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37.68KB ,
资源ID:2288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88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康复评定复习全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康复评定复习全资料.docx

1、康复评定复习全资料一 总 论一、名词解释: 康复功能评定:用客观的方法,准确有效地评定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围、残存及潜在能力,并估计其发展、预后和转归的过程。初期评定:指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次评定,是康复治疗的评定,是各专业人员根据患者功能情况进行本专业的评定,是一次全面的评定过程。中期评定:是康复治疗到一定阶段后而进行的评定,目的是了解经过一段时期的康复治疗后功能改变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此作为调整康复治疗计划的依据。 末期评定:是康复治疗结束后的评定,目的是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判断患者的预后。二、填空:1.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病史采集、观察、检查与测量、记录、分析和解

2、等5要素。2.根据不同的评定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3.康复功能评定的方法要求具备可信性、有效性、灵敏度、和统一性。三、问答题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1、临床诊断着眼于疾病,康复评定重在功能2、临床诊断是对疾病确定病名的过程,康复评定是判断功能障碍的过程3、不同的疾病评定结果可能相同,相同的疾病评定的结果可能不同 项目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目的围方法查找病因,明确诊断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体格检查、专项检查实验室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基因检查电生理检查精神检查明确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围、残存及潜在能力反映机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综合运动功能

3、评估残疾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试述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患者入院医生检查各专业人员根据本专业的需要进行初期评定初期评定会康复治疗中期评定中期评定会继续治疗末期评定末期评定会复归家庭或社会康复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评定时间尽量缩短,动作迅速,不引起患者疲劳2、健侧与患侧对照3、定量评定要测三次求均值简述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1、了解患者功能障碍情况2、确定患者残存及潜在能力 3、制定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4、判定治疗效果、修正康复治疗5、比较各种不同康复治疗方案6、帮助判断预后、增强医患信心、加强医患合作7、提出标准

4、选择题1、康复功能评定的容有:( E)A.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 B.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 C.精神心理功能评定 D.听、言语功能评定 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功能评定2、康复评定的核心是:(C)A.病因诊断 B.确定疾病的种类 C.功能障碍诊断 D.制定治疗方案 E.疾病诊断3、ICF分类中将障碍层面分为:(A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E.七个4、以下哪个评定指标为定量指标:(C) A.肌力 B.心功能分级 C.关节活动度 D.Ashworth分级 E.心脏杂音分级5、以下哪个评定指标为定性指标:(B) A.身高 B.心功能分级 C.关节活动度 D

5、.脉搏 E.血压6、定量评定突出的优点是:( D )A.将定性容等级化 B. 将等级赋予分值 C.个案研究中的差异描述 D.将测量结果数量化 E.重点描述事物的性质7、不属于半定量评定的是:(A)A.等速运动肌力测试 B. Barthel index评定 C.徒手肌力检查法 D.Brunnstrom六阶段评定法 E.FIM评定8、信度是指:(B )A.真实性 B. 稳定性 C.敏感性 D.有效性 E.可分析性9、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BCD)A.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B.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C.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D.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E.效度低,信度未必低二 人体形态评定

6、一、名词解释:驼背:驼背是胸椎体后凸增加的表现,重心线位于椎体之前,可能与长期前倾疲劳、过度屈肌锻炼、椎间盘前部受压等因素有关。身体质量指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膝反曲:是膝关节过伸的表现,此时踝关节常呈跖屈位,膝关节位于重心线之后。骨盆前倾:是髂前上棘位于耻骨联合之前的表现。翼状肩:肩胛骨缘和上角凸起,并偏向横面。拇外翻:第一足趾的趾跖关节向外侧偏斜。膝外翻: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中线的侧,O型腿。膝翻: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外侧,X型腿。二、填空:1.正常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稍向前的颈

7、曲、稍向后的胸曲、较明显向前的腰曲和较大幅度向后的骶曲。2.前臂长度测量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的距离。3.小腿周径测量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和 、外踝上方最细处的周径,分别反映最大和最小周径。4.足长度测量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的距离。5.股骨长度测量从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的距离或坐骨结节到股骨外上髁的距离。6.上臂残端长度测量从 腋窝前缘 到 残肢末端 的距离。7.前臂残端长度测量从 尺骨鹰嘴突 到 残肢末端 的距离。8.大腿残端长度测量从 坐骨结节 沿大腿 后 面到 残肢末端 的距离。9.小腿残端长度测量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离。10.我国成人男

8、女体重在标准体重的上下10%围属于正常,超过标准0-19%为超重,超过标准20%以上为肥胖。11.BMI正常值为24,24为超重, 28为肥胖。三、问答题姿势评定中目测法观察的容有哪些?1.侧面观,主要观察与人体中心线有关部位的情况。如头的位置是否屈曲或倾斜,胸的位置是否有压低或升高,腹壁是否有凸出等;脊柱的胸、腰弯曲是否过大;骨盆是否有前、后倾斜或旋转;膝是否过伸或屈曲;足纵弓是否正常。2.后面观,身体两侧结构是否在对称位置,重心线有无左或右侧偏斜;足部跟腱和跟骨是否在与地面垂直线上;髋部有无股收或外展;骨盆有无倾斜;脊柱有无侧弯等。3.前面观,足部足趾位置和足弓有无异常;膝关节、髌骨的位置

9、如何;骨盆有无倾斜;肋弓是否对称、肋骨的排列情况;肩部是否等高、对称;头部有无偏斜或旋转等。姿势异常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1、不对称或单侧姿势异常引起肌肉和韧带的不平衡2、关节负重和所受压力的异常分布3、引起继发性功能障碍或继发性病变4、异常姿势可引起疼痛选择题10、下列哪项不是姿势评定常用的方法(E)A.目测法 B.铅垂线测量法 C.放射学评定D.皮尺测量 E.以上都不是11、某男,25岁,身高175cm,体重85kg,此人体重属于( A ) A.轻度肥胖 B.正常 C.超重 D.中度肥胖 E.偏瘦12、下肢整体长度测量,正常两侧误差应不超过(A ) A.0.5cm B.1cm C.1.5cm

10、 D.0.8cm E.3cm13、测量手长时,患者将手置于手指伸展位,医疗人员测量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中点到( B )的距离。A.中指 B.中指指尖 C.大拇指D.示指 E.第三掌骨头14、下列关于膝翻正确的是(ACDE)A.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外侧B.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中线的侧C.在肌肉方面可见髋旋肌紧 D.腘肌和胫后肌被拉长E.髋外侧旋转肌被拉长15、下列关于扁平足正确的是(ABCDE)A.足侧纵弓变低 B.距骨向前、下方移位C.跟骨向下和旋前 D.舟骨粗隆凹陷E.胫后肌和趾长曲肌被拉长16、关于身高测量正确的是(ABE)A.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双下肢伸直B.

11、足尖并拢 C.测量时间以晚上睡前为佳D.测量结果以m单位 E.被测者不得穿鞋三 关节活动度评定一、名词解释:关节活动度ROM: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最大运动弧度,即一个关节从起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运动围。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主动收缩使关节移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度。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是指肌肉无收缩,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移动的弧度。二、填空:1、测量肩关节、外旋时,受检者的体仰仰卧、肩外展90度、肘屈90度、前臂中立位,量角器的放置方法:轴心尺骨鹰嘴,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 与尺骨纵轴一致。2、确定关节活动的起点即 零 点 解剖 位。3、

12、测量前臂旋前旋后时,受检者的体位坐位或立位、上臂紧靠躯干、肘曲90、前臂中立位,量角器的放置方法:轴心中指末端,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 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三、问答题:简述关节活动围异常的常见原因。关节本身的因素:关节骨折或软骨损伤、关节游离体、关节积血或积液、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先天性畸形均可引起疼痛、肌肉痉挛或软组织粘连,导致关节活动度减少。关节外因素: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腱、韧带等)损伤及粘连、疤痕挛缩、骨折、肌肉痉挛、严重的肢体循环障碍均可引起关节活动度下降。周围神经损伤引起关节活动度下降,中枢神经损伤早期引起关节活动度过度,痉挛期则导致关节活动度明显减少。简述关节活动

13、度测定的主要目的。1.判定关节活动围障碍的程度2.发现并分析影响关节障碍可能的原因 3.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4.作为治疗效果的评定手段 决定关节活动围的因素有哪些?1.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 2.关节周围的肌肉 3.关节周围软组织4.其它如年龄、性别、受训情况、生理状态等试述测量关节活动围的注意事项。1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体位,防止邻近关节的替代动作。2固定好量角器,其轴心应对准关节中心或规定的标志 点,关节活动时要防止量角器固定臂移动。3通常应先测量关节的主动活动围,后查被动活动围。4应与健侧(对侧)相应关节测量比较,亦应测量患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围。5避免在按摩、运动以及其他康复治疗后立即进行检

14、查。6不同器械、不同方法测得的关节活动度值有差异,不宜 互相比较。 简述脊柱旋转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一) 颈椎旋转:体位:取坐位、仰卧位,颈椎无屈曲、伸展及侧屈 固定臂:通过头顶的垂直线 移动臂:头顶与鼻尖的连线 轴心:头顶 运动:在水平面绕垂直轴运动,头部向左右旋转 正常值:左旋070,右旋070(二)腰椎旋转:体位:端坐位 固定臂:两侧髂前上缘连线的平行线 移动臂:两肩峰连线的平行线 轴心:两臂交点 运动:检查者双手置于被检查者骨盆的髂前上棘,固定骨盆,防止其旋转,在水平面上,以垂直为轴,完成最大限度的胸腰椎旋转运动 正常值:左旋040,右旋040四 肌力的评定一、名词解释:肌力:指在肌肉

15、骨骼系统负荷的情况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力的能力。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徒手肌力检查法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原动肌:发起、完成某动作的主要肌群成为原动肌。等长收缩:是肌肉的一种静态收缩形式,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只有力的增加,因此不引起关节的活动,此时肌肉承受的负荷等于或大于肌肉收缩力。等收缩:是肌肉的一种动态收缩形式,指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变化而力不变,并有关节的运动。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向肌腹中央收缩,使肌肉的起止点互相靠近,也称为缩短性收缩,是引起关节主动运动的原动

16、肌缩产生的收缩。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分离,也称为延长性收缩,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等速收缩:是一种不用主观意识控制的肌肉收缩,肌肉在特定仪器的控制下以恒定的速度所做的一种肌肉收缩形式。运动单位募集率: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它发出的运动神经纤维及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是肌肉的最小功能单位。二、填空:1.Lovett法将测定肌力分为六级,3级肌力可抗重做全关节围运动。2.MMT检查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的耐力和不能排除评定者主观评价的误差。3.肩胛骨收的主要受检肌肉有斜方肌、大菱形肌和小菱形肌。4.仰卧位检查腘绳肌肌力时要防止骼腰肌的替代作用,检查股四

17、头肌肌力时要防止阔筋膜肌的协调作用。5.肩关节旋的主要受检肌肉有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和背阔肌。6.肩关节外旋主要受检肌肉有冈下肌和小圆肌。7.肘关节克服阻力屈曲测肱二头肌肌力时前臂取旋后位,测肱肌肌力时前臂取旋前 位,测肱桡肌肌力时前臂取中立位。 三、问答题简述徒手肌力评定的特点、分级标准。1特点:(1)不需特殊的检查器具,简便、易行,不受检查场所的限制。(2)可分别测定各组肌肉或各个肌肉肌力(3)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价基准,能够表示出个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用测力计等方法测得的肌力更具有实用价值(4)结果可靠、有效,得到世界公认。(5)徒手肌力检查的局限性:评定的级别智能表明肌力

18、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的耐力和协调性;其分级标准较粗略,有时患者感觉肌力有提高,单从分级上体现不出进步;受测试者主观评定时的误差及被测试者主动配合程度的影响;一般不适用与由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和脑性瘫痪)引起的肌痉挛患者。2分级标准级别 判定标准012345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在无重力状态下能做关节全围运动能抗重力做关节全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运动能抗重力,并能抗一定阻力运动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简述影响肌力的因素。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生理横断面越大,产生肌力也越大。2肌肉的初长度:肌肉被牵拉长= 1.2倍静息长度时,产生的肌力为最大 。3肌肉的募

19、集:同时投入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也越大。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一定的成角可增强肌肉的收缩力。5肌肉的收缩方式及收缩的速度: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所产生的肌力不同。6. 杠杆效率:肌肉收缩力受运动阶段杠杆效率的影响。7年龄和性别:男性肌力比女性大,尤其以握力和垂直跳的力量最为明显。8心理因素:在暗示、大声命令及有积极的训练目的时,受检者所发挥的肌力比自主最大收缩力大2030。肌力评定的禁忌证:肌力评定的禁忌症有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局部严重疼痛、关节活动围严重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等。简述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1.测试前应做适当

20、动员,取得受试者的充分合作2.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测试动作应标准化。3.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4.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侧对比来确定4或5级5. 肌力4级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且同一强度6.抗阻不能应用于2个关节以上,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的远端7.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作徒手肌力检查8.骨折未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关节活动度极度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等症状禁忌。简述肌力评定的目的及应用围。目的:1.判断有无肌力下降及肌力下降的程度与围;2.寻找导致肌力下降的原因;3.为制定治疗、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4.检验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

21、。围: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5.其他肌肉功能障碍6.正常人群的肌肉功能评定简述Lovett分级法。级别 判定标准012345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在无重力状态下能做关节全围运动能抗重力做关节全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运动能抗重力,并能抗一定阻力运动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五 肌力评定一、名词解释:肌力: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被动活动肢体或肌肉时所感觉到的阻力。痉挛:是一种由牵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性牵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僵硬:是主动肌和拮

22、抗肌力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二、填空:1.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肌力可分为静止性肌力、姿势性肌力和运动性肌力三种。2.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中:1+是肌力轻度增加,3级是肌力严重增高,4级是僵直。三、问答题简述改良的Ashworth肌力分级评定标准。级别评定标准0级无肌力的增加1级肌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1+级肌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围后50%围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2级肌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围的大部分时,肌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3

23、级肌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4 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简述异常肌力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分类:1.肌力增高2.肌力低下3.肌力障碍形成原因:可由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所致;也可由遗传因素所致;还可见于神经退化性疾患或代性疾病简述肌力评定的目的及临床意义。目的:1.依据评定结果确定病变部位、病变性质,预测康复治疗2.根据肌力的表现特点制定治疗计划3.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意义:肌力的评定对于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了解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和程度,制定康复治疗计划,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肌力的评定结果分析可以鉴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还是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以及异常肌力的分

24、布状况,依此预测康复治疗。简述影响肌力的因素。1.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2.不良的姿势和肢体位置可使肌力增高 3.紧和焦虑等心理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4.合并问题的存在,如尿路结石,感染、膀胱充盈、便秘、压疮、静脉血栓、疼痛、局部肢.体受压及挛缩等可使肌力增高 5.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发热、感染、代和/或电解质紊乱也可影响肌力 6药物 7.环境温度等8.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六 反射与反应发育的评定一、名词解释:反射:是对特定刺激的不随意、固定刻板的反应。反射发育:指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在母亲妊娠后期、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会陆续出现一些脊髓、脑干、中脑以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调整反射:嘱患者注

25、视正前方约30cm处检查者的食指,然后迅速移动食指至患者鼻根部,正常时可见双瞳缩小,称为调节反射。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没有主动运动的患侧肌群所产生的反应。调整反应:是人体病态平衡被打乱,重新调整为健康平衡的一种现象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二、填空:1.反射发育评定的目的有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情况、为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2.中脑水平的反应有颈部调整反应、躯干旋转调整反应、头部迷路性调整反应、视觉调整反应。3.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有保护性伸展反应、平衡反应。4.根

26、据反射发育的水平,将反射分为脊髓水平反射、 脑干水平反射、中脑水平的反射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5.平衡反应指当身体重心或支持面发生变化时为了维持平衡所作的应对反应,它包括倾斜反应、姿势固定、迈步反应。三、问答题简述屈肌收缩反射的评定方法。【检查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呈中立位,双下肢伸展。【检查方法】刺激一侧足底。 阴性:受到刺激的下肢仍维持伸展位,或因厌烦刺激而退缩。阳性:受到刺激的下肢出现失去控制的屈曲。简述莫勒反射的评定方法。【检查体位】患者取半卧位。【检查体位】将头部突然后仰。阴性:无或出现轻微的惊愕。阳性:上肢外展外旋,伸展(或屈曲),各手指伸展并外展。简述联合反应的诱发方法及患侧肢

27、体反应。联合反应诱发方法反应对侧联合反应 上肢下肢同侧联合反应健侧肘关节抗阻力屈曲、伸展健侧肩关节抗阻力收或外展、抗阻力紧握拳健侧髋关节抗阻力收或外展患侧下肢抗阻力屈曲、伸展患侧上肢上抬患侧下肢抗阻力屈曲患侧上肢屈肌、伸肌力增高或出现屈肌、伸肌联带运动可触及患侧肩关节收或外展肌收缩或出现相同运动,患侧抓握反应可触及患侧髋关节收或外展肌收缩或出现相同运动患侧下肢出现伸肌或屈肌联带运动患侧手指外展、伸展患侧上肢屈肌收缩或肌力增高简述反射发育评定的临床意义。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2. 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情况3.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七 步态分析一、名词解释:1步行周期:是指从一侧足跟

28、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步行周期。2步长: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称为步长,又称单步长。3步宽: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距离称为步宽。4足夹角:在行走中人体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夹角。5站立相(支撑相):是从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该侧足尖离地的阶段,也是该下肢承受的重力时间,约占一个步行周期的60%。6迈步相(摆动相):是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约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7目测步态分析法:是指不用任何仪器,用眼观察患者的步态而进行分析评定的方法。8偏瘫步态:又称划圈步态,是指脑卒中及脑外伤所致的偏瘫。9剪刀步态:剪刀

29、步态,是脑瘫的症状之一,即由于分娩时因窒息引起的大脑损伤或先天发育异常、感染等引起,是痉挛性麻痹的一种表现,即肌力增加,腱反射亢进,表现为髋关节屈曲,收、旋,足下垂及翻,行走时双膝互相摩擦,甚至两腿完全交叉,呈典型的“剪刀式”步态。10帕金森步态:是一种极为刻板的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上肢僵硬而缺乏伴随的运动,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趾屈,拖步,步幅缩短 11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行走时东倒西歪,摇摆不稳,不能沿直线行走,呈曲线或“Z”字形前进,两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且步宽加大,步幅长短不一,呈酩酊步态或蹒跚步态12臀大肌步态: 臀大肌无力者,髋关节后伸无力

30、,足跟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后仰,使重力线落在髋关节后方,以维持髋关节被动伸展,站立中期时膝关节绷直,形成仰胸挺腹的臀大肌步态13臀中肌步态: 臀中肌麻痹多由脊髓灰质炎引起,一侧臀中肌麻痹时,引起另一侧骨盆下降,由麻痹侧躯干的摆动进行代偿,表现为行走中患腿站立相时,躯干向患侧弯,以避免健侧骨盆下降过多,从而维持平衡。两侧臀中肌受损时,其步态特殊,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状如鸭步。(P110)二、填空:1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频为95125步/min,步速为1.2m/s,步长约为5080cm。2每一个步行周期分为站立相和迈步相两个时相,站立相大约占步行周期的60%,迈步相约占40%。3剪刀步态常见于痉挛性脑瘫病人,与大腿收肌群痉挛有关。4步长与身高有关,步行速度与跨步长和步频相关。5影响步态异常的原因除骨骼关节系统与肌肉神经系统原因外,还有精神心理因素。6小腿三头肌瘫痪表现为跟行足步态,腓总神经损伤表现为跨阈步态。三、问答题1步态分析的概念?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的方法和已经掌握的人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