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8.33KB ,
资源ID:23167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3167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知识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知识讲解.docx

1、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 知识讲解中考总复习常见修辞方法考点透视新课程标准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要求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是常见的修辞方法。复习时我们要注意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正确辨析具体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分析其特有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也包括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部分的复习,应注意与实际语言运用相结合。在阅读中,要结合具体内容,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夸张,具有生动的描绘性,产生形象美;对偶、排比产生结构美;设问、反问,借助语调、语势,分别产生引人注意、激发情感的作用。

2、在写作时,要运用这些修辞方法,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知识讲解常用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二、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借代的种类:1.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2.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3、4.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三、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夸张的几种形式:1.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四、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五、排比。排

4、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六、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七、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八、比拟。把物

5、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比拟的种类:1.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2.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九、反复。由两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高清课堂中考语文逐题突破系列修辞篇ppt3-20】常用修辞方法易考点分析一、比喻与非比喻的识别。比喻指用甲物来比拟乙物,有

6、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分不看形式(比如有没有“像”“如”),而是看两者是不是比喻的关系。比如:1.“露似真珠月似弓。”(明喻)(本体:露、月。喻体:真珠、弓。)2.“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暗喻)(本体:潮声。喻体:鼾声。)3.“我知道,我们已经隔了一堵厚障壁。”(借喻)(本体:没有直接写出来,是指“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喻体:厚障壁。)甚至以下偏正短语也是比喻:1.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把思想比作“野马”。)2.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的生活之舟轻驶,务必要让

7、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徘徊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把“生活”比作“舟”。)而下面的例子就不是比喻:1.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不可能把奶奶比作“现在”。)2.她长得像他姐姐。(比喻是两种不同类事物的比较。)3.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轮船和扁舟也是一类事物,不是比喻,而是比较。)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5.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6.我的心像刀绞一样。二、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拟人指将事物人格化,使物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比喻是“物”(名词)之间的比较,而拟人是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比较。主要看一下有没有“喻体”(比喻可能

8、没有本体,但必然有喻体),如果有,则是比喻。以下是拟人: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温柔”是形容词,无喻体。)2.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打扮”是动词,无喻体。)稍作改变,即为比喻:1.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2.大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三、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代指用甲物代指乙物,借代的方法多样,可用部分指代整体,如用“孤帆”指代“船”;也可用特征指代本体,如用“黄毛”指代“黄头发的人”;也可用具体指代抽象,如用“烽烟”指代“战争”;也可用专名指代普遍,如用“千万个雷峰”指代“好人”。借喻既有“借”的功能,又有“代”的功能,而借代只有“代”的功能,两者的区分是借喻可以改成明喻句,借

9、代不可改成比喻句。借喻的例子有:1.看吧,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可以改成明喻句,把浪花比做“翡翠”。)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日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可以改成明喻句,把敌人比做“毒蛇猛兽”。)3.我似乎打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把隔阂比做“厚障壁”。)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把光明的未来比做“黎明”。)借代的例子有:1.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袁世凯”指现大洋,上面有袁世凯的头像。无法改成把钱

10、比做“袁世凯”。)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替群众财产,无法改成将“财产”比做“一针一线”。)3.留取丹心照汗青。(用“汗青”代替“史书”,无法改将“史书”化做“汗青”。)4.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雷峰。(用“雷峰”代替好人,无法将“好人”比做“雷峰”。)5.操场上有一群红领巾。(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无法将“少先队员”比做“红领巾”。)6.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用“龙井”代替“茶”,无法将“茶”比做“龙井”。)四、对偶和对比的区别。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

11、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对比的例子有:1.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偶的例子有: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3.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以下例句既是对比,又是对偶: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五、排比和对偶的区别。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且必须结构完全相同。排比句

12、如: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偶句如: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过五关,斩六将。3.驿寄梅化,鱼传尺素。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六、反问和设问的区别。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一般是自问自答。反问的例子如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2.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识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识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3.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设问的例子如下:1.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

13、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2.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3.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4.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七、反复和排比的区别。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接起来运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只需要两个即可。排比的例子如下:1.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地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3.而青松啊,决不与野草闲花为伍!一派正气,一副洁骨,一片忠贞,一身英武。反复的例子如下:1.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

14、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两个“无耻啊”。)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两个“像你一样伟大坚强” 。)3.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两个“我要提”。)八、夸张。夸张指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包括三类:一、扩大夸张,如“虽九死,其犹未悔”;二、缩小夸张,如“他的心眼比针鼻还小。”三、超前夸张,如“看见这样新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其他夸张的例子如下:1.李杵头这人,盐水泡鹅卵石也能下酒,哪一顿桌上没酒眼睛就鼓起来了。2.肚子里一点油

15、水也没有,馋的,连跑过去的猪都想啃一口。3.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5.精妙世无双。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7.我的心像刀绞一样。十种非比喻“像”字句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但不少同学一看到“像”“好像”“仿佛”“似的”,或可以加上类似词的句子,就确定是比喻句。但也有非比喻的“像”字句,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十种情况。一、形容,特别是同类事物的形容不是比喻。1.(鲁迅和内山老板)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天真。(一面)2.我每次抬起头,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

16、(最后一课)二、摹形不是比喻。1.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星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老山界)2.他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一面)三、相仿不是比喻。1.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受。(草地晚餐)2.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的影写一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四、猜测不是比喻。1.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古代英雄的石像)2.黄显声仿佛没有听见,把头转过去了。(挺进报)五、比较不是比喻。1.从这一天起,大家心里都有这位英雄做什么事都像比以前特别有

17、力气!(古代英雄的石像)2.(闰土)眼圈也像父亲一样红肿着。(故乡)六、举例不是比喻。1.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等等。(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2.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的老师)七、想像不是比喻。1.(醒了的波浪)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听潮)2.“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七根火柴)八、幻觉不是比喻。1.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仿佛我们的脚下轻松起来,平静地朝向

18、红玉的琼台走了去。(听潮)2.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济南的冬天)九、有些夸张、拟人句不是比喻。1.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钢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渔夫的故事)2.微黄的阳光斜射到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十、词的比喻不再是比喻。有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意义,产生出另一种意义,这是比喻手法,如:她不是一个怯弱的人,从去年她娘家被清算起,就感到大厦将倾的危机。(果树园)“大厦将倾”原意是“大楼将要倒塌”,这里借喻封建阶级将被打垮。有些词语由比喻产生的意义用得很普遍,约定俗成而成了比喻义,就不再是比喻的修辞格

19、。例: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放下包袱,开动机器)题型解读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B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排比)C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比喻)D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解析】本题考查比喻修辞。C项中“好像”不是比喻词,有“好像”的句子不一定全是比喻句。要构成比喻,必须有本体、喻体,本体与喻体要求不是同类事物。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是:表示比较、表

20、示举例、表示猜测、表示说明、表示联想想象。上面C项句子只表示比较。【答案】C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D.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B句使用的是比喻,用“水”比喻“愁”,其他三句用的是拟人。【答案】B3.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

21、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解析】修辞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平日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常见修辞方法的概念及作用,能从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的

22、角度欣赏语句。这段文字运用了设问、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选项A、B、C的说法都正确。选项D中,反问的修辞方法是对的,但它强调的应是“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答案】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这里的石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如走兽憨态可j,或如猛qn展翅欲飞,或如仙女亭亭玉立,或如农夫默默耕耘。在花海的印衬之下,婀娜多姿,楚楚动人。(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红的字注音。憨态可j( ) 猛qn( )展翅 婀( )娜多姿(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是 。“楚楚动人”中,“楚楚”

23、的意思是 。(4)这段文字运用拟人、 、 等修辞方法,描绘石林千姿百态的景象。【解析】第(4)小题是判断修辞类别题,但结合语段综合题的形式考查,此语段综合题的选文虽然只有短短的3句,考查的知识点却很集中,包括字音、字形、字义及修辞。(4)题判断修辞类别,注意不要漏掉修辞种类,除了拟人,还在排比中用了比喻。【答案】(1)掬 禽 (2)印衬 映衬 (3)尽 娇柔,秀美(意思对即可) (4)排比 比喻5.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雄伟”“壮丽”“非常”“宁静”都属于形容词。B短语“黄麻起义”“天堂美景”“赤壁风光”“武穴酥糖”的结构都相同。C“投资亿元的武穴梅苑现代畜牧科

24、技示范园建成并开始使用”,句子的主干是“示范园建成使用”。D“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中“飞出”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刻画出小孩活泼灵动的性格。【解析】本题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是结合在语法知识的判断中的。A项中“非常”是副词;B项中“黄麻起义”是主谓结构,其他是偏正结构;D项中“飞出”是比拟中的拟物修辞,不是比喻。【答案】C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杨花,诗中指柳絮。(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

25、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解析】本题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是在古诗词的阅读中进行的,判断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1)题要写出效果,(2)题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并要求语言生动流畅。【答案】(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2)示例: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将“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纳入其中。在你班举行的“珍爱生命”主题班会上,请你围绕主题对同学们发表一段即兴演讲。提示:演讲内容可以从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价值、不伤害他人、防止被伤害等任一方面展开。要求:所写文段中运用排

26、比修辞方法。【解析】这是将修辞手法和口语交际的考查结合在一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总是含有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是并列的关系,因此完成此题时,一定要使用三句或三句以上的句子。从口语交际的角度看,必须要有称呼,且语言流畅。【答案】示例:同学们,是妈妈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为了妈妈的笑脸,我们应该高举生命智慧的火炬,让青春像花一样盛开,像鸟一样歌唱,像旗帜一样高高飘扬。8.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一致。缺憾使荆轲赌命功亏一篑;缺憾使_;缺憾使_。如此才有历代英雄气短、泪流满襟的遗恨。【解析】仿写句子要考虑原句结构、语气、修辞方法、思想内容、感情等方面的因素。此题难度稍

27、大,因为它不仅涉及到语法知识方面的问题。还牵涉到历史典故,成语使用等知识。学生如果孤陋寡闻,此题有可能无从下手。【答案】示例:楚霸王自刎乌江留下千古叹息 孔明六出祁山落魂丢魄 9.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向世界展示山东的风采。班级开展“走进山东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完成下面的对联,展示山东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上联:儒家仁墨家爱人文精华下联:_【解析】这是一道拟写对联题,给出上联,补写下联。各地都有本地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和自然风光,考生应对自己的家乡有所了解,园为这些早已进入命题者的视线。题目提示语要求对联内容是展示山东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的,上联的“儒家仁墨家爱人文精华”,揭示的是山东丰厚的“人文底蕴”,那么下联就要反映壮美的“自然风光”了,考生应想想山东有哪些自然风光,如:雄伟的泰山、壮观的黄河、美丽的微山湖等。内容确定后,考生利用对联常识就可组合出答案。【答案】示例:泰山雄黄河壮自然奇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