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8.23KB ,
资源ID:23974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3974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展心理学作业.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展心理学作业.docx

1、发展心理学作业3-6岁幼儿发散思维发展的横断研究赵月(222010306011020)(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0级心理师范专业 重庆 400715)1. 问题提出 时代的进步使创造力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首先应该研究幼儿创造力水平的发展。暴占光等(2007)指出创造力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在创造性个性的激励下,对信息进行发散思维加工,经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而产生新颖且具有价值成果的能力。对于创造力的研究,许多学者的共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成分,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1。所以,关注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就是关注创造力的发展。现代社会已迈入 “

2、知识经济” 时代 ,缺乏创造力的民族将难于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因此 ,探索幼儿创造力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散思维这一概念,是由武德沃斯(R.S.Woodworth)2于1918年提出来的。后来,被吉尔福特纳入智力三维结构之中。所谓发散思维,按吉尔福特的解释,指通过对信息的加工,从已有的信息产生多种多样的信息(李孝忠,1995)。于是他和他的助手们(托伦斯等人)着重对发散思维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发散思维的四个主要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和精致性。并研究出一整套测量这些特征的具体方法。但该测试该测验适用于中学水平以上的人,为另外一种更常用的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适用于从幼儿

3、到研究生的文化水平,普遍采用集体测试的方法,对于小学4年级以下学生,一般用个别口头测试。该测验分为3套,共有12个分测验,包括:(1)语词创造思维测验。(2)图画创造思维测验。(3)声音语词创造思维测验。测验时根据4个标准评分:流利(中肯反应的数目);灵活(由一种意义转到另一种意义的数目);独特性(反应的罕见性)和精密(反应的详细和特殊性)。被试从整个测验中得到一个总的创造力指数,代表个体的创造性思维的水平。王小英,杨艳(2004)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散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趋势的研究中采用个别施测的方法, 对193名3-7岁幼儿进行了发散思维测验,每道测验题均从流畅性、 变通性、 独特性三方面计分

4、。得到幼儿发散思维发展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年龄差异, 呈现出随年龄的增长发散思维能力逐步提高的趋势的结论3。而沈德立等(2000)关于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中选用的测试所用的材料为标准瑞文推理测验、托兰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以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 ,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探讨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对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是可行的 ,学生在流畅力、精进力、变通力、独创力等方面都有所进步4。所以本研究利用比较完善的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量表,改编为适合幼儿使用的测试表。在在流畅力、精进力、变通力、独创力等维度测试发散思维水平。目的是初步探讨幼儿发散思维发展的年龄特

5、点及趋势,从而为幼儿创新教育提供某些心理学的依据。2. 研究方法2.1研究目的 初步探讨幼儿发散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及趋势,从而为幼儿创新教育提供某些心理学的依据。2.2被试:北碚区各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4、5、6岁幼儿50名。2.3材料工具测试所用的材料采用改编过的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把该测验分为“用途测验”“ 假想测验”“ 操作测验”和“ 解决问题”4个问题 ,可得到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确性四个水平分数。2.4实验程序 根据横断研究的方法,对3、4、5、6岁,四个年龄段的幼儿分别进行创造思维测验,每题在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确性四个水平上分别计1分,最后统计各年龄上各水平的得分。结

6、果由统计软件包(SPSS for Windows 6. 0)进行处理。3. 结果统计各水平下的平均数,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表1 各年龄段幼儿发散思维品质的差异年龄流畅性 灵活性 独创性 精确性X S F X S F X S F X S F3456根据时上表绘制年龄发展曲线如下预期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独特性、精确性四个水平的平均成绩逐步提高。经方差分析,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发散思维四种品质得分上均呈现十分显著的差异。这表明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有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4. 参考文献1 暴占光等,发散思维训练对6 2名初一学生创造力的影响J.

7、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3).2 李孝忠,创造能力测量及其发展趋势J. 东北师大学报,1995(2).3王小英,杨艳.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散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趋势J. 学前教育研究,2004,(9).4沈德立,吕勇,马丽丽. 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0,(4).小学生发散思维发展的纵向研究赵月(222010306011020)(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0级心理师范专业 重庆 400715)1. 问题提出 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从进入小学起,儿童就开始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系统地掌握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自觉地服从和执行集体的行为规

8、范。在学习的过程中,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也随之获得发展。新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等对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起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种种新的需要,并和儿童已达到的原有心理结构、思维水平之间产生矛盾,构成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动力。在教育影响下,这些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就推动他们的思维不断地向前发展。在众多的思维能力中发散思维尤为重要。因为培养创造能力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途径、独特性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常被看作是最能体现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它主要有三个特性或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评价: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自1960 年以来, 很多研究者都将发散性思维看作是创造

9、性思维的核心,在实际应用中,它也已成为各种创造力测验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力1。李孝忠(2005)指出托伦斯曾追踪研究了一批高中毕业生。他在1959年曾对他们实施了创造力测验,12年之后即1971年对这批学生的成就进行了评定。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在高中读书时的创造思维得分,与其12年之后的创造成就有0.51的相关。这些事实说明,以发散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有较好的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2。Torrance( 1976)通过追踪研究发现,这一时期儿童在创造性思维测验上的表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但是这种趋势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即在小学四年级( 10 岁左右)出现发展中的低谷; 五年级

10、又回升; 小学六年级或初一( 12岁左右) 又再次下降3。那么对于中国的儿童, 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否也表现出同样特点呢?本实验没有采用国外50年代到60年代编制的三种著名的创造力测验,而是采用创造性能力测验 2. 0中的实用性测验( use test ) 4,从三个方面来评价发展水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最终用来研究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整体发展特点,从而为小学创新教育提供某些心理学的依据。2.研究方法2.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整体发展特点,从而为小学创新教育提供某些心理学的依据。2.2被试:北碚区各小学中随机选取1年级学生100名。男女各502.3材料工具实验采用创

11、造性能力测验2.0中的实用性测验,实用性测验的任务是要求被试尽可能地写出一个常见物品的不同用途, 它已被广泛地用于评价个体的发散性思维。2.4实验程序根据纵向研究的方法,对100名一年级生进行团体测试方式。在实验中,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地写出一个常见物品的不同用途。然后,使用创造性能力测验2.0中的实用性测验评分编码系统对结果进行编码, 通过该版本的数据处理程序,将编码转化为具体得分 18。并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做进一步的数据分析。然后每隔一年对同样的被试进行测试。最后统计各年级上各水平的得分。结果由统计软件包(SPSS for Windows 6. 0)进行处理。2. 结果统计各水平下

12、的平均数,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1 各年级学生发散思维品质的差异年级流畅性 灵活性 独创性 X S F X S F X S F 123456 根据表1,我们可以预测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独特性三个水平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主效应。从上图1看出,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整体性水平在一年级到六年级间呈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四年级,很可能是转折期。4.参考文献1程黎,施建农,刘正奎,徐琴美,. 作业时间和指导语导向对10-12岁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8,(6).2 李孝忠,创造能力测量及其发展趋势J. 东北师大学报,1995(2).3Torrance E P. Creat

13、 ivity testing in education. Creativ echild and adult quarterly . 1976, 1: 136 - 148 ( See:Plucker J A, Renzulli J S. Psy chometr ic approaches to thestudy of human cr eativity. I n: Sternber g R J. ( Ed. ) .Handbook of creativity, New Yor k: Cambridg e UniversityPress, 1999: 35- 61)4创造性能力测验 2. 0. 查

14、子秀, 施建农等修订,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199812-19岁中学生发散思维发展的聚会交叉研究赵月(222010306011020)(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0级心理师范专业 重庆 400715)1.提出问题现代社会已迈入 “知识经济” 时代 ,缺乏创造力的民族将难于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因此 ,探索提高青少年创造力水平的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对于创造力的研究,许多学者的共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成分,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探讨不同的、特异的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2。发散思维测验虽然很简单,但它的确测量了创

15、造能力的主要成分。如果我们把创造力定义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创造性解决问题与一般性解决问题的区别在于:一般解决问题,无论是解决知识性问题,还是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均可依赖已有的知识经验、现成的方案;而创造性解决问题,却没有现成的方案,它要求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加工、创造性的思维。发散思维测验,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方面评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评价了创造性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能力3。 关于创造力及其培养问题是心理学、教育研究的热点。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 ,也开展了不少工作。我国学者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制定测量创造力的有效工具 ,如张德绣等编制了 创造性思维潜能测验,郑日昌等编制了

16、 中学生创造力测验 ;另一类研究是探讨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张武生、高玉琛、张杰、杨孟萍等人的工作1。目前 ,创造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过程(Process)、个人特质( Person)、产品( Product )、环境( Press/ Place),其中过程( Process)着重于分析产生创造性的过程与阶段;个人特质( Person)着重于探讨高创造力者所具备的人格特质;产品( Product )着重于评析创造性的产品;而环境( Press/ Place)则在于探讨情境或环境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实际上, 综观创造力研究的历史可以发现, 仅少数的创造力研究关注到特殊社会和情

17、境对创造力的影响4。本研究利用聚会交叉设计和托兰斯图画创造性思维测验,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独特性三个水平上,在较短的3年时间内考察各年龄阶段被试发散思维发展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又可以从纵向研究角度研究被试的发散思维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同时还可以探讨社会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发散思维发展产生的影响。2.研究方法2.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各年龄阶段被试发散思维发展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又从纵向研究角度研究被试的发散思维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同时还可以探讨社会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发散思维发展产生的影响。2.2被试:北碚区各中学中选取1992,1994,1996年出生的学生各50名。男女各一

18、半。2.3材料工具 托兰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包括“建构图画” 、“完成图画”和“平行线” 3 个分测验。其中“建构图画”测验可考察人的独创力(Originality) 、精进力( Elaboration) ,“完成图画”和“平行线”除“独创力”和 “精进力”以外 ,还可测试变通力(Flexibility)和流畅力(Fluency) 。独创力指超乎寻常;精进力指对细节的想象和扩充;变通力指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流畅力指在短时间内表达出观念和设想的数量。2.4实验程序从2008年开始连续3年对1992,1994,1996年出生的学生进行托兰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图画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3项

19、活动。活动1要求被试把一个边缘为曲线的颜色鲜明的纸片贴在一张空白纸上,贴的部分由他自己选择,然后以此为出发点,画一个非同寻常的能说明一段有趣的振奋人心的故事的图画;活动2要求利用所给的少量不规则线条画物体的草图;活动3要求利用成对的短平行线尽可能多地画出不同的图。此套测验皆根据基础图案绘图,可得到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确性四个分数。最后统计各年龄上各水平的得分,结果由统计软件包(SPSS for Windows 6. 0)进行处理。3.结果统计各水平下的平均数,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1 各年龄学生发散思维品质的差异年龄流畅性 灵活性 独创性 X S F X S F X S F 121

20、3141516171819考察社会事件影响的曲线:根据表1,我们可以预测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独特性三个水平上都呈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存在关键发展期,且发展上升趋势较小。由图可知社会事件也会影响发展方向和进程。4.参考文献1沈德立,吕勇,马丽丽. 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0,(4). 2 李孝忠,创造能力测量及其发展趋势J. 东北师大学报,1995(2)2 暴占光等,发散思维训练对6 2名初一学生创造力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3).3 李孝忠,创造能力测量及其发展趋势J. 东北师大学报,1995(2).4沈德立,吕勇,马丽丽. 中学生发散

21、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0,(4).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关于因然而不是释然的判断基于因然的逻辑内涵,我方认为,现实当中有些没有拍摄好的续集 并不能在逻辑上否定成功的影片应该拍摄续集可是我方已经论证了续集可以满足观众的惯性心理和好奇意识,又能够满足片商的要求,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做?(掌声)如果这时候你方一直鼓励拍续集,万一小燕子拍了50集,50个续集,大家还想看吗?我想请问对方三辩,影视艺术的形式到今天是多多益善呢,还是越少越好呢?对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你们为什么狠心说不该拍续集呢?观众是我们的上帝,只要观众需求,只要观众需要看心情没完没了,我们就和它不见不散横

22、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适用对象同一时间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心理变化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心理变化进行追踪研究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适用范围在较短时间内考察各年龄阶段被试心理发展的总体状况和特点考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进程和水平的变化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考察各年龄阶段被试心理发展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又可以从纵向研究角度研究被试的心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同时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优点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被试更具代表性;可以

23、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找出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或特点;由于研究时间短,因而结果不会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被试是同质的(始终对同一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更为可靠,往往能看到比较完整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转折点,可以比较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特别适用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性问题和早期影响的作用问题,也适用于个案研究。同时对同一组被试的长期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因而能够系统地、详尽地考察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前一阶段发展与后一阶段发展的关系及各阶段的影响因素这

24、类研究设计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也就是说,在横断的基础上再进行追踪,然后按年龄和观测年份交叉归类。这样在同一年龄组中,就包括不同年代成长的个体,可以消除一部分“世代变迁”的干扰,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如5到10年)收集较大范围(30到40年)的资料,具有高效性。可以通过对不同年份出生的儿童的某些心理特征进行对比检验同质效应是否存在。同时将研究结果和横断研究及纵向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非常相近,则可对自己的结论充满信心。 缺点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即被试不同质),因而难以反映个体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不易看到发展的连续过程和关键的转变点。同时横段研究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心理发展的因果关系,即横断研究不能解答起因、顺序和一致性问题,并且取样程序相对复杂。在某一具体历史时间所做的研究结果不能简单地推论到其他时期,尤其是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大的心理现象。比较花费时间、经费和人力;时效性比较差,有时候需要等待很久才能得到研究结果,有时候研究课题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或研究手段逐渐变得落后;由于纵向研究耗时较长,可能发生被试流失的情况,这就会影响被试的代表性和研究结果的概括性;由于纵向研究需要对同一批被试重复进行研究,有时可能出现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取样复杂,研究方法烦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