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96.50KB ,
资源ID:24155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155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历史解释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历史解释解析版.docx

1、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历史解释解析版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历史解释(解析版)概念释疑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课标要求(1)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

2、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4)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课标解读课标的要求,归结起来,实质是两点:一是如何认识历史与历史解释;二是学会历史解释。 什么是历史?历史具有二重性。它既是客观的,也有主观性。什么是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 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高考

3、真题1(2018全国卷I,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答案:C2(2018全国卷I,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

4、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析: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B正确。图画仍属于传统绘画,无法体现新类型,A错误。海禁政策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出现的,C错误。材料体现了朝臣思想的愚昧,并未体现传统观念的更新,D错误。答案:B3(2018全国卷I,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

5、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正确。A、B、D材料中都无法体现。答案:C4(2018全国卷I,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6、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解析:材料反映了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因此B正确。A说法错误。材料中的结论正是与欧洲其他国家比较后得出的,因此C错误。D说法错误。答案:B5(2018全国卷I,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解析:根据图8信息可以看出,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亚非国家欧

7、美国家和大洋洲国家总体呈下降趋势,因此A正确。BCD选项结论无法从图中信息得出。答案:A6(2018全国卷II,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了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由于西汉需要缴纳高额人头税,于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B正确。重农抑商

8、是汉代的重要经济政策,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征收人头税,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税收由政府征收,富商大贾无法操纵税收,其操纵的是物价,D错。答案:B7(2018全国卷II,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缩短宰相任职时间,分散了相权,目的是防止宰相

9、把持朝政形成专权、加强君权,因此C 正确。增加宰相数量并非扩大二省职权,A错误。B选项并非目的,而是客观上可能产生的效果。D选项的说法与统治者的目的相反。答案:C8(2018全国卷II,27)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解析: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因此

10、D正确。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因此与其传播广泛与否无关,故A错。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比昆曲晚很多,故B错。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答案:D9(2018全国卷II,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欧洲向美洲贩运奴隶数量(单位:百万)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解析:奴隶贸易属于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A项正确。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错。材料给出的是“欧洲”的信息,并非英国一国从事奴隶贸易,且“日不落帝国”的产生原因有很多,黑奴贸易只是之一,故C错。奴隶贸易达到

11、极盛,主要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因此D项错误。答案:A10(2018全国卷III,25)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

12、,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浪潮,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8全国卷III,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解析材料史实没有反映出中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

13、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的推动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8全国卷III,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严复“煞费苦心”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

14、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B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答案:D13(2018全国卷III,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解析

15、: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4(2018全国卷III,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解析:材料中“公民的成功”,即领导

16、城邦需要“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能言善辩不是所有公民必备的能力,故A项错误;材料公民在“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侧面反映出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参政议政十分活跃,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反映雅典公民的参政议政,没有出现民主政治下权力的滥用,与民主政治的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谈话、论辩”的雅典民主政治决策的方式,与内乱、思想纷争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5(2018全国卷III,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A启

17、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解析:材料中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知识分子通过沙龙聚会的形式,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宣传“科学”“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启蒙思想逐渐流行,故A项正确;材料沙龙讨论社会问题,而非传承宫廷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18世纪前半期,法国仍然存在封建王朝统治下,专制主义还未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沙龙聚会促进启蒙思想传播,没有反映出贵族与平民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16(2017全国卷I,47)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

18、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

19、贤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解析:(1)据材料,由“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得出,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由“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得出,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由“其父指定他继承王位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得出,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2)据材料“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

20、开”得出,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结合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得出,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答案:(1)原因: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2)意义: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高考模拟1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B人物形

21、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解析:材料中并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这属于典型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材料中曹操的形象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而且西晋陈寿对曹操形象的描述也未必是准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儒学思想,且从西晋至南朝儒学地位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C项错误;由于西晋时期陈寿对曹操所持的是称赞态度,故而对其大加赞赏,相反南朝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由于对曹操持否定态度,而在作品中对曹操的形象大加鞭挞,故D项正确。答案:D21949年,一名意大利工人在抗议政府加入北约的运动中被警察枪杀。20多年后,有访

22、谈学者发现很多受访者自称对此事印象深刻,却将此事说成是在1953年抗议资本家开除工人的工潮中发生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劳资冲突对当事人的伤害太深B个体记忆难以客观还原历史真相C受访者对接受访谈存在顾虑D口述纪录出现偏差缺乏史料价值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当时劳资冲突,也并未提到对当事人的伤害,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事实“一名意大利工人在抗议政府加入北约的运动中被警察枪杀”与个体的记忆“却将此事说成是在1953年抗议资本家开除工人的工潮中发生的”的对比得出,个体记忆难以客观还原历史真相,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受访者的情绪和顾虑,属于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题目中出现的现象并非口述记录出现偏差,

23、属于不同群体看待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可见他认为联合国的设立()A未阻止大国冲突的升级B旨在维持战后美苏均势C有效地解决了国际争端D难以制约大国间的博弈解析: “未阻止”与材料中“制止了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不符,故A项错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安理会包括五大常理事国,材料中“美苏等大国”不等于美苏均势,故B项错误;“有效地解决了国际争端”与材料中“却未能阻止朝鲜等一系列局部战争”

24、不符,故C项错误;难以制约大国间的博弈,与材料中“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却未能阻止朝鲜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4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以下对宋元时期“新型经济”理解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产生B.说明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C.私营经济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D.农村中开始出现租佃生产关系解析: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在明清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冲击了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的“死水”,使之泛起了“微

25、澜”,故B项正确;私营经济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出现在明清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农村中开始出现租佃生产关系,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B5下表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据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核心素养 内涵 时空观念 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史料实证 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理解 指将对史事的简单记忆和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历史解释 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如“客观论述历史事件”等 历史价值观 指从此种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是对历史的事实判

26、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A.中国古代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北宋平民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B.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C.韩非子提到“司南”,说明战国时期人们已知晓磁石指南的特性D.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解析:“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属于历史理解,故B项错误;“韩非子提到司南,说明战国时期人们已知晓磁石指南的特性”属于史料实证,故C项错误;“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属于历史价值观,故D项错误。答案:A6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

27、或弊端及时映照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并由此对全球化的规则、进程、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化世界通过“真正的全球治理”,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进。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反全球化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B.反全球化运动阻碍全球化C.经济全球化弊病重重D.反全球化运动积极制衡经济全球化解析:反全球化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反全球化运动阻碍全球化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弊病重重这种说法本身就不准确,故C项错误;反全球化运动积

28、极制衡经济全球化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7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夫家有谱、国有史,州有志、其义一也”,家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这说明编修家谱的主要目的是A传承家族文化 B不忘血脉孝道C促进家国认同 D补充史料不足解析:编修家谱的目的并不止在于传承家族文化,故A项错误;无论编修家谱与否,孝道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故B项错误;编修家谱目的在于寻根问祖,追溯其根源,这样会促进中华民族的家国认同感,故C项正确;编修家谱可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C8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

29、领士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算、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 B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C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 D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解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是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故A项错误;美国没有对各国进行军事威慑,故B项错误;列强希望清政府继续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而不是希望清政府改革,故C项错误;因为列强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故而当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及其补充条款之后其他各国侵略中国的趋势有所缓

30、和,故D项正确。答案:D91928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年修改为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又通过了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该法律得到广大群众积极拥护,农民踊跃参军支持革命。土地法的不断变化发展表明A必须根据主要矛盾变迁调整法制战略 B党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达到最高度C标志着中国苏维埃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D这些法律不符合当时农民的革命需要解析:中国共产党在1928年、1929年、1931年进行了三次土地政策改革,说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故A项正确;“对土地斗

31、争的认识达到最高度”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故B项错误;中华苏维埃成立于1931年,故C项错误;题干中所提及的法律都非常契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故D项错误。答案:A10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 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 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子女和父母之间不是对立的阶级关系,故A项错误;通过“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的表述,可知在宗教改革时期,家长的权威得到了尊重,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论及宗教改革之前,欧洲社会对于子女婚姻的规定,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人文主义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11下表是关于冷战史研究中各学派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