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12KB ,
资源ID:239180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3918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流行病学总结.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流行病学总结.doc

1、第1.1章1.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研究疾病及健康有关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的科学。第1.2章1. 疾病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 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2.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发病例的频率。3. 罹患率 (attack rate):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内,短时间内的发病率。4. 患病率 (prevalenc

2、e rate):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5. 死亡率 (mortality rate):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6. 病死率 (fatality rate):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值。7. 散发 (sporadic):指某病发病人数不多,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或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8. 流行 (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9. 大流行 (pandemic):指某疾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1

3、0. 爆发 (outbreak):指在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某病的发病人数突然大量增多的现象。11. 周期性 (periodicity):疾病有规律地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发生流行的现象。12. 长期变异 (secular change):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多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13. 移民流行病学 (migrant epidemiology):是利用移民人群研究疾病分布,观察某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国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从而找出病因的方法。第2章1. 现况调查

4、: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期内,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在一定的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2. 普查(census):对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全面调查。3.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所得的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即以局部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4. 调查问卷:通过把拟收集的数据项目用恰当的措词构成一系列问题的答卷,是资料收集的最主要工具。第3章1.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5、 Study:选择患有某病和未患某病的人群,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子的情况和程度,以判断暴露危险因子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2. 配比(Matching):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组保持相同。目的:提高研究效率,排除配比因素的干扰作用。3. 配比过度(Over-matching):把不该配比的变量加以配比。4. 比值比(odds ratio, OR):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第4章1.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队列研究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

6、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2. 暴露(exposure): 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3. 观察终点(end point):指一个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至此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进行继续随访。4. 终止时间(end time):指整个研究工作观察的截止时间。5.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 。第5、6章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

7、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2.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s):是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后者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同等地观察后评价该措施产生的效应,其目的是评价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3. 随机分配Allocation at random: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使两组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即两组具备充分的可比性。4. 安慰剂(placebo):感官性状(剂型、大小、重量、颜色、气味和口味)与试验药物相

8、似但完全没有药理作用的类似物。4. 盲法blindness:盲法是减少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信息偏倚)5. 单盲:研究对象不知道所接受措施的具体内容,从而避免了他们主观因素对疗效造成的影响。6. 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检查者均不知患者分组情况和接受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第7章1.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不同类型(就研究的暴露、结局特征而言) 的个体入选研究的概率不同,使研究对象与目标人群的特征存在系统误差,而使效应估计值与真值之间发生偏差2. 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又称测量偏倚、观察偏倚。是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与结局的方法(工具)有

9、缺陷,使收集到的信息不准确(即不完全真实)造成的系统误差。3. 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 confounder):与研究的因素和研究的疾病均有关,若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均可以掩盖或夸大因素和疾病之间真正联系的因素。4. 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事件)之间的真实联系,这个现象叫混杂偏倚。第8章1. 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风险(risk)升高的因素。2. 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指有某因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某疾病的发生。

10、3. 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指有相应疾病发生以前,必定(概率为100)有该病因存在。4. 病因模型:是用简捷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并以此提供因果关系的思维框架及分析路径(通径)。5. 流行病学三角:即动因宿主环境模型,指疾病是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6. 轮状模型:该模型为车轮状。将宿主置于环境之中,遗传因素又放在宿主之内,即病因不存在于宿主体内便存在于各种环境之中。7. 病因网络模型:根据生态学模型和疾病病因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危险因素或影响分布的因素),这些病因(危险因素)相互存在联系,串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连接起来就形成一张病

11、因网。8. 求同法(method of agreement):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仅有唯一的一个情况是在这些场合中共同具有的,那么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9. 求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如果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与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只有一个情况是不同的,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两场合唯一不同的这个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存在,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10. 共变法(method of concomitant variation):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

12、其中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而其他的情况都是保持不变的,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11. 剩余法(method of residues):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第9章1. 筛检(screening):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它措施,在健康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2. 诊断(diagnostic test):是指在临床上医务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收集信息、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后对病人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

13、。3. 金标准(gold standard):即标准诊断方法,是可靠的、公认的诊断方法,能正确区分有病和无病的诊断方法。4. 真实性(validity):是指试验的测量值与实际值(金标准的测量值)符合的程度,即正确地判定受试者有病与无病的能力。5. 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6. 并联试验(parallel tests):又称平行试验,是指同时应用多项试验,其中任何一项阳性即视为阳性。7. 串联试验(serial tests):又称系列试验,是指同时应用多项试验,当每一项试验均为阳性时才视为阳性。第10章 1. 传染力:指病原体引起易感宿

14、主发生感染的能力。2. 致病力: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3. 毒力: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疾病严重程度的能力。4. 宿主(host):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5. 传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也称感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6. 传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7. 病原携带者(carrier):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8.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

15、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9. 动物传染病(zoonosis) :自然疫源性疾病或人兽共患病 ,鼠疫、钩体病、狂犬病、炭疽10.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11. 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 infection):即医院获得性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2.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有可能发生传染病感染的人群。13.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14.

16、检疫期: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15. 留验(隔离观察):在指定地点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范围,实施诊察、检验和治疗16. 医学观察:可正常工作学习,需接受体检、测体温、病原学检查、卫生处理17.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18. 预防接种(vaccination):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19. 人工自动免疫 (active immunization):通过人工免疫方法,使宿主对相应传染病产生特异免疫抵抗力的方法,称为人工自动免

17、疫或人工主动免疫 。20. 人工被动免疫 (passive immunity):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直接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抵抗某种传染病的能力的方法,称为人工被动免疫。第11章1. 糖尿病(diabetes):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的作用不足(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炭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性疾病。2.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血中胰岛素的浓度正常甚至高于正常,但其作用下降,即胰岛素的靶器官肌肉组织、脂肪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不敏感,不能正常地利用或处理葡萄糖,致使血糖升高大题:第1.1章1.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

18、法(一)描述性研究 1、常规数据的收集与分析2、现况调查3、纵向的研究4、生态学研究(二) 分析性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2、队列研究二、实验法(一)临床试验(二)现场试验 分个体试验:疫苗试验社区试验:生活方式干预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理论流行病学(theoretical epidemiology)方法的研究: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2. 流行病学的研究特点1)群体的观点2)比较的观点3)概率论的观点4)社会医学的观点5)预防为主的观点6)发展的特征3.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1)描述及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人群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2)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3)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4

19、)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疾病监测5)卫生决策和评估第1.2章第2章1. 现况调查的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状况。2)描述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寻找病因及流行因素线索,建立病因假设。3)进行疾病监测,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参考信息。4)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为卫生保健工作的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5)监测高危人群,达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的(第二级预防)。6)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正常参考值范围。2. 开展普查的目的1)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最重要)2)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3)了解健康水平,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4)了解某病的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3. 调查问卷的设计

20、调查问卷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般性项目部分,即人口学资料,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职业、民族、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第二部分:调查研究项目,包括所研究的疾病指标和相关因素变量。 第三部分:调查者部分(他评调查表中有此部分),列出“调查者”和“调查日期”。 设计原则l 力求项目少而精 l 用词简洁且通俗易懂 l 尽量选择能用客观指标描述的问题 l 避免诱导性和强制性提问 l 敏感问题一般放在调查问卷的最后 l 问题的答案应当设计完全,不要遗漏可能的答案 调查问卷中问题设计的主要形式l定式问题 也就是将各种可能的答案列举在调查表上由被调查者选择 (1)是否式问题 (2)多项选

21、择式问题 2开放式问题 第3章1. 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1)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2)建立和检验病因假说3)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2. 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 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估计暴露率(P0) 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所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 预期达到的显著性水平 (a) 预期把握度 Power = b3.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1)均衡性检验 2)统计学检验并计算OR3)分层分析与多因素分析4)推论因素与疾病关联第4章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作对比)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特点: 1,观察性 1,观察性 2,回顾性 2,有对照 3,由果及因 3,由因及果 4,难以证明暴

22、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4,能准确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优点: 1,适于罕见病 1,适于常见病 2,节省人力物力时间, 2,可获得两队列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真实性好快速得到慢性病危险因素估计 3,一种暴露多种结局 3,同时考虑多个因素 4,由因及果验证病因假设 4,建立病因假设 5,剂量反应效应缺点: 1,不适用于暴露率低的病 1,不适用于罕见病 2,信息偏倚,伯克森偏倚 2,失访偏倚 3,由果及因难证因果 3,复杂,要求高技术,时间长花费大 4,不能算率 4,单一因素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 1,验证病因 2,初步验证病因假设 2,检验自发预防效果 3,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3,疾病自然史偏倚:

23、 1,伯克森偏倚 1,失访 2,暴露 2,无应答 3,奈曼 3,志愿者 4,回忆 4,易感性 5,报告 5,诊断怀疑 6,暴露怀疑分析: 1,t检验,卡方检验,四格表 1,U检验,卡方检验,四格表 2,比值比OR=病例组的暴露比值 2,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的发病率/对照组的暴露比值 (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死亡率) *OR或者RR的意义:1 该因素是危险因素第5、6章1. 实验研究的主要特点1)干预措施2)前瞻性研究:随访结局指标3)平行对照4)随即分组:机会均等1. 设置对照的意义1)科学的评定药物疗效或措施效果2)排除非研究因素对疗效的影响3)确定治疗的毒副反应的可靠方法2. RC

24、Ts的设计要点1)合格人群2)设立同期对照3)随机分配4)应用盲法3. 估计样本含量的决定因素(1)治疗/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的变化 研究因素的有效率越高,样本量越小,反之越大 研究事件(疾病或死亡)发生率越高,样本量越小,反之越大。(2)显著性水平: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取0.05),越小,样本量越大。(3)检验效能:又称把握度(power=1),为假设检验的第二类错误, 通常取0.10或0.20。越小,样本含量越大。(4)双侧检验比单侧检验需要的样本含量大。4. 随机分组的合理性1)确保不同治疗组间可比(comparable)2)医师不知道研究对象进入试验时采用何种疗法3)可进行组间误差的统计

25、学估计5. 试验中应用盲法的必要性 医生方面: 知道病人用的是新药或旧药可能会影响到: 评定(对新疗法的倾向); 检查病人的频度; 辅助治疗的应用; 护士的关心程度; 暗示的程度 病人方面: 心理作用。知道自己用的是新药或旧药可能会影响到: 对治疗的态度; 对研究的配合; 对问题的回答; 影响病情。 反应评定者:影响客观评价6. 临床试验论文评价标准 防治效果的结论是否从RCT中获得 是否报告了全部的临床结果 是否详细介绍研究对象的情况 是否同时考虑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 是否介绍防治措施的实用性 论文结论中是否包括了全部研究对象第7章1. 选择偏倚的控制l 描述性研究:n 主要体现在样本对总体

26、的代表性上n 尽量采用随机抽样l 分析性研究:n 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的进入、排除、不参与(对象不同意)或失访等与暴露或处理因素存在关联n 严格掌握对象选取的各环节和具体特征,保证入选对象的代表性l 实验研究:n 严格、正确地执行随机化分配及盲法(隐瞒分组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选择偏倚2. 信息偏倚的控制1)采用客观指标、明确定义2)尽可能的采用盲法,减少调查者偏倚3)质量控制 培训调查员、宣教工作、核查、校准测量仪器等3. 混杂因素必备条件1)与所研究的疾病(D)相关2)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E)相关3)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的中间环节4. 混杂偏倚的控制1)研究设

27、计阶段-随机化-用随机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以相同的概率分配到各比较组中。-可使试验研究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在组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均衡-限制 -把纳入的研究对象限制在特定的客观标准范围内,减少彼此间的差异。 -限制可控制混杂偏倚,保证研究结果的内部真实性,但会降低研究对象的代表性,以致影响外部真实性。-匹配 -指为指示研究对象选择那些在某个和某些可疑混杂因素方面具有共同或相似暴露经历者为对象的方法。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用成组和成对的匹配可以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但应防止过度匹配2)资料分析阶段-分层分析-多变量分析第8章1. 因果关系的推断标准1)关联的时间顺序:实验研究 /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28、 横断面研究2)关联的强度:OR、RR、剂量反应关系3)关联的可重复性4)关联的合理性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第9章1. 影响试验可靠性的因素1)受试对象自身生物学变异。 2)观察者变异。3)试验方法的差异。2. 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1)优化试验方法2)选择患病率高的等人群作为受试对象设立专科门诊和专科医院;主动转诊病人;选择有某些生理特征、特殊临床表现的人;暴露于某些危险因素者为受试对象等。3)诊断试验的联合应用并联、串联、混合第10章1. 传染病常见传播途径空气、水、食物、接触、媒介节肢动物、土壤、医源性、围生期2.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1) 传染病报告2) 控制传染源病人:5早;携带者:登记、管理、随访;接触者:检疫、留验、医学观察;3)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灭菌4) 保护易感者: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5) 采取紧急措施:停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