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6.41KB ,
资源ID:23045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3045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最新复习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最新复习重点.docx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最新复习重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名词释解释: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3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4、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5、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行政

2、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行政管理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6、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7、行政机关: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用权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8、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简称首长制;而赋予委员会议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议负责制,简称委员会制9、层次制与职能制层次制又叫

3、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10、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有自主权,一切均需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去办。分权制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决定权。上级机关对其权限内决定的事项不加干涉。11、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即我国公务员的范围限于在政府系统任职的国家公职人员,不包括各级行政机关中的工勤人员。12、行政授权是

4、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13、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14、行政相对方:在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15、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行为所进行的监督。16、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17、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

5、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18、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19、所谓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自由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20、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21、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

6、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22、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23、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24、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即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的法律监督。25、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

7、否定性的法律后果26、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27、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28、行政赔偿即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问答题27、

8、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和要求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28、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言之,行政诉讼法就是调整行政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9、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类似的人。30、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31、起诉是指公民、法

9、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32、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不是必须经过的审理程序,不具有审级的性质,是第一审、第二审以外的检验法院已结案件办案质量的一种监督程序。33、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为保证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人民法院裁判的顺利执行,对有妨害诉讼秩序行为的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34、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对审理终结的行政诉讼

10、争议,作出的实体裁判。行政判决分为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两种35、行政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决。行政裁定与行政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36、决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的裁决。37、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涉外因素是指行政案件的原告、第三人或者被执行人是外国公民、无国籍人或者外国组织。问答题1、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

11、一性。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2、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法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行政法律关系既然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那么,由权利、义务构成的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也是行政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要素。3、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除了必须存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

12、体以外,还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法律根据,即有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消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消灭,从而使原行政法律关系消灭。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全部消灭,从而使原法律关系消灭1、简述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行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

13、特权,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受到法律制裁,行政主体应对其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违反实体法和违反程序法都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破坏。实体法是指规定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行政法律规范。程序法则通常是为保证行为程序公正,没有偏私,从而保障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执行这一原则的制度是回避制度。(2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辩论机会。(3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行政

14、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这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行政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的权限划分、上级与下级的权限划分等都必须依据法律确立。各部门不能超过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否则即构成违法。(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2、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

15、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是基于实际行政活动的需要而存在的。任何法律都是有限度的,尤其是规范行政活动的法律。主要表现在:(1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2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使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果法律对行政活动规定得面面俱到,毫无裁量余地,则最终可能导致行政机关束手无策。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所谓正当考虑、正当动机,是指行政机关作出某一行政行为,在其最初的出发点和动机诱因上,不得违背社会公平观念或法律精神,必须客观、实事求是,而不是主观臆断,脱离实际,或存在法律动机以外的

16、目的追求。(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所谓合乎情理指合乎事情的常规或规律。7、行政主体的特征:(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区别开来。(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这主要是指行政主体应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独立地对外发布决定和命令,独立采取行政措施等。(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8、行政职权的特征:(1强制性(2不可处分性(3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另外,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还享有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行政优先权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享有的种种职务上和行为上的优先条件。行政优先权

17、虽然不属于行政职权,但它与行政职权密切相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保障条件。行政优先权主要包括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和推定有效权。行政受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从国家所享受到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为了保证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提高行政效率,国家必须向行政主体提供各种物质条件,如财政经费、办公条件、交通工具等。9、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1适应需要原则(2精简原则(3高效率原则(4依法设置的原则10、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下列特点:他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要求公民履行的各种义务;他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个人行为,但不能以国家名义从事公务行为,否则就是另外一种身分了;他的个

18、人行为只代表他个人,不具有强制性,而且行为效果归属于他自己。公务员首先是公民,因而享有自然人的法律地位。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公民。当公务员依法代表国家从事公务时,他就具有了其作为公务员的法律身分,从而享有公务员的法律地位。由于自然人和公务员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身分,二者所处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当其处于公务员法律地位时,便显示出其特点:公务员有资格作为国家的代表,以公务机关的名义从事公务行为;公务员享有行政职权,享有行政优益权,同时需要承担行政职责;公务员的公务行为具有强制性,公务行为所引起的效果,由所属公务机关承受;所属公务机关对公务员个人过错负连带责任。11、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行政相对方的法律

19、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表现出来的。(1行政相对方的权利A.提出申请的权利B.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C.听证的权利D.了解情况的权利E.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的权利(2行政相对方的义务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B.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C.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12、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部分构成的。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其中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力性监督,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利性监督,

20、权力性监督主体一般能对被监督主体直接采取法律上的措施,产生法律效力。而权利性监督主体则不能作出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监督行为,而只能通过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向权力性监督主体反映,或通过新闻媒体曝光而引起权力性监督主体的注意,最终由权力性监督主体采取具有直接法律效果的措施。因此,权利性监督主体的监督是启动行政法制监督的前提和基础,二者结合在一起共同实现行政法制监督的目标。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和被授权的组织中的行使行政职权的工作人员。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21、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13、行政行为的特征是:(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为中,在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解除与履行等诸方面,行政主体均具有与民事合同不同的单方意志性。(4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22、否则,行政主体将予以制裁或强制执行。这种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就无法实现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14、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1主体合法所谓主体合法是指作出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是行政机 关或法律、 法规授权的组织。 并且该行政主体应当是依法设置的行政机关或是依法被授予行 政职权的组织。 由于行政行为通常是由行政主体的具体工作人员实施的,因此这些工作人员应具备法定条 件,才能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另外,主体合法除了要求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以 外,

23、 还要求其行为必须在权限范围内。 若行政主体的行为超出其权限范围, 则其行为不合法。 (2)内容合法 内容合法要求: A行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有充分的事实根据。 B行为有明确的依据,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C行为必须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 (3)程序合法 程序是实施行政行为所经过的步骤、 时限方式等。 任何行政行为均须通过一定的程序表现出 来,没有脱离程序的行政行为。行为的程序是否合法影响着行政行为实体的合法性。程序合 法要求: A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B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的步骤和顺序。 15、行政立法的性质 行政立法既有行政的性质

24、,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又具有立法的性质,是一种准立法行为。 应当结合这两个方面来认识行政立法。 A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 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立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 行政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B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 (a)行政立法是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制定行政法律规范的活动。 (b)行政立 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即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 (c) 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必须经过起草、征求 意见、会议审查、通过、签署、公布等法

25、定程序。 16、行政强制的特征 A行政强制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机关或法律、 法规授权的组织没有权力直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况下,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实施强 制,但行政强制的主体并不因此而变成人民法院,行政强制也未因此改变其行政的性质。 B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物和人身自由。由于相对方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或对社 会秩序及他人人身健康和安全可能构成危害或其本身正处在或将处于某种危险状态中, 而导 致行政主体作出行政强制行为。 C行政强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17、行政强制执行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相对方

26、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为前提 (2)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来实施 (3)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范围广泛 (4)行政强制执行不允许进行执行和解 18、行政合同有如下特征: A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B行政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 目标;C行政合同的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 D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 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19、行政指导有以下特征: (1)行政指导是非权力行政活动(2)行政指导是一种事实行为(3)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 单方面的意思表示, 属于单方行为 (4) 行政指导是一种适用较大幅度的弹性的管理领域 (5) 行政指导适用法律优先的原则(6

27、)行政指导是一种外部行为 20、行政处罚的特征 A行政处罚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也就是说,行政 处罚不是在个人或组织不履行法定义务时, 促使义务人承担义务的措施, 而是对个人或组织 不履行法定义务或不正当行使权利时的一种制裁, 促使其不再重犯。 行政处罚的这一特征使 其与行政强制执行区别开来。 B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司法机关不能作为行政处罚 的适用主体,这就将行政处罚与刑罚区别开来。刑罚只能由司法机关来适用和执行,行政机 关不能作为适用刑罚的主体。 C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这

28、一特点将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区别开来, 行政处分是一种内部行为, 是基于行政机关内部 管理的层级关系或内部监督关系而形成的。 被处分的对象只能为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或其他 由行政机关任命或管理的人员。 而一般的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则不能成为行政处分的对象。 21、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A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 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行政机关委托的其它组织享有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 对于它们违法 或不当行政的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方可保证依法行政、合理行政。只是行政主体和执行公 务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不同罢了,但它们均为行政责任的主体。 B行政责

29、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应当履 行法定的职责,不滥用职权;遵循法定的程序合理而合法行政,这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 人员的法定义务。如有违反,产生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则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行 政法治的要求。 C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不是一种政治上或道 义上的责任,而是一种法律所明确规定的责任。对于违反法定的义务的行为,必须依法承担 否定性的法律后果。而且行政责任的内容和承担方式必须依法确定。 D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法律责任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的必然法律后 果, 而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是以主观过错为必要

30、条件的, 因而行政责任的承担也应以主观上 的故意或过失为要件。 22、行政救济的特征: (1)行政救济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2)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 (3)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23、行政复议具有以下特点: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是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 ()行政复议是由行政相对方提起的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为 ()行政复议是一种行 政司法行为 24、行政复议的排除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条的规定,下列事项,不能申请复议: A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 B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 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此外,对国防、

31、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的,也不能申请复议。 25、 、行政赔偿特征。 (1)行政赔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赔偿()行政赔偿的起因是行政侵权损害行为 ()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只能是侵权行政机关()行政赔偿范围以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 侵权损害为限 ()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 26、 (2)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A过错责任原则 B危险责任原则 C违法责任原则 27、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A行政侵权行为 B损害事实 C.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28、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A选择复议原则 B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C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 原则 D不适

32、用调解原则 E变更权有限原则 29、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 (1)政处罚的案件(2)政强制措施的案件(3)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案 件(4)对行政机关拒绝颁发许可证和执照或者不予答复不服的案件(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 法定职责而被拒绝或者不予答复的案件(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案件 (7)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 (9)法律法规规定受理的其他行政案件 30、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当事人双方必须就应由自己举证的事实加以证明,否则便承 担败诉风险及不利诉讼后果的诉讼法律责任。 举证责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由谁负责提 供证据证明特定的案件事实, 即举证责任的分担, 二是不能履行举证责任时可能引起何种法 律后果。 (1)行政诉讼法之所以确定由被告负举证责任其基本根据: A人民法院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