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912.20KB ,
资源ID:22907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2907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科版秋五年级上册36《制作钟摆》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科版秋五年级上册36《制作钟摆》教案.docx

1、教科版秋五年级上册36制作钟摆教案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3.6制作钟摆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相同的绳长,摆锤中心高低不同的方法研究摆长的定义: 2.用 比较的方法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3.对比摆长不同会影响摆的快慢,调整摆长,做一个1分钟摆30次的摆。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自信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并发现新的问题是完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重点:在针时情境中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绳长有关。教学难点:完成设计并

2、制作钟摆,对钟摆不断调整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课前准备:PPT课件、尺子、秒表、铁架台、棉线、金属块(钩码)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学习的关于摆的相关知识,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与什么因素无关?有关: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无关:摆的摆动快慢跟摆锤重量和摆动幅度无关。二、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有金属圆片和无金属圆片的摆比较。创设情境:如果在下面加一个固定物,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发生变化吗?学生推测猜想: 1.不会变, 因为摆长没有变; 2.会变化, 因为摆锤不一样了,原来的摆锤是铁条,现在的

3、摆锤是固定物。(二)通过实验收集数据,验证猜想。抽调几个学生演示实验,并板书数据,老师引导其余学生观看实验,并指导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规范:1.摆动平面与铁杆平面平行。2.数数均以摆到左边为准。3.每次时间15秒,共做三次。(三)分析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从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可能跟什么有关?预设:与固定物的位置有关。三、关于固定物对摆动快慢影响的实验。(一)如何证明摆动的快慢和固定物的位置有关?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相关的实验证明。(二)分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实验方法:摆固定物分别放在摆的不同位置,观察对摆动快慢有没有影响。PPT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1.注意摆绳摆动方向; 2.固定物固定在10

4、CM、20CM、30CM处; 3.每次实验摆动时间均为15秒; 4.重复实.验3次,并记录好实验数据。(三)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报告单。(四)小组汇报实验数据,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找出各小组之间数据的共同点。结论:不同位置的固定物会对摆的摆动速度产生影响,改变固定物的职位,就是改变了摆长。四、动手实操一般情况下,一个摆钟一分钟平均摆动60下,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摆钟。由于我们实验室条件有限,利用我们刚才的实验材料,做出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钟,看看那些小组做的又快又准确。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成后,相邻小组交换位置,互相检验对方的实验成果。优秀作品展示。五、总

5、结延伸在我们制作过程中,你们是不是第一次就把绳长调整好了?如果不是怎么调整到30下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当摆动太快时,可以将摆锤往下调;摆得太慢时,摆锤往.上调。口诀:摆太快,往下调;摆太慢,往上调。今天我们这节课完成了钟摆的制作,相信大家都是收获满满,你还有别的想研究的吗?不管做什么实验,请大家记住,重复实验才能获得更为精确的数据。一、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1漆黑的晚上,在你面前放一个苹果,然后关上门,并把灯都关上,制造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那么你( )这个苹果。A.不能看到 B.适应后能看到 C.能看到解析:A 2一束( )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A.白光 B.绿光

6、C.红光解析:A 3小刚同学将手伸人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的水中,旁边的小红同学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手在水面处“折断”了 B.水中有两只手 C.以上现象都有可能看到解析:C4光在水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A.直线 B.曲线 C.波浪线解析:A 5彩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解析:B 6选择题。 (1)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 A.长短相同B.形状相同C.方向相同(2)小明在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时,他发现物体的影子逐渐变长,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 A.早晨B.上午C.下午(3)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 )。 A.方向保持

7、不变B.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C.长短保持不变(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从东到西,长短长B.从西到东,长短长C.从西到东,短长短(5)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 A.左边B.中间C.右边(6)下列关于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影子最长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B.物体的影子最短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C.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无关【答案】 (1)C(2)C(3)B(4)B(5)C(6)B 【解析】【解答】(1)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2)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

8、最长。(3)因为太阳是在无时无刻的转动。所以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从西到东,长短长。(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右边。(6)中午影子最短,太阳在正上空;傍晚和清晨早晨影子最长,太阳在地平线。【分析】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本题考查的重点。7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 A.形状相同B.形状不同C.方向相同【答案】 B 【解析】【解答】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大小、形状、方向都不同。 【

9、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8当我们从光线较弱的环境下走到强光下时,眼睛的瞳孔会( )。 A.放大B.缩小C.不变【答案】 B 【解析】【解答】人在弱光下,瞳孔会变大,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当人从弱光走到强光环境中时,瞳孔会从大变小。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环境下,瞳孔的变化。9下列有利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红色B.黑色C.白色【答案】 C 【解析】【解答】白色物体更有利于光的反射。 【分析】本题考查反光性能强的颜色。10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答案】 A 【解析】【解答】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平面镜。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的反射制成的。【分析

10、】本题考查潜望镜的镜子。11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 )。 A.相同B.左右相反C.上下相反【答案】 B 【解析】【解答】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实物的大小相同,但左右相反,上下相同。 【分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2树林中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 )。 A.树叶的影子B.太阳的像C.树叶间的空隙的像【答案】 B 【解析】【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之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 【分析】本题考查小孔成像原理。13光在空气中是以( )形式传播的。 A.曲线B.直线C.波浪线【答案】B 【解析】【解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路径。14阳光下旗杆影子长

11、5米,一会儿旗杆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 A.上午B.中午C.下午【答案】 C 【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下午影子变长。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15以下方法不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解析:C二、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选择题16如图所示,同样测量摆10次所需要的时间,则甲、乙两摆所需要的时间关系正确的是( )。甲乙A.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长B.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短C.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相等D.无法比较甲和乙所用的时间关系【答案】 B 【解析】【解答】摆长是影响摆的速度的条件,摆长越长,

12、摆的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越快。摆长短的摆必然比摆长长的摆完成相同次数摆动所用时间少。【分析】本题中,甲的摆长比乙的短。因此要完成相同次数的摆动,甲所用的时间必然比乙用的少。17小江还没有把水钟的刻度条贴上去,它可能是( )。答案:B18古人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A.水钟海 B.日晷 C.沙漏答案:B19人们之所以能用水、太阳、摆等计时,是因为它们( )。A.运动有规律 B.取材比较方便 C.持续时间比较久答案:A20暑假外出的一天,爸爸发现太阳快到头顶了,我认为这时候可能是( )。 A.10时左右B.12时左右C.14时左右【答案】 B 【解析】【解答】早晨太阳在东方,正午

13、太阳在头顶,傍晚太阳在西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地球自转因而看见天体东升西落。21摆的次数计算方法( )。 A.摆来回摆动1次B.摆来回摆动2次C.摆来回摆动4次【答案】 A 【解析】【解答】来回摆动1次称为摆摆动一次。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考的是摆的计数方法。22我们从( )可以追寻时间的痕迹。 A.大树的粗壮B.大树的高度C.大树的年轮【答案】 C 【解析】【解答】大树每经过一年就会长一个年轮,所以由此可以寻找时间的痕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树木年轮是在树木茎干的韧皮部里的一圈形成层。23太阳快到头顶上了,估计时间接近( )。 A.早上8点B.上午

14、10点C.正午12点【答案】 C 【解析】【解答】A、早上八点太阳在东方,刚离开水平线没多久。不符合题意。B、上午十点太阳在东边离地平线很远,但还未到头顶上,不符合题意。C、正午12点,太阳快到头顶上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位置才会相对改变。24地球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 A.24小时B.30天C.12小时D.8小时【答案】 C 【解析】【解答】一天有24小时,平均白天12小时,黑夜12小时,因而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大约是12h。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地球围绕太阳转,所以才有昼夜交替。25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可以作为滴漏装置的是( )。 A.输液

15、装置B.饮水机C.漏斗【答案】 A 【解析】【解答】A、输液装置滴漏是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因而可以作为计时工具。符合题意。B、饮水机水流不连续且不稳定,无周期性,因而无法作为计时工具,不符合题意。C、漏斗水流不连续且不稳定,无周期性,因而无法作为计时工具,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计时工具具有一定的运动周期。26在用饮料瓶制作水钟时,关于刻度的划分正确的是( )。 A.从瓶底开始B.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C.从任意一个地方开始【答案】 B 【解析】【解答】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才能保证其液面下降的周期性稳定,方可用来计时,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掌握水钟的用途和制作原理。2

16、7造成这个水钟的刻度条不均匀的原因是( )A.水流逐渐变慢 B.漏水孔太大 C.容器口径太大答案:A28计时工具( )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A.美观性B.准确性C.实用性D.时尚性【答案】 B 【解析】【解答】计时工具其对准确性要求较高,在早期简单计时工具到现在的钟表,其准确性越来越高,它的发展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和材料的改进,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掌握常见计时工具以及它们的准确性。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一分钟内我们只眨一下眼睛B.古代的人们常常用日影来计时,如日晷C.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答案:A30我们可以直接

17、利用带有刻度的输液瓶、输液器的装置,制作一个( )。 A.机械摆钟B.泄水型水钟C.受水型水钟【答案】 B 【解析】【解答】我们可以利用带有刻度的输液瓶以及输液器的装置设置一个泄水型水钟来计算时间。 【分析】水钟是中国古代用来计算时间的仪器。31最简单的钟摆只要( )。 A.一条细绳B.一个重物C.一个重物和一条细绳【答案】 C 【解析】【解答】最简单的摆钟只需要用一条细绳,上面挂着重物即可做成。 【分析】钟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做成的。32时间越长,测得的水越多的是( )。 A.泄水型水钟B.受水型水钟【答案】 B 【解析】【解答】水钟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

18、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33下列最不适合做一分钟计时器的是( )。 A.日晷B.沙漏C.水钟【答案】 A 【解析】【解答】A、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只能知道大概的时间,并不能测出一分钟的时间,不适合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A符合题意;B、沙漏可以根据漏出来沙的体积来粗略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B不符合题意;C、水钟可以根据漏水或者受水的体积来粗略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各种计时仪器的精确性认识。34自己制作的摆在摆动时会发生( )现象。 A.速度逐渐加快B.摆幅逐渐增大C.摆幅逐渐减小【答案】 C 【解析】【解答】自己制作的摆在摆动的时候,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摆动的速度会越来越小,摆动的幅度也会逐渐变小。故答案选C。【分析】摆在摆动时要考虑空气阻力对其的影响。35在夜晚时,下列做法不能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 A.在灯下放置一个简易日晷B.观察沙漏C.燃一盘蚊香【答案】 A 【解析】【解答】日晷是根据光影来计时的,所以只能在白天用。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

20、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36在( )中可以找到时间的痕迹。 A.空气B.化石C.流水【答案】 B 【解析】【解答】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石可以分为四类: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分子化石。生物分界一般以一万年前为界限,一万年前的生物为古生物,一万年前以后的为现生生物。由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瞬间将其掩埋隔离氧化形成。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21、】本题考查的是化石的特点。37下列各种计时器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是( )。 A.日晷B.沙漏C.水钟【答案】 A 【解析】【解答】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晷的原理。38下列各种计时工具最为准确的是( )。 A.水钟B.日晷C.沙漏D.机械摆钟【答案】 D 【解析】【解答】机械摆钟中的摆具有

22、等时性,具有一定的精确性,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钟摆的原理。39下列计时工具,计时越来越精确的组是(A.太阳钟摆钟一水钟 B.水钟一摆钟一太阳钟 C.太阳钟一水钟摆钟答案:C40人类计时器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精细的一组是( )。 A.日晷-水钟-摆钟B.摆钟-日晷-水钟C.水钟-摆钟-日晷【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历史发展史实以及各种计时工具的规律可知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掌握常见计时工具以及他们的准确性。三、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选择题41下游的河床一般有较多的( )。 A.鹅卵石B.大石头C.细沙【答案】 C 【解析】【解答】A、鹅卵石

23、一般在中游河床,不符合题意。B、大石头一般在上游河床,不符合题意。C、细沙一般在下游河床,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所以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 ,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床堆满细沙42(黄河因泥沙沉积问题,目前变成了一条“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治理黄河最好的方法是( )。A.把河床中的泥沙挖去B.黄河流域多植树造林C.在上游多建水电站,拦住泥沙解析:B 43我们研究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时,使用的实验方法是(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理想实验解析:B 44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 )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A.大石块B.植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