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501.13KB ,
资源ID:23836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3836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青岛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青岛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docx

1、青岛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98101页信息窗 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转圈水平的测试这一实例,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一格可以表示2个、多个)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一般步骤和方法,会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2、经历转圈水平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作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3、能够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4、在合作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索绘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并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统

2、计图的价值。教学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各种统计的资料、 “神舟九号”点火发射的录像、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每组各一张转圈数据记录表、空白统计表和两张条形统计图纸、水彩笔。教学过程:课前师生共同观看“神州”九号发射时的宏伟场面。学生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对航天事业的憧憬与对宇宙的向往、有的学生也想当航天员。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神州”九号的发射成功,激起了广大中小学生对航天的热爱。我班的同学个个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下课了他们就凑到一块进行平衡试验。【设计意图 飞船发射是四年级以上学生极感兴趣的一项科技活动,从“神舟

3、九号”点火发射以及“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的介绍入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提出各种问题做好铺垫。】师:实验情况是怎样的呢? 我采访一下,你转了多少圈?(生有可能说11圈、15圈、18圈)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转的圈数,想不想知道其他同学转了多少圈?(想)(投影展示转圈成绩)师:像我们转圈并且记录的过程就是在收集数据(同时板书:收集数据)1体会整理数据的必要性观察这些数据,你能一眼就看出转多少圈的人数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小组交流汇报:(1) 先进行分类数一数,用统计表统计一下。(2) 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都是想要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二自主学

4、习,小组探究。1利用统计表整理数据可以把整理的结果做成统计表(板书:统计表),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表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课件出示统计表)(1)小组合作,分段统计,教师巡视、指导。(2) 汇报统计结果。 组1:20圈以下4人,2029圈11人,3039圈2人,4049圈6人,49圈以上9人。4+11+2+6+9=32人,统计表中正好是32人,说明我们的统计是正确的。 师: 你们不仅进行了分段统计,还进行了验证。你们小组真严谨!其他小组的统计结果也是这样的吗?【设计意图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谁能一眼就看出来”,使学生体验到了整理数据的必

5、要性,接着引导学生将凌乱的数据进行整理,先把数据分类整理到统计表中,为下面学习统计图做好数据上的准备。】2.探究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同学们,统计结果除了用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统计图)我们以前学过统计图吗?指名学生说一说。(课件展示空白统计图)师:你能继续制作统计图吗?(能)友情提示:在制作统计图时首先要标明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课件出现:四年级+班转圈试验情况统计图),还要标明制作时间(课件出示),这是统计图的横轴,表示圈数。这是统计图的纵轴,表示人数。一般从0开始。(课件依次出示,)。(学生分组制作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能会说:老师,2029圈的人数有11人,但老师给我们的统

6、计图中只有8个格子,我发现格子不够用。师:当格子不够时,该怎么办呢?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其介绍是如何解决格子不够这个困难的,小组展示汇报,大家分享,相互评价,质疑对话。预设有以下三种情况。(1) 预设1:我们是用添格子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画的时候我们发现格子不够用,就往上添了3个格子画的。) (2)预设2:格子不够,我们又涂了旁边一列格子,这样就够了。(展示学生作品)(我们也发现格子不够用,涂了一竖行,又涂了旁边一竖行的3个。)(2) 预设3:我们是用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我们也发现格子不

7、够用,我就用1个格子代表两个人。)2.质疑辨析,理解方法(1)转2029圈有11人,是个单数,怎么涂呢?(11人我们就涂了5格半来表示。因为一格表示2人,那半个格就是1人,所以15人就用7格半来表示。)(2)你们刚才说一格表示2个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在纵轴上,从开始往上直接标2,这就表示1格代表2人了。再往上依次标4、6、8就可以了。)3.验证对比,优化方法 (师同时出示“填格涂”“拐弯涂”“用一格表示2人”三种方案。)师:同学们真是厉害,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格子不够用的问题:(边说边把方法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哪一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生1:第一种方法不是很好看,有些乱。生2:第二种方法看统

8、计图时得把两列加起来,看起来不方便,不能一下子就看出11人。生3:1格代表2人的好,因为这种画法更方便,看起来也美观。小结:看来大家都认为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更好,因为它表示起来既简单又方便。师: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想出了多种方法,还找出了更合适的方法:用一个格表示2人。(板书:一个格表示2人)师:那就请同学们拿出另外一张空白统计图,像这样重新绘制统计图,如果刚才已经用了这种方法的进一步完善,然后当小老师教教其他同学,每个同学都要完成这样的一份统计图,看哪个小组最快。学生绘制、完善条形统计图。师:画完的小组,把你们绘制的统计图在小组交换,看看做得怎么样?学生

9、组内相互交换指导。【设计意图 在制作统计图时,把“格子不够时,该怎么办?”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想办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半格”的画法可能五花八门,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明确“半格”的正确画法。】4.渗透一格表示多个师:刚才我们整理的是我们班部分同学转圈的情况,如果要统计四年级所有同学和整个学校同学的转圈情况,一个格表示2人还合适吗?(不合适)课件展示四年级所有同学和整个学校同学转圈平衡试验情况统计图师:那一个格表示多少呢?(10,50)师:看,一格有时代表2人,有时代表10人,还可以代表50人,怎样确定1格代表几个人呢?根据什么确定1格代表几

10、个人呢?(要根据具体的数量而定)【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一个个的问题,层层推进,使学生一步步加深理解从“一格表示2”上升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可根据实际数据的大小均衡。】5. 回顾制作过程,建构完整的统计过程。师:咱们班同学就是聪明!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课件演示)6. 分析统计图师:统计图完成了,我们来分析分析:(板书:分析数据)观察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生1:转20圈以下的有4人。生2:转2029圈的人数最多。师:你是怎么知道转2029圈的人数最多?生2:2029圈的条形柱最高,数最大。师:大家得到的信息真不少!【设计意图 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既培养了学生的读

11、图分析能力,又回应了课一开始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充分体现了“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的理念。对统计过程的梳理,使学生对统计的全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7. 和统计表相比,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小结: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看出每项数据的多少。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先让学生概括,有不当的地方教师加以指导。生1:我们今天经历了收集、整理、分析这样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与同学合作得很愉快。生2:我今天学会了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知道了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并能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今天我和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整理统计,我觉得非常的自豪。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一格可以表示2个、多个,还

12、学会了用统计来解决实际问题。要知道我们班的转圈水平,是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很直观的知道了转多少圈的人最多,转多少圈的人最少,可见统计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板书课题)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其实,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以最简洁的形式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请看:(课件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做题要求:与纵向条形统计图对比,认识感受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重点认识1格代表10公顷独立填写统计表。提数学问题并解答进行植树造林方面的教育。【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图表转化的题目,此统计图是用横轴表示植树面积,通过此题可以渗透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

13、教育。】 师: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下面我们来看一张汽车产量统计图:2、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媒体出示。)汽车产量统计图师: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家庭,请看我国汽车产量的一份统计图。(师出示:19972003我国汽车产量统计图)师: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回答以下问题吗?(1)一格表示多少万辆?(2)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3)我国汽车产量呈什么趋势?这说明了什么?可预测2004年的汽车产量,通报现在的汽车产量(学生观察并回答)3、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媒体出示。)(温馨提示:这是一道通过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发现信息中蕴含的规律的题目。)做题要求:先让学生

14、观察统计图,重点解读纵轴下面的折线所表示的意思,认识新型统计图,并体会这样做的好处,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三个城市的位置,思考:“从东往西男、女青年的平均身高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初步了解在我国沿长江流域从东到西人们的平均身高逐渐变矮的规律。六课后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老师希望同学们从学会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感受等方面全面进行总结。(课件出示:学会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感受?)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收集数据 统计表整理数据 统计图 一格表示2个或多个 分析数据使用说明:(一)教

15、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过了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一格表示1个数量的简单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的,力求体现当前课改关于统计教学的几个理念:1、让学生通过转圈平衡试验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2、突出了统计的工具性。统计实际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大工具,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完成统计图之后进行分析,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回归数学问题的解决。3、本节课中能关注全体,学法指导,给足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尽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4、课堂中大胆放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整堂课在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同时,较好地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学

16、生知识的建构。(二)使用建议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统计图资源,让学生多读多比较;还要利用教材上的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统计数据,自己在图上添画直条高度。有条件的教师也可自己收集素材,编画有关统计图,让学生设计纵轴,画出直条高度。(三)需破解的问题利用条形统计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灵活的根据数量的多少,合理的判断出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周芳 峄城区实验小学一、填空题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重点内容集锦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1、食物的分类:我们的食物主要来自于动物和植物。按食物的来源分为: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菌类食品;按味道分为:酸、甜、苦、辣、咸;大自然直接或间接地给我们提供了

17、丰富的食物。2、碘酒遇到淀粉变蓝色,含淀粉的有:面粉、米饭、地瓜、土豆。脂肪的主要成分是油。蛋白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3、维持生命至少需要40种营养素,食物中的营养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瘦肉、鱼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肥肉中含有脂肪,各种粮食中主要含有:淀粉,蔬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和水。4、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来自于:鱼、奶、蛋。奶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谷类食物是我们传统膳食主体。动物食物中的钙比植物中的钙要好。5、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分为10份,米、面食占四份,蔬菜、水果占四份,牛奶、肉、蛋、油占两份。6、进食量和体力劳动是控制体重的

18、两个主要因素。7、怎样饮食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或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哪些?)答: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吃东西要定时定量;要注意营养搭配;8、如果让你设计一下你的一日三餐,你会怎样做?答:早餐:牛奶+火腿+馒头。午餐:主食+肉+菜。晚餐:主食+少油少盐的肉和菜。9、当地有哪些名吃?肉火烧、羊肉汤、朝天锅、鸡鸭和乐、水煎包等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1、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如果不断的加入就会出现不溶解的现象叫做饱和。高锰酸钾放到水里,水变红色。2、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将

19、物体研碎。3、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有关。4、人喝过汽水后会凉快,因为汽水中含有溶于水的二氧化碳,它排出体外能带走人体多余的热量。汽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5、汽水起源于欧洲,是一种在水中配入甜味料、酸味料、香料,并加入二氧化碳。6、做饮料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小勺、量杯、白糖、纯净水、吸管、奶粉。7、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常用的对水消毒的方法是:加热。8、给鱼换水为什么要先在太阳底下晒一晒?答:因为自来水里面有消毒粉,对鱼有害,晒一晒就没了。9、水已经消毒了,为什么还要煮沸才能喝

20、?答:消毒水能消毒但对人体有害,经过光和加热后就会消失,所以要煮沸。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1、植物有30多万种,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2、观察植物时,要准备好:铁锹、皮尺、剪刀、放大镜。3、凤仙花的特征是:黑色种子。仙人掌生活在沙漠。4、多数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里,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料、固定植物5、植物的根分为:直根和须根。6、显微镜包括:目镜、调焦螺旋、物镜、载物台、反光镜。7、蒸腾的定义: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8、蒸腾作用的好处是:让植物不断吸收水分和养分。湿润空气。9、植物吸水多少与叶子大小有关,叶子越大

21、、越多,吸水越多。10、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绿叶提供的,叶子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叶子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11、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12、光合作用的好处和意义:为植物提供养料。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养料和氧气。13、茎的主要功能是起运输作用和支撑植物的作用。茎的运输作用有:运输水分和养料。14、解剖观察植物的方法是:横切片和纵切片。15、在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筛管,它是自上而下运输的。选取比较粗的枝条,把树皮环割,叶制造的养料就通不过去了,寄存在切口的上部,这个地方便会膨大起来。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16、植物的根分为哪几类?分

22、别列举三个。答:植物的根分为直根和须根。直根有白菜、杨树、柳树;须根有:大葱、小麦、大蒜。17、说一说根的作用是什么?答:固定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18、什么光合作用?答:在阳光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小手的水分和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子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19、下沉的页面为什么会上浮?答:因为叶片内的细胞间隙中充满了气体的缘故。20、说一说植物和人类的关系?答:植物可以给人类提供食物;提供生活材料;美化环境;为人类呼吸提供氧气。第四单元空气和水的力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早在五代时期,人们就曾用竹篾(mi)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灯笼,

23、点燃下面挂盘上的松脂(zh),夜晚升空作为军事信号,又叫孔明灯(由诸葛亮发明)。2、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航空工具,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3、弹跳的次数和高度与弹性有关,充气越足,弹得越高。4、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在蹦蹦床上跳得很高,是由于压缩空气有弹性。5、气球在撒气同时会被推出一段距离,这是反冲力作用的结果。6、当气球内的空气向东喷出时,气球会向西运动。7、喷气式飞机是利用反冲原理飞行的,现代火箭是用液体氢作为燃料的。8、我们可以自制各种各样的小火箭:如水火箭、火火箭、气火箭。9、制作小火箭需要的材料有:可乐瓶、双面胶、白乳胶、纸片、

24、气筒。10、瓶子能吞鸡蛋、道口玻璃杯、吸盘能吸在一起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力。11、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12、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收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13、水流动会产生力量,水流的力量与水位高低和水流量大小有关。14、池塘的水是静水,而瀑布式流水。15、在顺水的情况下,水流可以推动船运行,在逆水的情况下,水流可以阻碍船运行。16、在制作小火箭时,用细铁丝作为火箭的发射架。17、为什么搭在火炉上方的手帕会不停的摆动?答:因为火炉周围的

25、空气是热的,热空气上升会造成气流,所有会摆动。18、抽油烟机为什么要安装在厨房的上部?答:因为油烟是热的,热空气会上升,安装在上部有利于吸走油烟。19、列举生活中用到热空气上升原理的事:答:热气球、走马灯、孔明灯。第五单元热的传递1、金属物体传热快,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2、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铝、铁。瓷、纸、玻璃、木头、皮革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最不容易传热的是羊毛、羽毛、棉花、石棉等松软物质。液体中除水银外都不容易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容易传热

26、。3、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4、家人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5、空气是人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气体受热后密度变小,质量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气体密度大而下降,形成气体上升、下降的相互对流。6、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热辐射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太阳的热就是通过辐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7、物体保温要尽可能减少热的传递,选用热的不良导体作为保温材料。8、物体散热,要尽可能加快热的传递,选用热的良导体散热。9、棉花

27、、羽绒服、被子不能生热只能保温。10、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11、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辐射、对流。表面积越大,吸收热越多。12、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道、水箱组成。主要靠吸收太阳的辐射热使水变热的。13太阳发出的光合热是一种能源,我们成为太阳能。1、水除了能溶解 ( 固体 )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2、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水的净化。(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3、地球上的植物已经知道的有(30)多万种。4、像向日葵、凤仙花这样的植物,它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

28、)、(种子)六部分。5、植物的( 根 )能固定植物。根主要是靠( 根毛 )伸进土壤吸收水分。6、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7、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8、在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筛管)。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9、在叶的表皮下,有很多供气体出入的小孔,叫做(气孔)。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热气球最初被作为(军事信号)。在欧洲,直到18世纪后期才发明热气球。11、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性质制成的。 12、(水位高低、水的流量大小、水速快慢、水温)是影响水流力量的主要因素。13、喷气式飞机、火箭升空都是利用(反冲)原理飞行的

29、。 14、瓶子能够“吞”下鸡蛋,吸盘能够紧紧吸在一起,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力)。15、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 16、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但是不同的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17、(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铝、铁)18、(瓷、纸、玻璃、木头、皮革)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最不容易传热的是(羊毛、羽毛、棉花、石棉)等松软物质。19、液体中除(水银)之外,都不容易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容易传热。20、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21、

30、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道)、(水箱)三部分组成。22、盖被子、穿棉衣会感到暖和,是由于被子棉衣能(保温)。23、热传递的方式由三种(传导)、(对流)、(辐射)。24、( 黑或深 )色物体比( 白或浅 )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二、简答1.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答: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十份。米面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2.怎样饮食才有益于我们健康?答:(1)要选择卫生无毒无污染的食物。(2)吃东西要定时定量。(3)营养搭配要合理。(4)不要边看书边吃饭。3.什么叫溶解?怎样加快溶解?答: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将物体研碎、搅拌、用热水4.溶解对人的生活意义很大,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答:化肥溶解后才能被农作物吸收。食盐溶解后才能食用。青霉素溶解后才能注射。5.食盐溶解后还能回到原状态吗?请你设计实验解答。答:在烧杯里加上水,放入适量的食盐,搅拌,食盐溶解后,放在阳光下暴晒。水蒸发了,食盐又还原到原状态。6.请你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答:水源水泵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清水池水泵水塔用户7.植物根有什么作用?答: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吸收养分的作用。8.根深蒂固、根深叶茂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答:根深蒂固说明了根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