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7.55KB ,
资源ID:23524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3524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1、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大力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国内外较为复杂的发展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全市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9108.83亿元,按可比价格

2、计算,比上年增长17.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9.4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837.57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4121.78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为1.6:53.1:45.3。图1 “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68.81亿元,增长30.1%。在汽车制造、石油石化、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增长的强力拉动下,全年地方税收收入完成776.65亿元,增长26.6%,增幅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主体税种收入增长较快,其中: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32.6%,营业税增长26.9%,增值税增长20

3、.3%,个人所得税增长20.5%。图2 “十一五”时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51.3亿元,增长23.0%。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城乡社区事务等改善民生支出分别增长20.2%、28.6%、87.8%和38.9%,合计支出589.5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43.6%,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劳动就业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市新增就业45.15万人,增长12.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4.8万人,增长1.5%。价格市场物价同

4、比上涨。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5%,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五升三降”格局(见表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1%,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0%。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3%,其中新建房价格上涨10.9%,二手房价格上涨4.6%;房屋租赁价格上涨4.7%。表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指 标 指数(上年=100)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5食品类 108.0烟酒及用品类 104.3衣着类 10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99.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3.7交通和通信类 98.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5、 98.8居住类 102.3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11.42亿元,增量连续3年超千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城镇投资6114.34亿元,增长30.1%;农村投资397.08亿元,增长29.7%。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5.74亿元,同比下降2.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04.04亿元,增长32.8%,其中工业八大优势产业投资增长38.0%,快于全市7.9个百分点,拉动城镇投资增长1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64.56亿元,增长28.5%。三次产业完成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0.8:44.2:55.0。图3 “十一五”时期全社会

6、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重大项目及新开工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截至2010年末,全市940项重大项目中450项建成或基本建成,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新开工亿元以上施工项目374个,比上年增加136个,完成投资1418.04亿元,增长60.5%,拉动城镇投资增长11.3个百分点。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31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种植业产值167.23亿元,增长4.6%;林业产值2.18亿元,增长3.1%;畜牧业产值89.94亿元,增长2.4%;渔业产值50.21亿元,增长2.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46亿元,增长2.8%。粮食生产再获

7、丰收。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67.67万亩,增长1.7%;粮食总产量159.74万吨,增长2.2%,连续7年增产,创近11年来最好水平。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全面提速,规划建设了15个现代农业园区、20个现代畜牧养殖园区,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见表2)。表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粮 食 万吨 159.74 2.2肉 类 万吨 42.86 8.5牛 奶 万吨 69.12 1.1水产品 万吨 34.49 0.9禽 蛋 万吨 18.73 -4.4水 果 万吨 60.10 -10.4蔬 菜 万吨 419.31 12.2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市级及以上农业产

8、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52个,比上年末增加34个。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比重达到86.1%,比上年末提高4.1个百分点。示范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速,四批示范小城镇试点有序推进,规划建设面积3300万平方米,累计竣工农民还迁住宅1150万平方米,20万农民迁入新居。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整修农村公路1000公里。累计建成文明生态村915个,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工业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4410.70亿元,增长20.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1.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3.5%。工业总产值突破17000亿元,达到17016.01亿元,增长3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660.64

9、亿元,增长31.7%。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2712.40亿元,增长23.6%;重工业13948.23亿元,增长33.4%。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纺和国防等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268.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1.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 5100.8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6%,提高0.6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完成5019.25亿元,增长30.2%。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36%,其中轻工业产销率97.78%,重工业产销率98.47%。主要

10、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见表3)。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天然原油 万吨 3332.73 45.1天然气 亿立方米 17.19 20.2发电量 亿千瓦时 589.08 39.7汽油 万吨 164.63 21.0乙烯 万吨 109.26 4.8倍聚酯 万吨 28.76 27.0化学纤维 万吨 12.80 28.2水泥 万吨 809.71 21.9生铁 万吨 1926.36 12.8粗钢 万吨 2162.11 11.4成品钢材 万吨 4483.71 12.8#无缝钢管 万吨 348.40 2.3汽车 万辆 73.81 22.5两轮脚踏自行车 万辆 2240.92 21

11、.6移动电话机 万部 9107.90 7.0锂离子电池 亿只 5.08 8.0半导体集成电路 亿块 8.90 38.9电子元件 亿只 4655.89 45.5企业效益大幅增长。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7130.98亿元,增长38.2%。实现利税总额1683.24亿元,增长58.7%。其中税金546.83亿元,增长41.2%;利润1136.41亿元,增长68.7%。盈利居前的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540.47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7.37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74.92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9.45亿元)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12、造业(37.56亿元)。建筑业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26.87亿元,增长12.0%;总产值完成2473.25亿元,增长2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20.10万平方米,增长12.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66.32万平方米,下降3.3%。年末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410家,实现利润63.91亿元,增长17.9%;上缴税金75.80亿元,增长25.8%。交通邮电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完成58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交通运输业务量全面增长。客运量完成24873.15万人,增长3.0%。其中公路21822.19万人,增长1.9%;铁路2654.

13、44万人,增长11.3%。货运量完成41611.21万吨,增长6.6%。其中公路20855万吨,增长5.3%;铁路7596.99万吨,增长6.7%;水路11911.80万吨,增长5.2%。公路、铁路、水路三种主要运输方式占货运量比重分别为50.1%、18.3%和28.6%。旅客周转量完成323.12亿人公里,增长9.6%。其中公路131.96亿人公里,增长2.8%;铁路140.66亿人公里,增长12.7%。货物周转量完成9858.66亿吨公里,增长5.5%。其中公路231.26亿吨公里,增长12.3%;铁路297.72亿吨公里,增长11.6%;水路9324.26亿吨公里,增长5.1%。北方国际

14、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13亿吨,增长8.4%。其中进港2.13亿吨,下降1.1%;出港2亿吨,增长20.8%。在港口货物吞吐量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08.60万标准箱,增长15.9%。滨海国际机场起降航班8.5万架次,增长13.2%。其中运输起降7.3万架次,增长15.9%。机场旅客吞吐量727.71万人次,增长25.9%。货邮吞吐量20.25万吨,增长20.5%。服务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完成1641.10亿美元,增长32.2%,其中外省市经由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占到59.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新建内陆无水港2个,总数达到18个。邮政

15、电信规模持续扩张,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435.16亿元,增长13.5%。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客运快速发展。城市公交客运量完成13.02亿人次,增长7.0%。其中公共汽车客运量12.38亿人次,增长6.3%;地铁客运量4181.15万人次,增长17.6%;轻轨客运量2251万人次,增长30.1%。更新公共汽车607辆,总数达到7985辆;更新出租汽车1900辆,总数达到31940辆。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58.5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1.5%。国内商业和旅游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104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完成146.98亿元,增长5.3%。消费保持活跃。全市批

16、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完成15933.04亿元,增长36.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3246.98亿元,增长4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02.55亿元,增长19.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564.09亿元,增长20.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38.46亿元,增长15.0%。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持续刺激下,限额以上批零企业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8.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52.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2.7%。图4 “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商贸流通集散功能不断增强。全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81个,其中成交额超1

17、0亿元的市场41个。新建标准化菜市场25个,累计达到233个。和平路商业街提升改造工程竣工,万达商业广场、蓝海商贸城等一批商贸载体投入使用,形成商业繁荣新亮点。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极地海洋馆、东疆港人工沙滩等建成开放,意式风情区二期改造完成,成为新的客源增长点。梅江会展中心一期投入使用,承办夏季达沃斯论坛、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津洽会等重大展会,带动了商贸旅游的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110家,旅行社310家,A级景区56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个。接待入境旅游者166.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外国人153.05万人次,增长17.2%。旅游外汇收入14.2亿美元,增长20

18、%。接待外省市游客人数比上年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1.2%。全市24.1万人次出国出境旅游,增长6.2%;旅游支出35.01亿元,增长10.2%。金融业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完成56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金融改革创新成果显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达到917家,我市成为全国私募基金聚集地。累计注册融资租赁公司23家,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的24%。成功举办第四届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农村商业银行完成重组改制。韩国外换银行成为第二家在津设立的外资法人银行总部。金融资产交易所、矿业权交易所相继成立,创新型交易市场累计达8家。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渤海保理公司等一批新型金融服务机构

19、开业运营。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774.11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年初增加2623.73亿元。在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73.8%,短期贷款占11.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6499.25亿元,增长18.8%,比年初增加2611.22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增长14.4%,储蓄存款余额增长13.3%。证券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市在深沪两市上市公司36家,其中当年上市6家,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1992年以来我市企业上市数量最多的一年。各类证券交易额1575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股票交易额15100.68亿元,债券交易额233.

20、65亿元,基金交易额152.07亿元。年末证券帐户开户265.53万户,增长1%。期货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成交量4524.51万手,增长69.3%;成交额71320.76亿元,增长3.3倍。调剂外汇总额35.0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8%。其中调入外汇15.82亿美元,下降11.2%;调出外汇19.24亿美元,增长9.8%。保险业加快发展。中宏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国华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国泰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中邮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先后开业。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总公司4家,分公司42家,其中财产险19家,寿险23家;各类保险支公司、营业部及营销服务部488家,专业中介机构81家,各级各类兼业代理

21、机构2694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14.01亿元,增长41.5%;其中财产险收入65.13亿元,寿险收入133.91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4.97亿元。全年赔付总额54.19亿元,下降9.6%;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36.53亿元,寿险赔付17.66亿元。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328.60亿元,比上年下降0.9%。房地产开发投资866.64亿元,增长17.9%。商品房销售面积1564.52万平方米,下降1.6%;实现销售额1282.43亿元,增长17.1%。存量房交易面积766.5万平方米,交易金额500.9亿元,分别下降24.9%和14.7%

22、。二、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出口实现恢复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22.01亿美元,增长28.8%,扭转了上年的下降局面。其中进口446.84亿美元,增长31.7%;出口375.17亿美元,增长25.5%。对美国、欧盟、韩国、日本等四大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7.2%、25.5%、28.1%和17.3%,合计出口213.25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56.8%。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262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9.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的69.8%和39.9%,同比分别提高1.6个和0.1个百分点。招商引资高水平外资快速涌入。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92家,合同外资额152.96亿美元,增

23、长10.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08.49亿美元,增长20.3%。其中服务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57.39亿美元,增长17.4%,占全市的52.9%;制造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49.62亿美元,增长28.0%,快于全市7.7个百分点。新批和增资合同外资额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9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8个。全市有383家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外方增资额51.3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33.5%。香港在津投资项目个数、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到位额依然名列首位,美国、韩国和日本实际到位分别增长2.3倍、72.5%和62.7%。年末在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50个,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43家。国内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全

24、市实际利用内资1633.82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大项目继续保持引资主体地位,引进和增资超亿元大项目234个,到位资金1293.18亿元,占全市内资到位额的79%。引进国内500强优势企业累计达157家。引资结构更趋优化,引进服务业到位资金1162.45亿元,占内资总额的71%;外地民营企业在津投资1060.83亿元,占内资总额的65%。经济合作与交流对外经济合作开创新局面。服务外包产业增势迅猛,全年签订服务外包合同203个,接包执行额3.4亿美元,其中离岸接包执行额2.1亿美元,分别增长60.6%和64.6%。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234个,合同额18.0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4.

25、89亿美元,增长15.7%。截至年末,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国家35个,在境外劳务人员1.27万人。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当年境外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 2.6亿美元,增长1.2倍。技术引进力度加大,签订技术引进合同510项,合同金额12.2亿美元,增长40.6%。外资研发中心达到27个。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1平方公里起步区,引进了西电集团等一批大项目。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进展。对口支援陕西震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累计拨付援建资金20.37亿元。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取得良好开端,支援西藏昌都、重庆万州和帮扶甘肃省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加

26、大。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完成503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1%;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5.2%,提高4.4个百分点。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完成10653.55亿元,增长3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2.71亿元,增长3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7.42亿元,增长23.8%。实际直接利用外资70.42亿美元,增长22.2%。图5 “十一五”时期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各功能区建设全面展开。南港重化基地、临港重装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中新生态城示范效应开始显现,邮轮母港投入运营,响螺湾商务区48栋楼宇全部开工,浙商大厦建成,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启动建设,开发

27、区西区、空港经济区、北塘经济区、轻纺经济区、中心渔港经济区开发全面推进。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13年在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制面继续扩大。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实施国有企业改制52户,累计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制3584户,改制面达到95.3%,比上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取得新成果。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完成交易的国有产权项目268宗,成交金额115.23亿元,增值率达20.9%。三、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载体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669.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京沪高铁天津段完成铺轨,

28、津秦客运专线、京津城际延伸线等项目加快建设。西站主站房主体结构完工。天津大道、津港高速等一批道路竣工,津滨高速改造工程全线通车。地铁2、3、9号线铺轨,5、6号线启动建设。南水北调天津境内干线工程主体完工。年末城市铺装道路长度6070公里,增长5.9%;铺装道路面积9738万平方米,增长6.8%。公用事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自来水供水总量7.7亿吨,比上年增长9.8%。全社会用电量645.74亿千瓦时,增长17.4%;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7.41亿千瓦时,增长4.3%。全市新增供热面积2200万平方米,增长10.3%,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5.5%。新建一批停车场和人行天桥,进一步方便

29、居民出行。环境保护和市容整治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基本完成。入选国家首批低碳城市试点。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良好水平天数308天,占总监测天数的84.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第九年保持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总体评价保持在“好”和“较好”等级,新创建“安静居住小区”26个,总数达到237个。辐射环境水平保持在正常掌控范围内。年末共有环境监测站21个,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11万公顷。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1.3%,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奋战300天综合整治市容环境成效明显。颁布实施天

30、津市城市管理规定,依法管理城市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整修道路2378公里、楼房1.1万栋,新增提升改造绿化390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提升公园51个,构建城市夜景灯光体系41公里,中心城区基本实现综合整治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各类安全事故共死亡1092人,其中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5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50人,铁路交通事故死亡16人,火灾死亡28人,农业机械事故死亡3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3人,比上年下降13.2%。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成果。评选出天津名牌产品131个,总数达到308个。新增地理标志

31、保护产品1个,总数达到6个。实施食品监督抽查3729批次,实物合格率达到92.5%。年末全市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38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23个;产品质量认证机构5个,共发放产品认证证书8094张;计量检定技术机构48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10.4万台(件)。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力度加大,天津口岸截获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69种、共1721批次,检出动物疫病疫情7种、共7批次。四、科教文卫事业科技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市级科技成果完成2010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89 项,应用技术成果1771项,软科学成果50项。在科技成果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8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37 项。全市13项科

32、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涉及新材料、化学、内燃机、电力等多个领域。组建科技服务队43个,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1136人。专利拥有量快速增长,受理专利申请25142件,增长31.0%;专利授权10998件,增长52.4%;年末全市有效专利29672件,增长44.6%。签订技术合同9541项,成交额119.79亿元,增长12.8%。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2家,获得国家级新产品认定20项。启动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4家,总数达到28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38家,累计达到330家。年末全市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部局级重点实验室3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化基地15个。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更加健全。制定实施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全市引进各类人才5348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14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总数达到198个,在站博士后860余人。高级以上技术工人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