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167.10KB ,
资源ID:23724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3724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凌源二中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凌源二中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1、届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凌源二中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凌源二中2018届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蛋白质的合成只与RNA有关B. 蛋白质类的酶和激素都可以重复利用C. 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中都有蛋白质分布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答案】C【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A错误;酶是生物催化剂,可以重复利用,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不能重复利用,B错误;蛋白

2、质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质的结构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有的细胞器具有膜结构),核膜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C正确;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后,仍然含有肽键,所以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D错误。2. 满江红鱼腥藻是由固氮蓝藻和水生蕨类植物满江红(又叫红萍或绿萍)共生在一起(叶中)形成的。下列关于鱼腥藻和满江红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 两者的直接能源物质都是ATPC. 两者都能通过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D. 两者都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知:鱼腥藻为原核生物,满江红为真核生物,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直接能源

3、物质都是ATP,A、B正确;鱼腥藻没有线粒体,其呼吸作用不是通过线粒体进行,满江红有线粒体,可通过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鱼腥藻和满江红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所以两者都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D正确。3.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可在生物膜上产生B. 任何生物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C. 各具膜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有可能不同D. 鸟类的成熟红细胞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产生的ATP是在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是在线粒体内膜上,A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都,B正确;各具膜细胞器增大膜面

4、积的方式有可能不同,例如:线粒体的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膜表面积增大,叶绿体是通过类囊体堆叠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C正确;鸟类的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不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D错误。4. 下列关于Na+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Na+进出细胞方式一定是顺浓度梯度B. Na+进出细胞的速率一定与ATP有关C. Na+进出细胞速率一定与相应载体数量有关D. Na+载体被破坏后的细胞膜允许Na+自由通过【答案】C【解析】动作电位产生时的Na+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ATP提供能量,但在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的Na+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ATP提供能

5、量,A、B错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Na+进出细胞速率一定与相应载体数量有关,C正确;Na+载体被破坏后的细胞膜是不允许Na+自由通过的,D错误。5.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试管编号底物和试剂实验条件11cm3瘦肉块十4mL胃蛋白酶溶液37水浴,pH=821cm3瘦肉块十4mL胃蛋白酶溶液31cm3瘦肉块十4mL胃蛋白酶溶液0水浴,pH=1.5A. 若1、2号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则应为37水浴,PH=1.5B. 从实验目的来看,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pHC. 本实验因变量可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痩肉块体积变

6、化来确定D. 将1号试管的pH调回1.5时,胃蛋白酶活性逐渐恢复【答案】D【解析】若1、2号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则自变量是pH,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依据1、2号的实验条件可知:应为37水浴,PH=1.5,A正确;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依据表中呈现的信息可知: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0、37)和pH(1.5、8),B正确;胃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而瘦肉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见,本实验因变量即酶的活性可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痩肉块体积变化来确定,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在pH为8时,胃蛋白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将1号试管的pH调回1.5时,胃蛋

7、白酶活性不会恢复,D错误。【点睛】依据题意、实验目的(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表中呈现的信息和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找出自变量(温度和pH的不同)、因变量(利用胃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而导致痩肉块体积变小来反映酶活性的高低)、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围绕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专一性等知识来分析各选项。6. 下列有关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中心体和染色体的复制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B. 有丝分裂中DNA和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同一时期C.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D.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着丝点均发生分裂【答案】A【解析】中心体和染色体的复制都发生在细

8、胞分裂间期,A正确;有丝分裂中DNA数加倍发生在间期,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B错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分裂都是不均等的,但极体的细胞质分裂是均等的,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均发生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不发生分裂,D错误。7. 研究人员发现“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也存在神经干细胞”,对此种干细胞进行培养后能得到多种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各种细胞功能的不同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结构B. 图中各种不同细胞的RNA和蛋白质完全不同C. 此项研究证明了神经干细胞具有细胞的全能性D. 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的各种细胞的分化能力降低

9、【答案】D【解析】结构决定功能,各种细胞的结构不同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功能,A错误;a是细胞增殖过程,其余皆为细胞分化过程,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中各种不同细胞的RNA和蛋白质不完全同,B错误;此项研究的结果是:干细胞分化产生了多种细胞,并没有发育为完整的个体,因此不能证明神经干细胞具有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的各种细胞的分化能力降低,如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的神经元已经没有分化能力,D正确。【点睛】图示中的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该过程中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变;b、c、d、e过程均是细胞分化,该过程中细胞数目不变,但细胞种类增多;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0、导致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中所产生的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分析各选项。8. 关于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一极无染色单体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一极具有X、Y染色体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一极含一个染色体组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此时细胞中的每一条染色体均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可见,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一极有染色单体,A错误;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减数第一次

11、分裂后期细胞的一极不可能同时具有X、Y染色体,B错误;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该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性加倍,加倍的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此时细胞的一极含一个染色体组,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9. 达乌耳黄鼠的黄色毛无法真实遗传。黄毛老鼠相互交配,总产生黄毛老鼠和黑毛老鼠(由基因A、a控制)。现让毛色、尾形(由基因B、b控制)相同的雌雄鼠交配,子一代中雄鼠中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2:2:1:1,雌鼠中有黄

12、毛:黑毛=2:1和尾弯曲:尾正常=1: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纯合的黄毛基因型可能致死B. 控制尾形的基因最可能在X染色体上C. 控制毛色的基因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D. 若不考虑毛色的遗传,子一代雌鼠产生卵细胞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3:1【答案】C. . . . .10.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 DNA解旋需要解旋酶,并消耗能量B. DNA双链先全部解链,再进行复制C. DNA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也有氢键的形成D. 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答案】B【解析】DNA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

13、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A正确;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错误;DNA分子解旋时有氢键的断裂,新合成的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时有氢键的形成,C正确;DNA分子解旋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在此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正确。11. 如图为某种细胞中进行的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a的形成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B. 物质a与b的结合部位有4种碱基配对类型C. 物质c的合成过

14、程中有水分子的生成D. 物质c合成后可能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答案】C【解析】物质a是mRNA,其形成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A错误;物质b是DNA的模板链,物质a与b的结合部位(即DNA与mRNA的结合部位)有3种碱基配对类型:A与U配对、T与A配对、G与C(或C与G)配对,B错误;物质c是由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多肽,此过程中有水分子的生成,C正确;题图显示:转录过程还没有结束,翻译过程就已经开始,由此可推知:图示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而原核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忽略了“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还没

15、有完全与DNA模板链脱离就与核糖体结合”这一关键信息而误认为图示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进而联想到“若遗传信息的表达产物是分泌蛋白,则物质c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最终导致对D选项的误判。易错提示:原核细胞的转录、翻译都是在细胞质中进行,边转录边翻译;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中,先转录后翻译。12.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B.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时C. 基因突变的万向与环境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D.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可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

16、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只是由于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DNA复制时解螺旋化,分子结构变的相对不够稳定,所以基因突变的概率比其它时期高,B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突变的方向与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可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D正确。13.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B. 雄果蝇1个染色体组由3条常染色体

17、和X、Y染色体组成C. 1个染色体组中可存在或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D. 1个染色体组只含某种生物生长发育的部分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因此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1个染色体组,例如普通小麦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含3个染色体组,A错误;雄果蝇1个染色体组由3条常染色体和X或Y染色体组成,B错误;染色体组是由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1个染色体组中可存在或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1个染色体组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含某种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D错误。14. 下列有关

18、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C.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会降低物种多样性D. 有性生殖使生物多样性增强,生物进化速度加快【答案】D【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所以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会降低物种多样性,C错误;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这就增强了

19、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使生物多样性增强,生物进化速度加快,D正确。15. 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A、B、C分别表示刺激位点,距离AB=BC,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刺激B点,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B. 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降低,则静息电位减小C. 若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增大,则静息电位不变D. 同时刺激A点和C点,兴奋传至B点后停止传导【答案】B【解析】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未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刺激B点产生兴奋(动作电位)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的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

20、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使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由刺激点向两侧双向传导,A正确;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可见,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降低,则静息电位变大,若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增大,则静息电位不变,B错误,C正确;距离AB=BC,同时刺激A点和C点,产生的兴奋同时传导到B点后停止传导,D正确。【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据此,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及从题图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1

21、6. 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刺激X处,可引起a发生反射并使大脑皮层产生痛觉B. 刺激Y处,电流表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 兴奋在Z处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 Z处的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离子、激素和呼吸酶等【答案】B【解析】由图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a为效应器,X处位于传入神经上,b为神经中枢,Y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为感受器,可见刺激X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向大脑皮层,但可传到a,进而引起a发生反应,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a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反射,A错误;刺激Y处产生的兴奋,先到达电流表的右电极,后到达电

22、流表的左电极,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Z处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Z处的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离子、激素等,但不含有呼吸酶,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D错误。17. 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有3种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菌B. 物质和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 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周期缩短D. 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其中T细胞和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菌,即图中有2种细胞能

23、特异性识别病菌,A错误;物质为淋巴因子,物质为抗体,二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而导致其周期缩短,但细胞D所示的浆细胞没有分裂能力,C错误;细胞B所示的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细胞C所示的B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都发挥作用,D错误。【点睛】本题以“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是:需要熟记并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18. 在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根具有背光生长现象(如图),经研究该现象也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下列

24、叙述正确的是A. B侧生长素浓度A侧,D侧生长素浓度C侧B. 单侧光决定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的方向C. 根背光、胚芽鞘向光生长现象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 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一【答案】D【解析】受单侧光照,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使得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即B侧生长素浓度A侧,C侧生长素浓度D侧,A错误;单侧光可导致生长素由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但生长素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与单侧光无关,B错误;根的根背光生长是由于背光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生长,向光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根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5、,但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导致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最敏感的是根,其次是芽,最后是茎,D正确。19.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多样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与群落结构有关B. 由桦树林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属于初生演替C. 竞争的结果大多表现为优胜劣汰,极少表现为相互抑制D. 群落中所有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可构成一个基因库【答案】A【解析】在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即动物多样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与群落结构有关,A正确;由桦树林最

26、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竞争的结果常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优胜劣汰,C错误;种群中所有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可构成一个基因库,D错误。2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中仅生产者和分解者参与碳循环B. 适当引进物种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信息传递有一定关系D. 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灭绝一般不会导致下一营养级生物灭绝【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参与碳循环,A错误;适当引进物种可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化,自我调节能力增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同种生

27、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常有食物链关系,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信息传递有一定关系,C正确;食物网中,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由其他生物来取代,可见,一种生物灭绝一般不会导致下一营养级生物灭绝,D正确。二、非选择题21. 研究小组探究某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温度适宜),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产生速率或积累速率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甲所示的曲线图。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字母代表气体体积)。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表示总光合速率的曲线是_(填字母)

28、,8点的含义是_;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中,限制n点的因素不包括_。(2)图甲的纵坐标还可以用_来表示,也能得到类似的图像。(3)若图乙所示的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则图中字母存在的关系为_。(4)若该植物叶肉细胞与周围环境的气体交换情况中e和d均大于0,则_(填“能”或“不能”)说明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一定有积累,原因是_。【答案】 (1). a (2). 该实验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 光照强度和温度 (4). C02的利用速率或吸收速率 (5). c=d=e=f=0、a=b (6). 不能 (7). 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说明叶肉细胞内有有机物的积累,但

29、植物体内还存在着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不能确定叶肉细胞所积累的有机物量与植物体内所消耗的有机物量的关系【解析】试题分析:当光照强度为零时,若曲线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零,则表示总光合速率,若曲线对应的纵坐标数值小于零,则表示净光合速率。当呼吸速率大于总光合速率时,线粒体释放CO2,有一部分进入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而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则全部进入线粒体;当呼吸速率小于总光合速率时,叶绿体释放的氧气有一部分进入线粒体用于呼吸作用,而线粒体释放的CO2全部进入叶绿体。据此分析图甲曲线的变化趋势,依据图乙中的箭头和文字信息,围绕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并结合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1)图甲中,当

30、光照强度为零时,a曲线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零,而b曲线对应的纵坐标数值小于零,因此a表示总光合速率的曲线,b表示净光合速率的曲线。m点位于b曲线上,且对应的纵坐标数值为零,其含义是:该实验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该实验是在温度适宜条件下进行,且n点时有机物的积累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限制n点的因素不包括光照强度和温度。(2)图甲的纵坐标若用C02的利用速率或吸收速率来表示,也能得到类似的图像。(3)若图乙所示的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则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完全被叶绿体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完全扩散至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所以图中字母存在的关系为c=d=e=f=0

31、、a=b。(4)若该植物叶肉细胞与周围环境的气体交换情况中e和d均大于0,说明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叶肉细胞内有有机物的积累,但不能说明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一定有积累。其原因是植物体内还存在着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不能确定叶肉细胞所积累的有机物量与植物体内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的关系。22.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回答下列问题:(1)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当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膜电位的变化为_。多巴胺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回收到神经元中,但可卡因(一种毒品)能使该转运体失去作用,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_,使下一个神经元_。(2)调查发现吸毒上瘾者常会出现精神萎靡,浑身困乏疲软等症状,这可能与其体内_激素分泌减少有关。来自西澳大学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吸食大麻会改变DNA,导致_(填变异类型),从而可增加吸食者发生严重疾病及其后代出现畸形儿和怪胎的风险。(3)雄性激素一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