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728.08KB ,
资源ID:2282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82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州金鸡湖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材料综合题试题与答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州金鸡湖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材料综合题试题与答案文档格式.docx

1、(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中国哪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请写出当时宣传“德先生”、“赛先生”的刊物一例?请列举除材料中提到的当时宣传“德先生”、“赛先生”的人物一例?材料五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改编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5)根据材料五,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

2、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摘自XX文库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历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又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人民网材料三20世纪初,上海的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修身课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为包办婚姻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回礼教,争取婚姻自由为此,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国展开了。到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爱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思想解放之风进一步在全国传播开来,把先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向更深层次。摘编自1919年上海良友杂志和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3、1)材料一中马士所说的“战争果然就到了”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发动者的目的是什么?(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什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了巩固共和,还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三中所说的20世纪初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怎样看待材料三中上海女学生的言行?据材料三说明五四运动的突出贡献是什么?4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以图一人物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掀起了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图二人物是在哪次战争中牺牲的?这次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还有谁?(3)图三人物领导了中国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运动?这次改革运动的性质是什么?(4)图四人物领导了中国历史上那

4、一次革命?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大作家雨果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1)a材料一中的“夏宫”是指什么?b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3)材料二所说的现象发生在哪场侵华战争中?(4)两则材料有什

5、么相似的地方?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已预期目的的反面。摘选自洋务运动史材料三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2)材料二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反映了梁启超

6、的什么主张?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与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政治运动?(4)从李鸿章到梁启超,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对此你有何感想?7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孙中山早年在香港学医,毕业后做医生。孙中山对待病人,真诚亲切,有求必应。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计借行医来积极

7、结识不满清朝统治的爱国青年,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1)材料一中的这场革命是什么?这场革命成功在哪里?(2)请你列举孙中山从事革命后的重要活动(列举两个即可)。(3)通过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先生学习哪些优秀品质?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制取外夷者,当缮(shn。修补;整治)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魏源海国图志(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不得照抄原文)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2)与材料二中吴元炳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

8、什么措施加强海防?材料三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借助)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国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求取报答)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qin zh限制)。中国乃不国矣。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3)据材料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并据材料指出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材料四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旅顺,大连),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摘自清史稿(4)根据材料四回答,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

9、指什么事件?甲午战后中国的海防现状如何?(5)综上所述并联系当今局势,请谈谈你对“海防”的认识。9国弱遭人欺,近代中国。任人宰割,教学深刻。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输入中国鸦片示意图(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英国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呈现出怎样的趋势?依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材料二 马克思说:这个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2)材料二中的“这个国家”是指哪个国家?它在中国获得的“好处”主要是什么?材料三 1895年1月23日,日本海军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信中说:“今

10、天我给你写信不为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心平气和地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如能来日本,海军中将、枢密顾问随便你当”(3)日本海军司令给丁汝昌写信的目的是什么?(4)从材料三中找出日本海军司令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四 德国漫画在中国作战(注:八名穿不同服装的军人肆意殴打一中国老人)(5)漫画反映的是哪一次侵华战争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读完这四则材料,你心中有怎样的体会?10中国近代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革命与进步思潮也风起云涌,其精神内涵影响

11、至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敢打惊天第一枪,勇将重担率先扛。漫长腐制应声垮,青史千秋记武昌。咏史诗材料二 一九一九,成为了沉淀的历史;那年的五月,在岁月的星河中闪光;五月的火不会磨灭,五月的精神会永远飞扬。五月的辉煌(1)材料一歌颂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2)材料二歌颂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引发这一历史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事件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3)材料中的“青史千秋”与“五月的精神”,是对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赞颂。你认为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需要后人继承与发扬?11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

12、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2)通过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相比较,概括这两

13、个条约相似之处,并找出两个材料的不同点及其带来的危害?不要照抄原文(3)材料三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以及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占领了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英、法、美等国在上海等地开辟租界。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后,鸦片走私的情况更加严重。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重庆等为通商口岸。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1)三段材料分别出自哪些不平等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

14、影响?(2)依据上述材料,从经济、政治两方面归纳列强的侵华方式。(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扼要指出英日对中国侵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的经济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1(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维护清朝的统治。(3)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软弱性,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4)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可知,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依材料“自强运动是

15、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可知,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3)依据材料三“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是梁启超的名言,他主张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并领导了戊戌变法;第二小问:戊戌变法的失败告诉我们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软弱性,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4)依据材料四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新青年的创办标

16、志着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在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运动的主要内容,为中共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2(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公车上书;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或思想启蒙)(3)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同盟会;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或推翻帝制)民主、科学;新青年;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任答一人,答陈独秀,不给分)(5)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学技术到学制度到学思想,答不全或顺序颠倒都不

17、给分。)(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江南制造总局是和图二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中的“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19世纪末期,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变法维新的思想,为实现“立宪之梦”,在光绪

18、帝的支持下,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895年春,康有为等联合上京赶考的举子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结果上书被阻挠,失败,这就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戊戌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1书中是评价孙中山先生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生当中最突出的功绩是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孙中

19、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是中国同盟会。据图2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民主和科学。当时宣传“德先生”、“赛先生”的刊物主要是新青年杂志。除材料中提到的当时宣传“德先生”、“赛先生”的人物主要有李大钊、鲁迅、胡适等。(5)据材料五“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可知,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的内容由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制度(戊

20、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3(1)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2)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推翻了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同等得分)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动二次革命;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等。(其他言之有理也给分)(3)新文化运动。进步的反封建行为;符合历史的进步潮流;(任意一点即可,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同等得分)激发了爱国热情,推动了思想解放;(其他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同等得分)(1)依据材料一“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说明这次战争是由于中国的禁烟

21、运动导致的,可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合课本所学,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的鸦片,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为维护国家利益,林则徐淋到了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打击了英美等国在中国的利益,英国武力侵华,鸦片战争爆发。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实际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2)依据材料二“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为推行民主共和,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22、袁世凯为推行复辟帝制,加紧实现独裁统治的措施,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领导了护国运动等。(3)依据材料三“20世纪初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可知是新文化运动。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15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由材料三“上海的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修身课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为包办婚姻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回礼教,争取婚姻自由”反映了上海女学生思想有所改变,思想获得解放。是进步的反封建行为;由材料三“到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

23、发,爱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思想解放之风进一步在全国传播开来,把先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向更深层次”,由此可知,五四运动激发了爱国热情,推动了思想解放。4(1)运动: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牺牲人物:左宝贵。(3)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和爱国意义。(只要有重点词即可得分)(4)运动: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的终结。【分析】(1)依据图一信息“李鸿章”并结合所学可知,以图一人物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掀起了洋务运动;19世

24、纪60年代-90年代,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包括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2)依据图一信息“邓世昌”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二人物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1894年9月,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被敌人鱼雷击中,与战舰一起沉入海底,壮烈殉国。这次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还有平壤战役中牺牲的左宝贵;旅顺战役中牺牲的徐邦道;威

25、海卫溃败中自杀殉国的丁汝昌。(3)依据图三“康有为”并结合所学可知,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总结洋务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他们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制,因此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4)依据图四“孙中山”并结合所学可知,图四人物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的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汇集起来,猛攻湖广总督衙门。经过一夜激战,到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26、其主要历史功绩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的终结。5(1)a圆明园,b第二次鸦片战争;(2)英国法国(英法联军)(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都攻入了清政府的都城北京,并进行了烧杀抢掠;都是列强组成联军进行侵略;(回答一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 根据材料一中“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之后又放火焚烧。圆明园的

27、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由此可知a 材料一中的“夏宫”指的是圆明园。b.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抢劫、焚烧的。(2)根据材料一及(1)的分析可知,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英国、法国。(3)根据材料二“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可知,材料二所说的现象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上述分析可知,两则材料的相似地方有:都是侵华战争;都是列强联合侵华;都一度占领都城北京;都大肆抢掠破坏等(任选一点即可)。【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首先要读懂材料体现出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然后才能具体回答关于这次侵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最后总结得出两次战争的相同点。6(1)师夷长技以自强或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作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4)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救中国。(1)依据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意思是,李鸿章认为中国的文武制度(即政治制度),比西方人好;只有火器(即军事武器)不如(外国);中国要自强就要学习外国先进器物。由此可知李鸿章主张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