亲的行为有什么更深的体会;然而当20多年以后,在一次和余华、苏童的聊天中,叶兆言无意说起这件事情时,忽然就对父亲说“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时的心情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我父亲从内心世界来说,他真是愿意自己孩子受伤也不愿意去伤害别人的那种人,因为伤害别人这件事情对他来说更严重。” 如今这只受伤的眼睛伴随了叶兆言40年,而通过这件事情使他抵达父亲内心深处从而获得的感悟却更如一个烙印长远地留在了他的心灵中:“

6、父亲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善对于他就是一种信仰,而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就是传递信仰。”叶兆言说,有时候很多事情是有时代痕迹的,或者说是有很多种原因的,但是有时候不是这样的,人性中间有很多很本能的东西,比如说他的父亲对这个意外的处理态度。当时的叶至诚即使是作为一个职位甚高的官员,他内心也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伤害别人的,如果没有别的选择,他会选择宁愿自己的孩子受伤,因为他认为伤害别人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 很奇怪对么,这个故事或者说事故本身听起来似乎和文学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叶兆言说:“我为什么要把文学跟这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因为我觉得文学有很多种,不同的人对文学的回答也有很多种:有很多人说文学是这个是那个,

7、也有人把文学当作工具,因为文学可以抚慰他心灵上受过的苦。而对于我父亲,文学就是一种向善的信仰。”叶兆言认为文学不光是一种由文字组成的物质存在,更是一些要通过文字承载和传递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是善,也可以是爱,甚至可以是痛,它们并不矛盾。一个写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信仰。 大约觉得自己来自父亲的顿悟说起来太抽象,叶兆言又用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比了一个更具体的例子。在酒楼上这个小说的故事非常简单,主人公在心情苦闷压抑的时候,接受了他老母亲的一个委托,回乡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他有个弟弟死掉了,被埋在了一个低洼,他老母亲希望把自己小儿子的坟迁到一个好一些的地方;还有一件事是老家有个邻居小女孩,

8、这个小女孩很喜欢花,他老母亲就让他送给这个小女孩一朵花。结果他很敷衍了事地把坟地迁了,而当他要把这个花送给小女孩时,有人告诉他,这个小女孩已经死了。“这个小小说就写了这两个事,故事写得非常平淡,可是我说这个是鲁迅最好的小说。”叶兆言感慨地说,“文学往往不是去发现这个东西有没有意义,有没有用,但是你静下心来你会觉得它常能够感动你。文学不是大道理,文学有时候就是非常细腻的内心力量,这种东西很善良很美,很小,但是你发现文学往往就是从这些小的地方组成。我们谈到鲁迅的时候,都说到鲁迅的那些批判,其实鲁迅也是一个非常非常有善心的人,鲁迅是用一种轻轻的调侃、但同时也是轻轻叹一口气的语气来写作的,他的目的其实

9、是希望读者能感动。” 祖与孙 所有人说到叶兆言就一定会说到叶圣陶,仿佛是天经地义的,身为教育家和作家的爷爷一定给了孙子很大的影响甚至便利,所以叶兆言成为作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事实的真相是,比起很多读者很小就在学校的课本里读到了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苏州园林等名篇,叶兆言读书时祖父的文章已经从课本里消失了,他非但读叶圣陶的文章不早且少,而且在高中毕业前,人在南京的他受到身在北京的祖父叶圣陶的影响可以说并不比普通读者多多少。直到1974年,17岁的叶兆言高中毕业,待业一年间,他离开南京,前往北京陪伴祖父叶圣陶,给祖父当邮差,陪祖父散步,成了祖父的“拐杖”,这才让他得以走近祖父的世界。虽然在祖父身边

10、阅读了大量书籍,也陪祖父接待和拜访过文化圈子里的名人名流,但这些不过是这个圈子里的寻常事。无论是祖父还是父亲,都不曾有意识地“培养”叶兆言做一个作家。事实上,“作家也是培养不出来的。” 回忆祖父叶圣陶,叶兆言说,“我祖父他和我没有直接的教学关系。在家庭中,他是一个老人,我写错了字他会给我指出,但在我的印象中,他对我总是鼓励多。”老人家常常很寂寞,于是只要叶兆言给他写信,他给孙子的回复总是以表扬、鼓励为主。“他是一个长者,一个慈祥的老人。他给我父亲改过稿子,但没有给我改过,所以在我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对我的语文学习影响最大的是我的语文老师。”至于当作家,那原本就是叶圣陶和叶至诚最不希望叶兆言做的事

11、情。以至于时值今日,叶兆言忆起祖父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空担了教育家祖父的盛名,却好似从没有被他亲自施与过任何的教育。 “我父亲和我祖父,我都没觉出他们对我有什么期望,就像今天我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做一些愿意做的事,不是很无聊就好。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很不幸,有那么多生活的压力、升学的压力。我年轻的时候却没有太多压力,我考大学就是因为自己想考,考取之后我父亲还很奇怪。”叶兆言考上南京大学之后,父亲叶至诚只是随口一问:“你考上了,”而祖父甚至对他说:“上大学没什么稀奇的,我们开明出版社的人是看不起大学生的,大学生肚子里没货的人特别多。”有这样的祖父和父亲,叶兆言最大的体会就是,在家

12、庭中没有什么压力,但也没有成就感: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发表作品,这些在寻常人家十分可喜可贺招人羡慕的事情,在叶家人看来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很平常的事情,也得不到鼓励和庆祝,觉得没有必要,觉得很平淡。“这对我今天也有影响,”叶兆言无奈地笑,“有人说我平淡,我说这不是平淡,而是因为从小受家庭的影响。考得上大学也好,考不上也好;小说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在我家一切都很平常。” 其实在叶兆言心里,祖父也并不是个专业的小说家,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教育上,他的精力只有10%左右放在写作中,而叶兆言自己却起码用了90%到95%的精力。所以如果一定要说祖父对自己的写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叶兆言想了想说,那就是家中

13、无处不在的书和他时刻伏案的工作方式吧。“祖父给我最大的影响,是他一生都在勤奋写作。他在自己年满八十的时候,每天还要工作八小时,伏案写作八小时。他勤奋的伏案背影,对我一生的影响最大,他给了我一个标准只有不停地写作的人,才是作家。” 父与女 在叶兆言眼里,女儿是一个很叛逆的孩子,但叶子却不同意老爸的观点,“我不叛逆,我一直都是一个乖小孩儿。”80后的叶子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你能想象一个叛逆的女博士会是什么样子吗,”作为“文二代”抑或可称作“文四代”的叶子从小到大发表了很多文章,不过在她自己看来那些都是“小时候”闹着玩的,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属于“拿不出手”的东西。现在叶子的兴趣从创作转到了翻

14、译,近年她翻译了一本阿特伍德的短篇叫蓝胡子的蛋,还有安吉拉?卡特的小说爱,尔布莱森的在被晒焦的国度等。问她会不会把自己写的翻译的东西第一个拿给父亲看,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叶兆言就算读到她发表的作品也很少跟她提起。或许这就是作家和他写作的女儿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多的时候就是单纯的父亲和女儿,而不是作家和另一个作家。 而每每被问及会不会承父业祖业做个作家,叶子都连连谦虚地说,自己虽然是出过几本书,但“出书这件事在家里也是没有什么说头,叶家能写东西的人太多了。”叶子说自己从来就没特别认真地考虑过做一个作家:“这是挺艰巨的一件事。我父亲是一个把写作当作需求的人,在我看来他就挺辛苦的,需要很持久的定力。

15、等哪一天我成为了一个能静下心来坐得住的人,也许我会考虑把写作当成职业。”在叶家,家学渊源的光环和光环下的质疑是每一代要走文学路的子女都绕不开的,叶子的写作崭露头角,于是叶兆言的“例行提问”中除了祖父对自己在写作上有什么影响外,又多了自己对女儿在写作上有什么影响。对这个问题,叶兆言的回答总是客观且平淡:“要说完全没指导过女儿的写作也不真实,但真的不是太多。我始终认为,写作这件事应该像我祖父、父亲对我那样比较自然。他们从来不逼我写,我也不应该逼我的孩子去写。比如说,她过去写了很多,现在基本不写;她写,我拦不住她,她不写,我也没办法,全是顺其自然。”在叶兆言的观念里,文学和中医、绘画不一样,本就没有

16、可供传授的祖传秘方和独门技巧。 在叶子眼里,作为父亲的叶兆言显然既没有“作家”的光环,也没有太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关心她的一切,不放心她独自出门,担心她因为听流行歌曲而误了功课,但也会为女儿哪怕是小小的成绩而兴奋不已。上高中时,叶子得到机会去美国交流学习一年,可叶兆言不知为什么突然对女儿的一切就是不放心;叶子也正处于反叛期,哪肯乖乖就犯,父女间就有了很琐碎的矛盾。这种充满对抗的张力在一件小事上爆发了出来,就因为一次外出时叶子弄丢了一顶帽子,叶兆言很生气地让她去找回来当然,叶兆言不是心疼帽子,而是觉得自己女儿好像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爱惜,出国后会为此吃苦头的。叶子见父亲如此唠唠叨叨,情绪也变得非常蛮

17、横,坚持不听从,父女俩于是大吵起来,吃饭的时候,父亲和女儿都很不开心,彼此板着脸。吃完饭了,叶兆言对叶子说:“你今天洗碗。”本来就一肚子火的叶子很不耐烦地说:“我今天就是不洗。”然后转身进了房间,并把门反锁了。叶兆言气得起身去打门,叶子就是不开,于是当叶兆言恼怒地找来钥匙把门打开后,两声清脆的巴掌声随之响起。 这是叶兆言第一次打女儿,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叶子挨打后却写下了这样的日记:“晚上看电影乱世佳人,见白瑞德对女儿宠爱无比,我泪水就流出来了。后来他女儿骑马摔死了,白瑞德悲痛欲绝。我觉得,其实你对我也很好,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吧。今天胳膊上被你打过的地方挺疼的,肉一条条地都鼓起来了。我一边

18、洗碗一边想,明天出门后,我跟别人解释说是在楼梯上摔的,别人肯定不会相信。不过,好在现在已不那么疼了。”这些文字深深打动了叶兆言,他为此自省亦自责:虽然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但他这次确是犯了天下父母都会犯的错,既希望女儿能走得远远的,又希望她能留在自己身边。是的,即使是在教育家叶圣陶的家里,偶尔也会发生责打教育的事件,可是读了这一对父女事后互相体谅互相宽慰对方的文字之后,又有谁会看不到他们彼此间的亲爱呢。 记者:女儿的名字“叶子”是你取的么,有什么含义或者寄托么,你的名字“兆言”俨然就预示了你要说很多很多的话,于是成为了一个作家。 叶兆言:确实很多人都说我的名字仿佛生来就准备当作家的,同名

19、的概率非常小,兆和言也都是常用的字,可放在一起,当真就有了些独特性。但其实我的名字只不过是爱情的产物:父亲给我取名的时候采取了拆字先生的伎俩,我的母亲姓姚,姚的一半里面有个兆,父亲名至诚,繁体字的诚有一个言字旁,父亲和母亲一人给了半个字,便有了如今的叶兆言。 而我所起的最不成功的名字就是我女儿的名字。当时和父亲商量来商量去,结果给女儿起了个名字叫叶子,理由是女儿生在甲子年,属鼠,子鼠。另一个原因是,女儿出生时正是半夜,医生出来报讯,有气无力地对我说:“姓叶的,是个女的”她那样子就好像是她有什么过错,或者是我有什么过错似的。我当时就有些憋气,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因此叶子的“子”,也有谁说女儿

20、不及男的意思。因为有些赌气,女儿的名字就显得欠考虑。结果我的想法和三流电视剧的编剧不谋而合,电视上常常可以见到叶子这个名字。女作家们也常常用叶子做笔名。过去是不曾留心,现在突然发现竟然会那么多的人叫叶子。 记者:说到名字,你的名字似乎从来都和祖父叶圣陶的名字分不开即使他更多是位教育家,而你完全可以用自己无数的作品来独立支撑起一个作家的身份。总被祖辈的盛名所累,心里会不会有阴影, 叶兆言:如果一定要说有阴影,有阴影的那个恐怕是我父亲。他在生前曾经这样调侃自己,说他去出席公众场合时是这样被别人介绍的:小时候,别人会说,这是叶圣陶的小公子;结婚之后,别人会说,这是锡剧皇后姚澄的丈夫;再往后,儿子成名

21、了,别人就说,这是叶兆言的父亲。 至于我,通常别人都介绍我是叶圣陶的孙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标签,也是一个招牌。但其实,我是一个被领养的孩子,我跟叶家没有血缘关系。我大概在9岁的时候才知道我的祖籍在浙江,是一个革命烈士的后代。 记者:即使没有血缘,你还是生长在了一个文学世家,你觉得文学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叶兆言:我觉得我最终会走上文学这条路,现在想想也只能用“注定”这两个字来解释因为无论从哪一种理由来说,我都觉得我走到今天这一步是非常滑稽的,但是确实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走到这么一个位置上来。 首先我走到这么一个家庭。我们家从小教育我就是不要写作,虽然我家里有很多人写作,我祖父和父亲都是写作的,但

22、是他们对我的教育就是长大以后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从事写作。其次我的眼睛出了事故,导致我曾经想报考医学院,但是我的眼睛受过伤不能参加理工科的考试,因为过不了这个关,最后还是选择了文学。最后,我之前一直把写作当成一种玩玩的东西,我学了文科,就很自然地写小说,然后就很自然地发表一些小说,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发表小说,我都没有决定我要当作家。一直到我研究生毕业,到出版社做了编辑,那个时候开始越写越多,最后才慢慢走上文学道路。 为什么文学是一种注定,因为文学这个东西很美,有点像大烟、鸦片一样,给你一个很美的幻象。但是你真的进去以后,就发现这个东西很可怕。一旦进去,写作就像是毒品一样,根本没有办法离开了。所

23、以我说文学是一种注定,很多人很小就想当作家,最后终于心想事成,对我来说完全是无意的,可是现在呢,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想象,离开了文学,我还能干什么。 记者:能总结一些你们祖孙三代的写作之路么, 叶兆言:祖父叶圣陶年轻时正值五四时期,有志有为,希望通过文学唤醒民众,所以目标明确:为大众而写作。父亲叶至诚则有点“糊涂”了,他从小就立志当作家,看了很多书,受到了西方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他老想着怎么和这个时代磨合,可时代变化很快,这让他找不着北。因此他一辈子总是处于为写作而准备的状态,历史证明了他们这一代的失败。我的写作是对父亲这一代的“反动”,但文学写作要超越前辈,首先必须敢于否定和背叛。然而我成功了吗,这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