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76KB ,
资源ID:2320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320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西厢记》中红娘的侠义形象1.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西厢记》中红娘的侠义形象1.docx

1、浅析西厢记中红娘的侠义形象1浅析西厢记中红娘的侠义形象宿州电大学号:061160596姓名:魏淑芹【摘要】西厢记以其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完美享誉中外。所倾心塑造的红娘的形象在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机智冷静而又敢作敢为、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对莺莺、张生爱情婚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站在正义的立场上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莺莺和张生与老夫人作斗争,成功地挫败了老夫人赖婚的图谋,既对老夫人晓以利害,又对郑恒的争婚迎头痛击,同时又对莺莺和张生给以善良的嘲讽,最终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颇有女侠之风。【关键词】红娘西厢记智勇双全敢作敢为侠骨心肠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代表作,突出体现了元

2、杂剧的创作的一些特点,是中国戏曲的典范作品。被称为“天下夺魁”的剧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流传广,影响很大。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塑造了四个典型的形象:老夫人,封建式的家长冷峻,不守信义;张生满腹经伦,儿女情长,显得傻里傻气;崔莺莺温婉矜持,外冷内热;红娘机智冷静、敢作敢为、善良热情,并且富有正义感,心直而口快。在诸多的人物塑造中,我认为红娘的形象对后人影响最大。红娘在剧中对崔莺莺和张生的美好姻缘的成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站在热心助人的立场上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果敢坚毅帮助崔、张和老夫人作斗争。最终为莺莺和张生争取到了爱情,争取到了婚姻。她爱憎分明、敢作敢为,是一个坚持真理、维护正义的女侠形

3、象。对待老夫人是晓以利害,对待破坏莺莺和张生婚姻的郑恒却是迎头痛击,让之无还手之力,而对待莺莺和张生则多是同情和善意的调侃。红娘作为一个使唤的丫鬟,在崔莺莺和张生二人从爱情到婚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娘是他们实现个人爱情婚姻幸福的帮助者,没有红娘,莺莺和张生的幸福难以实现;没有红娘他们即使暂时结合,也会分离,还会走向悲剧性的结局。在莺莺、张生和老夫人的磨擦冲突中,红娘是崔、张二人的同盟军,是反对封建礼教的坚定支持者。金圣叹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这样评道:“譬如文字,则双文是题目,张生是文字,红娘是文字之起承转合;譬如药,则张生是病,双文是药,红娘是药之炮制”,由此可见红娘的作用是

4、多么重要。尤其是杂剧大师王实甫在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巧妙地插入了拷红这一折戏,一下子使一个大户人家的侍女红娘的形象呈现出来,光彩照人。熠熠生辉,使得观众和读者不仅为莺莺和张生曲折真挚的爱情而感动,也为智勇双全、敢作敢为侠骨心肠、富有正义的红娘的言行而喝彩。红娘就象贯穿全剧的红线,少之 ,则是珠玉散落。一、智勇双全、心细冷静的红娘红娘在剧本里虽然地位低下,但却是一个比剧本主角形象和性格更加鲜明的人物。她智勇双全,心细冷静,说话做事处处能够占得先机,处于上风,可谓女中豪杰。全剧中,红娘的机智之处随处可见,如莺莺与红娘在后花园烧香,第一柱、第二柱香分祝父母,而第三柱香却不语,虽然莺莺不便在红

5、娘面前直言,但红娘已觑破了莺莺的心思,“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一下子道出莺莺的心里话,所以莺莺并未责备,可见红娘的聪明之处。再者如“听琴”一折中,红娘陪伴莺莺到后花园,通过咳嗽告知张生,当莺莺沉浸在琴声中时,机智的红娘借口离开花园,临走时,她还高声对莺莺打了个招呼“姐姐你这里听,我瞧夫人一会便来”。聪明的红娘在这里既是给互相爱慕的两人留下自由的空间,同时去瞧夫人,实质上也是防着夫人,以免被发现,同时从中也体现了红娘的心细之处。在给莺莺的父亲做佛事以后,莺莺心中朦胧的爱意迅速定格在张生身上,“易得无价宝,难求有心郎”,眼前的张生正是她所要追求的终身伴侣,使得莺莺心神不宁,萎靡不振,这一反常状态

6、,自然瞒不过聪明、心细的红娘,因此她主动地提出给莺莺把被子熏一下,让她去睡一会儿。红娘只是大户人家的一个奴婢,小姐可以对她发脾气,老夫人更可以对她以封建家长的身份大施淫威,因此,她就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免吃苦头躲避祸端,也正是她的智慧和勇敢,才挫败了老夫人“赖婚”的图谋,促成了志诚相爱的崔、张二人的团圆。在“传书”一折中,在张生央求红娘替他传递书简给莺莺时,凭着她对朝夕相处的莺莺的了解,对张生说“只恐她翻了面皮”,但她深知莺莺早已钟情于张生,因此答应了。可她并没有直接将书简交给莺莺,怕莺莺面薄不好意思接受,所以将它放在化妆盒上,在一旁静观。莺莺“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

7、倒去不害心烦”。可是又忽然脸色陡变,“怒叫”她过去,骂她是“小贱人”,说“我是相国小姐,谁敢将这简贴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还要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红娘处变不惊,她知道“俺小姐有许多假处”,因此她并未被莺莺装腔作势的假言所吓倒,抓住莺莺怕老夫人知道这事的弱点,反戈一击说:“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这话将了莺莺一军,莺莺一听,态度立刻变了,揪住红娘说:“我逗你耍来”。在这段戏里,红娘依靠自己的智慧,成功戳穿了莺莺的假言假势,也为自己赢得了胜利。在第三本楔子中,莺莺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但又不知详情,想去看但又

8、不便,着红娘去又不好明说,于是便嗔怪红娘“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么不来看我?”聪明的红娘早已猜出她的心思,便说“你想张”话说半句立刻收住,她本想说“你想着张生哩”,但意识到这样直说会令小姐难堪,所以改口道“我张着姐姐哩”这里也足见红娘的机智、敏捷,同时也可看出红娘说话做事又很心细,不留半点儿纰漏。在“拷红”一折中,更是红娘机智、勇敢,遇变不惊的集中体现。在莺莺与张生的事情被发现后,“治家严肃”的老夫人气势汹汹将红娘叫去,莺莺担心不已。虽然这一切都是老夫人的“赖婚”导致的,但红娘的确未能尽到“行监坐守”的职责,违背了老夫人的意志,还在老夫人面前口强“红娘不知罪”,着实让观众和读者为红娘捏了把汗。而

9、机智的红娘并没有慌乱无措,早已想好对策,她先是“赖”,声称“曾去,誰见来”,见赖不过去然后又以退为守,亦真亦假交待部分内容,以探虚实,并以张生的话“红娘你且先行,教小姐权时落后”摆脱罪责,接着红娘唱道:颓厮儿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他两个经今月余则是一处宿,何须你一一问缘由?圣药王他每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相投。夫人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四本二折)这段话如奇兵突起,极有心计,既为自己开脱,又把崔、张二人的结合说成是自然合理之事,并且劝老夫人就应面对现实,不必深究,至此红娘已摆脱被动,扭转乾坤。最后转守为攻,她首先指出老夫人的“失信”之过,违背了“

10、人之根本”,然后罗列老夫人的错处,使其心服口服。但红娘在陈述自己的道理时,极有分寸,软中有硬、即便在用字上也滴水不漏,如“张生、小姐、红娘”则称“过”,做到了有理有节,并抓住老夫人视家谱名声为已命的弱点,指出如欲治罪、必然会出现“辱没家谱”,“背义忘恩”,“治家不严”,等严重后果。把一个临威不惧、智勇双全同时又头脑清醒、沉着冷静、善于词令的女侠红娘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出来,令人拍手叫绝,叹为观止。二、敢作敢为、生性直率的红娘红娘的形象之所以光彩,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机智,更因为她没有一般下人的那种温顺和软弱,是一个有主见、生性直率、路见不平敢于挺身而出的侠义形象,这也是王实甫这位杂剧大师在塑造人物形

11、象上的高处。红娘不仅对张生这样一个“穷酸俫”的书生,即使是对自己服侍的小姐也敢给以回击,对郑恒这样一个“小人浊民”更是给以无情的奚落和嘲弄。当张生向红娘唐突介绍后,“(红娘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君子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先生习先王之道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俚俗诙谐的语言符合红娘的身份。(一本二折)在“传书”一折中,莺莺的“作假”确实让红娘难以忍受,红娘觉得自己好心没有好报,一肚子怨气,下面两支曲子,用泼辣尖利的语言,辅以古乐府的谐音,拆字手法,直抒自己内心的愤疾,可谓妙语连珠。耍孩儿几曾见寄书的颠倒瞞着鱼雁,小则小心肠儿转关。写着道西厢

12、待月等着更阑,着你跳东墙“女”字边“干”。原来那诗句里儿笼着三更枣,简巾儿里伏着九里山。他着紧处将人慢,您会云雨闹中取静,我寄音书忙里偷闲。(三本二折)三煞他人行别样的亲,俺跟前取次看,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跟前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为头儿看: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三本二折)当她见到张生时又开始诉苦:“先生受罪,礼之当然。贱妾何辜?”性格率真跃然纸上。(二本二折)金圣叹评说:“真乃于情于理欲杀欲割,不可得解也,气死红娘也!”曲中“他人行”、“俺跟前”、“别人行”、“我跟前”,两两对比,写出了红娘心头怨气,尤其最末两句,说得刻薄之至。当然这只是气话,是红娘对莺莺将

13、真作假的埋怨。但这样一来红娘直率的性格,可谓纤毫毕露,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再如“请宴”一折,张生满心以为老夫人让他和莺莺成亲,将自己刻意打扮一番,戏中写到:“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功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二本二折)红娘的语言俏皮,却把当时张生的心情和神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红娘用嘲讽的口吻儿称之为“文魔秀士,风欠酸丁”,“酸溜溜螯的人牙疼”。张生在老夫人赖婚后一筹莫展,事情败露后临事畏惧躲闪。她称张生为“苗而不秀”笑他是“银样蠟枪头”。这时的红娘却十分冷静,戏中写到“(红云)街上好贱柴,烧死你个傻角!你休慌,妾当与君谋之”。二本二折表

14、现出了红娘对事的镇定。比起堂堂的七尺男儿毫不逊色。红娘在说服夫人后领命传唤莺莺和张生二人。因为做了不该做的事,所以莺莺是羞于见母,而张生则是“惶恐”,此时红娘对二人的责备更是尖辛泼辣,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份和主人的颜面。小桃红当日个月明才上柳梢头,却早人约黄昏后,羞得我脑后将牙儿衬着衫儿袖。猛凝眸,看时节只见鞋底尖儿廋。一个恣情的不休,一个哑声儿厮耨。呸,那其间可怎生不害半星儿羞?(四本二折)在这里,红娘抓住莺莺话中的“羞”字大做文章,不顾惜自己小姐的颜面,毫无保留地将她与张生的私事抖露出来,几乎令莺莺无立足之地。但作为一个粗解风情的丫头,这样的指责又显刻薄,又令人忍俊不禁。红娘的这样敢作敢为和率

15、真性格在第五本第三折中得到了更为淋漓尽致的描写。郑恒前来争婚,本想借红娘通个消息,却被红娘着实羞辱了一场,她骂郑恒是“小人浊民”,是“木寸”、“马户”、“尸巾”、是“乔嘴脸、腌躯老、死身分,少不得有家难奔”。并且连用五个“枉”字,如连珠炮,层层进逼,历历数落贬低他,把郑恒讲得一文不值,使他几无藏身之地。对于郑恒还想娶莺莺,红娘则辛辣讽刺道:“只好偷寿下风头香,傅何郎左壁厢粉。”这一折戏中,红娘“俚雅互衬”,尖辛泼辣的语言令读者和观众拍手称快。同时红娘的这种泼辣直率的性格,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侠骨心肠、富有正义感的红娘红娘性格中最能感动读者、观众的是她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侠骨心肠

16、和她的正义感,这也是她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作品在一开始就交待红娘奉老夫人之命对莺莺执行着“行监坐守”的任务,因此对莺莺看管得很紧,在莺莺对张生产生好感时,不免觉得“小梅香服侍得勤”、“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从这可见红娘作为一个丫鬟,出于自己的心地善良和对小姐的关心与爱护,是多么地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当张生向红娘作自我介绍:“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没等张生说完,红娘便打断他的话说:“谁问你来?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又道:“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作为莺莺的贴身丫鬟,出于对小组的保护,仅从张生的“并不曾

17、娶妻”的话语中便领悟出张生的意图,一口回绝了张生的要求。莺莺和张生隔墙吟诗,红娘一开始对张生并没有好感,认为张生只是一个“傻角”。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后,她对张生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去请张生赴宴的路上,她唱道:“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俺一家儿死里逃生张君瑞合当钦敬,若非张生妙计呵,俺一家儿性命难保呵”。这时,她对莺莺和张生的爱情也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为他们即将成婚而高兴:“当日所望无成,誰想一缄书倒为了媒证”。老夫人的赖婚,当张生绝望不知所措时,红娘主动为其出谋划策:“你休慌,妾当与君谋之今夕与小姐同至花园内烧夜香,但听咳嗽为令,先生动操”让张生在夜晚趁莺莺在后花园烧香时通过琴声以明心志

18、。当莺莺请红娘看望张生,即使在白天她也没有多作推脱就答应了。她感谢张生一封书信救了“俺一家儿性命”。她同情张生和莺莺的婚姻,她更为夫人的“失信”而不平。显然,红娘是一个心地善良、有着强烈正义感、侠骨心肠的人,而不是一个惟命是从、唯唯喏喏的丫鬟,这也是她最终违背夫人之命,热心帮助莺莺张生走向团圆的根本原因。红娘的正义感在“拷红”一折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老夫人在发现莺莺、张生私合之事后,气势汹汹将红娘叫去:“这桩事都在红娘身上,唤红娘来!”红娘自认为莺莺、张生没有错,她自己也没有错,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她勇敢地说出了:“红娘不知罪”,并且理直气壮地指出,错在老夫人您自己,“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

19、可也,当日军围普救寺,夫人所许退军者,岂肯建区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红娘唱道:麻郎儿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幺篇世有、便休、罢手,大恩人怎做敌头?起白马将军故友,斩飞虎叛贼草寇。络丝娘不争和张解元参辰犯酉,但是与崔相国出乖弄丑。到底干连著自己骨肉,夫人索穷究。在这一折(四本二折)中,红娘本是被老夫人拷问的但红娘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对老夫人晓以大义和利害关系,变被动为主动,在红娘滔滔不绝的辩解下,老夫人也不得不认为:“这小贱人也道得是。我不合养了这个不肖之女与了这厮罢!”老夫人在她正义感的震慑下,也为了顾惜家谱名声,只好承

20、认了莺莺和张生的婚事,最终正义取得了胜利,有生命的人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而红娘正是通过“拷红”这一折,把她的伶俐聪明、泼辣率直以及她的侠骨心肠和正义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奠定了她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和地位。红娘的正义感还表现在对张生和对郑恒的不同态度上。一开始,红娘并不在意,甚至看不起“傻角”张生,普救寺解围后,红娘对他“钦敬”不已,“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也明白莺莺被“引动”的原因。而老夫人的赖婚激起了她的正义,不顾老夫人的吩咐,自己的职责,勇敢地站出来帮助莺莺和张生,暗地里竭力促成他们,并与顽固维护封建婚姻制的封建家长老夫人作斗争,维护了这段情投意合的婚姻。红娘所做的一切,

21、并没有个人目的,甚至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她的举动完全是正义感支配的结果。在第三本第一折中,张生央求红娘帮他将简巾传给莺莺,说“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她责问道:胜葫芦哎,你个馋穷酸俫没意儿,卖弄你有家私,莫不图谋你的东西至此?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资?“我虽是个婆娘有志气”短短一席话,将红娘只为正义,不图回报的高尚品格充分展现了出来。临走时还嘱咐张生说:“这有贴儿我与你将去,先生当以功名为念,休堕了志气者!”这足以充分显现出红娘性格中心地善良的一面。相反,对于郑恒,她横眉冷对,在他前来争婚的时候,她质问道:“当日孙飞虎将半万贼兵来时,哥哥你在哪里?若不是那生呵,那里得俺一

22、家儿来?今日太平无事却来争亲;倘被贼人虏去呵,哥哥如何去争?”(五本三折)并将郑恒与张生加以比较,唱道:调笑令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萤火焉能比月轮?高低远近都休论,我拆白道字辨与你个清浑。君瑞是个“肖”字这壁著个“立人”,你是个“木寸”、“马户”、“尸巾”。(五本三折)红娘在这一折中毫不留情地将郑恒奚落、嘲讽了一番,维护了莺莺和张生的婚姻,有情人终成眷属。几百年来,红娘坚持正义、成人之美的侠义的形象一直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人们不仅为红娘的智勇双全叹服,也为她的生性直率而喝彩,更因她的正义勇敢、助人为乐的精神而感动。红娘不愧为女中之豪杰、其侠义形象跃然纸上。在红娘的形象中不仅融入了王实甫的热情和理想,也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内心深处的热情和向往,与读者和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世传奇小说中的同类角色,都离不开红娘的影子,这就是伟大作品的伟大所在。以至于今天,那些为人牵线搭桥做好事的人,都有一个流传了几百年的名字红娘。参考文献:(1)王实甫撰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文中西厢记的引文都出于此书)。(2)金圣叹评西厢记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4)李梦生撰西厢记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5)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