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65.42KB ,
资源ID:24076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076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人大考研.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人大考研.docx

1、中国人大考研 当前位置: 首页 院系专题 新闻学院 专业设置 传播学专业介绍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网 2010-12-23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本文导读: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和媒介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张隆栋教授就已在国际新闻界上撰文引介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和媒介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张隆栋教授就已在国际新闻界上撰文引介传播学。80年代初,新闻学院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正式开设

2、传播学课程,并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教材和科研成果。1998年,新闻学院首批被批准为传播学硕士点和传播学博士点,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新闻学院设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媒介经济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广告研究中心和危机传播管理研究中心,并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学者和导师,为在读研究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与科研条件。传播学专业共设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1.传播理论研究方向,包括传播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传播效果研究、传播体制研究、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等课题领域。责任教授郭庆光是国务院新闻学科评议组成员,也是本学科第一部国家级重点教材传播学教程的作者;

3、责任教授陈力丹横跨新闻学、传播学两大领域,其代表性成果精神交往论和舆论学是国内传播研究中的经典之作。2.视觉传播研究方向,包括电视传播和摄影传播。视觉传播是新闻学院的优势学科领域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我国摄影界和广电行业培养了包括“荷赛”摄影大奖获得者在内的大批杰出人才。目前,新闻学院作“211”和“985”重点建设项目的广播电视演播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为视觉传播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国内一流的设备和条件。本方向的博士生导师盛希贵教授,是我国视觉传播领域的知名学者。3.新媒体研究方向。新闻学院自1997年起开设网络新闻传播课程,2000年在硕士层次设立网络传播方向。目前,新媒体研究以“大传播、全

4、媒体”理念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使学科建设不断适应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形态的变化,本方向博士生导师彭兰教授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并获得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4.策略传播研究方向。策略传播是西方应用传播近年兴起的重要分支,也是传播学科的国际前沿地带,研究方向包括了公关、广告、营销传播、品牌构建等多个具体学科领域。该方向的博士生导师、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是国家形象传播的专家,博士生导师倪宁教授是广告传播领域的知名学者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厚实的理论功底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新闻宣传、公共关系、广告、传媒管理、教学研究等多方

5、面的工作。传播学专业目前有教授 7人、副教授4 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富于学术创新精神。目前,我院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北卡莱罗纳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东京大学信息学环等众多国际著名大学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定期聘请著名学者来院讲学,并为在校生提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主要专业课程硕士生主要课程方法课包括: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介市场分析和媒体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传播史研究、新闻理论研究和传播理论研究专业课包括:网络传播研究、公关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研究、传媒经济研究、 出版理论与实务、广告理论与实务选修课可从全校的课程中选择先修课包括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实

6、务、传播实务、广播电视实务。跨专业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从中选择博士生专业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全体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博士生开设的“新闻传播前沿讲座”、“新闻传播学主文献研读课”。另一类是由导师分别开设的研究指导课,这是体现传播学方向的、带有导师个人魅力的专业课程。现在具体为以下三种内容:传播学理论研究指导课。导师选择适合具体学生需要或特点,而分别开设的涉及信息存在、表现形态与传播的各种理论的小课程。传播史研究指导课。导师选择适合具体学生需要或特点,而分别开设的与信息传播的历史相关的各方面的小课程。传播实务研究指导课。导师选择适合具体学生需要或特点,而分别开设的涉及各传媒形态的工作,以及广

7、告、公关等实务方面的小课程。博士生的选修课从全校的课程中选择。导师指导学生的选修课程的选择。博士生的先修课程从为传播学方向的硕士生开设的六门专业课中选修。导师指导学生选择先修的课程。传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传播学专业 陈力丹 博士生导师现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责任教授、传播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学历、职称和导师资格: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起为中级职称,1987年起为副高职称,1993年起为正高职称。1987年起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

8、998年起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在已带出硕士生40多人、博士生18人。主要研究方向:1新闻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研究);2中外新闻史;3舆论学;4传播学。2003年以后的开设课程:新闻理论(本科、研究生)中外新闻史(本科、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班)传播学(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前沿讲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论文写作等)本科新生基础课教育(怎样学习新闻传播学、读书、新闻史入门)奥运人文(奥运方向研究生)世界历史文化与各国新闻史(国际新闻方向研究生)世界、中国、北京历史文化(国外来访本科生讲座)新闻法治与道德(研究生课程班)舆论学(研究生课程班)新闻出版总署记者证班常备课程(

9、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基础知识、规范的新闻写作)主要学术成果:1979年以来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其中独著、第一署名著作和独编著35本,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800多篇。代表作:精神交往论(1993年/2008年再版,46万字);舆论学(1999年/2010年正在再版,22万字);世界新闻传播史(2002年初版37万字,2007年再版53万字);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2003年,40万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2006年,69万字)。根据CSSCI(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统计,20012005年“十五”期间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论文发表量居第一位(63篇)(排

10、除重复),被引证篇数居第一位(86篇),被引证次数居第二位(189次)(排除自引)。根据CNKI(中国期刊网)统计,19792006年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论文发表量居第一位(410篇)(排除重复),被引证篇数居第一位(146篇),被引证次数居第一位(535篇次)(排除自引)。根据徐剑2006年1月发表的论文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核心作者群的现状与分析:基于CSSCI(1998-2003)的研究,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综合学术评估得分520分,居第一位。20102011年的研究计划:教育部基地重大课题“我国新闻职业规范研究”2010年处于结项阶段,对我国职业规范做了全面的调研,完成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规范

11、的深度访谈和理论研究(30多万字),正在完成中国新闻职业规范蓝本(40多万字)。计划继续做的工作主要有两项:欧洲五国(英法德西葡)新闻史研究(准备申报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新闻理论教学体系架构研究(211工程第二期理论著述之一)。荣誉奖励:1984年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一级)”称号(全国记协授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1997年和2001年分别获中国新闻奖论文奖三等奖、二等奖。2004年和2008年分别各获一次北京市精品教材奖。2006年和2009年分别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

12、秘书。在12所大学兼职教授,在2个教育部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未参加任何社会学术团体。传播学专业,赵启正,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职务:现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物理专业,后从事科研、设计工作20年。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厂长等。曾多次荣获上海市和航天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并有三项发明专利。1984年起历任上海市多项领导职务,包括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等。1998年至2005年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200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008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和外事委员会主任。还兼任

13、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赵启正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和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研究领域:跨文化传播、公共关系专著: 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向世界说明中国(续编)赵启正的沟通艺术、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对话(与路易帕罗博士合著)、浦东逻辑浦东开发和经济全球化、浦东奇迹(与邵煜栋合著)、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让世界对话(仅有英文本)对话:中国模式(与奈斯比特夫妇合著)和交流使生活更美好(与吴建民合著)等,其中有的被国内外出版了英、西班牙、日、德、韩、波兰等文本。传播学专业,倪宁,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职务: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学校图书馆馆长、

14、文化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研究领域:新闻业务和广告传播开设课程:报纸编辑学、广告学概论、公关与广告、广告理论与实务研究等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主要学术成果:广告新天地、广告学教程、广告学教程(第二版)、广告传播学(合著)、广告精点(合著)、广告学(合著)、广告学概论(合著)等;广告学教程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论文:试析我国期刊广告经营的现状与发展、试论我国新闻教育的流变及其启示、试论电视节目赞助的决定性因素、报业经营应该怎样做、知识经济催促媒体创新、试论新闻媒体的信息交流、经济低谷中的日本报纸广告、语言观在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主持国家社

15、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和学校项目以及主持或参加与国外合作或委托的多项研究课题。目前承担教育部重点课题:“广告传播与消费文化”、市教委项目:“图书馆共享系统与馆际借阅”、学校项目:“我国现行广告法规体系建设研究”等。荣誉奖励:广告传播学(合著)、广告学教程曾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新闻教学实践的组织与管理、报纸编辑学课程教学法研究等三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成员。2004年全国十大广告学人之一。社会兼职:被教育部连续三届聘为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广告主协会咨询专家。传播学专业,盛希贵,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职务: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学历:博士个人简历

16、:198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新闻摄影教学、科研工作至今。曾先后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处长兼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书报资料中心主任。1995年8月至1996年8月,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新闻系、传播学系访问学者;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富布赖特项目研究学者。研究领域:新闻摄影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理论与实务开设课程: 主要讲授新闻摄影理论、新闻摄影研究、视觉传播研究等课程主要学术成果:影像传播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新闻摄影教程(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主编新闻摄影教程(第3版)(中国人

17、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新闻摄影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荣誉奖励:1989-1990年度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99-2000年度中经报联奖教金获得者;2003年度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2006年12月,被评为建国以来为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人士之“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社会兼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委员会高教部副部长;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副院长。传播学专业,彭兰,博士生导师职称: 教授学历:博士教育背景:19849-19887 长沙铁道学院电子工程系计算机软件专业 工学学士19899-1991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

18、学专业第二学士班 法学学士19969-1999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 文学硕士20019-20046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在职博士 文学博士1997.9-12 英国Stirling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网络新闻传播、新媒体、媒介融合开设课程:数字传播技术应用网络传播研究网络新闻编辑网络互动管理主要学术成果: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7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网络传播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3网络新闻编辑教程 2007.6 武汉大学出版社网络多媒体新闻(著作)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6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著作)清华大

19、学出版社 2005.7助理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2005.8电子工业出版社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著作)新华出版社 2003.3网络传播概论(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0点击美国在线(专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4网络新闻导论(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译著)新华出版社2004.1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合作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7另外发表与新媒体传播有关的论文百余篇荣誉奖励: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10主持的数字传播技术应用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 2009主持的数字传播技术应用获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称号,2009

20、全国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三获奖者)2009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三获奖者)2009中国人民大学本科论文优秀指导奖 2009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 2008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获奖者)2008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获奖者)2008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2007主持的数字传播技术应用获校级精品课程称号 20072006年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2004年网络传播概论一书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04年 宝钢优秀教师奖2003年 中国人民大学校十大教学标兵提

21、名奖2002年 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2年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一书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文字教材二等奖2000年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 中经报联奖教金2000年 华为奖教金1999年 中国记协“新中国新闻事业五十年”百篇优秀论文奖完成科研项目2009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战略研究课题,为子课题负责人2006年起负责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对网络传播及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005-2009作为第二负责人承担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结构、功能、效果研究2005年参与杭州市委政研室委托项目杭州和谐城市模式研究2004-20

22、05年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北京市新闻办关于网络新闻跟贴与社情民意关系的研究2003年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北京市新闻办关于互联网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的调研现有科研项目“三网融合相关问题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2010-2011数字时代新闻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2007年-2011社会兼职: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分会副会长和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传播学专业,陈绚,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学历:博士研究领域: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律规范;广告传播道德

23、与法规开设课程: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研究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广告传播道德与法规主要学术成果:专著:新闻传播道德与法律规范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新闻道德与法规-对媒介行为规范的思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新华出版社2002年3月版。广告道德与法律规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调查:2003年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调查调查报告:扼制传媒人职业道德滑坡的紧迫性 2003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及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之一论文:寻找知情权与信息公开的平衡点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3期。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调查报告新闻记者2004年

24、第5期。新闻传播与“人道主义精神”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二期中国媒体应避免“期待性沉默”西部电视2003年第4期重视新闻道德体系的建构刊于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6期中国媒体应避免“期待性沉默”刊于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2期信息论的“缺陷”刊于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1期,“传播集团化”过程中媒介发展的机会点刊于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6期网络传播的新闻价值取向刊于传媒观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新闻通讯特刊)2002年第10期亟待重塑“见证”形象-论新闻记者角色错位危机 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4期网络新闻自律刊于中华新闻报2002年6月13日 第三版传播学视野中的广告刊于北京日报2002年4月22日

25、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道德选择与评价,提交国际关系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4月12-14日召开,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办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2期网络化韩国北京日报社新闻与写作2002年第2期十五年中国新闻传媒的演变-21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13000字,刊于中国社会研究韩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亚洲国家面临的数字化“鸿沟”与数字化“机遇”刊于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6期互联网对亚洲影响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刊于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4期走向二十一世纪的韩国互联网刊于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2期迅速发展的韩国互联网刊于现代媒介运用200

26、0年中国记者增刊再谈网络广告的前景刊于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网络广告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刊于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4期虚拟空间的真实-网络诽谤成立刊于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一期新闻媒介的竞争,行业自律的挑战,发表于中央电视台编辑电视廉政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2000年1月网际网络第五权力?刊于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5期西新闻自由宣称者的逻辑种种刊于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4期新闻在竞争中失去了自我刊于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3期,陈绚讲坛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专家论坛-陈绚 中华传媒学术网提交博士后系列研究报告:中、韩互联网发展研究及互联网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约8万字,其中由3篇分报告组成:韩国互

27、联网高速成长原因及初步结果中、韩互联网发展比较及中国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互联网对亚洲的影响及亚洲国家面对的数字化鸿沟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课题:二十世纪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回顾传播学专业,匡文波,博士生导师职称:教授学历: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研究、媒介融合研究主要学术成果:匡文波,男,1968年生,湖南长沙人,研究生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获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具有文理兼通的优势。是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最早从事新媒体研究和教学的学者之一;经CSSCI检索,亦是论文论著被引用率最高的学者之一。先

28、后在日本东京、美国硅谷作研修与高级访问学者;曾应邀在香港树仁大学讲学。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并按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播技术最新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立项批准号:02BXW011)、“手机媒体及其管理研究” (立项批准号05BXW006,结项评为优)的项目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教材网络传播技术的新编,及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自由探索项目“新媒体中的舆论管理”的研究。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资助计划中西新媒体发展的对比研究,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下舆论引导与控制对策研究 ;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影响与利用研究子项目负责人。已经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并且出版专著12种,主要有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国内最早的网络新闻传播专著之一);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2004年第2版(获得2004北京高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