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67.61KB ,
资源ID:23110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3110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docx

1、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 月 怀 远释标题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清丽婉转。知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有曲江集。明背景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本诗

2、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的怀念。品语言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请赏析。提示:可从意境、所写内容、运用手法等多角度赏析。参考答案:这两句,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涵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2“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请赏析。提示:从这两个字写出的内容、达到的效果考虑。参考答案:“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的写法。它勾勒

3、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析技巧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由望月而产生怀远之情,这种抒情方式叫_;同时,这两句也运用了_的描写手法,写实景的语句是“_”,诗人想象语句为“_”,这是虚景。提示:了解抒情方式、描写方法的种类。参考答案:触景生情虚实结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4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提示: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情,结合语句赏析出直接抒发了什么情即可。参考答案:颔联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

4、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悟意旨5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提示:从内容方面推敲诗人的情感。参考答案:写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释标题这是一首七律,是韩愈七律诗中的佳作。左迁,贬官。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侄孙湘,是韩愈爱侄韩老成的儿子,两家向来如同一家。韩湘听说叔祖父孤身上路,非常不放心,赶来和他同行,在离京师不远的蓝田赶上了韩愈。知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言郡望昌黎,故后人多称韩昌黎。谥文,故又称韩文

5、公。他是唐代散文家、诗人。他和柳宗元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明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

6、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析技巧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的?提示:体会景是何景,情为何情。参考答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悟意旨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和“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提示:“朝”与“夕”说明时间快,“九重天”“路八千”说明地位变化大。参考答案:

7、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3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提示:体会“肯”与“惜”中蕴涵的情感。参考答案:“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商 山 早 行释标题商山,山名,在陕西商州市东南,地形险阻。“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出发,为镜头焦点之所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知作者温庭筠(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

8、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他还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词人,被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明背景商山早行作于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时。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家,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时,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品语言1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历来脍炙人口。(1)分析这两句诗表现出的意境。(2)这两句诗在诗句的构成上有何特点?与我们接触过的哪些诗句异曲同工?提示:(1)从词语组合方面思考。(2)从描写的景物、蕴涵的情感方面考虑。参考答案:(1)

9、这两句写早行景况:天边残月未落,山中茅草屋顶的小客店传来阵阵报晓的鸡鸣;村外,木板小桥上蒙着一层银霜,旅人的足迹疏落可辨。其中“鸡声”“残月”“晨霜”点明了早行的特定时间;“茅店”与“板桥”表现了山村的荒凉与孤寂。这两句诗不仅用自然景物表明了“早行”的题旨,也流露出行路的艰辛和旅人内心的冷落之情。(2)这两句诗均为三个名词的并列,无动词,属一个意象组合。我们接触过的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2试赏析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中“明”字的妙处。提示:从表意效果的角度入手,比如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

10、方面的效果。参考答案: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析技巧3本诗的“凫雁满回塘”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提示:本句所写画面是欢乐的,而诗人情感是“悲”,手法不言而喻。参考答案:运用了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以故乡春回水暖、凫雁嬉戏的优美景象反衬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使“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得到完美的表现。悟意旨4这首诗中表现主题的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综观全诗,了解内容,联系背景把握情

11、感。参考答案:客行悲故乡。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感情。逢 入 京 使知作者岑参(见第二课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补注解此诗作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1“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参考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

12、家“报平安”作了铺垫。2本诗最后两句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充满了浓郁的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朴素自然,余味深长。闻笛知作者戎昱,荆南(治今湖北江陵)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年间,为辰、虔二州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题材上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的诗很多。补注解诗人年轻时考进士落榜,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他飘落异域,十分怀念家乡。于是写下了此诗。1此诗中最能表明诗人内心情感的关键字眼是_,表明这种情感产生原因的字眼是_,能表明诗人所在地点

13、的两句诗是_。答案:惆怅思归切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2结合课下注释,简要分析最后一句“落尽一庭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蕴涵的情感。答:_参考答案:语意双关,既指冬天“平明”落得一庭梅花,也指笛声梅花落。蕴涵了诗人独自思家的惆怅之情。秋思知作者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补注解这首秋思约作于诗人客

14、居洛阳时。诗人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句中的“见”与“欲”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请赏析其中一词。答:_参考答案:见,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可使树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不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凄凉摇落之景,自然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意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是很丰富的。欲,“欲作归书意万重”,这“欲”字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

15、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并易于想象了。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这一评价,请找出并分析。答:_参考答案:诗人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前面的“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中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体会出诗人浓浓的乡思。渡桑干知作者贾岛(见第一课题

16、李疑幽居)补注解此诗是贾岛漫游塞北时所作。此诗题目,或作渡桑乾。并州:今山西太原;咸阳:今陕西西安北,两者南北相距一千多公里;桑干水:又叫桑干河,是从山西北部流向河北西北部的一条河流,从山西过了桑干河就到了河北。1. 为什么诗人客居他乡以年计算,而思乡却以日夜计算?答:_参考答案:这体现了诗人选词的精心。客居时间是以年来计算,极言时间之漫长。而思乡则是数着日子过,这种煎熬谁人能知?2“却望并州似故乡”一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它究竟好在哪里?试说说你的看法。答:_参考答案:诗人的故乡在咸阳,并州只是“客舍”;现在“渡桑干水”后,就是想把并州当作故乡也只能望一望了。“却望并州似故乡”一句,把难返

17、故乡的绝望感情表达得含蓄深沉,使诗歌具有更加感人的力量。羁旅乡思诗词的鉴赏知考情羁旅乡思诗词鉴赏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是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题材之一。在高考中,对相关意象的鉴赏、表达技巧的鉴赏以及情感内涵的把握是命题热点。悟考题(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_(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_解析:(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

18、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学技法解答羁旅乡思诗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

19、羁旅乡思诗词的内涵所谓“羁旅”,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羁旅乡思”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诗人羁旅乡思的缘由:战乱频繁、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等。 2掌握羁旅乡思诗词抒发的情感羁旅乡思诗词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20、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3熟悉羁旅乡思诗词常见意象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寒蝉:悲凉。 猿猴:哀伤。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沙鸥:飘零,伤感。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鹃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

21、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其他如:天涯、他乡、孤灯、声音(常见的有笛声、芦管声、角声、鸦鸣声等) 4规范解答步骤(1)阅读这类诗词,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抓住诗人选用的意象和构造的图景,弄清诗人所思所想,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2)挖掘关键信息。羁旅思乡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3)注意两种手法。羁旅

22、诗词除了惯用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朝奏(zho) 九重天(chn)瘴江(zhn) 征铎(du) B勒紧(li) 嚼舌头(ju)千疮百孔(chun) 对峙(zh)C精辟(p) 惆怅(chu)意万重(chn) 并州(bn)D槲叶(h) 枳花(zh)凫雁(f) 犒劳(ko)解析:选BB项,“嚼”应读“jio”。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人怨遥夜 遥:遥远B故园东望路漫漫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C灭烛怜光满 怜:有“爱惜”之意D一封朝奏九重天 朝:早晨解析:选AA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