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4 ,大小:165.91KB ,
资源ID:24028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028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筑工程测量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docx

1、建筑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3.1 一般规定3.1.1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3.1.2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3.1.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3.1.4平面控制网的

2、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 2.5cm)/ 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1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 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采用统高斯投影 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 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4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5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3.2卫星定位测量(I)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2.1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3.2.1的规定。表3.2.1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 求等级平均边 长(km)

3、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9 10 2 1 / 250000 1 /120000三等4.5 10 5 1 /150000 1 / 70000四等2 10 10 1 /100000 1 / 40000一级1 10 20 1 / 40000 1 / 20000二级0.5 1040 1 / 20000 1 /100003.2.2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 3.2.2 )式计算。2 2=A (B?d) (3.2.2)式中 -基线长度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 / Km) d平均边长(km)3.

4、2.3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1 WWn3N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异步环的边数;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2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 323-2 )的规定。m 15 15 15 1515快速静态- 1515有效观测卫星数静态 5 5 4 4 4快速静态- 5 5观测时段长度(min)静态30 9020 601545103010 30快速静态-10 1510 15数据采样间隔(S)静态10 3010301030103010 30快速静态-515515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 PDO

5、P 6 6 6 8 83.2.8对于规模较大的测区,应编制作业计划3.2.9 GPS控制测量站作业,应满足下列要求:1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 同时应检查电池的容量、 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2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2mm ;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 1mm3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4 作业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的测站 信息。(iv) GPS测量数据处理3.2.10基线解算,应满足下列要求:1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 30min。2解算模式可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也可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3解算

6、成果,应采用双差固定解。3.2.11 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 异步环和复测基线检核, 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3.2.11-1 )(3.2.11-5 )式的要求:(3.2.11- 5)式中n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W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3.2.11- 6)(3.2.11-10 )式2 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的要求Wx 2、n(3.2.11-6)Wy 2 . n(3.2.11-7)Wz 2 n(3.2.11-8)2 2 2W = wx Wy Wz(3.2.11-9)Wx 2、3n(3.2.11-

7、10)式中n异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W 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3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3211-11 )式的要求d 2,2 (3.2.11-11)3212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检核要求时 ,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舍弃不合格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所构成的异步环的边数不应超过 3.2.4条第3款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3.2.13外业观测数据检测合格后,应按3.2.3条对GPS网的观测精度进行评定。3.2.14GPS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 ,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WGS-84坐标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提供各观测点在 WGS-84坐标系统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

8、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等2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 ,不应超过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的 3倍.3.2.15GPS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进行二维后三维约束平差。2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 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3.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3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中的二维或三维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 线方位角等,以及相关的精度信息。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4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应满足表3.2.1中相应等级的规

9、定。3.3导线测量(I)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3.1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3.1的规定等级线度 导长kk平均边长km测角中 误差(秒)测距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1秒级仪器测回数2秒级仪器6秒级仪器方位角闭 合差(秒)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等1431.8201/1500006103.6j n三 1/55000四 等91.52.5181/80000465衬n三 1/35000级40.55151/300002410 J n三 1/15000级2.40.258151/140001316 J n三 1/10000级1.20.112151/70001224 J n三 1/5000注

10、:1表中n为测站数。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 1: 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 2倍。3.3.2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 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 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 cm3.3.3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 3.3.1中相应等级 规定长度的0.7倍(H)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埋石334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 2个已知方向

11、。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 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3.3.5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 寻找。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 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 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3.3.6导线点的埋石应符合附录 B的规定。三、四

12、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山)水平角观测3.3.7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 1级仪器不应超过 2格,2 级仪器不应超过 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 1.5格。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 1级仪器不应大于1 .2级仪器不应大于 2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 1级仪器不应超过 10, 2级仪器不应超过 15 ,6级仪器不应超过 20 o4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

13、不产生偏移。6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 1级仪器不应超过 0.3 ,2 级仪器不应超过1,6 级仪器不应超过 1.5 o7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 1 mm。3.3.8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 3.3.8的规定。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精度等级光学测微器两次重 合读数之差(秒)半测回归零差(秒)一测回内2C互差(秒)同一方向值各 测回较差(秒)四等及以上1秒级仪器16962秒级仪器38139一级及以下2秒级仪器1218126秒级仪器1824注;1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

14、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2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土 3的范围时,该方向 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2当观测方向不多于 3个时,可不归零。3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 (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 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 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4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 C的规定。5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339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 的度盘位置观测

15、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 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 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 但在观测右角时, 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 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 360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 3.3.1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3.3.10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2mm。2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 1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士 3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 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限制。

16、3如受外界因素(如地震)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岀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 应停止观测。4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 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 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 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 投影不应大于 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 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 至15 /,长度元素应量至 1mm。3.3.11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2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 2C互差超限时,应重

17、测该测回。3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 1/3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3.3.12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3.3.13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 当使用电子记录时, 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W)距离测量3.3.14 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一组 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量距。3.3.15本规范对中、短程测距仪器的划分,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 315km。3.3.16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3.3.16 )式

18、表示。mD = a+ bx D(3.3.16 )式中,m测距中误差(mm)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D测距长度(km)3.3.17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3.3.18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3.18的规定表3.3.18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平面控制网仪器精度等级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单程各测回较往返测距较差等级往返差(mm)差(mm)(m)三等5mm级仪器33三5三7三 2 (a+ b x D)10mm级仪器44三10三15四等5mm级仪器22三5三710m

19、m级仪器33三10三15一级10mm级仪器2三10三15二、三级10mm级仪器1三10三15注;1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 24次的过程。2困难情况下,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3319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2 mm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2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岀现分群时,施重新观测。3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 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 计算时应取平均值。4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 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 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 1.5m以外阳光不能直

20、射的地方, 且读数精确至0.2 C;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且读数精确至 50Pa。5当测距边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 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第 4.3.2和和4.3.3条中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 宽1倍执行。3.3.20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 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3.3.21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3.21的规定表3.3.21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边长量距较差相对误差作业尺数量距总次数定线最大偏差m尺段高差较差m读定次数估读值至

21、mm温度读数值至C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二级1/2000012250三1030.50.5三2三级1/1000012270三1020.50.5三3注:1量距边长应进行温度、坡度和尺长改正。2当检定钢尺时,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100000。(V)导线测量数据处理3.3.22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3.3.23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的斜距,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基高差应进行2两点间的高差测量, 宜采用水准测量。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3水平距离可按(3.3.23 )式计算:

22、(3.3.23)Dp = S2 h2式中,Dp-测线的水平距离(m)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 m)h-仪器的发射中心与反光镜的反射中心之间的高差( m)3.3.24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应按( 3.3.24 )式计算;式中,d 各边往、返测的距离较差(mm) n测距边数;P各边距离的先验权,其值为12,皿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计D算。2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3.3.25-2式中,mDi-第i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mm)Pi第i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3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3.3.25-3式中,mDi-平均测距中误差(mm)。3.3.26测距边长差的归化投影

23、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 3.3.26-1 )式计算:式中,Dh 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边长度( m); Dp 测线的水平距离(m);Hp-测区的平均高程(m);Hm 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 m);Ra-参考椭圆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m)式中,Do归算到参考椭圆面上的测距边长度( m);Hm-=-测区大地水准面咼岀参考椭圆面的咼差( m);3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应按( 3326-3 )式计算:2 2Dg = Do( 1+ ) ( 3.3.26-3)2Rm 24R;式中,Dg+-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 m)Ym-测距边两端

24、点横坐标的平均值( m)Rm-测距边中点处在参考椭圆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 m);?y-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增量( m).3.3.27 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网计算, 应采取严密平差法; 二、三级导线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成果表中的方位角和边长应采用坐标反算值。3.3.28导线网平差时,角度和距离的先验中误差,可分别按 3.324条和3。3。25条中的方法计算,也可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求得的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的值, 并用以计算角度及边长的权。3.3.29平差计算时,对计算略图和计算机输入数据应进行仔细校对, 对计算结果应进行检查。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应包括起

25、算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必要的中间数据。3.3.30平差后的精度评定, 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 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 当采用简化平差时,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 可作相应简化3.3.31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表 3.3.31的规定。表3.3.31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等级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秒)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m)边长与坐标(m)方位角(秒)三、四等0.10.0010.0010.1一级及以下10.0010.00113.4三角形网测量(I)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4.1各等级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4.1的规定表3.4.1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测角中 误差(秒)测边相对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测回数三角形最大闭合差(秒)1秒级仪器2秒级仪器6秒级仪器二等91三 1/250000三 1/12000012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